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4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示儿》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

4.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四首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

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

2.把不懂得诗句画出来。

(一)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4.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二)过程

1.介绍作者、背景。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战,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立志要为国家献身。青年时期,他读兵书,学武艺,为参加收复祖国河山,抵御敌人做好了准备。中年以后,他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向宋高宗提出很多振国的主张和建议,但从来不被采纳,反遭到迫害,最后被朝廷免职,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他回乡后,一直忧国忧民,时刻不忘收复中原,洗雪国家耻辱,挥笔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歌,对鼓舞人民抗战的斗志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临终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祖国领土的完整。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示儿:给儿子们看。诗人怀着至死不见中原统一的遗憾,借对儿子遗嘱叙述了自己一生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

2.逐句讲解: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3.默读《示儿》,想想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画句子。(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

②体会情感:《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4.练习背诵.

①以读激情,以读悟文。

引导学生们弄清全诗的意思,诗句之间的联系后,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读议结合,以读激情,以情捂文,使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力极强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㈠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到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㈡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㈢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㈣联系生活,激情练笔

㈤学一带一

㈥指导课外阅读

拓展阅读

1、倔强的小红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习小红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2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读成漆(q9)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

第1自然段;陈赓**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时,有个小红跟陈赓**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让小红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骑一段路,小红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说一块走,小红说要等同伴,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给小红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

(主要写小红,还写了陈赓**)

小红是怎样一个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发现小红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想帮他一块走。小红说服了陈赓**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不放心,回头找小红,他已经牺牲了。陈赓**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他要帮助小红一起走,却被小红说服了。陈赓**走后,小红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洁扼要的目的。

4.再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却被小红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遍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骑马先走的。

(二)习小红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三)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疲惫、浮现、荒无人烟、满不在乎、无可奈何等词语。

二、重点、难点

(一)深入了解小红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骑马先走的。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练习第3题的三个句子中括号里的问题。

三、过程

(一)通读课文,提出问题供边读边想:

1.故事是从第二段写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段是表现小红倔强的,哪些地方看出这种倔强?

3.小红倔强的表现跟陈赓**有什么联系?从小红牺牲前后的事实,反映陈赓**是怎样看待小红的?

2、六年级童话寓言作文:700字作文

湛蓝如洗的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荡着,阳光透过云层,射向大地,大地仿佛一派勃勃生机。

在庭院的小屋里,杜甫坐在书桌前,手托着下巴,自言自语道:“唉!这七年多的安史之乱不知何时才能停止,唉!”他又叹了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顺手拿起一本书,翻翻看看。

“杜兄,大好消息,大好消息……”隔窗地王兄大声喊道。他直奔进屋子,气喘吁吁地说道:“杜兄,好消息,府衙……府衙门前贴出安民告啦”“什么?王兄,你慢点说。”杜甫站起身来,对王兄说道。“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啦。”“这……这是真的吗?”端茶进屋的的夫人惊讶地问道。杜甫听了,激动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顿时,眼眶湿润了,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撒满了衣裳,手中的诗书胡乱地卷了卷,高兴地简直要发狂。老伴把孩子们叫了过来,把这一喜讯告诉他们,他们听了,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地抱着妈妈地脖子,高兴地说道:“我们可以回家乡咯!我们可以回家乡咯……”一个不寻常地消息,带给杜甫一家无比开心的一天。

杜甫一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划着返乡的路程。杜甫取出地图,小心翼翼地铺张开来。老伴看了看地图,问道:“这路线哪条最近呀?”杜甫注视着地图,一会,他摸着胡须,有富有诗意地说道:“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又摸了摸胡须,笑得更灿烂了,好像到了一路上,风景丽。天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嵌着丝丝如絮的白云,江的四周种满了柳树,细细长长的柳树密密的垂着……在这春天美丽的景物的陪伴下,杜甫一家纵情高歌,畅饮美酒,真是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呀!杜甫又回过神来,他笑容可掬地走到书桌旁,挥动着毛笔,认真地写着……

3、园大班数案:开心鸭子和松鼠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习7、8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仔细观察图片,能独立地找出不同的特征尝试进行分合。 3、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习过7、8的组成。

物质准备:

具:乌龟一家的图片(图上有7只乌龟,1只大乌龟,六只小乌龟,三只在岸上,四只在水里) 具:《幼用书》(P7页)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乌龟一家出来玩

——师(出一张“乌龟一家”的图片),今天天气真好啊,乌龟一家出来玩啦,看,这有几只乌龟?他们都一样吗?哪不一样啊?

——提醒幼先记录总数,再引导幼观察图上有的乌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师:我们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谁按这些不同把乌龟分成两组?

——幼思考并尝试将乌龟分成两组,说一说:大乌龟有几只,小乌龟有几只,根据大小特征,用分合式记录乌龟的数量。然后再找出一个不同点分一分并记录,如:按乌龟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三只在岸上和四只在水里等。

※小组操作活动

——彩色的动物。鼓励幼观察画面,将图中的小动物按颜色、大小、方位的不同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看图列分合式。请幼观察点子图,用短线将一排点子分成两份或用两种颜色将点子涂色,鼓励幼用两道分合式进行记录,如8可以分成1和7、7和1.

※活动评价:

请幼自己的操作材料,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观察按互换关系记录的结果,发现这种记录方式,即:它们的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

文库文档值得信赖

点击查看更多《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6968.html

热门阅读

  1. 201最新送大四毕业生祝福语
  2. 伯牙绝弦的经典教案
  3. 小城岁月四年情感美文
  4.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550字
  5. 德育研讨会的发言稿
  6. 关于中秋佳节思念亲人的诗句
  7. 秋天的伤感诗句 古诗
  8. 201清明节问候健康短信
  9. 我喜欢信阳老家的四季美随笔
  10. 物流企业参观心得体会
  11. 临屏四首诗歌
  12.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范文900字
  13. 感怀的句子摘抄
  14. 鼓励学习的励志语录
  15. 多人合伙经营简易协议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