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的优质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1 20:39:35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的优质教案 1

一、直接写得数.

185= 16-153= (4+6)3=

540-360= 17+132= 18-91=

3023= 840+27= (85-85)26=

590+100= 2463= 100-254=

二、填空.

1.486-3201615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有两个算式:2255=45,78-45=33,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3.看一本书,9天看了135页,平均一天看( )页.照这样计算,12天可以看( )页,如果一本书300页,要( )天看完.

4.工人叔叔修一条公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这条公路全长( )米.如果每天修15米,需( )天修完.如果想用6天完成,平均每天应修( )米.

5.商店里有7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卖3元.那么

310求的是( );

107求的是( );

3107求的是( );

3(107)求的是( ).

6.工地上两辆汽车运水泥,每车运80袋,一共运来水泥8000千克.根据下列问题写出相应算式:

(1)两辆汽车共运来多少袋?列式:( );

(2)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列式:();

(3)每袋水泥重多少千克?列式:( );

还可以这样列式:(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84+(96123)的得数是( ).

① 276 ②108 ③45

2.求75除975与150的差,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

①97575-150②(975-150)75

③97575-15075 ④75(975-150)

3.30与25的和除它们的积,求商用( ).

①(30+25)3025 ②3025+(30+25)

③302530+25 ④(30+25)(3025)

4.某村要修一条长780米的水渠,前4天修了240米.照这样计算,这条水渠修完需要多少天?正确的算式是( ).

①7804 ②780+(2404)

③ 780(2404) ④(780-240)+(240+4)

5.少年官小红花艺术团有180个学生,是书法组人数的5倍.书法组有4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正确的答案是( ).

①45人 ②9人 ③36人 ④225人

四、递等式计算.

165+15054 (73+65)(75-28)

4321812-127 152-738(1086)

五、列式计算.

1.370与174的和除以17,商是多少?

2.23乘以103与87的差,积是多少?

六、应用题.

1.商店有3箱衬衣,每箱12件,一共卖了126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两种方法解)

2.服装厂20天做了4800套学生装.照这样计算,28天可以做多少套?如果要做8400套学生装,需要几天完成?

3.工程队铺一条柏油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铺完,实际18天铺完,每天铺多少米?比原计划每天多铺多少米?

参***

一、90,11,30,180,43,9,690,27,0,690,12,0

二、1.除,乘,减 2. 78-2255=333.15,180,204. 120,8,20

5.10支(每盒)钢笔多少元,7盒一共有多少支,

7盒钢笔一共多少元,7盒钢笔一共多少元

6.(1)802=160(袋),(2)80002=4000(千克),(3)8000280=50(千克), 8000(802)=50(千克)

五、1.32 2.368

六、1.35元 2.6720套,35天 3.100米,10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的优质教案 2

1.直接写出得数.(l9分)

30+66= (387-387)+0= 16-168=

7+5+5-7= 9+8-9+8= 25+4+70=

(111+189)3= 4343= 1258100=

396250= (l+7)(l6-6)= 8l44=

3311+49= 187+29-29= 587+496=

26+2626= 15371537=

32(3216)= 300-(300-222)=

2.在下面每个条件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8分)

(1)一班有37人,二班有42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32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利拿20元钱去买4元1千克的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光每小时生产7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每个问题的下面补充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8分)

(1)甲、乙两组一共生产多少台机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辆汽车共行驶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电视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每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6分)

(1)11917=7 (2)430-220=210

917=13 21030=7

5.计算下面各题.(18分)

7515+205 (150-75)(25-20)

(3390-1695)17 687+(99-67)0-13

1000+(10000-9888)6 900560+2090

6.列式计算.(8分)

(1)486与114的和除以2789与2783的差,商是多少?

(2)305减去15乘以18的积,差是多少?

7.应用题.(前5小题各5分,第(6)小题8分)

(1)甲、乙两个单位去植树,甲单位共植树210棵,乙单位25人,平均每人植树6棵,甲、乙两单位一共植树多少棵?

(2)一班有35人,二班有45人,两个班平均每人买了8本练习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3)买4本书用了12元钱,买120本同样的书,一共要用多少钱?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7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40千米需要几小时?

(5)某汽车队用8辆汽车3次运水泥480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袋水泥?

(6)体育队买4箱运动服,每箱10套,共用去6000元钱,每套运动服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参***

1.66,0,14,10,16,99,900,9,10,0,80,81,39,187,1083,26,1,16,222

2.(1)两班共多少人?

(2)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可以买几斤?

(4)一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3.(1)甲组生产机器的台数

乙组生产机器的台数

(2)每小时行驶多少干米几小时

(3)实际生产的台数

原计划生产的台数

(4)零件的总个数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4.91(11917)

(430-220)30

5.105 15 110 674 1002 1815

6.(l)100(2)35

7.(1)210+25 6=360(棵)

(2)8 +(35+45)= 640(本)

(5)480083=200(袋)

拓展阅读

1、最新

目标识记使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角形的有关特征。

理解知道什么是角形的底和高.

应用使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角形,会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

技能能根据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的生活现象。

情感使生在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重点。

画出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难点画出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具卡片,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棒。

师活动。

一、画角形。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角形?(指名生说)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形吗,看。生动手做,师了解生做的情况。先让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生的方法)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角形。(画一个角形)。

提问: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生上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

二、认识角形两边之和大于边。

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棒围角形,结果怎样?

板书:10、5、6行。

6、5、4行。

10、6、4不行。

10、5、4不行。

提问:任意选择的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请同们比较一下这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生说出:任意两根棒的长度和都大于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角形。

【设计意图】。

、认识角形的高。

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

生量后交流,使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

出示一个角形,作一条高:从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角形的底。

生练习画高。完成""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目。

要求生以图上的点为角形的顶点。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明确目要求后生先在组内讨论全班交流,让生说出理由。

引导生用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3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生先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要求一定要在适当的位置画上直角标志。

要求生先思考,再动手剪。全班交流,重点要从"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边"这一特征去思考。指导生阅读"你知道吗?"让生了解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生活动。

生:每一个角形都有个角、个顶点和条边。

生围,师了解生围的情况。

通过练习,使生明确:作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角形高的.长度。

补充与反思。

角形的分类课时5课时2课时。

目标识记对一些角形的每个内角大的观察、比较、分类。

理解使生认识角形可分为直角角形、锐角角形和钝角角形。

应用会把角形进行分类。

技能能正确地给角形进行分类。

情感使生在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重点。

角形的分类。

难点角形的分类。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具卡片,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棒。

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

1号图形,指导生说出:(1)号角形有2个锐角和1个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指名生回答,全班交流,师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组里交流。

一下。

组讨论、交流,师给于适当指导。

全班交流,引导生说出:

个角都是锐角的角形是锐角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角形是直角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角形是钝角角形。

出示集合图,让着填。

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生说说对它的理解。

2、最新

1.通过生活情境和生的生活经验,让生辨认东、南、西、北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活动,培养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板书课: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组为位,根据儿歌让生在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科书练习一的2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通过生活情境和生的生活经验,让生辨认东、南、西、北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个方向。

2.使生会看简的路线图(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活动,培养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的用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习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个方向,你们会看简的路线图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板书课:会看简的路线图)。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主图:

2、请你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找到个方向。并且说说你是从那里找到的。

3、请同汇报一下找东西南北个方位的方法。

4、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

5、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问

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问问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确。

组汇报讨论过程。

.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红、肖兰、明上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使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生体验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育。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会辨认东、西、南、北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多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生进行爱国主义育。

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结。

1、这堂课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认识路线。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的过程中,感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如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朋友们,你们坐过*吗?有没有独自乘*去公园玩过?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公交站牌。

、动物公园平面图。

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

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3、最新

应用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技能能进行简的换算。

情感。

重点。

使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的换算。

难点使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的换算。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具卡片。

师活动。

一、认识毫升。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

3、请几位同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习的用升做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设计意图】。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组里的同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组里的同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

【设计意图】。

、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1、指名读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位。

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

、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设计意图】。

生活动。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位。

们总结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们在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补充与反思。

练习二课时5课时4课时。

应用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技能能进行简的换算。

情感。

重点。

使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具卡片。

师活动。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练习二、11、指名读

2、请同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练习二,2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

3、集体订正。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的优质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489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