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黄鹤楼有关的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8-10 12:07:19

跟黄鹤楼有关的诗词

作者: 王偁

迢迢江上楼,飞构梯层穹。

黄鹤何年来,结巢白云中。

仙人整羽盖,一往无遗踪。

瑶笙紫河车,潇洒余天风。

至今启重关,呵守虎豹雄。

雕檐敞白日,阑槛标晴虹。

我因驻旄节,登攀兴何穷。

神行万物表,目送双飞鸿。

依依烟际帆,远落三湘东。

霜清楚天碧,树尽荆门空。

长辞愧祢生,高兴怀庾公。

落日下楼去,烟水青濛濛。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城上危楼高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

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鱼游仰飞鸟。

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

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

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

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高楼与江水。

晴江依旧泻浔阳,横鹤无由归故乡。

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

3.《夜游黄鹤楼遇道人》

年代: 宋 作者: 饶廷直

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

夜深人散万籁息,独对清影凭阑干。

一声长啸肃天宇,知是餐霞御风侣。

多生曾结香火缘,邂逅相逢意相语,

翛然洗尽朝市忙,直疑身在无何乡。

回看往事一破甑,下视举世俱亡羊。

嗟予局促犹轩冕,知是庐敖游未远。

年代: 宋 作者: 罗与之

翚飞栋宇据城端,车马尘中得异观。

双眼莫供淮地阔,一江不尽蜀波寒。

老仙横笛月亭午,**客怀乡日欲残。

独抚遗踪增慨慕,徘徊不忍不层栏。

5.《登黄鹤楼怀古兼寄潘豳老昆仲》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汉大将军楚国材,半生倦韵浼尘埃。

徐夫人匕首安在,丁令威华表归来。

紫府无踪劳彷像,白云有待久裴徊。

楼标空阔天垠露,川势从横地纽开。

陇鸟赋成洲共永,越人歌断棹先回。

会招物外二三子,长啸披襟挹快哉。

年代: 宋 作者: 柴望

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

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

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

五百年前黄鹤去,閒寻鸥鹭订诗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朮。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年代: 现代 作者: *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拓展阅读

1、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上吹笛》翻译及赏析

【**--阅读答案】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译文]被贬谪的人要去遥远的长沙,依恋回望长安不见家园。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所作。本写游听笛,抒发了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人引贾谊为同调。《千家》中题又作:题北榭碑。

:近在湖北武昌的长江边上。

迁客:流迁或被贬到外地的*。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武汉别名“江城”即来自“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落梅花:古笛曲“梅花落”。

一旦成为被贬的*,在去长沙的途中,西望长安,那里再也没家了,此时的心情是何等地痛苦。一日与史郎中在上对饮,忽然听到一阵阵笛声,笛子吹的是“梅花落”,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热季节,可一听到凄凉的笛声,顿感一股寒意袭来,就像置身与梅花飘落的冬季一般。

被贬谪的人要去遥远的长沙,依恋回望长安不见家园。登上横吹玉笛,江城的五月听到一曲《落梅花》。

一旦成为被贬的*,在去长沙的途中,西望长安,那里在也没家了,此时的心情是何等地痛苦。一日与史郎中在上对饮,忽然听到一阵阵笛声,笛子吹的是“梅花落”,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热季节,可一听到凄凉的笛声,顿感一股寒意袭来,就象置身与梅花飘落的冬季一般。

我与前人同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隐隐雲山不见家。

头听得人吹玉笛,顿生寒意江城五月落梅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可以“泣**”。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人。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上的打击,并没使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对往事的回忆,对国运的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论家所说的“通感”。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直解》评此“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焉。”(《唐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2、于人间真情的古

第1条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第2条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第3条 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第4条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第5条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第6条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7条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第8条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第9条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第10条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第11条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第12条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第13条 *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第14条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第15条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第16条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第17条 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叙,朋友信。

第18条 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

第19条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第20条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第21条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第22条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第23条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第24条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第25条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第26条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第27条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第28条 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第29条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第30条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第31条 孝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第32条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第33条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第34条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第35条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第36条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第37条 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金争田宅。

第38条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第39条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第40条 青虫不易捕,口无饱期。

第41条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第42条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3、的导游范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就是我们的,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又以其历史之悠久,姿之雄伟而居三之首。

但是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用来了望军情,这是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昔人已乘去,此地空余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名的句了。那么还一首,“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

说到他们两个,还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人,登上,看滚滚长江东流去,兴大发,也准备写首,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他觉得崔灏的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景道不得,崔颢题在上头!”听到这首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写出好,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

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也就是“故人西辞”。这首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评家评论,在描写的上千首中,崔颢的七律——登,李白的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名的崔颢题,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好事之人据此在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公园内崔颢的题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名字的由来,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位姓辛的人在鹄山头卖酒度日。一天,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由于橘子皮是色的,所以这只也是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

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起舞。

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起名。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因仙得名最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蛇山这个名字。建在其中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山,山上的阁,当然就取名为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近百年没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以清同治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更加雄伟。

重建的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建筑群由主、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平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平台是公园的西大门,*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归来的铜雕。

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平台的*耸立着。飞檐5层,里面其实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各层布置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4、句及译文选录70句

唐代:王之涣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外。

纵目望去,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鉴赏

王之涣这首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作者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作者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意更加含蓄,更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话》中言:“此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歌向来“兴寄”的传统,更何况“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外, 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何用?

点击查看更多跟黄鹤楼有关的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1480.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七夕的小作文300字
  2. 沈阳市房地产经纪的居间合同模板
  3. 201年新年第一天上班送给员工的祝福语
  4. 关于秘密的名言语录
  5. 金秋九月祝福语短信
  6.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集摘抄
  7. 阅读与思考初中议论文
  8. 大学毕业唯美句子
  9. 微信正能量语录范例
  10. 关于《行路难》卢照邻唐诗赏析
  11. 珍爱生命主题的手抄报
  12. 端午划龙舟作文500字
  13. 儿童故事暴君与王子
  14. 人生哲理优美句子
  15. 地震来了怎么办说课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