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末世情结》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34:59

《人类的末世情结》的读后感

我对科普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闲暇之余我阅读了《人类的末世情结》,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生命是地球赋予给我们的,当我们来到这个美丽的星球时,我们的前方是怎么样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这是我们要警觉的。 地球——是危机中的奇迹。

我一直以为,很久很久之前肯定有高度发达的文明,甚至比现在都发达得多。诸如书中所谈到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玛雅古文明等。他们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

有人说玛雅人是某个国家的移民,也许是中国的后裔……也有一种传奇的说法,他们是古外星人与地球人的混血后代。玛雅文明独特的象形文字体系至今仍有大部分尚无法释读,所以他们从何而来、为何灭绝、如何发明出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已无可考证,成为考古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不过,不管他们到底起源于何,都是曾经辉煌灿烂过的文明,是一个奇迹,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

宇宙中有外星人,你信吗?我一直坚信宇宙中是有外星人的。宇宙那么大,大到人类无法想象!它的直径不知道有多少亿光年。中间要经过很多星系。光经过地球一秒都不要,经过地球的时候才会遇到人,而几百亿年里只有一秒会遇到人,那才很奇怪吧。

书中讲到过许多似乎能证明外星人存在的事件。更有多人讲述自己与外星人的故事,听起来一件比一件离奇诡异。报纸上也曾经报道过,美国高层机密处领导者死后留有遗书,上面记录着许多曾被ZF“密封”的“外星人事件” ?但谁也不知道是否真实,这些事情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外星人的存在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他们既然能到达地球,还能悄无声息地离开。必然说明他们的科学技术比我们高得多,如果他们登陆并侵略地球,可真就是人类的不幸了。 人类要想*地生存下来,就得去爱护地球,不要让他受到伤害。

拓展阅读

1、一个老的全过程作文800字六年级作文

第一次看到老太太在竹林里捡柴的时候,我就怔住了,她很瘦、很虚弱,每捡一支干柴,每一次蹲站,仿佛都快支持不住了,仿佛都要倒下去了,虽然满地都是树叶,可她捡拾起来都要付出生命的最力气。

她回家的路上,一个围观的十岁左右的男孩竟然向她投掷土块,我跑过去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还真想掐了他!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竟有如此恶劣的行为,他的父母、他的老师都是如何教育他的,我真想不通。

第二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潲水桶里捞米饭粒,我不知道她从哪里弄来这么好的潲水,也不敢问她,只听她说够吃两餐了……

这是她的厨房。你能想象它有多脏就有多脏,你能想象它有多穷就有多穷。就一个铝锅一个铁锅,十只八只碗,一张发霉的木台,一个发霉的破烂的竹盖。

最令不忍目睹的是那水缸的水,几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都没洗过的水缸里,隐隐约约浮动着令毛骨悚然的……

每天她捡柴需要近一个小时(100米距离),每天她提水需要近一个小时(150米距离/半桶水)为什么没有一个正常帮助她10分钟呢,亲何在?性何在?我不禁想起了那二十年前的那些岁月,那时的空想乌托邦还知道对老五保呢。那时还有一些做好事的小同学给老挑水捡柴呢!

第三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更虚弱了,连走路都很困难,她也许再也不能去捡柴提水了。唯一的远嫁的女儿也不可能回来照顾她。

7.临走时我们给了几十块钱给她,她收下放进袋里,却从袋里掏出另外一张破烂不堪的10

元钱“**,我这10元钱别说是假的,买东西别不肯收,好心再帮我换一张吧。”看着那张破烂的钱,我们一时无语,老太可怜了。

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她很勉强站了起来,全身发抖,嘴里要说的话也说不出来,其实我们在心里听到了,唉,一个老快*………。。

当我第四次去拍摄她时,她已经*。屋前长满杂草让。她的死并不让意外,因为她生活的环境就会让她活不长。

她*,在村子里永远消失了,再也没有任何提起过她。在她遗留下来的破屋前的那座宽敞的宗祠里依然很热闹,很喜庆。

就在要离开村子的时候,一个小孩平静地对我说:“十八婆是饿死的”,愣看着那些大红的对联,我突然到一种生的滑稽和失望。

2、《不抱怨的界》书心得总五章

近日有幸到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著的《不抱怨的界》。阅,发现这本书与以往许多励志书籍不同,让耳目一新,也让我慨良久,思绪万千: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抱怨的对象。生活、工作上不顺利时,发发小牢**、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我们难以且不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界》一书中不留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然而这个界存在“吸引力法则”: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抱怨的事。书中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 可能我们也曾有似的经历。比如,事失败了,习惯归于他的不体贴、不配合或不努力,从而逃避责任。这些负面思绪不只成为我们最大的敌,还影响着别

如果我们会抱怨不断是因为我们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占据着。那么我们要怎样逃离抱怨的泥潭呢?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作者总了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

一、无意识的无能,是指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抱怨;

二、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能觉察到自己以及周围其他的抱怨;

三、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

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四、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如何推进四个阶段的进展,作者建立了一套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方法--紫手环运动: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

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4.坚持下去。平均的成功时间是4~8个月。

不到一年,全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着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它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由于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但是改变自我的勇气和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当然,放下抱怨,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恩、宽容和同心.

我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任何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带着紫手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种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生的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

3、《不抱怨的界》书心得总五章

《不抱怨的界》的确是一本能够给以气力的励志书籍。与其他励志书籍夸大“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它夸大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失败的原因千千万万,成功的例子却总那么相似,无疑都是坚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许,心态是坚持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础。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生。

《不抱怨的界》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乃至膜拜,便是由于书中的例子都是我们身边经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们者的共叫,书中的例子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自己,深进浅出,从自己的角度往领悟出一定的生哲理。

例如,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让我流了无数眼泪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变两个女的一生。设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对母亲的“仇恨“,不抱怨这段不愉快的童年记忆,是否她的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会改变她母亲的一生,她母亲可以离开唐山,跟随儿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组成美满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无法停止抱怨,带着仇恨过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原谅母亲的那一刻,两相跪而泣时,可以想象,她内心是何等的开释和解脱。不抱怨了,才能发现,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很多很多。

还有另一部动了无数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之所以心,引落泪,除了那段**时期青涩纯真的爱羡慕,而最局的不圆满让心生不忍之外,更动我的是,“老三“面对疾病的那份从容乐观。即使罹患白血病,他并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没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调查与他一起工作的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对深爱却无法一起的”静秋“,他也没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岁了,而是等你一辈子“,默默地守护。这么美丽的誓言怎能不让动容?如此宽广的心灵如何能不让动?正是由于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这么一段美丽的爱故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虽是虚构,但总能让我们重新反省生活。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些,即使经济困难、身患重症,依然笑脸满面,乐观生活;但也总有一些,即使家财万贯、身体健康,却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二者一对比,“不抱怨“的精神显得如此重要。有时不得不慨,的一生除了必须拥有几张寿保单外,还须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只有经常恩、不抱怨,才可能快乐地生活,拥有无憾的生。

《不抱怨的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于你是否带着紫手环,而在于你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阔达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失看吧,不抱怨了,心里的包袱就会随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会过得轻松有趣。或者这个过程很难,但一起为之努力吧,相信会有收获的!

4、《不抱怨的界》书心得总五章

《不抱怨的界》是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的一项“不抱怨”活动,他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以前妈妈曾经买过这本书,当看到那个紫色的手环,我很喜欢,紫色让我的心很平静,但是我真的可以按照书上写的那样做么?我想那可能对于我来说很困难吧。

但是当我了解到这本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生!

记得有媒体评论这本书说,会改变你的命运!把坏事当好事办,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我开始细细品《不抱怨的界》,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作者不抱怨思想的召唤,渐渐融入到不抱怨活动中。现在正好借助这次机会,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们对自己所处的境遇到不满、抵触和怨愤的绪。书中提到许多的生活状态即是“我怨故我在”。想想自己,也曾抱怨过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如意,有些时候是自己太过于计较生活中的挫折。再看看周围的群,很多都有抱怨的“爱好”,抱怨仿佛成为了们的家常便饭,这便是书中揭示的抱怨普遍性。那么,都避免不了的抱怨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抱怨无非是一种不满绪的释放,们抱怨是为了获得他的同和安慰,似乎抱怨了就会得到别的理解和帮助。事实如何呢?抱怨并不会改变我们的处境,它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相反,抱怨只能使我们的绪变坏,健康受损,工作效率降低,际交往受挫,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高中时,我抱怨数学老师讲课不好,渐渐厌烦上数学课,来通过老师家长的帮助,我开始强迫自己喜欢数学不再抱怨,来我真的喜欢上了数学,果数学成为了我高考的提分科目。这使我得出一个论:抱怨产生的消极绪只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可谓百害而无一利。抱怨自己不如改变自己、抱怨他不如帮助他、抱怨社会不如奉献社会。

在我意识到抱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我开始认真探究如何消除抱怨思想,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首先,当我遇到不良处境时,我就会先问问自己,真有那么糟糕吗?这件事值得抱怨吗?对一个健康的,智力正常的成年来说,真没什么可抱怨的。其次,即使真遇到什么挫折,也应该积极地面对,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一味的怨天尤,只能使事更糟,想要改变现实,只有努力向前。正如霍金所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我认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敞开心灵、接纳现实、乐观豁达,把抱怨的思想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这样就能积跬步而成千里,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想们之所以常常产生抱怨的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多,不够好。如果只想索取,恐怕永难到满足和快乐。与其让自己生活在抱怨的界里,不如去受“赠玫瑰,手留*”的快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奉献他,奉献社会,创造更有意义的生。

我在思考,如果们都能摆正心态,不再一味追问我得到了什么、我应该得到什么、我还没有得到什么?而是扪心自问,我付出了什么、我奉献了什么、们因我得到了什么,我想不仅我们的生活会更充实快乐,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更加充满希望。《不抱怨的界》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紫手环的力量也一直影响着我,虽然还没达到最高境界“无意识的有能”,但对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我已能泰然处之。记得有一次上课时,同学看见从不戴任何首饰的我竟然戴了一只紫手环,问我是何含义,我告诉他们紫手环的秘密,希望他们也可以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快乐的生活。

如今的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开始更加真实的接触这个界,开始了解界,《不抱怨的界》也已经很久没有过了,这次借着这个机会开始重新阅,发现自己的心境早已和原来不同了,开始有了更深的悟,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自己以可以正确的面对这个界,不抱怨的快乐生活。

5、《不抱怨的界》书心得总五章

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 书, 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 直到 最近, 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 遍, 深受益匪浅。事实上, 我一 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 不屑的态度, 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 是“空谈”, 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 说教, 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往往 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 也是如此, 但是真正阅, 才 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 给 我耳目一新的觉。与其他励志书 籍相比, 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 特点有两方面: 第一, 作者对们 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 刻的诠释, 分析非常到位; 第二, 最难能可贵的是, 书中一直在推崇 一个叫“紫手环” 21 天不抱怨活 动, 说将手环戴在手腕上, 发现自 己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 就把 手环移到另一只手, 重新开始, 坚 持下去, 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 手, 不抱怨的目标。这可以使者 “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 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 无论是作者 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 法, 尤其是者, 其本质上就是一 种认知行为疗法, 其步骤、方式、 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 面。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过的 最好的励志书籍之一。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浅见与朋友 们分享: 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 在这本书的作者鲍温看来, 很 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 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 自 我价值不确定, 在这种心理背景 下, 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 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 需要 通过抱怨他来表现自己的优秀, 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 成长和改进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 会, 近两年来, 应该说我一直处于 绪起伏大的时期, 在生活上, 刚 刚婚的我对于两个、乃至两个 家庭的生活, 还只是适应、摸索性 阶段; 在工作上, 频繁变动使我越 来越缺乏安全, 越来越找不到自 己的价值。因此我抱怨, 我不断地 向别述说自己不得志的缘由, 不 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的 自私。最终, 自己变成了祥林嫂, 现实况却没有一点改善, 甚至更 加糟糕。了这本书, 我认识到 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 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 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 缩, 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 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 常常要放弃 熟悉的生活方式, 果我们倾向于 害怕成长, 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 种代价。 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 鲍温认为走出抱怨的四个阶 段, 即无意识的无能, 有意识的无 能, 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 能。无意识的无能, 即是对自己的 抱怨即无能, 毫无所觉即无意识 的; 有意识的无能, 是指自己能觉 察到自己的抱怨, 以及周围其他 的抱怨; 有意识的有能, 是指倾向 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 辞, 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 而 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无意识的有能 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 习惯于 不爱抱怨了, 并且不需要意识控 制。

鲍温提出的四个阶段是对“改 变抱怨行为” 整个流程的理论描 述, 而紫手环运动则是一种矫正行 为的具体方法,二者合使用,简直 可以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 合 二者, 我个觉得 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可以这样 直白地描述: 最初, 你是一个惯于 抱怨的, 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 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 终于有一天, 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 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 你身边聚 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有意识的 无能的; 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 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 你想改 变, 因此, 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 己不抱怨, 可以采用紫手环运动, 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 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 抱怨; 经过一段时间, 你抱怨减少 了, 心态平和了, 行为积极了, 你 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 例如: 表扬、成功等, 这些鼓励、 强化使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 久之, 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 抱怨, 正如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 出步子一样, 完全不需要意识控 制, 即无意识的无能, 如此你整个 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让我明白到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 态, 减少抱怨, 努力地接纳自己、 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 寻找问题, 努力控制自己的绪, 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 的心态。马云说过: “不抱怨的态 度是生的第一态度”, 非常有道 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 困境, 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 来, 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 为, 在漫长的生命中, 眼前的困境 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 我相信自己 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 所说: “停止抱怨, 你就已经在通 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虽然 这条路还很长很远, 还需要我付出 无法想象的努力和代价, 但是既然 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 勇 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 定, 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让自己有 “能量” 去解决它。

点击查看更多《人类的末世情结》的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11934.html

热门阅读

  1. 支行副行长竞职演讲稿范文
  2. 轻工与食品工程专业的自我鉴定
  3. 楚人有二妻哲理故事
  4. 我的祖国多辽阔小学品德教案
  5. 简单的教师节的祝福语短信
  6. 成语故事《势如破竹》
  7. 霸气正能量语录
  8. 感人的生日祝福语大全
  9. 韶山之旅日记
  10. 201年情人节简短祝福语
  11. 张飞穿针歇后语
  12. 《远离芝加哥的地方》初中读后感
  13. 欢乐过春节手抄报内容
  14. 散文随笔精选
  15. 当男人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你背后的那个女人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