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刘禹锡阅读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7-19 14:45:08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③浪淘:波浪淘洗。④簸:掀翻。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拓展阅读

1、中学生古诗文竞赛试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每1分,共6分)

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7.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A.道理 B.正道 C.风尚 D.世俗

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不能鸣也”中有__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 B.宾语前置 C.意动 D.使动

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

A.僧人 B.塔 C.寺庙 D.禅师封号

三、解释(每2分,共6分)

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选自陆游《书愤》)

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四.综合(共4分)

14.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1分)2)上文加点字“原”的正确解释是。

(1分)3)作者用“虽曰……,岂非……”的表述方式,强调的是的中心论点。(2分)

第二部分

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2分,共8分)

15.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1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17.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18.《二十四史》中大多是后人修撰前朝历史,但其中《__》和《__》则是例外。

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点词语(每1分,共10分)

19.蹉跎岁月( ) 20.大巧若拙( ) 21.洞若观火( )

22.反唇相稽( ) 23.飞扬跋扈( ) 24.匪夷所思( )

25.负隅顽抗( ) 26.功亏一篑( ) 27.孤芳自赏( )

28.既往不咎( )

三.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2分,共6分)

29.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

B.“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

C.《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著作。

D.“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

30.A.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

B.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

C.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三更”指的是1:00-3:00。

D.《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31.A.《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一部著作的不同名称叫法,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古代在**之下一般设有三级行政机构,其依次是州、郡、县。

C.明末复社的主要领导人有张溥等。该社因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曰者务为有用”而得名。

D.“察举”、“九品中正”和“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三种铨选制度。

四.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1分,共6分)

3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 (《汉乐府?上邪》)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4.风乍起,__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35.上并禽池上暝,___。(宋张先《天仙子》)

36.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

37.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近代秋瑾《曰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二)下面两首唐诗,回第42-45(7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42.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__”,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2分)

43.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2分)

44.解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___”;后者应当是“____”。(1分)

45.下面各项涉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2分)

A.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B.诗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是指像战国时燕昭王那样礼遇人才,招贤强国的明君。

C.王维的诗画都很有名,后人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诗句“返景入深林”是说诗人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又回到树林深处细细品味静谧优美的山林景色。

2、《踏莎之雪中看梅花》古诗词训练解析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此类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目要求进行解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步骤:回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3、《出师表》与《观沧海》比较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8. B

9. B

10.(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11.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12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4、《锦瑟》赏析《锦瑟》的附译文赏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1)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4分 )

(2)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3分)

【参***】

(1)(4分)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华年流逝的伤痛之情,以对美好往事的追怀,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如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写诗人遥望沧海,对景伤情,哭悼美好往事。“玉生烟”又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但又不能把握和亲近的理想景色。(4分;感情2分,举例2分。)

(2) (3分)颔联含义:(我)对美好的情景却又是飘渺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或: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 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迷”、“托”二词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3分;颔联含义1分,心态2分。)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五十弦,一说一男一女对坐弹两张琴);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取篇首二字为,实际上等于是一首无诗。关于这首诗的意蕴,我们不妨认为是诗人由听奏瑟而引发的对年华的思忆和对身世的感伤。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这首诗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诗的境界超越时空限制,真与幻、古与今、心灵与外物之间也不再有界限存在。究竟写什么?只首尾两联隐约暗示是追忆华年所感,而传达所感的内容则是通过五个在逻辑上并无必然联系的象喻和用以贯串这五个象喻的迷惘感伤情绪。喻体本身不同程度地带有朦胧的性质,而本体又未出现,诗就自然构成多层次的朦胧境界,难以确解。

点击查看更多《浪淘沙》刘禹锡阅读题及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34463.html

热门阅读

  1. 《楚辞》的读后感
  2. 三八妇女节的小学6年级作文
  3. 变成老婆婆的小公主幼儿故事
  4. 天津市警示教育主题展心得体会
  5. 520情人节给女朋友的短信祝福语
  6. 乙烯的物理性质教案
  7. 2016年最新冬至养生问候语大全
  8. 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摘录
  9. 一课三磨校本研修活动总结范文
  10. 阅读伴我成长小学生记叙文
  11. 关于中秋节祝福爸爸妈妈短信
  12. 201年精选小年问候祝福语
  13. 内部技师聘用协议范文
  14.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15. 朋友聚会的感言句子
  16. 离别的爱情诗句经典
  17. 清明节缅怀先烈作文
  18. 重阳节精简祝福短信
  19. 《神奇的小电动机》教学反思范文
  20. 与春节的诗句
  21. 搞笑光棍节QQ祝福语
  22. 大班散文诗欣赏《美丽的秋天》说课稿范文
  23. 童话故事:沙冈那边的一段故事
  24. 清明节句子
  25. 春节对联十个字
  26. 201年创意生日祝福语大全
  27. 201年六一儿童节节日祝福语
  28. 有关想念的说说
  29. 赞美女人的唯美诗句
  30.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31. 人音版第六册教学设计范文
  32. 超级爆笑年会小品剧本《小苹果》
  33. 2015年情人节短信大全
  34. 自愿离婚协议书模板范例
  35.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的诗意赏析
  36. 企业武装保卫工作总结范文
  37.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教案
  38. 课文《最大的书》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39. 写春天风的诗句 古诗大全
  40. 《日瓦戈医生》的读后感
网页更新时间:2025-11-26 16:30:08
本页面最近被 85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西,TA在页面停留了 10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