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发布时间: 2025-07-26 10:51:49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题材范围、写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王维与孟浩然是有所不同的。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源于南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谢灵运则以山水诗闻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给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提供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另外,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为随之兴盛起来。此外,一部分知识分子由于直接求仕困难,便往往隐居山林,企图走所谓的“终南捷径”――由隐而仕,常常“临水登山抒情寄傲,游轩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心向佛,或游历山水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欣赏和把握大自然的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和思想基础。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和孟浩然则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王维十五岁便离开家乡赴长安谋求进取,并以自己的才能博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年仅二十一岁。但同年秋,便因太乐署中伶人违制舞**狮子事受到牵累,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又在淇上*,但不久又弃官隐居于淇上,约在开元十七年,回到长安闲居,并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后王维作《上张令公》诗献给张九龄,受到其推荐,官拜右拾遗。此后,他开始了长期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曾隐居终南山,又购置辋川别业,在公余暇时游息其中。到安史之乱前,他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长安陷落,他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虽被定罪下狱,但由于被俘时曾作《凝碧池》诗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仅降为太子中允,后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孟浩然出生于小庄园主家庭,自幼饱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这一点从他的诗“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书怀贻京邑故人》)中足以看出。四十岁以前,他在家闭门苦读,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岘山附近。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与王维、张九龄等人相交,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却不幸落第,败兴还乡。随后,满怀失意的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足迹遍布江东沿海一带的山山水水。此外,他还游历过江淮、湘桂、巴蜀(时间也集中在中年)。开元二十五年,入张九龄幕,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还乡,两年后因"疾疹发背"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由王维、孟浩然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二者同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但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却存在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王维与孟浩然也同样存在着差别。“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麓堂诗话》)。“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胡应麟《诗薮》)。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王维受佛、禅影响较深,其山水田园诗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反映农村生活的情趣;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讲一切皆空,企图证明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这种思想对王维的影响很大,常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特色。进而达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诗格》语)的意境创造。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

当然,王维的山水诗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写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远处仰望、山中回望、峰顶了望三个不同的视觉角度,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幽深,笔力劲健,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广阔*襟。

此外,王维还有一些描写田园风光,反映农村生活情趣的田园诗。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通过对农村日暮生活的真实、生动刻画,表现了农村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美,以及诗人对田家淳朴人情美的赞美。

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主要是写他村居生活的高雅行径与闲情逸致,大多表现的是“高士孤怀、隐居幽寂、登临清兴、静夜相思”。如其代表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鸡黍待客,闲话桑麻,农家情谊表现得十分淳厚。绿树、青山、村舍场圃、田园等景物,组成一幅质朴而优美的图画。全诗用淡抹的笔法,描绘出敦厚的乡情和幽静的意境,渲染出一种恬淡和平的气氛。使人们既能看到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也能体会出诗人忘却名利得失,隐遁恬适的心境。又如《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将晚钟、昼昏、月照、岩扉、松径等景物一一概括入诗,并且融为一个和谐、静谧的整体,而这些又与人们在渡头争渡的喧闹景象形成对照,表现诗人摆脱尘俗的思想,抒发了隐逸的幽趣,末句更是显现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独来独往的超然情态。全诗寄托着诗人高尚的志趣,和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

其次,王维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孟浩然对山水的描写,主观色彩甚浓,常融入游子的飘泊之感,在恬淡中缺乏热情。在*上经历了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等一系列打击之后,王维的生活也由前期的积极出仕转变为后期的亦官亦隐,消极隐遁。这期间他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隐居辋川、畅游山林、一心奉佛,唯以禅诵为事。因此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也变为幽静恬淡,常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就是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的一景。诗人全用反衬法,以一阵人语响,反衬空山空寂;又以一缕夕阳映照青苔,反衬树林深幽,写出了一种极其寂静清幽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沉浸在这一境界中的无限意趣。又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雨之后的山村晚景,宁静清幽,欢快清新。写出了一个极其优美的世外桃源,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世的空而寂的境界,隐含着对*生活的厌倦。这首诗在艺术上以动写静,以普通景物写高洁意趣,以自然美来表现理想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既写出秋日傍晚雨后山村的幽美景色,又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这种景色中的恬适心情。

在孟浩然的诗中,诗人的形象是独立的,“我”、“余”等带有主观色彩的字样常常出现在诗中,诗人的情感波动往往由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得以表现。而孟浩然的山水诗又多是写在离开长安之后,漫游秦中、吴越之时,因此考试落第、求仕不得的抑郁心情和烦闷激愤,常常表现在诗作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羁旅的乡愁和仕途的失意,流露出游子的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如《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以木落、北风、孤帆、迷津、寒江、北雁南飞写初冬早寒时节的乡思和身世之感,先以木落雁归的景物起兴,引出乡思,接着抒发沦落天涯,路遥难归的凄凉,表现仕途渺茫,无由问津的忧伤。“孤帆”句更是寓情于景,极尽飘零的孤寂。旅途思乡的心情和初冬江上凄寒的景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怅惘迷茫之中,隐含着一种身世落拓之感。又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诗人日暮泊舟于建德江上,见到暮色苍茫,有感于独在异乡,不由得触景伤情,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又将这份愁绪融入后两句的景象之中,寓情于景,将诗人飘然一身、独在异乡的、孤寂无朋的羁旅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劳歌谁为媒。

这首诗以落日起兴,抒发日暮乡愁,并由此联想仕途失意,飘零异乡。“雪深”、“云暗”既是所见,又是暗喻仕途茫茫,诗人的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创造意境,“诗中有画”;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清新秀丽,风格较为疏淡,“淡到看不到诗”。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诗中有画”是说王维的诗善于创造意境,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有形的图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通过对广阔无垠的大漠、垂直而上的孤烟、纵贯其中的长河、即将西沉的红日,四种景物的巧妙安排,构成了一幅壮丽、开阔的边塞风光图。另外,绘画中色彩的运用也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如“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都以色彩的对照,组成一幅鲜艳明丽的图画。而捕捉和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是他构成诗中画的又一个重要艺术手段。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闻一多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孟浩然的山水诗都写得清新淡远,别具幽情。他在艺术上有较高造诣,善于采用朴素语言和白描手法,既不施浓彩重墨,也不求精雕细刻,淡淡写来,毫不费力,创造出清新秀丽的意境。如《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诗写出游归来,等待落后友人王白云的情景。先写“出谷”到“至家”用了半日时光,再写回家后“回瞻”归途所见景象:牛羊下山,樵夫的身影被暮色隐没,秋虫畏寒不再发出声音,一片萧条,暗含对友人的惦念。最后写诗人伫立在门口等待好友归来。虽是一首“淡到看不见诗”的家常话,但却写得非常真实,清新秀丽。 又如《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传说若耶溪是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乡,那儿有浣纱石等西施的遗迹,所以又被称为浣纱溪。诗人漫游越地,在傍晚时分来到山明水秀的若耶溪,荡舟观景,贻然自得。诗中老翁与少女相对视,落落大方,情纯意洁。语句平淡,淡得几乎看不到作诗的痕迹,而诗意却很醇厚。再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先写日影西沉,月色东升时,诗人悠然自得地在家中“散发乘夜凉”,再写荷香、竹露,引出诗人“欲取鸣琴弹”的想法,可是知音却不在身边,进而引发诗人的些许愁怅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整件事情看似平淡,却无处不浸透着一份风雅:明月、清风、荷香、竹露还有那诗人深深思念着的知音。全诗语句平淡自然而情致不减。

王维、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代诗人,在诗歌意境的刻画,语言的锤炼等到方面,尤其是田园山水题材作品的创作上,都或多或少受到王、孟作品的启发。

拓展阅读

1、教学教案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的意思。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多媒体电脑

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的意思。

2、出示古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句,教师相机点拨)

4)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的意思。(小组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

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

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内容。(先写后说)

四、古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

背诵古

六、板书设计

2、教学教案

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

二、学习《终南望余雪》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jì)门。与、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全唐》编一卷。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当时,年轻的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的秀丽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

(二)、基本解读:

1、这首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主旨)

2、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看到它的北面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3、后二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城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可见结句写实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三)、思考讨论: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明确:没有。人这样写是写初终南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点。

2、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 。

明确:1)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2)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脚、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四)小结:本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

三、学习《家杂兴八首》(其二)

(一)、作者简介:储光羲(约706一约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yǎn)州(今属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曾隐终南。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全唐》编四卷。

(二)、基本解读:

1、此写自己归隐之乐。(主旨)

2、“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3、“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生活所乐之处。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4、“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老,兀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中终老此生。(三)、鉴赏要点:

1、艺术特色:风质朴自,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2、知识点回顾: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在歌中,指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四、学习《终南

(一)、作者简介: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是韩愈的友,被时人称为“韩笔”,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

(二)、基本解读:

1、这首通过写终南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人归隐林、淡泊名利的情志。(主旨)

2、“南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所见的奇景。终南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人身处深的独特感受。仰望,与天接;环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外尚有何空间。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人在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吐月”等,但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人不过是说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与写终南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3、“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二句,抒发自己在中游玩的感受。“中”与“正”同义,“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及人,运用类方法,抒发人对及人的赞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以“路险”反衬出人心地平坦。

4、“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风的威力惊人。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5、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的了。3、鉴赏要点此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人身处终南中,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的特色。

(三)、艺术特色:

1、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人身处终南中,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

2、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的特色。

五、作业:课后练习题。

3、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源于南朝(宋)谢灵运,源于晋代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人在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开了先河。唐朝继承了陶谢的精神旨趣,在大自中追求任情适意、快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以唐代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以描写自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质朴自,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这类多描写自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人: 储光羲 常建 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李白《赠》“吾爱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 主要内容:1)隐居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抱负。但是,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1、这首人的羁旅愁思。(主旨)全眼是“愁”字。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中,人于船上俯视江,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三、小结:此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四、作业:背诵这首歌。

4、教学教案

一 古乐入境,直入课题

一段优美的民乐为教室增添了古香古色,也把我们带到了“古诵读”天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宿建德江》,(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留宿建德江。(板书:)这首就是仕途遭受弃置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

二 自读古、初步感知

1自读古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01页,自由地把这首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出示生字进行教学)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来,让我们一起读这几个生字(步骤:老师领读,强调字音;学生自读两遍;指名读,相机评价正音;开火车读;)

3(出示句)把这些生字带回到里面,谁能来读一读《宿建德江》?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一听,看他有没有把生字读正确,除了生字,这里面还有字是前鼻和后鼻音,也要注意听。(指名读)

4 再读古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这次请注意把读流利,读出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我们向他学习,一起模仿他来读一读。

三 理解意、质疑问难

1平时我们在学习古时一般有哪些方法?(边看插图边想像、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你们分小组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想一想,这首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开始吧!(小组自学)

3学生汇报:你们都读懂了哪些句?来,把你读懂的说给大家听一听。(我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忧愁油而升。原野空旷,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使我的心情更觉压抑。江清澈,俯身观看,只有倒映在中的明月离我是那么近。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给我带来些许的安慰。)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四 入境悟情 体验升华

1(从“愁新”问题入手)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人的新愁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愁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这是思亲之愁;(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这是寂寞之愁。(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这是思乡之愁。人在这里之所以把自己说成“客”就是因为远离家乡,四处飘泊。如今到这建德江,面对这四野茫茫、江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出示《自洛之越》)那一时间,人……涌上心头。

2 此时,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回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而,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眺望远方,人眼眶已润湿,满情的愁绪,无人可诉,只有这江中的明月,此时是这样的亲近,近的可以将心思一一诉说。只有将这无尽的愁绪,付于滚滚东去的流,汇于无边的大海,激荡起思潮翻腾的浪花。“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只有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 全回读、情感共和

是湖北襄樊人,也可说与我们是同乡之人。身为同乡,我们已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乡情托付江中的月儿与人共和,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

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其他的作,互相传诵交流。

点击查看更多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3475.html

热门阅读

  1. 留言的经典语录
  2. 暖气片购销合同
  3. 故事后来只剩不知所措美文欣赏
  4. 描写春天的诗句选集
  5. 圣诞个性的祝福语
  6. 古风唯美励志句子
  7. 春天到了的句子
  8. 沐足部带头人演讲稿范文
  9. 心疼的心情说说
  10. 2016年父亲节快乐微信朋友圈祝福语
  11. 秋天养生祝福语短信
  12. 丑小鸭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13. 韩国语阅读教学初探的论文
  14. 关于勤奋的经典名言
  15. 《秋天的水果》习作教学设计
  16. 初三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17. 生日快乐400字作文
  18. 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作文:劳动最光荣
  19. 《勤奋的孩子有钱赚》读后感范文
  20. 一关于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21. 唯美的大寒诗词
  22. 中秋节送客户的祝福短信
  23. 2016腊八节搞笑祝福语
  24.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25. 201年清明节祈祷祝福语
  26. 人与动物的作文300字
  27. 能在一起的时候别总一个人走情感美文
  28. 春季开学发言稿
  29. 2016有关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30. 3女生节搞笑幽默祝福语
  31. 与新年有关的古诗词
  32. 猴年春节祝福短信
  33. 《背篼》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34.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赏析与翻译
  35. 诗词《题大庾岭北驿》欣赏
  36. 幼儿园地震逃生演练总结
  37. 别被他人的话击倒国旗下演讲稿范文
  38. 给老婆的生日快乐祝福短信
  39. 关于手拉手的手抄报
  40. 关于赞美月亮的诗句50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11-11 14:11:16
本页面最近被 81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天津,TA在页面停留了 13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