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划龙舟作文500字
篇一:赛龙舟
“咚”“咚”“咚”……浑厚有力的鼓点声破空而来,坐在婶婶家吃端午团圆饭的我心早已飞到划龙舟的现场。一吃完饭,我、弟弟拉着妈妈和奶奶赶紧往云浦路跑。
可一出来就傻眼了,一路的河边早已被看龙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甚至爬到树上,有的站到车上。我试着挤进去,但马上又被挤了出去,只好边走边寻找空隙。
“咚咚咚咚咚”……鼓声更紧密了,呀,肯定是有龙舟开始比赛了,我还没找到位置,只好跟着鼓声边走边跑。路上,有一个3岁的小朋友跟我一样,虽然没有看见龙舟,听到龙舟的鼓声,高兴地喊着“加油加油”,仿佛他已经看到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逗着路旁的人哈哈大笑。
后来,妈妈把我们带到了乐成街道的龙舟指挥台,我和弟弟舒服地坐在凳子上观看。
这时河面上,一条橘黄色龙舟一马当先,队员们桨频一致,龙舟劈浪前行,后面一条白色的龙舟紧追不舍。“加油!加油!”两岸观众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庆祝的鞭炮也不时冲向云宵,为赢的龙舟祝贺。
我们看完了乐成街道水域的龙舟,接着又去了城南街道的龙舟指挥台。这里水域比乐成宽敞许多,龙舟数量明显比乐成街道少一些,但两旁观众依然很多,路旁停满了车,有多人打着伞坚守着一年一度与龙舟的约会,等待着龙舟的自由角逐,终于河面上热闹起来,上下游汇集过来的龙舟争相追逐起来……
看了整整一个下午,看到有的龙舟开始回家了,我和弟弟在妈妈的催促下才
恋恋不舍地离开。
篇二:赛龙舟
我居住的城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秀丽的开平市。每当到了六月初五时,我们这个城市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节日——“端午节”。每到了这一天,我们这个城市就会显得格外的热闹,那个时候,我别提有多兴奋了。
“端午节”这三个字,使我感到非常的疑惑,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端午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于是,我便翻开那本厚厚的历史书,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我找到了“端午节”的来历。传说我国的一位诗人——屈原,因受不住官僚的压迫,情急之下投河自尽。屈原死后,人们非常想念屈原,为了悼念他,于是人们屈原死的这一天命为“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以防鱼儿吃了屈原,也方便屈原吃粽子。后来,人们又设计了“龙船”,在这一天,每一个地方都会举行龙舟赛,警告着小鱼,“海龙王来了”,以便把这些鱼儿都给赶跑。让它们不敢吃屈原,当地人还有赛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首的习俗。而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在这一天,我们除了包粽子、吃粽子,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虽然说悼念屈原这个说法很迷信,但是仍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承继着这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一天,我和我的爸爸准备好了所有物品,便千里迢迢的来到潭江桥去看比赛。河面上早有好几艘龙舟,围栏旁早已站满了许许多多的观众,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出了一个好的位置。不久,那场龙舟赛便拉开了帷幕。
首先出场的是一号龙舟,接着,后面好几艘龙舟也跟着涌了上来,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队员们个个都飞快的向前飞去,指导员拼命地打着鼓,为队员们呐喊加油。队员们也拼命地划着双桨,一刻也停不下来,船后面溅起着一阵阵雪白的浪花,而我们也跟着那一艘艘龙舟追去。场面颇为壮观,好不威风,热闹极了。而此时正值炎炎夏日,队员们都很辛苦,豆丁大的汗珠落在了每个人的身上,落在了我们的潭江水上。我静下心来,默默地为队员们呐喊加油。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转眼间,比赛就进入了**——快要结束了。我平静的心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心想:到底是谁胜利者呢?一号?二号?三号?……小鸟、小狗、蝴蝶啊……霎时间吸引了过来,看来连它们的心也开始在研究谁是胜利者,也来为我们的选手们打气来了。而队员们疯狂地向前冲去,眼看快要到终点了,围观者们终于憋不住了,大声呐喊:“加油,加油!”我也情不自禁跟着他们喊。比赛接近了尾声了,大家都死死的盯着终点,要看看这场比赛谁才是胜利者,在万分之际,胜利者到了,“呼”!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比赛终于结束了。胜利者们都围着自己的队员疯狂地跳来跳去的。大家散了,我们随之也跟着散了,我的心渐渐的平复了下来。
那一天,我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那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比赛,还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篇三:激烈的龙舟赛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我高兴极了!;;;午饭过后,来到河两岸,河两岸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多得数不清,像银河上的无数的小星星。场上,人人都穿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有红色的衣裳、黄配蓝的短裙、金黄色的连衣裙……还有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黑发的、白发的……
当天,太阳热烘烘的。河两岸的人群个个都满头大汗,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态,好像在等待参赛人员的来临。突然,只见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顿时,人们立刻欢呼起来,像一只只活跃的小鸟。有的喊:“罗格队加油!”有的喊:“龙津队加油!”喊声惊天动地。过了一会儿,主持人惊讶的叫了一声,人群都不约而同地看着远处,接着,又是一阵欢呼声。从不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一只只小艇陆续地划来,参赛员可真多啊!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光头……他们拼命地划着,你追我赶,毫不相让。那神情,好像在决斗。生怕别人快自己一步,会追过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到了后半段了。忽然,5号小艇翻船了,艇员一个接一个掉进河里,都不知所措地抱着船艇。后面的小艇都陆续地追过了。顿时,人群的欢叫声消失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加油!”这时,人群的欢呼声又热闹起来。艇员终于鼓起了勇气,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进行了他们的“战斗”。
电线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艇员打气;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树挥动着,好像在为他们喝彩,为他们招手。一场激烈的龙舟赛结束了。第一名是龙津队。这场龙舟赛给了我一个启发: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们要不断前进,我们要学习赛龙舟的精神,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拓展阅读
1、洗艾叶澡作文原创关于端午节的作文200字考场万能
今天端午节,奶奶要我洗艾叶澡。首先,奶奶拿干艾叶放到大锅里煮,二十多分钟过后,我闻到了浓浓的艾叶香,奶奶掀开锅盖,我就看到了像绿墨汁一样的艾水。
我脱光衣服,看到爸爸提了半桶“黑水”进来,我试了一下水温,感觉又烫又脏,我开始有点不想洗艾叶澡了。我讨厌这个艾叶水!爸爸说:“洗艾叶澡可以驱邪避瘟,强身健体,还可以避免蚊虫叮咬。我将信将疑地下了水,慢慢地感觉这个艾草水还真香,泡起澡来还真舒服。
当晚,我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好觉,没有一只蚊叮我。现在想想,洗艾叶澡真是用处多多呢!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这首歌,我就想起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大家就包粽子,赛龙舟,和雄黄酒,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和和雄黄酒……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盛。
民风民俗作文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的习俗。我是瑶族人民,我们的民风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跟着妈妈一起做一锅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节前夕,妈妈会到市场里买一大些竹叶和农民采来的艾叶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妈妈把面粉倒进盆子里,掺一些白糖,放入适当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面粉和白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艾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熬几分钟后,倒掉艾叶,把剩下来的艾叶汁到在面团里,多揉几下。揉面时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则包出来的粑粑就会松松软软,没有嚼劲儿,揉面的力气要适中,才能做出有嚼劲的粑粑。
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叶重叠在一起,然后从面团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团,从中间凹下去一个小窝,放入准备好的馅儿,这馅儿是妈妈刚刚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块、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馅儿后,在把口封起来,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茶籽油,一则是为了更加的香,二则是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叶上。然后搓成一个小圆儿,放在竹叶上,把下面的竹叶向下折一下,再缠上带子。一个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这样,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渐渐流逝了。终于,一锅艾子粑粑总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经馋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火,蒸起了粑粑。
吃过晚饭,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艾子粑粑,“哎呀!”这粑粑可真烫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抛来抛去,嘴里还吸溜吸溜地吹着气,粑粑总算凉了下来,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现在,提起端午节时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
我喜欢的节日作文
今天让我欢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我从妈妈那刚一打听到,就高兴的欢蹦乱跳。因为呀!这个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的来源是由于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很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比赛划龙船呢?事情是这样来的。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爱国,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有些红眼病者觉得屈原势力太大,多管闲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谎言,把屈原撤了职,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经常到汩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块大石跳河*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大海,到处波浪起伏,哪儿有屈原的什么痕迹。大伙很伤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也让江里的鱼虾、蛟龙、鱼······等动物饱了肚子,就不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办了,后来他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的小船改为赛龙船。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啊!!端午节的由来可真多呀,我喜欢端午节的美、喜欢端午节的热闹、喜欢端午节的粽子,喜欢屈原那种爱国精神,当然我还喜欢最好玩的赛龙舟!你喜欢端午节吗?
2、端午节的习俗300字满分作文范例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菖蒲等。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早早起床,出去买回很多菜。还有我不认识的“长草”,我问爸爸这是什么草,爸爸说:“这是菖蒲”。爸爸把菖蒲做成宝剑,贴在门眉上,左右各一把。妈妈也调好了雄黄酒往墙角、衣柜边上喷洒说:“可杀*防病呢!”
中午时候,妈妈烧好丰盛的一桌菜;有鸡、有鸭、有肉、还有棕子和食饼筒等等,可香啦!在吃饭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给我讲端午节由来的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名叫屈原投汨罗江之后,人们就包棕子纪念他。我听得入了迷,吃得也津津有味。
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开心啊!
3、端午节的习俗300字满分作文范例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一进门便闻到一阵浓郁的清香。我问奶奶什么东西这么香?奶奶说是在包粽子,因为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说完便和我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奶奶对我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称为女儿节,有的地方称为重五节……”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那端午有习俗吗?”我迫不及待地问。
“当然有。”奶奶说:“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与‘五’有着紧紧的联系。比如要系五种颜色的长命绳,要插‘五端’,还要吃‘五黄’。”
“长命绳有哪五种颜色?”我好奇地问。
奶奶说:“有红、黄、蓝、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问道。
“有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那五黄呢?”
“有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每个地方的五黄都根据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我感叹道:端午节的学问真不少!
4、端午节作文1000字:话说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因此,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裹又大又香甜的粽子,并包裹出不同种类、不同味道的粽子。
端午节来源于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当地的渔夫得知后,纷纷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有些人说,这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后来,端午节的意义就起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节原意给忘记了,反而把原先未必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现在的年轻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对于他的爱国故事甚至都没有深刻的印象了。他们只是知道,端午节是一个吃粽子的节日,而已。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品种甚为繁多。从馅料上看,北方人多半是以小枣、花生为馅料包裹粽子;南方人则以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包裹粽子。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诸国。
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传统习俗。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汨罗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也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划龙舟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了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如果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个说法去理解的话,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画门符,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传统习俗。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插艾枝、悬艾虎,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传统习俗。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佩香囊、戴五彩绳,同样也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传统习俗。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彩绳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父母都会用五色线或者碎布为自己的孩子编制玲珑可爱的小香囊挂在脖子上,祈求平安;还有的父母用各种色彩的绳子编制成小手链系在胳膊和脚踝上,祈求平安。据了解,这些小香囊、小手链要佩戴到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才可以把它们摘下并丢入雨水中让其冲走,这样才可以真正地祈求平安健康。其中,香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避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效果日趋精致,并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