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分享幼儿教育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12 13:32:16

教师分享幼儿教育随笔

【一】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

因为是第一次上英语课,我生怕自己不够好,“勤能补拙”我准备充分点还不行吗!于是我认真备课,由于忘了请教马老师英语备课的程序,于是决定按上课顺序、说话内容,一句一句地写下来,水平有限,把多年不用的英语词典请出山帮忙,边备课边后悔以前英语学得太差了还准备了相应的教具。

我是第一次,孩子们和我一样,绝大多数的孩子也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他们对着这些“奇怪”的语言感到新奇、有趣。

我始终认为,上英语课应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英语活动时应自始自终都讲英语,即使孩子们开始听不懂,跟不上你的思路,经常出现“八哥学语”得状况,你说什么,他们一样画葫芦跟着你说,但只要坚持,在加上老师生动、丰富的肢体语言,相信孩子们会逐渐的习惯,喜欢英语、喜欢听英语、喜欢说英语。

英语课开始了,“goodmroing”我想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马上回应“goodmroing”,我喜出望外。可接下来就是“八哥学语”,我说什么,他们就说什么,我怎么摇头说“no”都没用,恨不得直接告诉他们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可后来一想,这不是我预料到的吗?于是我边说边加强肢体动作的演示,慢慢的孩子们似乎有点进入状况了……

英语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充满了兴趣,正如家长所说的:“内容粗浅一点,兴趣地培养最重要!”在第一节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出现答非所问或直接用普通话回答,但我始终坚持为孩子创造全英语的环境。在课后,郑老师无意间听到了小朋友在说:“hello,pubby!”于是顺口问了一句,“是什么意思?”我正担心孩子可能还不知道,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竟然能说出:“在和他打招呼嘛!”这是我更坚信自己的初衷!

【二】把爱深化在日常活动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跟孩子们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但总觉得这些小公主、小皇帝们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但有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谁说小公主、小皇帝们不会关心帮助别人的?

早上晨间活动后,XY扭扭妮妮的哭了起来,旁边的SS说:“你怎么这么娇气的,又哭了!”(因为平时XY讲话就比较娇气)XY听了,哭得更厉害了!mm走过来说:“你怎么这么说她的,她可能不舒服吧!”又转身问XY,“你是不是不舒服呀?”XY点点头。这时老师走过去,得知孩子有些不舒服,便带去*室看了一下。回教室后,孩子们都围了过来:“你怎么啦?”“要不要喝点水!”一声声的嘘寒问暖,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之间的浓浓情意!

这几天天气冷了,班级孩子的出勤率低了些,晨间点名时总有孩子会问同伴怎么还没来得,是不是生病了,想同伴之类的话,说明在孩子心里还是有同伴的。

小小的孩子,有时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自私、任性,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并把爱深化在日常活动中,这颗种子会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的。

【三】寻找礼仪教育的契机

刚已进入新的幼儿园,幼儿不论在生活常规方面还是礼仪的表现上都不是很理想。早晨来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很少听到小朋友说:“XX老师,早上好”这些亲切的声音。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也再三强调:“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用好听的声音跟老师和嬷嬷问好。”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幼儿用很好听的声音跟我来问好。我马上抓住这一举动进行了一次晨间谈话,针对这个孩子的文明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且奖励了一颗小红星。往后,晨间问好的小朋友越来越多,这种文明的现象在我们蔓延开来。即使幼儿只是想争取这个小红心也值得,因为毕竟已经形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礼仪的熏陶还是需要在常规中抓。在我们班还会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林老师,我的书又被他弄破了。”“林老师,我想看他的书,可他就是不给我看。”针对这一现象,我也对他们进行了一些说理教育,但是我发现其实作用不大。今天是这几个小朋友发生的这种事情,明天却又是其他的小朋友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关注到其他幼儿,只是进行了个别教育,因而让这样的现象一再发生。于是,我开展了关于礼仪的情景表演,针对平时发生的事情,设计问题和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析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为什么?怎么办?并且讲述了关于此类现象的故事。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寻找礼仪教育的契机,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拓展阅读

1、:一颗松果引发的想象

星期一早上我带了一颗松果来园,一进室胡**就叫了起来,“是松果,小松鼠吃的。”听到他说出松果这挺让我惊讶的。因为我以为孩子们很少接触这些东西,应该会不知道这是什么,看来真的不能“小瞧”了孩子们啊。

尽然孩子们都认识松果,我就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松果?”这下可炸开了锅呀,孩子们的回答是千奇百怪。有的说在爷爷家,有的说在奶奶家,有的树林的,陈**小朋友还说是在海滩上。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知道其实有很多孩子都没有见过松果,也不知道松果是长在哪里的,只是听到有小朋友说在哪里见过,就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自己认为在哪里就说是在哪里。于是我对松果的知识做了一个总结,让孩子们对松果有一个新的认识。介绍完松果后,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说说松果像什么,并用“我觉得松果像……”这句话来回答,还没等我说完,胡雯静小朋友马上就说:“像梨子。”虽然回答的很好,可是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来说,看来小朋友们并没有听清楚我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活动中也很常见,小朋友在老还没说完要求就去做事,这时候就很难做好。所以在平常的学中应该加强孩子“听”的能力。在我重新提出回答的要求后,孩子们慢慢的能用“我觉得松果像……”来回答。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刘**说:“我觉得松果像冰淇淋”。邓**说:“我觉得松果像子弹”。罗**说:“我觉得松果像草莓”。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

从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孩子们虽然小,但是别“小瞧”他们,孩子们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孩子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说。

2、:小矛盾小感悟

在一日生活中,欢声笑语、哭喊打闹声总是时不时萦绕在我们耳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笑声、哭声,孩子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各种行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面对孩子们的不同行为,我也时常会有所疑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呢?

记得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曾是我们班出了名的“身体强壮”的顽皮鬼——熙熙,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他很多损人的行为经常会挨到批评。有一次他发现班中另外一个小朋友——轩轩,个子也长得高高的,很快就要超过他了,就因为这样,班级里熙熙和轩轩成为了两个“高个”,熙熙主动找轩轩一块玩,可是轩轩不太喜欢动,尤其不怎么喜欢和熙熙这样偏调皮的孩子玩。可是熙熙偏要和轩轩一起玩,轩轩不同意,就这样熙熙开始大打出手,开始动起手来……熙熙总是这样: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意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在阅读了《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案例,以及对其行为的解读,让我进一步对孩子的行为做了析。熙熙的行为以及他和小朋友的行为,可以看出在社会性发展中,在与交往方面存在着攻击性行为。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许多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有明确的敌意,而是为了其他目的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熙熙为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才做出了攻击性的行为。

二、的表现是什么?

熙熙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有点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比较少。总是试图用动手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效果不好。同时孩子的自身的特点看出,孩子的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在交往方面,他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另外孩子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过于高估。自身对于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

三、怎样帮助处理和伙伴的关系?

首先,要使了解受欢迎小朋友的性格特别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要引导其他发现这些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活动达到促进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之间的交往也非一日两日就能改善,在生活的点滴中,需要自身的努力和老适时的提醒与帮助,以及家长的等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

3、小班

如何从学前班到小班,可谓是园里的三级跳。学前班的虽然调皮爱打闹,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以及常规行为已经发展得很好!而刚入园的小班则在这些方面几乎为零,那么面对一群天真可爱、无拘无束的小班时,作为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为了更好,更顺利的带好小班,我觉得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家访打好第一个电话(专业:您好,我是XX园的X老....你的孩子接受我们园的专业.....)并且要准备好调查问卷,(孩子由谁带大的?喜欢什么?孩子有什么过敏的食物等等。)在家长填写调查问卷时,可以带孩子玩游戏,与孩子亲近,让孩子喜欢老,熟悉老,让孩子和老成为好朋友。,老在离开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喜欢老吗?喜欢,那就在老的脸上亲一下,喜欢和老一起玩吗?今天玩得开心吗?那明天来园和老一起玩。(老在家访时,要注意礼仪)

二、稳定新生情绪。

刚入园时,首先要稳定的情绪。老应在班上准备好各种各样,有声有色的玩具,毛毛玩具具对孩子来说具有安全感,对班上的环境布置要有主题。气球。汽泡泡。山楂片都要准备齐全,不哭的孩子由主班老带上看电视,做游戏,玩玩具。哭的孩子由配班老和生活老带着围成一个圆圈,老伸手就能摸到孩子的脸,给予他们安全感。不哭的孩子给一片山楂片,然后不断提醒不哭了,就可以到那边看电视,玩游戏等,哭的孩子把眼泪擦掉。

三、建立标识系统。

在亲子活动中,就要做好全面准备,如:你喜欢吃什么?(苹果)那好苹果就是你了,在桌上,凳子上贴上苹果,小朋友就说苹果就是我了。在排队的时候,地面上画两条线,,贴上男孩和女孩,在男孩的后面贴士各种小动物,叫孩子找动物排好,女孩后面贴上各种各样的水果,交女孩找回自己的水果。站队歌:铃声响,快站队,找好位置不说话。一二三,快看齐,小手放在腿两边。向前看,一条线,左右对齐我真棒!

四、如何入厕,如何让安静的入厕,老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如: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说话,二不许笑,就可以让自己安静的进厕所,入厕完后,还是按顺序排好队。

五、小椅子怎么搬?

小椅子说;用一个大拇指按住一个小圆点,用另外一个大拇指按住一个小圆点,抬起来。哦。我真舒服。现在按小椅子的要求来搬椅子。小椅子说:我累了。每个墙上贴各自的水果,动物,让孩子送小椅子回家。

六、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在不居于传统形式的课堂,老要敢于创新课堂形式,以各种形式让的精神集中,再以玩的形式多样化的把每一节课你想给孩子们的东西传授给孩子们。小孩子是天真的,你要对他温柔的微笑,牵他的手把他带在孩子群中,给他称赞,给他勇气,小孩子很聪明的,领悟能力好,谁喜欢他他就会喜欢和谁在一起,和谁做朋友。

七、利用歌、短句等方式让学更生动小班的年龄特点是理解能力是很具体直接表面的,如:在引导坐姿上,采取了很贴切的 “小手放到膝盖上”“小眼睛看老”等短句,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涂色是小班的美术学的重点,如何让学会顺着一个方向涂、涂满、不涂出线外,却是小班涂色的难点。在涂色的活动中,发现许多的孩子老是在一个地方涂,结果就把纸弄破了,有的孩子握不对,没有顺序地乱涂。于是,我先孩子怎样握,把握比喻成“握小棒”,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握的姿势。在涂色的时候,我就比喻成小棒赶小鸭走路,并配以歌进行:“涂涂涂,小鸭要走路,上边走了,下边走,每个地方都走完。”等,使孩子们较好地掌握了涂色方法和顺序。你看,我们的苹果红的红,绿的绿,多诱人哪。

八、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带小班的小孩子要仔细的,小孩子的抵抗力差,发现要及时,与孩子家人要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懂得孩子们希望老怎样做才高兴,才肯接受老的意见,慢慢的进行摸索。我们也都是学过心理学的,那我们把握起来就会好很多了,所以我们想更好的.做好这个工作,还要自学一点心理学知识才可以的。

九、与沟通要想了解到孩子的心里问题,这就必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再想什么,平时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里。他做错事时不要武力解决,不要轻易对孩子做承诺,说过的就必须要实现,为孩子在心里上树立一种“言行必果”的心态。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孩子有成绩是要尽量表扬,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学习上,要有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心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风险,让孩子经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于培养他们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要想了解到孩子的心里问题,这就必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再想什么,平时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里。他做错事时不要武力解决,不要轻易对孩子做承诺,说过的就必须要实现,为孩子在心里上树立一种“言行必果”的心态。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孩子有成绩是要尽量表扬,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学习上,要有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心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风险,让孩子经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于培养他们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

4、小班

1.学会用“嘴”说话

小班有个孩子叫刘航宇,一入园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调皮,他的嘴巴几乎不用,(活动*不论什么他的嘴总闭得紧紧的),平时也不和小朋友交流;而手的用处却表现地尤为突出,在园的时间几乎没一刻闲着,不是挠挠这个,就是捅那个一锤,把班级搞的“告状声不断”,怎么办呢?静下心来之后,我找他的家长谈了谈,了解了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也向家长客观地谈了孩子在园的表现。告诉他孩子出现的交往上的困难,希望家长配合园工作,每天问问孩子在园交了几个新朋友及学的内容等。

我走到孩子旁边蹲下身子边抚摸他的头边轻轻地告诉他:“航宇,老和你是最好的朋友,老也知道你很想和小朋友玩,你不明白小朋友为什么总告你状是不是,老告诉你个让小朋友喜欢你的法宝,好不好”孩子郑重的点了点头。“学会用嘴说话”,不要用“手’说话。孩子莫名其妙的眨了眨眼睛,我见时机成熟,于是和孩子解释道:“你想干什么事情的时候,要用嘴巴说出来,不能用小手,小手是用来做好事的,不是落在小朋友身上的,如果你是小朋友你会喜欢和用手说话的小朋友玩吗?”孩子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明显的变化了。班里的告状声也没有了。

2.抱抱新朋友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尽快适应园生活,减少和家人的离焦虑,利用最短的时间和老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每天入园时我总会开展“抱抱新朋友”活动,我总是微笑着蹲下身子,说:“XXX,你是老的新朋友,来,抱抱新朋友”,没想到,这个活动的效果非常的显著,几天之后,孩子就都能快快雨涵的入园了,并且一入园就纷纷抢着跑过来说:“我要抱抱我的老新朋友”,快乐之声充斥在园的每个角落。

接下来我又利用各种活动在小朋友之间开展“抱抱新朋友”活动,让孩子之间尽快的熟悉,充建立起感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都成了最好的朋友。

说孩子是*牵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体验他们的快乐是幸福的,我想没有任何一样的东西能取代孩子们天真无暇的笑容的,我的快乐将与孩子同在。

3.老要“公平”

雨涵是大班的孩子,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小嘴特别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老们都很喜欢她,就连她犯错时我们也舍不得批评她。今天雨涵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擦桌子,没擦完就出去滑滑梯了。航宇说:“老,雨涵没擦完就玩去了,”我正在拖地,航宇的声音又低,我没听到,也没在意。航宇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真偏心,雨涵没擦完桌子就走了,老也不批评她。”这次航宇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七嘴八舌的说:“就是,就是,老不公平,偏向雨涵”。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雨涵开绿灯,使雨涵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加上我没有及时制止,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老偏心,只喜欢雨涵不喜欢自己。我的做法既害了雨涵,也伤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

作为,一定要及时检讨自己的行为与做法,因为老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

4.“闹事”的淼森

淼森是个看上去活跃的男孩子,但是缺乏自信,他时常自己在一个地方撒欢,当你走近他时,他却又表现的不知所措。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特别喜欢帮助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帮别人收地垫、整理图书等。于是我把一些活动后的整理工作有意识地交给淼森去完成,他高兴极了,每次工作得都特别认真,他的举动也赢得了小朋友的赞扬。同时他在对自己的约束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我只是为淼森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感到: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有能力做好,我可以帮助小朋友,我在班里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发展!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从老和小朋友的认可开始,你做到了吗?

5.玩具要回家

玩具是孩子的最爱,每天区域活动时间总有10几个孩子在建构区玩的不亦乐乎,可是玩完玩具后总有孩子不把玩具收拾好就到另一个区域玩去了,老不得不跟在后面收拾。怎么办呢?怎样纠正孩子不好的习惯呢?

我想了想,于是在班里开展了一个“玩具要回家”的游戏,我事先录制好了表扬的语言和哭的声音,游戏中能收拾好的孩子就能得到玩具娃娃的表扬,并奖励一个贴花,落下玩具的孩子妈妈就哭,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不良的坏习惯。

通过游戏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玩具玩完后一定要送回家,不然他见不到妈妈会很伤心很难过的`。

6、敏感的孩子

夏月星是个活泼可爱、小嘴甜甜的孩子,平时总爱在我面前蹦蹦跳跳的,是全班孩子的“开心果”,这不三天没来园上学我还真有点想她了。心里正这样想着,孩子就“飘”到我身边来了,脸上满是期待的表情,不巧此时我正在忙着报表,没及时和她打招呼,等我忙完事情猛抬起头来时,映入眼帘的是孩子那一张委屈的小脸,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赶紧向孩子补充迟到的问候:“月星,刚才老太忙了,对不起,你没来园老可想你了,来抱一抱”孩子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

孩子是敏感的,特别希望得到老的关爱,就连一声问候,也会使她们感到老是喜欢他的。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应更加细心一些,不能忽视孩子的情感,要珍惜爱护她们天真的心灵。

7.“午睡”事件

中午午睡的时候,我发现云天小朋友翻来翻去久久不能入睡,我走过去轻轻的问:“云天,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听了我的话,孩子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说:“老,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早上来园时爸爸说了他要送给妈妈一件礼物,我是妈妈的孩子我想我也应该送一件礼物给妈妈,你看:我给妈妈画了一幅画,名字就叫“欢乐一家人”画上高高个子的是爸爸,有点胖头发有点卷得是妈妈,这个是我······”听了孩子的话我的眼角有点湿润,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我夸奖了孩子的做法,但是让她现在必须把礼物放好,离园时送给妈妈,现在必须马上入睡。孩子带着甜甜的微笑很快进入了梦乡。

5、关于意外发现的价值的

每天吃完午饭,我都会带孩子们在园里散步,一起看园里花草树木的变化,品尝初熟的樱桃,欣赏在花丛中舞蹈的蝴蝶……

一天,我带着孩子们散步结束,正准备领着孩子们回班,经过走廊的时候,俊俊的目光停住了,以至于队伍离开他都没有发现。他又在开小差了,真是个调皮的孩子。“俊俊,你在看什么呀?快跟上来!”我喊道。

“老,墙壁上有只虫子!”俊俊兴奋地喊。

我朝着俊俊指的方向,微笑着说到:“这是一只壁虎。不是什么虫子。”

小朋友们听见了,立刻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嚷着:“壁虎在哪。我也要看看!”悦悦看到后害怕地说:“壁虎会不会吃小孩呀?”“壁虎不*的,吃小虫子的。”“壁虎怎么不会掉下来呀?”孩子们一下子议论开了,壁虎似乎感觉到了危险,迅速爬离了我们的视线。

对于突然出现的状况,我抓住的契机,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为孩子知识的积累创设机会。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讲话声音太大,吓到壁虎啦,它害怕得爬走了。你们想知道壁虎的秘密吗?”

“想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道。于是我在电脑上搜索了几张壁虎的图片,指着图片,我对孩子们说:“壁虎是爬行动物,它专门吃蚊子、苍蝇、飞蛾,是人们的好朋友。更多壁虎的秘密,老请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资料,明天我们一起来壁虎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迫不及待和我他们找到的资料。“老,壁虎喜欢在晚上出来找东西吃。”“壁虎的脚趾上有小吸盘,在墙壁上爬不会掉下来。”“老,壁虎遇到敌人,会断尾巴保护自己。”……

没想到俊俊的这一个意外发现,竟然带给孩子们这么多惊喜的收获。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要能以孩子的兴趣为自己的兴趣,和孩子一样,有一颗喜欢探究的心,要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让我们睁大慧眼,去捕捉隐含的契机吧!

点击查看更多教师分享幼儿教育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5912.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