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9

《钱塘湖春行》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2 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二、 过程与方法

1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 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3 背诵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还停留在小学要求背诵的阶段,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品味语言

2、体会意境

二、难点

1、品味诗歌优美语言

2、体会诗歌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导入课文

苏轼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美丽的神韵,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白居易笔下的西湖吧!(多媒体出示西湖照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

<2>自主学习

A: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读音、节奏、停顿等

2、自学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学生通过朗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3、背诵诗歌,教师抽查

4、了解并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询资料等方式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一定了解)

5、给下列加横线的注音

啄春泥( ) 没马蹄( ) 白沙堤 ( )

6、文学常识填空

《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 ),字( ),晚年又叫( ),( )代著名诗人,著有《 》。

7、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B:细读诗歌,品味鉴赏

8、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是西湖早春景象?

9、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 ,对沿途的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了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 )、(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1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两句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活动3【练习】

<3>归纳总结

总结《钱塘湖春行》的中心思想

活动4【测试】

<4>自我检测

对这首诗歌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华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附录:《钱塘湖春行》诗歌赏析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拓展阅读

1、《》优秀

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习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习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习方法】

诵读—自—讨论—探究。

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1、作者(),()代诗人,字(),号()。

(二)课内探究

1、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而非其他?

2、诗人说“”,你能找出依据吗?

3、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的西

4、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5、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训练检测

1、诗中点明临西,交待作者游踪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诗中的一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描写初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描写天景象的诗句很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优秀

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生自身弱点和生对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法:

新的语文材更为注重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材无非是一个子。”

初一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过程:

一、预习

预习要求;

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顺利进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同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的世界”。

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天里。把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生快乐的习着。

“解诗”——

这一步由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生悟情。这样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赏析诗歌(写、画)

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生进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此词可以培养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能力。

总结:

1、这堂课体现生为主体,师为主导,材为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3、《》优秀

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诵读这首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写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径孤山寺与贾亭时所看到地天光水色。“初平”写水漾满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的歌手,燕是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生机勃然地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写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地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人也融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的舒感。

“最爱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非常尽兴。

小结: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点击查看更多《钱塘湖春行》教学案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7973.html

热门阅读

  1. 最新爱情祝福短信分享
  2. 关于201年元旦说说
  3. 大学班级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4. 阅读是一种美丽的享受论文
  5. 公司转正定级自我鉴定书
  6. 小区劝阻乱停车标语精选
  7. 听雨的心情随笔
  8. 公司春节贺词2019
  9. 六月毕业季离别赠言祝福短信
  10. 忧伤唯美的诗句有哪些
  11. 调皮可爱的生日祝福语
  12. 断路的解释与造句
  13. 茄子的歇后语
  14. 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译文
  15. 语文课诗经的教学设计
  16.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17. 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18. 做媒要怎么造句
  19. 辛弃疾的诗词集
  20. 6儿童节搞笑祝福语
  21. 51劳动节的祝福语短信
  2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教学设计
  23. 悲伤的句子说说心情
  24. 海子诗歌精选
  25. 教师节诗歌朗诵稿范文参考
  26. 繁花落尽向日葵初中作文3000字
  27. 公司分管领导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8. 教师分享幼儿教育随笔
  29. 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集锦
  30. 山坡羊潼关怀古诗词赏析
  31. 一下识字教案
  32. 余秋雨《抱槐西山》读后感精选范文
  33. 初一学生的军训总结范文
  34. 寓言故事《神与人》
  35.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第一课时教案
  36. 关于小学生校园广播稿的范文
  37. 镇计划生育协会的工作总结
  38. 感人的第二次爱情感人故事
  39.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的杂文随笔
  40. 三年级下册《我是小音乐家》教学反思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