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办》教学设计范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归心体贴长辈。
重点、难点
大面积训练,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从小事做起,学会归心体贴长辈。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学习用具、抹布、衣服(若干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
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一
(1)(出示课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下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
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2)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哪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3)上台表演。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景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1)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2)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3)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景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1)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2)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3)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一朵小红花。(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这说明大家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好不好?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老师和同学一起唱)
拓展阅读
1、雪梅教学设计范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同学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2、幼儿园中秋节中班区域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二、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5、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6、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7、老师小结。
8、分享月饼。
3、幼儿园中秋节中班区域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选择和自由支配。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随着快乐的歌声响起,快乐自助餐活动正式开始啦!厨房的叔叔阿姨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看得大家口水直流。每位幼儿拿着碟子自行选择食物,在进餐过程中,小朋友们自由的与同伴交流着好吃的美食,享受着自助餐的乐趣。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4、雪梅教学设计范文
1、认识“降”“**”“逊”“输”四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解诗的大意,体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感受诗人细致的观察,体会古诗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人细致的观察,体会古诗准确生动的表达。
一、激趣导课,引向学习。
1、过渡语: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身边处处有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每一道风景都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它会带给我们一种震撼的美。请大家细致地观察,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p2)(播放视频,生观看)
师:你们观看得好投入啊,谁来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小结:古往今来,诗人们往往大多把梅和雪放在一起写。只有梅花而没有雪花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梅花的品格;只有雪花而没有诗歌的咏叹,也不能显示雪花的雅韵。
2、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王安石的《梅花》,大家一起来诵读一下吧。(生读p3)王安石是怎么观察梅花的呢?谁来说说?(生说)王安石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诗人卢钺又是怎么观察梅花的呢?他与王安石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雪梅》。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p4,边说边板书课题,书写的时候强调雨字头的写法:雨字变成雨字头要注意,第二笔长长的"一竖变成一点,第三笔横折钩变成横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渗透本单元细致观察的单元主题;切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复习旧知王安石的《梅花》,引出新知。)
二、质疑解惑,问题引领。
过渡:《雪梅》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卢钺,那卢钺是怎么观察雪梅的呢?
1、下面就让我们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诵出韵律。开始读吧。(p5)
2、检查字词。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生字都认识了吗?(1)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p6),自己试着读一读。
(自读,指一生读)
重点说说“降”和“阁笔”。(p78)(课件展示降和阁笔)
看样子字词你们都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梅花朵朵开”的小游戏,只要把字词全读正确,美丽的梅花就会开满枝头。谁愿意来啊?(指一生读,齐读)(p9)
3、检查古诗的朗读。
生字词你们全都认识了,真不错。古诗不知道读得怎么样?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老师是以223来划分节奏的,这首诗押的是“ang”韵—降、章、香,在读这几个字的时候声音可以稍微延长一点。谁来读一读?(指生读)(p10)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诵出韵律;以“卢钺是怎么观察雪梅的呢”这个问题引领孩子的学习。)
三、理解内容,合作探究。
1、要想把古诗读得更好,还需要我们了解诗的大意。(p11)现在谁先来说说前两行的意思?谁再来说说后两行的意思?
2、是啊,梅以香为美却比不上雪白,雪以白取胜却输给梅一段清香。那这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一读。(p11配乐)(自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古诗的意思,体悟古诗蕴含的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为以下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感受观察,体会表达。
过渡语:梅花雪中绽放,清香幽幽。
(一)感受诗人的细致观察
1、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由此“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了千古名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诗。思考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对梅和雪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12)(板书:观察)
(预设生:诗人是从颜色和香味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的,雪比梅花白,梅花比雪花香。)
师:是啊,诗人是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观察入微。(板书视觉 嗅觉)
2、师:诗人观察得仔细,这都得益于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诗人们运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分别都运用了哪些感官?(p13)
(课件13出示拓展诗句,连一连)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小结:我们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用心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细致观察的。
(二)体会古诗准确生动的表达。
诗人正是因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所以才表达得准确生动。让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你对诗中的哪个字词最有感触?并说说你的看法。(板书:表达)(p14)
预设1:“三分白”和“一段香”
师:“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并且差的不是很大。这样就准确巧妙地托出了二者的长处与不足,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雪只是比梅白那么一点点,梅花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
过渡语:你理解地很深刻。我们继续来讨论让你最有感触的字词。
预设2:“逊”和“输”。
师:“逊”和“输”,它们是一对近义词,这样可以令古诗词语更丰富,我们可以看出梅和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上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
预设3:争和未肯降
师:是啊。通过采用拟人手法来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拓展延伸:不仅是卢钺,诗人都非常讲究锤炼字词,比如这句诗中“绿”字的使用,就是一个经典。(p15)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手中的资料,来了解一下王安石推敲字词的故事,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p15)
拓展点评:“绿”全诗的点睛之笔,用“绿”字,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春风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经过锤炼的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能使诗作锦上添花,千古流传。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从视觉和嗅觉,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用词精妙。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体悟诗句,感悟诗句中的“观察”“表达”两个语文要素的呈现。适当地进行拓展练习,进一步感悟古诗中诗人的“细致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
五、拓展训练,提高升华。
1、过渡语: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雪梅》这首古诗,重点体会了诗人的细致观察、感受诗人准确生动的表达。诗人利用视觉、嗅觉等感官,并且应该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用心地思考,然后再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2、接下来,用我们学习《雪梅》的方法来学习《暮江吟》和《题西林壁》,看看这两首诗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先自学,之后小组内讨论。(p16)
3、结课:刚才我们自学了《暮江吟》和《题西林壁》,你们也都有自己的收获。这两首诗与《雪梅》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与《雪梅》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两首诗,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p17)最后让我们一起再诵读一遍《雪梅》送给所有的老师们。(p18)
(设计意图:回顾课堂所学,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学法迁移,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学《暮江吟》《题西林壁》,体会两位诗人是怎样进行细致观察和生动表达的,交流收获。)
5、雪梅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得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报春的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呢?
顺势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生字词
2、解题+背景介绍
3、听读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4、看视频,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
三、精读
1、课件出示图片
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诗人是怎么说的。
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
3、梅须逊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句诗句的意思,你能来完整的说出整首诗的意思吗?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缺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好贵品格。
从他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