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诗词集
辛弃疾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辛弃疾的诗词集,欢迎查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正剥莲蓬。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青玉案·元夕》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摸鱼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水龙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陌:田野小路。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横斜的山路。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青旗:卖酒的招牌。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鹧鸪天·送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鹧鸪天·代人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离肠寸断,泪流难止。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译文】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译文】
桃花和李子花在春风中招摇着妩媚的身姿,春风扶柳,柳条随风舒展比桃花和李子花还要柔美。在春天里吹着笙,唱着歌随意交游,不管人世间纷纷扰扰。比喻春闲悠然的景象。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译文】
人有贤愚之分,他们中间能差多少呢?不要小看了这个区别,可以说:差之毫釐,缪之千里之远。仔细地想想,义与利是舜与跖的分别。他们都鸡鸣即起,孳孳不倦地作事情。为善的就是舜的徒弟,为利的就是跖的徒弟。这两种人我们一定要分清楚。醴的味道甘甜,但它终久容易坏;水没有味道,它就能长久保持本色不变。我到了老年还知道一个道理:君子交朋友淡如水。吃一餐饭的时候,聚集一大批飞蚊,它们的响声如雷。现在想起来觉得:昨天错了,今天对了。我很羡慕能在安乐窝里有泰和汤喝,即便是剧饮也不会醉,但只打算喝个半醉就行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译文】
山前灯火初上,黄昏就要降临;山头的浮云飘来飘去。只有几户人家的村落里,传来声声鹧鸪;在这潇湘之地,我和老友不期而遇。
想当年,我挥动着羽扇,头戴纶巾,正是热血少年;跃马沙场啊,卷起滚滚尘土!可如今,容颜憔悴,只能赋些《招魂》之类的诗篇;是否因为是一介儒生,才壮志难酬、报国无路?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译文】
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
拓展阅读
1、《辛弃疾·武陵春》爱情诗词赏析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稼轩词向以豪放著称,然集中亦有清而丽、婉而妩媚的小词。此词就是一首朴实无华,明白如话而又清新自然的爱情词。词人以男子的口吻写出游子思归的急切心情。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叙。开头两句追述他离家时与妻子约定五日便返,因为“去”“来”只有三百里路。谁知出门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过,逾期未归,他便料想家人定会产生疑虑,更会在门外伫立凝望:“应是望多时”。前四句用平淡的语言,说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感受。“应是”句从对方写起。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都是从对方落笔,看似平常,却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望亲人归来的心情同时表达出来,真是一箭而双雕。
下片写游子归心似箭。回程途中,尽管不断加鞭,仍嫌马儿走得太慢。“鞭个马儿归去也”,照理马儿就会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马行迟”。一“急”一“迟”,互为映衬,用字平常,含义丰富。忽听得路旁喜鹊在枝头上喳喳叫,游子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美好的设想:“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长期的民俗传说均把喜鹊作为富于人情味的报喜之鸟,在敦煌曲子词中 一再出现,如《阿曹婆》:“正见庭前双鹊喜,君在塞外远征回”。说喜鹊将给离人带来喜讯。此词男主人公抱着淳朴的愿望,希望喜鹊先飞回家,向“那人”报个讯。这样,这只喜鹊就成为沟通思归与游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游子的归家心切和思切的盼望之情相互交织、统一起来。
无庸置疑,豪放沉郁是辛词的主导风格,“激扬奋厉”自然是其主调,但并不排斥辛词风格的多样化。他既写了许多激昂慷慨的“壮词”,也写了不少缠绵悱恻的情语,还有不少词写得清新秀丽,平易通俗。此词充分体现了辛词通俗清新的艺术风格。它既无运用历史典故,亦无慷慨刚健之音,而全用朴素清新,明白如话的家常语,采取白描的手法,把游子思归的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感情朴实真挚,格调健康清新,且词中两个“儿”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为当时民间口语,更富有民歌风韵。邹祗谟说: “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中调、短令亦间工妩媚语。”(《远志斋词衷》)此词语虽平淡,但情极妩媚,不失为辛词短调中的佳制。
2、《两宋词·辛弃疾·丑奴儿》翻译 原文 赏析 评点
书博山道中壁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②。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③。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④。
注释①博山:据《舆地纪胜》,博山在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古名通元峰,因形似庐山之玉炉峰而改名博山。②强(qiǎng):勉强。③欲说还休:想要说又没说。④却道:只说。
山水图 【宋】李公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鉴赏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所作。它语句通俗,意蕴深远,可谓千古绝唱。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更是妇孺皆知。
词作的上下两部分层次清晰,“少年”情形与“而今”景况的对照工整而鲜明,成功地达到了对称的美学效果。同时,这种艺术的对称给人启示,启示我们去玩味意义上的参差,情感上的反差。
登楼是诗词中相当常见的题材,本没有什么新鲜感。本词形制短小,寥寥数语却能够在大量的登高而赋的作品中拥有很高的识别度,原因何在?第一,登楼之作虽多,但着力写少年登楼的不多,将少年与而今并举,运用对照手法来写的就更是难得了。第二,登临总是与悲慨密不可分,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写“不识愁”“强说愁”,造成了一种陌生感。登高而眺,游目骋怀,豁然宽广的视野带给人天地苍茫之感,让人怀想故国家山,并且思接古今,发兴亡之慨、身世之叹。王粲的《登楼赋》是千古登临之作的一个出色而难以超越的开端,“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其中的悲哀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与伤心和苦难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赋予登高以萧条的气质与宏伟的气势,深入人心。稼轩的词作中也有不少以登临为题材的,比如《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等,都逃不脱一个“愁”字。
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里有“怕上层楼”的说法,此篇却言“爱上层楼”。为何爱上层楼,因为少不更事,尚不知愁滋味,也因为要赋新词,要写出愁苦的感觉,所以要上层楼。重复的两个“爱上层楼”前后的两句话交代了爱上层楼的原因,一是不识愁不怕愁,二是想要认识愁描写愁。这两个原因的设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观点,当登临与人世的沧桑结合起来,愁苦将是不可避免的。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少年为赋新词而登楼,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上了层楼而后想仿效前人写出登临的佳制来,可惜缺少了沧桑的条件而无以体味真实的愁闷。作者回避了登临之作传统的直抒胸臆的写法,脱离“献愁供恨”的表述方式,掩藏当下的感受,落笔在无愁的少年身上,以一个旁观者的口吻写来,文字深处却潜藏着对登楼之悲的无可避免的深刻体认。数语之间峰回路转,云遮雾罩,新意自出。当然,如果我们脱离上述复杂的逻辑关系,将上片看作作者对自己少年时的经历的简单追述也未为不可。
李清照作词善于在浅俗的话语中生发新意,稼轩集中有仿效“易安体”的作品,本词下片用语和格调都有“易安体”的痕迹。易安的“多少事欲说还休”比言而不尽、余韵绕梁的手法更进一步,欲言又止之间,胸中的重峦叠嶂隐约可见。《丑奴儿》叠用“欲说还休”,不仅是语气和情绪上的强化,而且与上片叠用的“爱上层楼”一样,与前后的句子形成微妙的逻辑关系。因为遍尝愁苦而欲言又止,胸中愁闷喷薄欲出,最终却只淡然地道一句:“天凉好个秋。”话题的突然转移,将历经的种种磨难、心中的千斛哀愁都倾注到一句看来无关痛痒、不带感情色彩的对天气的描述中。这种话到嘴边的吞咽与上阕的旁观一样,在对抒情主体的压抑中,蓄积了无穷的情感力量。
稼轩此词将“少年”与“而今”对举,醉翁之意是在“而今”上。对少年的描述以而今的境况为着眼点,没有“而今识尽愁滋味”作背景,对少年的描述将失去厚度。此后,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也是一首设置一定的情境(如听雨或登楼)对少年、中年、而今作分时段对照的佳作。(刘珺珺)
集评明·卓人月:“前是强说,后是强不说。”(《古今词统》卷四)
链接词中的叠句。叠句在唐五代文人词和敦煌写本曲子词中即已出现,多为一字至三字叠句。一字叠句,如温庭筠《思帝乡》“花。花。满枝红似霞”等。二字叠句,如王建《调笑令》“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等。三字叠句,如李白《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乐游原上清秋节。清秋节”等。至宋代,又出现了四字以上的叠句,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上下片二三两句皆用四字叠句。五字叠句,如辛弃疾《东坡引》“罗衣宽一半。罗衣宽一半”。还有六字叠句,如赵长卿《摊破丑奴儿》下片末句乃重叠上片末句,皆为“真个是可人香”。叠句的出现最先多与曲调乐句的重叠有关,往往是借乐句的重叠或修饰性延长以表达某种特殊的声情。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上卷云:“两句一样为叠句,一促拍,一曼声。”其意是说词中叠句所配合的乐句,往往一句节奏急促,一句节奏舒缓,在音乐的节奏旋律方面富于变化。(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3、辛弃疾四十个字的古诗69句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5.只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辛弃疾《临江仙·诸君亦不果来》
16.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辛弃疾《好事近·元夕立春》
17.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主人相爱肯留无。——辛弃疾《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18.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
19.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辛弃疾《满江红·折尽荼蘼》
20.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21.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22.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辛弃疾《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23.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24.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25.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26.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辛弃疾《玉蝴蝶·古道行人来去》
27.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比得谁颜色》
28.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29.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辛弃疾《卜算子·红粉靓梳妆》
30.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31.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32.去岁君家把酒杯。雪中曾见牡丹开。——辛弃疾《鹧鸪天·再赋牡丹》
33.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34.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辛弃疾《卜算子·红粉靓梳妆》
35.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辛弃疾《浣溪沙·总把平生入醉乡》
36.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忧物。——辛弃疾《念奴娇·洞庭春晚》
37.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38.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39.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40.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41.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42.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辛弃疾《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
43.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44.莺未老。花谢东风扫。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辛弃疾《出塞·春寒有感》
45.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46.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辛弃疾《瑞鹤仙·片帆何太急》
47.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8.对梅花、一夜苦相思,无消息。——辛弃疾《满江红·曲几蒲团》
49.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满江红·美景良辰》
50.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51.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52.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53.淑景斗清明。和风拂面轻。——辛弃疾《糖多令·淑景斗清明》
54.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辛弃疾《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
55.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辛弃疾《柳梢青·游人占却岩中屋》
56.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57.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58.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辛弃疾《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59.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60.记取桔槔春雨后,短畦菊艾相连。——辛弃疾《临江仙·窄样金杯教换了》
61.春意满西湖,湖上柳黄时节。濒水雾窗云户,贮楚宫人物。——辛弃疾《好事近·春意满西湖》
62.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63.秋以为期。西风*开时。拄杖敲门,从他颠倒裳衣。——辛弃疾《新荷叶·初秋访悠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