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43:09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八册P53

1. 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

一. 复习引入。

1.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2.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 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300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20×15=300)

你的根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 那么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12×6÷2=36)

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5. 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

二. 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1. 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 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3. 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展示成果。

(1)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没有变,面积是梯形的两倍。)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一半,面积没有变。)

(3)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沿梯形一腰中点和对角顶点对折,再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这样就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三角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没有变,面积也没有变。)

4. 我们用很多方法计算出了梯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象钢板等等是不能这样剪开来拼拼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知道计算梯形的面积规律。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你能从你的方法中得出什么计算的规律吗?

5.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规律的?

6. 揭示规律并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如果我要求一个梯形的面积要知道写什么条件呢?(上底、下底、高)

现在我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用a、b、h表示上底、下底和高,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s=(a+b)h÷2)

7.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梯形面积计算的一个方法,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1):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 巩固练习。

1. 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计算面积。(单位:厘米)

2. 量出自己准备的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求出它的面积。

从这个梯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怎么剪?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拓展阅读

1、北师大版小五年级上册数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活动,推导出公式。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思想方法。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应用公式,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习的乐趣。

掌握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考点分析:

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游戏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课件、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

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材第95页的主题图)。

师:同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师:车窗玻璃的状是。怎样求出它的呢?

二、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师:同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和三角怎么求吗?

1、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公式及三角公式。并能简要说出公式推导过程。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及三角公式推导的过程,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

3、师:前我们习了平行四边,又习了三角,请同们想一想,我们能用过的方法推导出公式吗?

三、揭示课题;

根据生的回答,引出新课,

四、新知探究

1、师:根据前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转化成已过的平,就能找到求图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可以怎样转化呢?下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2、请同们打开具袋,看看里有什么特点?

生:各种,每种两个,每种颜色一样。

师提出要求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把它拼成我们过的图

②想一想,拼成怎样的图,利用怎样的方法拼成的?

③它们的高与的高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底与的上、下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有着怎样的联系?

④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生小组合作探究。师**指导,引导生注意把转化前后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准。

3、(出示课件)现在画展示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重叠在一起,哪个小组能说一说刚才你们将其拼成了什么图?是怎样拼的?各小组推选1人向全班汇报过程与结果。(师逐一配以课件演示。)

师引导得出如下几种推导思路:(师边利用课件演示边讲解)

思路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的2倍,平行四边的高与的高相等,平行边四边的底等于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出

思路二:把剪成一个平行四边与一个三角等于一个平行四边与一个三角之和,从而推出

=(上底+下底)×高÷2

思路三:沿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分割成两个三角。得出等于两个三角之和,从而推出

=(上底+下底)×高÷2

师引导生对以上的推导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上底用字a来表示,下底用b来表示,高用h来表示,那么公式用字母公式可表示为什么?生用字母表示出公式:S=(a+b)h÷2

五、巩固提升

1、(出示课件),三峡水电站全景图及第89页例3并读题。同时出示水电站的横截的简图()。提问,实际求什么?

S =(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530(㎡)

2、,你发现了什么?

六、总结结课

1、这节课你到了什么?要,必须要知道几个条件?还要注意什么?

2、我们是怎样得出的公式的?

(二)师总结

今天我们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上底+下底)×高÷2

2、《老人与海》

(一)谈话导读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历史长廊中,有很多享有崇高荣誉的作家与作品。今天,我们要认识又一位这样的作家(出示海明威头像照片),阅读他的一部受人推崇的作品(先展示《老人与海》的全读本,后板书课题)。

(二)自由初读

可先朗读,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再默读,标出全段序,想想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三)深入细读

1.静下心来,边读课,边想问题:老渔夫是怎样与大马林鱼和鲨鱼进行搏斗的?

2.交流认识,朗读课

先谈与大马林鱼搏斗,注意引读第4—9自然段有关语句,并结合观看插图一,体会课后第3题的第一个句子。

再谈与鲨鱼搏斗,注意引读第10自然段有关语句,并结合观看插图二,体会课后第3题的第二个句子。

(四)巩固练读

1.想想老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读《老人与海》有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要自拟一个正标题。

2.先背诵你认为本中写得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再朗诵你对此作出的赏析评语。

3.参加讨论,各抒己见:你认为老渔夫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说明理由。

4.用《不以成败论英雄》为题目,或以“一个老人的故事一曲英雄的赞歌”为内容办一期小报。

5.抄一抄,记一记,想一想。

“真正优秀的作品,不管你读多少遍,仍然不知道它是怎么写成的。一切伟大的作品必有神秘之处,而这种神秘之处是分析不出来的。”

3、二年级下册语《蜘蛛开店》的

1、 多种方法认识“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会写“飞虫、决定”等8个词语。

2、 朗读课,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3、 能根据课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多种方法习生字词,朗读课

根据示意图讲故事,根据课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课件、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朗读课,认识“店、蹲、寂、寞”等生字,会写“商店、决定”两个词语。

2、 了解故事内容,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

多种方法习生字词。

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

课前故事:

1、师配乐讲故事《长颈鹿的围巾》。

2、介绍故事作者——鲁冰,介绍书名——《小蝌蚪吞了一块天》,今天我们要的故事也是选自这本书。

一、导入故事,生字。

1、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板书:蜘蛛)

2、 出示: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

指名读。“蹲”“寂寞”,指导朗读,读出寂寞的语气。

3、 所以,他决定——开一家商店(出示)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这篇童话故事的题目结构是“谁,干什么”,我们还过很多这类题目的童话,(出示PPT)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给你创作的童话取题目。

4、 生字“决定”“商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笔画“丿”。

师指导、写;生写;评价。

二、指导完成思维导图

1、 蜘蛛开的商店卖什么呢?(板贴: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

(1)蜘蛛开始挂招牌营业啦,(出示: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指导朗读;微课“罩”“编”。

(2)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出示: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女生来帮蜘蛛叫卖!

(3)过了一些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出示: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男生齐读。

2、 蜘蛛的编织店来了哪些顾客?(出示板贴:河马、长颈鹿、蜈蚣)

(1)齐读。

(2)请生把这些顾客贴到他们想买的商品下

3、蜘蛛三次开店分别是怎么想的?

(1)采访:现在你就是蜘蛛老板了,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卖口罩呢?(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为什么卖围巾呢?为什么卖袜子呢?

(2)指导朗读——韵律儿歌。

卖什么呢?

卖口罩吧,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卖什么呢?

卖围巾吧,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卖什么呢?

卖袜子吧,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4、真的这么简单吗?

根据示意图说说蜘蛛开店是怎么不简单的。(蜘蛛开店不简单,卖口罩遇到顾客河马,卖围巾遇到顾客长颈鹿,卖袜子遇到顾客蜈蚣。)

5、这些顾客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蜘蛛开店变得这么不简单呢?请在课中找出这些顾客的特别之处。

(1)第一位顾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出示句子: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生回答,板贴:嘴巴大、一整天

指导朗读:那么大、一整天。

(2)第二位顾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出示句子: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生回答,板贴:脖子长

指导朗读“只见身子不见头”、“和大树一样高”。

蜘蛛织了多长时间?板贴:一星期

(3)第三位顾客有什么特别之处?(出示句子: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生回答,板贴:脚多、吓跑

指导朗读

三、结合思维导图,练习讲故事

1、引导生观察思维导图。你发现了什么?(一条丝线就是一个小故事。)

2、生试着说故事。

这就是一张思维导图,一看着这张图,我们就能想起课的内容来。你喜欢哪个故事,请你看着这张图,选一个,说一说。

3、 挑战“金牌故事大王”:

声音响亮,一颗星;故事完整,两颗星;有表情、有动作,三颗星;加上自己的话,生动有趣,四颗星。

(1)小组内说一说。

(2)上台展示。

(3)生评价。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思维导图认识了主人公,知道了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故事,还会根据思维导图简单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加上一些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呢,下节课我们来着给思维导图再加上一些内容,把故事说的更完整、更精彩!

板书:

卖口罩 卖围巾 卖袜子

河马 长颈鹿 蜈蚣

嘴巴大 脖子长 脚多

一整天 一星期 吓跑

点击查看更多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8912.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