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丧事对联大全集
中国人向来重视生命,所以一般人都把死和生看得同样重要。在这个时候就少不了对联的使用了。
恩似海深悔末报,泪如泉涌苦难言。
守孝难回佳节礼,思亲仍贺盛世年。
罔报难酬慈母德,挥毫莫罄此儿情。
终人惟有思亲泪,寸草痛无益母灵。
心想慈母心有缺,月临中秋月不圆。
隔世欲留慈母影,三餐嚼碎儿女心。
直骨尤超古鹤上,慈教仍存青云中。
婺星顿失天色黯,美德犹存家景长。
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存。
杳杳双亲无复见,哀哀两字不堪闻。
看月瞻云慈容在目,期劳戒逸母训铭怀。
声咽丧帏肠断秋风鹤唳,泣残蕙帐血枯夜月鹃啼。
杜宇伤春泣残雪泪悲花老,慈乌失母啼破哀声夜光寒。
酒进晨昏怎教儿一滴一泪,香焚朝夕惟祝母如生如存。
祸及贤慈当口顽梗悔己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慈母东来绕膝慕深萱草碧,彩云西去献觞悲断菊花黄。
怎忍心撇下儿女匆匆向去,如有觉梦中母亲常常归来。
苴杖欲同扶乂惧以恩掩义,蓼莪深抱痛终难为礼夺情。
陟岵痛前年力―祝萤颜长白发,辞尘当此口忽悲菽水隔黄朵。
乌养昔犹亏树背冀能延晚节,黄泉今永诀草心恨莫报春晖。
凉月写虔情环砌秋声听倍惨,慈云归缥缈空庭落月恨何如。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南柯梦里,望云思亲。
细思慈母手中线,长念游子身上衣。
空悬月冷人千占,华表魂归鹤一声。
严父早逝恩未报,慈母别世恨终天。
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香。
宝婺云迷妆阁冷,菅花霜萎绣帏寒。
椿树早凋悲来已,萱花才殒泪何穷。
冰霜高洁传幽德,圭璧清华表后贤。
无路庭前重见母,有时梦里一呼儿。
惊春花染杜鹃血,倚门深得子规啼。
世上痛无救母药,灵前哭煞断肠人。
慈母一去杳无影,怜儿千声呼不回。
但愿此境成梦境,怎奈哀情是真情。
情操白如银,慈心红盛火。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西地驾已归*,南国辉空仰婺星。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蝶化竟成辞世梦,鹤鸣犹作步虚声。
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香帛难表思亲意,酒食堪寄奠慈心。
青山有情雪代孝,绿水留义叶送思。
壮怀忧在风云上,诗卷长留天地间。
墨云香冷来琴馆,蕴露寒生赋鹏文。
宝琴无声弦柱断,瑶台有月镜奁空。
春江桃叶莺啼湿,夜雨梅花蝶梦寒。
南极无辉寒北斗,西风失望痛东人。
每思田园共笑语,难禁空房悲泪流。
泪雨涤尘洗天路,悲声惊世动人间。
人间府第失慈爱,天宫仙班多善仁。
无私慷慨身殉国,含笑牺牲志凌空。
一代国粹垂青史,千秋美名化金星。
拓展阅读
1、《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的读后感大全
我特别佩服微博上的薄雾君,他什么都认识,特别厉害。但是我不太理解博物学,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多辛苦啊,要记住那么多东西,还不如在某个科学领域做点研究来的实用。
在阅读《祖母的动物故事集》时,这些看法发生了改变。
过去,我喜欢毛茸茸胖胖的动物,像大熊猫,以及这本书里的北极熊、企鹅,不喜欢有鳞甲的(穿山甲),或是皮肤光溜溜的(蜥蜴,蛇)。但是这本书第一遍读完后,脑海里满满的都是可爱的食蚁兽、犰狳、河狸、犀牛。
在同一种画风下,不管是毛茸茸的北极熊幼崽,还是有甲的犰狳和穿山甲、光溜溜的森蚺,它们一样可爱,平等。在人类看不见的角落里,它们也活的很精彩。
这本书里涉及生态保护的内容很少,只有几句,比如在河狸奔奔那节,提到了北美洲的河狸几乎被猎人杀光了,现在被重新引进;在小狼哈利一节,提到了人类不断扩张,砍伐森林,狼的活动区域不断减小,小狼哈利一家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在老虎西莉亚一节,提到了老虎的9个亚种,现在只剩6个亚种,已经濒临灭绝。
书里一字未提为何我们应该保护动物,生物灭*地球有着什么样的危害。但是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已借由画面传达到了读者的心里。
“万物有灵且萌”是《祖母的动物故事集》传递给读者的直观感受。这样的感受和触动,正是成功的博物类科普作品特有的魅力。
《祖母的动物故事集》读后感(三):厚得像砖头一样的绘本你见过吗?拿到书后孩子笑了,老母亲却哭了
最近又入手了一本超级棒的童书,一开始是被群里的编辑老师发的书籍内页吸引的。
后来有小伙伴拿到了这本书,然后在群里向我们强烈安利,表示自己家的孩子超级喜欢这书,于是我也动心了,趁着之前书香节搞活动,就入了这本书。
经过几天焦灼地等待后书到了,看到这书的第一眼,我就被这本书的厚度震惊了,天呐,这也太厚了吧。
感受下这本书和普通绘本的厚度对比自从有娃后,我这几年里接触过的童书,大大小小的没有几百也有几十了,这本书却是我目前为止遇到过的最厚的童书。
打开书大略翻了一遍,恩,确实不错,像我闺女会喜欢的类型。
等闺女回到家后看到这书,果然也立刻沦陷了,缠着我讲了一个小时还不肯停。
讲得口干舌燥喉咙冒火的老母亲欲哭无泪,只能用小零食转移闺女的注意力,并承诺第二天接着讲,闺女这才肯放过我。
这本书就是由意大利著名童书作家丹尼拉所创作的——《祖母的动物故事集》。
那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能俘获这么多孩子的心呢?
2、《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的读后感大全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全球8块陆地上的8个可爱的动物宝宝的故事,分别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亚洲的老虎、欧洲的小狼、非洲的小象、大洋洲的袋鼠、北美洲的河狸,以及南美洲的食蚁兽。
虽然这8个故事的内容是虚构的,但是每个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比如书中的第一个故事《北极熊玛蒂》,讲述了北极熊妈妈和北极熊宝宝冬眠醒来后,在北极岛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妈妈就带着北极熊宝宝玛蒂去海象沃利家的商店买吃的,并顺便看望了海象沃利家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
海豹夫人带着女儿茜茜以及刚出生没多久的小海豹也来看望小海象,几个妈妈聚在一起时,开始互相聊些家长里短。
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的妈妈在外面逛街时遇到朋友的样子?
妈妈们聊得开心,玛蒂和茜茜却觉得无聊极了,两人偷偷溜了出去。
不料玛蒂踩上了一块不太牢固的浮冰,被破碎的浮冰带着漂了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玛蒂遇到了北极兔、冠海豹、北极狼、燕鸥、海鹦,以及一只十分巨大的北极熊!
玛蒂能逃脱那只大北极熊的魔爪吗?
和孩子一起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3、《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的读后感大全
《祖母的动物故事集》是一本由[意] 丹尼拉·德·露卡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祖母的动物故事集》读后感(一):一本像字典那么厚的绘本,居然是给小童看的
前阵子,一位朋友强烈安利我一本绘本《祖母的动物故事集》,说她孩子喜欢得不得了,缠着她讲了一晚上。
于是,我也赶紧入手了一本给儿子看。
拿到手,发现这本书又大又厚,封面包着厚厚的书皮,还有些软软的,手感很棒。心想这么厚的书,朋友家孩子才两三岁,也能喜欢看?
没想到,等我和儿子一起翻了几页之后,我才明白过来,这么厚的绘本,还真是给小童看的,我认为两三岁的孩子看这本书应该刚刚好(至少更适合学龄前的孩子),像我家七八岁这么大,反而不一定会那么喜欢这本书了。
为什么适合小童?
《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看绘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整篇故事,而是故事的集合。所以,尽管整本书很厚,但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并不长。实际上,这本故事集里一共讲了8个故事,正好是七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典型动物,外加一个北极圈动物的故事。
每个故事围绕一个主人公动物来讲解,都是非常简单的生活日常故事,比如说动物妈妈生宝宝啦,宝宝长大离家出走啦,宝宝贪玩迷路啦……这些动物宝宝的故事,都是非常接近生活,接近两三岁小朋友的认知的。孩子也很容易有代入感,从而模仿故事中的动物,去学习勇敢、坚强,分享、互助等等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的品质。
另外,别看这本书厚,但每一页的字数都不多,简短的故事,用了很简单稚嫩的语言。比如,就像这一页,“一只体型巨大的北极熊用两条后腿站立起来,怒吼着举起了有力的爪子。他看上去能把玛蒂和她的泰迪熊一口吞进肚子里。”这两句话非常有画面感,配合绘本画面,妈妈完全可以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演绎,这样讲是非常吸引两三岁小宝贝的。
反而经过一定语言培训之后的孩子,可能就没那么大兴趣了——他们会觉得略显浮夸……(小大人姿态从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冒头了)。
2、知识、趣味
这样的故事本身就很吸引小童,但更可贵的是,结合故事,还能穿插动物的习性等知识在里面,孩子从故事之外,还能得到很多关于动物的科普知识。这样的设计,也是非常适合小童的。
对于这么大的小童来讲,干巴巴的知识并不吸引他们,但是一边讲故事,一边顺着故事问他问题,然后再把知识以答案的形式告诉他,就会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比如,这个讲狼的故事,讲到这里,你问孩子,狼妈妈和宝宝采莓果吃,这故事讲得对不对呀?狼真的会吃莓果吗?狼不是吃肉的吗?孩子也会顺着你去猜去想,然后你再指着书的右上角说,看这里写着呢,狼会吃这么多东西,有鹿、兔子……还真的有野果呀!
这样的互动,两三岁的孩子真的会非常喜欢的。怪不得朋友的儿子会拉着她讲不停了。
而我们这个七八岁的大孩子,已经有了相对更多的知识储备,他们直接读过都是干货的科普绘本,所以对这种形式就没那么感冒了。
另外,别看这本书重在讲故事,但里面穿插的知识也很有设计,从地球北端讲到地球南端,每片大陆生活着什么样的动物,有重点(故事主角),有概述(动物大集合),再加上地图标示,更容易让孩子形成概念。如果配上《地图》这本书一起看,相信效果会更好。
再说趣味性,《祖母的动物故事集》本身画面精美,细节丰富,每一页都画得非常迷人,这就已经很吸引人了。还有一点,我注意到书本给每个动物起名字也是很有趣的一点。
我记得孩子还小的时候,给他讲绘本,讲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时候,他总是要问我图中的谁是谁,哪个是黛西?哪个是鲍伯?然后我总是一时半会讲不出来,尤其是遇到一页上面有很多人物的情况,还得仔细分辨了给他解释,有时候还不一定能讲对,这给我造成过一定困扰。
但我发现《祖母的动物故事集》就太贴心啦,它几乎给每一个出现在故事里的动物角色都起了名字,还标注这个动物本身是什么。读这本书,妈妈就再也不怕说不上来谁是谁了。
知识兼具趣味,又充满美感,这本绘本真的非常适合给小童做知识启蒙用。
3、小童的自信与模仿
两三岁大的孩子,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基本上,大人做的事情他们都想模仿。
如果大人喜欢在家看书,尤其是翻厚厚的书,孩子可能反而不喜欢去看自己那些薄薄的绘本。这本厚厚的书,刚好满足了他们模仿大人的需求,而且内容也适合他们看。
要是家长对他说,哇,你也能跟爸爸妈妈一样看这么厚的书了。然后让他自己去翻,他们也许会带给你难得的清静——这么厚的书,足够他们自己翻看好久啦。
当然,别偷懒,你还是免不了要把这么厚的书给他讲一遍——这显然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
但只要效果好,孩子能把这一本厚厚的书看完,爸爸妈妈又懂得鼓励孩子的话,孩子的自信就完全可以得到充分滋养,毕竟,能看完这么厚的绘本,孩子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呀。
最后,我发现这本绘本来自意大利著名的畅销童书作家丹尼拉,这本书是她的经典之作。一本书能畅销,能成为经典,真的是有道理的,相信你看过这本书就会有深切感受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绘本的观察报告,感谢阅读。
《祖母的动物故事集》读后感(二):《祖母的动物故事集》:暖呼呼的睡前故事,让爱与知识陪伴孩子入梦
上学时,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卷子和大纲,一遍遍枯燥的背诵,很多人都幻想过,要是有人能把知识写成故事、画成漫画就好了。
其实,寓教于乐类的书籍和影视不是没有,只是太少了。近的有《工作细胞》,古早的有《海尔兄弟》,不近不远的有《奥林匹斯星传》。有人比较《蓝猫淘气三千问》和《海尔兄弟》之后,发现《海尔兄弟》最厉害的就是把科普和情节结合到一起,情节紧凑吸引人,科普出现得自然,不会削弱故事性。
科普类故事书,最重要的,是把故事讲好,知识的传递才能水到渠成。
《祖母的动物故事集》就是这样一本书,在科普之前,它首先是一本优秀的睡前亲子共读绘本。书里讲了八个故事,而要科普的知识,就在主人公小动物们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拉·德·露卡既是插画家,也是童书作家,她的绘本作品不仅畅销意大利,也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广受欢迎。
4、《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的读后感大全
和诸多睡前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一样,这本书的故事里,有软弱和勇敢,有友谊,有逃避与接纳,有合作和分享。不过,最与众不同的是,这本书科普了动物们的亲子关系。
北极熊宝宝和老虎宝宝刚生下来很小,看不见东西,一直待在妈妈身边。河狸宝宝出生后前六个周,在家里等待爸爸妈妈喂食,稍微大一点,就开始学游泳,长到一岁,就能帮家里干活、修建水坝。北极熊、老虎、河狸在两岁以后,都会离开妈妈,独自生活。
在这些故事里,小动物们小时候对于父母,是全然的信任和依赖。它们必须时时刻刻跟在妈妈身边,一旦掉队,就可能遭遇危险。比如,北极熊玛蒂不小心掉到海里,差点被一个雄性北极熊抓到(成年雄性北极熊可能会杀掉北极熊宝宝)。食蚁兽乔希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凶猛的老鹰和美洲豹,幸好妈妈及时赶到,才逃过一劫。小象莉奇在外面遇到了狮子,妈妈、阿姨、爷爷赶来,解救了小象。企鹅鲍勃掉进海里,差点被豹形海豹吃掉。
这和人类幼崽对母亲的依恋很像。妈妈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对妈妈建立起安全型依恋,这样孩子心中才有安全感,将来才能更好的面对分离,独自适应新环境。
不过,不同的宝宝成长的步调并不一致。
河狸奔奔是个很大胆的宝宝。爸爸说它太小,不能带它出门采集食物,但是奔奔还是偷偷地跟在爸爸和哥哥姐姐们身后出了门。后来天上下起了大雨,家里的小屋被淹了,奔奔非常自责。他想的是,要是能留在妈妈身边就好了,还能帮上妈妈的忙。河狸宝宝就像我们家中的小小男子汉,责任感满满。
袋鼠巴斯特就没有河狸奔奔这么懂事了。
有一天,妈妈不让巴斯特跳进育儿袋了。妈妈说,巴斯特已经长大了,而且现在育儿袋里有个妹妹,也在慢慢长大。
巴斯特怀念待在育儿袋里的时光,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这段日子里,巴斯特和树袋熊交了朋友,还经历了山火中的死里逃生,最后终于来到了表哥家。
结局令人惊喜,妈妈早早就在表哥家等着巴斯特,而巴斯特一路以来非常想念妈妈,看到了刚刚从育儿袋里探出头来的小宝宝,巴斯特也接纳了妹妹。
如果在读书的小朋友也有一个将要出生的弟弟或妹妹,他一定会对巴斯特的心路历程感同身受。新出生的妹妹其实并没有夺走妈妈的爱,袋鼠妈妈始终是最了解、最关心巴斯特的人。
森林之王老虎宝宝西莉亚的问题是,她太胆小了。她连一只老鼠都怕,没法捕猎,游泳也学不好。面对孩子的问题,老虎妈妈向朋友们请教,甚至专门拜访了猴寺里的老智多星。老智多星说:小姑娘找到一个好朋友,之后就会好啦!果然,后来西莉亚和犀牛宝宝交上了朋友,在愉快的玩耍中学会了游泳和捕猎。妈妈的接纳、朋友的关爱,使得小老虎克服缺点,快乐自信地长大。
5、《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的读后感大全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段对细小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的阶段,地上的一根针、草丛里的小虫、浴室地面上的头发,都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这说明孩子到了细节敏感期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仿佛自带“显微镜”功能,能发现很多大人看不到的细小差异。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细心的品质,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家长可以陪孩子观察一些细小的事物,也可以给孩子挑选一些细节丰富的绘本。
而《祖母的动物故事集》就是一本细节丰富、信息量超大的书,在陪孩子一起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发现许多有意思的小细节。
比如这幅图,是北极熊宝宝玛蒂和妈妈冬眠的地方,墙上挂着的“甜蜜之家”牌子,地上散落的北极熊玩具,玛蒂婴儿篮上挂着的玩偶,是不是特别有生活气息?
再比如《小象莉齐》这个故事中,闺女指着这幅图问我,“妈妈,这是谁啊?是象宝宝吗?”
“对啊,他们这么小,当然就是象宝宝啊。”
“那这只象宝宝是谁啊?”
额,老母亲表示我咋知道这是谁,就是只小象呗。
“不对,她是克洛艾啦,她头上有蓝色的蝴蝶结,你看。”
将信将疑的我将书倒回到前面几页仔细看了看,emmm,同款蓝色蝴蝶结,同样的蓝色上衣,还真的是克洛艾。
书里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细节,带着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可以激发孩子观察的热情,让孩子体会观察的乐趣。
最后,带大家看下每个故事开头都会有的地图,
以及故事结尾处的动物大集合(有些难认的字还标上了拼音,可以说是很贴心了),
这些大陆上的国家孩子都知道吗,不同大陆上的动物孩子又认得几个呢?
带着孩子一起读这本书,跟随这8个可爱的动物宝宝,一起踏上奇妙的冒险之旅吧!
《祖母的动物故事集》读后感(四):拜这本书所赐,这个月我这个老母亲累惨了
额个神啊,拜这本书所赐,这个月我这个老母亲累惨了。
入手这本书第一天,儿子非常亢奋,读的根本停不下来。这本书足足有200页,而且信息量巨大。半夜一点,我一边打着呵欠,一边还在给他念这本书……
第二天,我居然给他讲了五遍《老虎西莉亚》外加三遍《小狼哈利》的故事。
除此之外,我还要应付他的各种问题。比如:
妈妈,为什么这只狼叔叔的裤子颜色不一样?
小老虎西莉亚的裤子上这个蓝色的东西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北极熊是《海底小纵队》的船长,它怎么会吃海豹、鱼和鸟蛋?它有点可怕!
……
所以:
这个月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入手了这本《祖母的动物故事集》,老母亲的嗓子迅速嘶哑了下去。
最开心的事也是入手了这本《祖母的动物故事集》,因为这本书中的科普知识真是太~太~太~精彩啦。
01 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故事?这本《祖母的动物故事集》是一本引进意大利童书作家丹尼拉同名作品的超级畅销书,被翻译成30多个国家的语言。
全书选取自来自不同的大洲和大洋的八种动物,以它们为主角讲述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这八种动物有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狼、老虎、袋鼠、小象,也有最近热播的动画片《海底小纵队》中的动物形象北极熊、企鹅,还有我们可能不那么熟悉的河狸、食蚁兽。
每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不仅隐藏着超多的科普知识,而且鼓励孩子们相信友谊、学会勇敢和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比如,我儿子最喜欢的小老虎西莉亚的故事中。西莉亚胆子很小,草丛里的一只小老鼠都会把它吓得瑟瑟发抖。有一次,它不小心掉进了不少陷阱,结识了好朋友。它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捕猎和游泳,甚至后来还敢在鳄鱼身上蹦来蹦去!
一个个故事妙趣横生:
北极熊玛蒂因为浮冰断裂有了一场冒险之旅,它会脱险吗?
小河狸奔奔偷偷跟着爸爸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森林里采摘柳树叶,大雨淹没了她的家,她的妈妈和弟弟妹妹会怎么样呢?
袋鼠巴斯特因为妈妈生“二胎”不让它跳进育儿袋离家出走,他会和妈妈和解吗?
……
小朋友们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里徜徉。而一幅幅画风可爱又细致入微的图画不断的给孩子们冲击,让他们产生了“头脑风暴”。
就比如我儿子那一系列问题,让我这个老母亲措手不及。
02 你以为这是本童话书,却没想到同时收获了科普书、艺术品外加人文书!孩子们不仅仅因为迷人的故事而发生“头脑风暴”,还会因为这本书的科普性、艺术性和人文性产生“头脑风暴”!
比如,在《小狼哈利》的故事里,狼群因为人类而不得不迁移去遥远的北方,却进入了别的狼群的地盘。哈利的爸爸不得不和“坏狼”战斗。这本书用非常形象的图画告诉孩子们狼是如何“打架”的。
我偶然兴起,和孩子模仿着图画,两个人趴在木地板上互相打量,碰碰鼻子闻闻对方的气味,然后佯装不喜欢对方吼叫一下,站起身开始打架。最后,我装作输了,四脚朝天躺在地板上。孩子也被逗的咯咯乱笑。
再比如,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生育知识。北极熊妈妈有四分之三的可能会生双胞胎。大象妈妈通常是在雨季生小象,因为那时候草原上的草比较鲜嫩。而企鹅妈妈生下企鹅蛋后,就把它交给企鹅爸爸放在两只脚之间的孵卵袋里孵化。
……
一个个新奇的知识顺着故事自然的延伸开去,和有意思的情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孩子很自然就记住了。
不仅仅如此呢!这本书的构图、色调都非常棒。我不懂艺术流派,貌似是水彩风,只觉得清新飘逸、美不胜收。
这一页绘制了河狸奔奔家中图景,柳树枝做成的房顶,小河狸们围绕着妈妈在做饭,大河狸跟着爸爸准备出去。有没有觉得好温馨?
这一幅图画的是北极熊玛蒂幸运地躺在了一头鲸鲨的身上。整幅画的配色只有简单的白色、粉色和蓝色,可却勾勒出了南极的冰天雪地,极见插画师功力。
小袋鼠巴斯特不希望妹妹的出生分享自己妈妈的爱,回忆起自己和妈妈的温馨时光。这幅美丽的图画,有没有让孩子想起著名绘本《猜猜我今天有多爱你》的情节?
……
这本书还有人文因素呢,且不说刚才提到的故事中的“二胎问题”、“族群纷争”,这本书还是一个有关动物的“生僻字大全”。
一个个我们陌生的动物背后,有着叫不出的名字。读中文童书居然能把生僻字给认了,是不是比专门认字效果好很多?
03 这样阅读这本书,估计孩子得阅读到猴年马月!和孩子阅读这本书,估计真的得阅读到猴年马月。
有什么好玩的阅读方法呢?
1.模拟动物动作
如果家里有小小孩,不妨和孩子一起模拟起动物的各种动作。
有心的爸爸妈妈可能听说过加州大学詹姆斯博士提出的“全身反应教学法”(TPR)。
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注重全身的互动性以及教学的生动性。如果父母老师可以和孩子们将知识环节演出来。孩子会觉得非常开心。比如小老虎西莉亚在捕猎,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按照老虎捕猎的动作玩一玩。这本书提供了各种动物动作的分解图,最适合父母们带着孩子在玩中学。
2.补充拓展知识
信息爆炸的时代各方面资源多到爆棚,我们也可以恰到好处的帮孩子增补一些知识,让孩子们对书中的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比如,讲到小企鹅鲍勃的故事,我们就不妨将纪录片《帝企鹅日记》拿出来给孩子一起看一看。有关小企鹅的故事两方面的知识是交叉和重合的,只是演绎方式不同,孩子们看了印象会更深刻,也会渐渐的接受到纪录片这种特殊的电视形式。
有比如,提到小袋鼠,开始给孩子们英语启蒙的妈妈爸爸,就可以拿出清华幼儿英语的《kangaroo》动画给孩子看一看。和孩子一起蹦蹦跳跳扮演袋鼠。
3.和孩子一起互动录音
哎呀,这本书太好读了,老母亲的嗓子受不了怎么办?那么,也不妨和孩子一起把故事录下来。既解放了老母亲的嗓子,孩子听着自己妈妈和他的互动,也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对了,来回答一下孩子前面的几个问题吧。
为什么这只狼裤子颜色不一样?
这是补丁。因为狼家经常没有足够的食物吃,日子过得很苦。但是狼妈妈从草丛里发现了哈利,很爱它,还是决定收养它。
小老虎西莉亚的裤子上这个蓝色的东西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这是回形针。你还记得吗?你的口水巾就是用回形针别到衣服上的。
北极熊是《海底小纵队》的船长,它怎么会吃海豹、鱼和鸟蛋?它有点可怕!
它不可怕呀。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食物,你看玛蒂多可爱!
这本“高颜值”的科普艺术人文书,孩子值得拥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