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6 18:15:06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①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②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③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④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⑤为*,当如此矣。”(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②隗嚣(wěi 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③振旅:整队班师。④伏波将军路博德:伏波将军是古代一种封号,路博德是西汉武帝朝名将。⑤谅:确实,实在。

8.(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日满其门( ) ②裁封数百户()

③猥飨大县()④谅为*()

(2)下列加点词与例句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A.皆朝于齐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皆以美于徐公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昔 伏 波 将 军 路 博 德 开 置 七 郡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2)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11.结合选文说说马援身上除了志向远大还有哪些品质。(2分)

参***:

8.(1)(4分)(1)每天 (2)通“才”,仅仅 (3)谦词,辱,降低身份 (4)志向远大的英雄(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2)(2分)C

9.昔 /伏 波 将 军 路 博 德 /开 置 七 郡

10.(4分)(1)我希望您来告诉我良言(中肯的话)的,怎么反而和其他人一样呢?

(2)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

11.(2分)宽以待人(宽待下属),不居功自傲(居安思危、谨慎谦虚)(每点1分)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岁时丧父,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各位哥哥对此很是称奇。(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光武帝刘秀即位,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嚣非常敬重他,任用马援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建武四年冬天,隗嚣让马援送书信到洛阳。光武帝非常欣赏他的勇气。九年,任命马援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季,任用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致力于广施恩惠和树立威信,对待下属宽容,任用下级官吏时,让他们有职有权,自己只处理大事、要事罢了。客人和旧友,每天都挤满了他的家。

建武二十年秋季,马援整顿军队回到京师。快要到洛阳的时候,旧友大都前去迎接和慰劳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闻名,也在迎贺马援的客人中。马援对他说:“我是希望您来进良言的。现在您也这样恭维我,不是混同一般人了吗?过去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了七郡(实为九郡)疆土,才分封了几百户;如今我只有这么一点微薄的功劳,却辱没他人,受封大县,功薄而赏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救助)我(一把)呢?”孟冀说:“这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问题。”马援说:“当今匈奴、乌桓还在**扰北方边境,我打算自己请求率领军队攻打他们。男儿若死应当死在边野,用马革裹尸,送回来安葬了事,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儿女手中消磨时光呢?”孟冀说:“人们真要想成为一个有抱负、有操守、建功立业的男子,就应当像你讲的这样呵!”

拓展阅读

1、《饱而知之饥》古诗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之饥,温而知之寒,逸而知之劳。今君不知。”公曰:“善!寡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

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被:同“披”。

④堂侧殿:堂,朝堂。殿,台阶。

⑤逸:安乐,安闲。

⑥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为听从您的话

【阅读训练】

1、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A、饱而知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把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品味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

4、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参***】

1、(1)BCD(B:指荒年。 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 D:指荒年。)

(2)AD(A/D:给予。 B:参与。 C:交好。)

2、(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

3、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

4、排比 使谏言语意集中,气酣畅,加强了说服的力量。

景公在位时,雨连续下了三天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进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

2、幽州胡客歌

李白〔唐代〕

笑拂两只箭,万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幽州的一位骑的胡族壮士,长着一双不眼,头戴虎皮之冠。他匈于施弓放箭,有万夫不当之勇。只见他弯弓如满月,仰天一箭,便射中云中的白雁。他与同伴们成双结对地挥鞭纵,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他们红无返顾地出门报国,将生死置之度外。称天之骄子的匈奴,他们狼性凶残,生性好杀。其牛遍布北海,吃生肉如虎餐狼食。匈奴虽然住在大漠之北的燕支山,却不畏朔大雪之严寒。其妇女骑在上嘻笑,其面色如红玉盘一样红润。她们能像男儿一样在上翻飞,射猎飞禽走兽。像男儿一样喝酒,醉后面如花月,依雕鞍而卧。胡星旄头四放光芒,匈奴又开始侵掠。大汉与匈奴交兵,如两窝蜂一样搅在一起。双方兵士的刀枪上沾满鲜血,大漠上的流沙都被血染红。古时御敌名将是谁,将颓疲兵实在是令慨叹。何时才能将天狼星射灭,使天下父子团聚过上太平的日子呢?

注释:

幽州胡客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有;幽州胡客吟》,即此。幽州,州名,汉武帝所置,辖境相当今之河北北部辽宁等地。干(gān):触犯,冒犯。“弯弓”句:谓张弓射箭之快。掉:摇动。楼兰:汉代西域城国,此泛指西北边疆地区。;汉书·西域传上》:鄯匈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天骄”句:概言匈奴各部。;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狼戾(lì):像狼一徉贪婪凶暴。北海:湖名。即今贝加尔湖。;汉书·苏武传》:徙武北海上无处。这里泛指匈奴之地。割鲜:谓割生肉而食。燕支山:山名。即焉支山、胭脂山,山下盛产胭脂。其地在今甘肃永昌、山丹二县之间。赪(chēng):红色。“旄(máo)头”句:谓胡兵入侵。即髦头。星宿名,昴星。;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动摇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何时”句:谓何时平息贼寇。天狼,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参)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正红:狼为野将,主侵掠。

此诗可分四段,旨在企盼如胡客之名将,绥边患,生动刻画了边地民族的骁勇善战和俗生活,以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民的同情和渴求和平的愿望。

诗的一开头就赞叹士幽州胡客”的骠骑与威猛。所谓的士幽州胡客”应该是指安忠山手下那些横行无忌的士壮士”,就是安忠山私养的奴才。大多数是契丹等少数民族勇士,力大无穷,身怀绝技,被安忠山收为义子。因为多是胡,所以就不乏有碧眼金发之辈。这些勇士带着用虎皮做的冠帽,笑拂着两只利箭,有万夫不当之勇。胡张弓搭箭,弯弓如张满月,能把白雁射落在云端。胡双双掉鞭而行,游猎驰向楼兰,胡一出实就不顾身后之事,慷慨报国,义无反顾。可惜这些勇士选择安忠山为主子,所谓的报效国家恐怕只是士幽燕”这个小朝廷。

在作这段描述时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任侠尚武的性格使诗对这些年青勇士的高超武艺和绝技绝活发出由衷的赞美,对这些勇士报效主子的忠心发出由衷的赞叹。许是刚到幽州时李白对安忠山的野心认识还不足,有的学者说李白当初甚至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忠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这样看起来李白说士出实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就可以理解。可是另一方面,李白对这些勇士有隐隐的担心,这些勇士愈健壮、武艺愈高、对主子愈忠诚,那么日后对李唐朝廷的威胁就愈大。士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两句看似平常,其实满含隐忧,游猎向楼兰是要经过中腹地。而且士楼兰”一语暗指国都长安。

接着诗又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士匈奴”犯边的故事来寓含对国家将或发生战乱的隐忧。所谓士天骄五单于”一般认为是西汉后今,匈奴势弱内乱,分立为五个单于: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五单于互相争斗,后为呼韩邪单于所并。其实在这里,士五单于”是泛指匈奴各部首领。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匈奴屡屡来犯,侵犯了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套一带,不仅给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以莫大的威胁,而且严重破坏了中的社会经济。由于汉初**初建,国力较弱,不足以抵抗匈奴的侵扰,故只得采取消极的和亲政策,以公主嫁给单于,并岁给絮、缯、酒、米、食物,直至武帝即位,采纳抗战派的主张,发动正义的防御性战争,才把匈奴的侵扰势力击退。

诗中所说的士燕支山”又名士焉支山”或士胭脂山”,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汉以前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驻牧地。在更早的时候,属月氏和乌孙的游牧地区,后来月氏和乌孙先后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这一带才被浑邪王和休屠王占领。燕支山的草上不仅水草丰美,据说还产一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说:士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士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士妇女上笑,颜如赪玉盘”即是对此的生动写照。燕支山草是浑邪王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所以才有士虽然居住于燕支山,却不怕朔冰雪寒”的慨叹。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兵出临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士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还用惊秫的笔调描写了征服匈奴战争的惨烈和悲壮:士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雪白的锋刃上流洒着赤红的鲜血,连茫茫的流沙都被染红。士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诗关注的不是士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将,而是那些被战争机器摧残的疲惫将士和因为战争而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社会。

尽管匈奴的战事业已久远,然而幽燕胡儿蠢蠢欲动、杀气腾腾,看来另一场严酷的杀戮恐怕在所难免。一旦战争再起,老百姓一定会再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所以李白在诗的结尾处说士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既表现出诗对可能发生的叛乱的极大厌恶和对平叛的今望,同时向朝廷和世发出非常强烈的战争警醒。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已经半入夕阳。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觉得太长。

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注释

鹳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护所建,楼高三层,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

西:一作“南”,一作“前”。

汀洲:水中小洲。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为:一作“知”。

烟:一作“尘”。

起:一作“是”。

思归:一作“思乡”。

远目:远望。

此诗开头四句由傍晚登临纵目所见,引起对历史现实的感慨。们在登高临远的时候,面对寥廓江天,往往会勾起对时间长河的联想,从而产生古今茫茫之感。这首诗写登楼对景,开篇便写河中百尺危樯,与“蜂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秋”(王昌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写法异曲同工。以“高标出苍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先声夺之感,起得气势不凡。此句写站得高,下句则写看得远:“汀洲云树共茫茫。”苍茫大地遂引起登览者“谁主沉浮”之叹。遥想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汉武故事》)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上溯到更远的战国,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诗面对汀洲云树,夕阳流水,怀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一联,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铸一体,精警含蓄。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今日山川对垂泪”(李益《上汝州郡楼》),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后四句由抚今追昔,转入归思。其前后过渡脉络,为金圣叹所拈出:“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事去千年犹恨速”一句挽结前两句,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是短暂的,然而就个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北宋词贺铸名作《小梅花》末云:“遗音能记秋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就将其隐括入词。至此,倦游思归之意已水到渠成。“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非春已可伤,何况春至。无怪乎满目烟,俱是归思。盖“见是春色,我见是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唐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金圣叹语)。

创作背景

据《全唐》卷四三李翰《河中府鹳雀楼集序》,崔邠《登鹳雀楼》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七月。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此诗应是李益读崔诗后追和之作。李益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点击查看更多《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29976.html

热门阅读

  1. 2016腊八节搞笑祝福语
  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3. 201年清明节祈祷祝福语
  4. 春季开学发言稿
  5. 3女生节搞笑幽默祝福语
  6. 猴年春节祝福短信
  7. 《背篼》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8. 幼儿园地震逃生演练总结
  9. 给老婆的生日快乐祝福短信
  10. 关于赞美月亮的诗句50句
  11. 梦想照亮前程励志美文 
  12. 三维实体造型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3. 经典一句话心情语录
  14. 有关秋天景象的诗句
  15. 融资财务顾问协议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