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发布时间: 2025-09-23 19:23:13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引导语: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唐湖春行》里这是最为著名的诗句,也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文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 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 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 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 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 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 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 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 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它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 媚;燕子是候鸟,它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 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 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 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 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 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 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将其写入了诗中,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这首 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 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 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 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 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知识扩展】

钱塘江概述

钱塘江在古代被称为"浙",全名是"浙江",跟它所在的省一个名字,钱塘江跨度很长,一般来讲,地处富阳段的钱塘江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的称为钱塘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钱塘江,大家去观潮的大部分是这个段。

钱塘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河长500多千米,流经安徽和浙江两个省,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潮,自然钱塘江观潮也成为了世界一大奇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就会有大批的游客前来观潮,可谓是万人空巷。

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每年的农历8月18日是潮水最大的时候,所以2016年最佳的观潮时间就是农历的八月十八,正常每年都在中秋节的前后,为了预防前往的人过多,小编建议想去钱塘江观潮的游客提前去,顺便把吃住都先安排好。

拓展阅读

1、阅读答案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不足,绿杨阴里沙堤。

阅读题目(一)

1.全诗以“”为线索,从“ ”起,到“ ”终。题目以“ ” 为着眼点,诗中写出了西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美景的迷恋。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3. 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 最爱不足( )

4.下列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的歌手,燕是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的盛景。

5.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景。

D.结尾两句详写东的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参***:

1.孤山寺;沙堤;;早喜悦 三四对仗

2.“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3. 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4.C

5.D

阅读题目(二)

(1)《》是代诗人的一首七言律诗,写的是西的早景象。诗人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极有早特征的动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早西的赞美和喜爱的思想感情。

(2)有人认为,《》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泥”,把“几处”改为“处处”,“谁家”改为“家家”,更能突出莺歌燕舞的气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最爱不足,绿杨阴里沙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请你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泥”作点赏析。

参***:

(1)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2)“几处”说明早莺尚少,“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说的是刚刚开始筑巢,新燕可数。莺是天的歌手,燕是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几处”“谁家”既突出早,又富有情趣。如改为“处处”“家家”,则不突出“早”特征。

(3)表达了诗人游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4)示例:这两句,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意生动地描述出来。

2、《琵琶》的阅读答案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

B.凡六百一十六言 (凡是)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问其人,本长安倡女静女其姝B.转徒于江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委身为贾人妇 因为长句D.歌以赠之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遂命酒C.使快弹数曲 D.歌以赠之

1.B

2.B

3.C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B(凡:总共,一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2.试题分析:B(A其:代词,那/形容词词头。B于:介词,在 。C为:成为/写,作。D以:表目的,用来/认为,以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试题分析:C(A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B酒:名词作动词,摆酒。 D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理解性默写

》是代诗人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的诗。整理了《》理解性默写试题及简析,可以帮助同学学习掌握。

作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不足,绿杨阴里沙堤。

作者__________,字乐天,号香山士,又号醉吟士,世称“________”,是_____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从大处落笔,写诗人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出西

轮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花初绽,草吐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描写西花草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住早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漫步西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日良辰和西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水。前一句点出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光水色: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云和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 “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边赏的早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东沙堤。堤中贯,在东一带,可以总揽全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光,体现出作者游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漫步西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日良辰和西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水,前一句点出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光水色: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云和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日的劳作,写出了初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边赏的早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东沙堤。堤中贯,在东一带,可以总揽全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4、挚友王质夫曾为策划《长恨歌》

《长恨歌》不仅是的名作,也是《全诗》桂冠上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从策划到诞生离不开一位山东人——王质夫。琅琊人王质夫隐山野草莽之间,是个避世之人,却与相交甚笃,可见这位草根不是等闲之辈。有人做过统计,在周至有诗39 首,写给王质夫的竟有13首,可见王质夫在他心中的分量。

周至的三人

在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考中进士,那一年他二十九岁。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授周至(现西安市辖县)县尉。按制,县令之下设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县尉一人,在这个排序中他是第三把手。县尉的职责有点像今天的经济*。

在周至交了两位挚友,一位是陈鸿,他也是进士,与几乎同期入仕。他是一位小说家,常常“为文辞意慷慨,长于吊古,追怀往事,如不胜情”;另一位就是山东琅琊人王质夫。琅琊是今山东临沂,自古出名士,诸葛亮是那里的人,孙武子也是那里的人,然而这位王质夫不入仕,隐山野草莽之间,是个避世的人。两位进士与一位草根相交甚笃,可见这位草根也不是等闲之辈。

公务之余常邀了陈鸿来找王质夫玩,或一同饮乐,或一同郊游。当年周至有一座仙游寺,名气斐然,公元806年12月三个挚友同游寺院,途中就说起了杨玉环和李隆基的往事。陈鸿是性情中人,吊古凭今不免唏嘘,于是王质夫就建议用诗的形式讲述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意,因为在这之前的中国诗歌史上,使用乐府诗叙事的作品以《焦仲卿妻》为代表的汉朝诗歌达到一个高峰,煌煌大出了李、杜甫等群星般的诗人,却还没有在乐府诗上与前朝比肩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次挑战。青勃发的心中的火被王质夫点燃,古往今来无数悲欢离合的爱情涌上心头,他把情感寄托在《长恨歌》两个主人公身上。《长恨歌》的后部有临邛道士鸿都客用法术寻找逝去的杨贵妃的描写,“上穷碧下落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最后在一处仙山找到已经更名为太真的杨贵妃,用仙游结束了诗歌,然而这首诗不正是从仙游寺开始的吗?不能不说,仙游寺是《长恨歌》创作的一个关键词。

放下官架子

在周至做县尉不足一年,次年即调充进士考官,后授翰林学士。他与王质夫在周至分别,分别后的他想念着王质夫,在新的任上写下《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的诗:“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寄迹鸳鹭,归心鸥鹤群。唯有王士,知予忆云。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这正是写下《长恨歌》一年之后,也是一个秋风吹落残花的傍晚,他想起一年前在仙游寺那次难忘的创作启示,正是王质夫给了他灵感和创作勇气,他多么希望再见到这位能抒胸臆的朋友啊。

一位朝廷命官崇尚一位山野士,可见王质夫的人文魅力。赞扬他是“濯足云水客”,而自叹自己“折腰多苦辛”。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性情使然让他羡慕王质夫,命运使然让他离不开官道。没有选择归隐的有许多仕途的朋友,元稹是与他同年及第的进士,刘禹锡与他是同朝刺史,他与这些*朋友诗词赠答,唱和人生,然而他写给这位山野朋友的诗一点也不比给*朋友的诗少,有人做过统计,在周至有诗39首,写给王质夫的竟有13首,可见王质夫在他心中的分量。

*闲暇就到王质夫结庐的蔷薇涧走走,他说“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说是看山,其实是看人。在另一首《袛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三韵》中说得更明:“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今日勤王意,一半为山来”。他们意趣相投,“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远离了“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的压抑。

然而两个友人离开了,有诗遥寄,再难相聚。官阶日加,身庙堂之高,又遭贬谪,宦游于江。大概十年以后,大约在太子左赞善大夫任上,抑或遭贬在江州司马的旅途,遇到一位从四川梓潼来的朋友,从那个朋友嘴里得到王质夫辞世的消息,不禁悲痛万分,写下了《哭王质夫》,其中“客从梓潼来,道君死不虚。惊疑心未信,欲哭复踟蹰。踟蹰寝门侧,声发涕亦俱。”悲痛之情溢于满篇。

王质夫的诗篇没有留下。当年它曾留在的奁中,崇他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游历江的山水诗人谢灵运以及竹林七贤的嵇康和阮籍。他也陨落了。

在这场痛哭之前,曾有诗《寄王质夫》,已经知道他“君佐征西幕”。是知道他在征西的军中辅佐军务。现在知道王质夫死在四川梓潼,他是怎么死的?不可考。

王质夫两书无传,人笔记亦无记载,是记录了他,他活在的诗篇中。我们才知道了一位为《长恨歌》出谋划策的山东人。

点击查看更多白居易——《钱唐湖春行》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63463.html

热门阅读

  1. 网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2. 《人类的末世情结》的读后感
  3. 描写新年气氛的诗句
  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范文
  5. 塞下曲 李白
  6. 米拉的树宝宝幼儿故事
  7. 励志晚安问候祝福语201
  8. 忽然好想你的情感美文
  9. 席慕容美丽的句子
  10. 竞职演讲稿班主任范文
  11.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论文2500字
  12. 春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13. 关于过年的作文:过年真好
  14. 小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广播稿
  15. 欢乐的除夕夜作文450字
  16. 崔颢 《长干曲四首》全诗翻译赏析
  17. 描写秋天的诗句和美文
  18. 写中秋团圆唯美的诗句
  19. 发改委扶贫日活动总结
  20. 教师节祝福短信100条
  21. 201年3白色情人节送花祝福语
  22.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精选
  23.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24. 无言的念情感散文
  25. 快乐寒假主题手抄报内容
  26. 中国古代十首经典爱情诗词
  27. 李白诗作《赠汪伦》赏析
  28. 谁怕谁生活随笔
  29. 石头的浅语散文
  30. 201关于庆元旦的祝福语
  31. 温馨的重阳节祝福语
  32. 很逗的个性签名
  33. 环卫工人发言稿范文
  34. 描写动物的古诗
  35. 市农委四五普法优秀工作总结模板
  36. 李白故居探讨求证
  37. 中秋节作文:我家的中秋节
  38. 2015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不成曲调也是歌
  39. 早安祝福问候短信
  40. 关于2019元旦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