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杂文随笔
这句话字面的理解是,事情虽然小,作为子女没有经过父母允许,就不应该盲目去做,盲目得不听劝告擅自去做,很可能有亏为人子女之道,有失本分。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那些童蒙不知是非的孩子对其教化。当然也可以延展开来看,其实,文字本身有显意识,也有潜意识,显意识中,我们看到教育孩子的方式,孩子做事的分寸,我们怎样与其互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很简单的小事,孕育着深刻的道理。
早上起来,妻子还和我探讨教育孩子的事情,妻子不满于我对孩子的批评,我和妻子的教育理路有点区别,想来也真的需要中西合参。妻子喜欢西方早教**之类的书籍,我喜欢传统文化中,比如《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之类的教育方式。我教育以“严”为主,我妻子教育以“慈”为主。其实,折中看,我的理路方法,没有融合生活,有一些认识中的误区,妻子的特点是用爱来感化一切,不主张批评教育,主张引导教育。反省中,我发现,我们俩应该从中找到最合适的中庸方法,妻子不在身边,我的教育奏效,孩子非常知趣,而妻子在身边,我的方法会受到很大干扰。因为意见不能相合,也徒生不少烦恼。
其实,西方教育理路上有成功的借鉴,但是归根究底,还是老祖宗能够包容这种教育模式,比如说到教育孩子,有一本书叫《规矩和爱》,单从书名看,就很全面提到教育孩子的两大核心,规矩,爱。这本书是现代教育家用现代教育的模式来谈教育孩子。但在现实生活中,立一个规矩,不能因爱的无限放大而被挤压,这样规矩就不能立起来。爱的不得法,也是溺爱的的变身,那时候,分不出这种爱在现实中的作用,其实,建立规矩,就需要把道理摆清楚,让孩子自己懂得怎么分辨,不是盲目的依偎甚至依赖,看似爱的初衷,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让自己难以自拔。今天早晨起来,我听到妻子的陈述,发觉自己的一些理论也需要调整,虽然,建立规矩和爱不冲突,也让我感受到这种方圆之道,这种阴阳反演,是能够培养好孩子性格的,但是,怎样把这种渗透力,从夫妻之道中迈过去,回归到怎样单纯教育孩子中,我还在这一条参证的路上摸索。话题转远,回答这句话来看,我们都是因为在教育的失真中,渐渐变得任性,没有正确的引导,放任会变得最终不可收场。孩子任性而为的行为,其实是大人教育不够深入造成的,单纯批评孩子是不行的,要其明白这些道理,关键还在大人怎样教育上,这个遗留的问题,决定父母的情商和智商的层次,怎样智慧的告诫孩子是门学问,也是需要艺术方法。
有一次,我给孩子买了很多吃的,然后还给孩子买了两个玩具,但是孩子看到了更好的玩具,拽着我执意又要买,我知道玩物丧志的道理,也明白,她的需求建立在占有和欲望上,盲目地满足孩子,势必把孩子惯坏。我就任由她哭,离开玩具店,在车上看她情绪渐渐平稳,我就给孩子讲了一些道理,比如,我谈到自然界的一个现象。我说,爸爸看到你有毛病,会很直接地指出来,不会和你打哑谜。因为你还小,未必在是非中看得明白,就像一棵小树,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环境的因素,变得不够直,不够精神,有些腐枝败叶,在不经意间,会占据树的主干,吸收过多的营养,爸爸就要做那把让你痛苦的砍刀,把它们砍掉,虽然暂时是痛苦的,但是长大你会觉得我的做法是对的。长痛不如短痛,小树长歪了,在稚嫩的时候,容易扭正,一旦长大再去砍你的毛病,不仅费时,更费事。这个道理告诉她,她似乎懂了,默默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我的话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弟子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事,也不能肆意妄为,不知收敛,如果我们放任这样的行为,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怎样平衡这些关系,需要智慧善巧。
拓展阅读
1、浅谈君子与小人杂文随笔
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
不为调琴奏瑟兮,惟闻流水之汤汤!
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
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
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
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
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
诗歌大致意思讲的是:秦王把赵王迁软禁到“活人墓”一般的房陵中,赵王顿足捶胸,长哭当歌,悔恨万千,亲信小人,亡国作了阶下囚。
公元前229年,秦军东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秦军寸土未得,占不到丝毫便宜。秦军名将王翦,他知道李牧是赵国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李牧不除,秦军的速胜难成。王翦谏秦王,提出效仿长平之战用计除掉廉颇的策略再行反间计来除掉李牧。于是,秦王派奸细混入赵国都城,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和副将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秦国奸细特别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近臣郭开,让郭开在昏聩的赵王面前进谗言,说李牧如何有异心等等。赵王见上下左右都在悄悄议论李牧准备投降秦国一事,遂一声令下,委派宗室赵葱和颜聚去军营替代李牧和司马尚。
李牧忠心耿耿,光明磊落,不成想自己人从背后猛地给了他一刀子。他怀疑其中有鬼,拒不执行命令。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历史上那些正人君子,永远不是小人的对手。他们可以在战场上呼风唤雨,百战不殆,但一遇到不择手段、歹毒无比的奸佞小人,无不溃败如泻,甚至死无葬身之地。李牧平生没有打过败仗,但最后这一次却在小人布下的阴沟里翻了船。郭开唆使赵王暗中布下圈套,诱骗李牧上钩,最终被一网打尽。李牧被自己人含冤斩杀。只过了三个月,秦国大将王翦率大军一举攻破了邯郸的城池,赵王在悔恨的眼泪中做了秦国的俘虏,赵国宣告灭亡。那么,如何看清身边的君子与小人呢?《论语》从十个方面给了我们启示。
看人品:《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小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其实冷静的想想:要升华自己的话,从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中,抓住不如意事发生的瞬间,去领悟因果关系,不也是绝佳的,难得的机会吗?
看抉择:《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看交友:《论语?为政第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护短;小人则结*营私,狗朋作奸。君子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看利益:《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而小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时的最大区别。
看是非:《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相反。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君子一定不会为虎作伥。
看言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日常生活中,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并且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小人却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看气质:《论语?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主要看气质”。君子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坏事情绪低。这是人之本性,但也要注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看胸襟:《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心胸的宽广与否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之一,而心胸是否宽广并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襟宽广,对人宽容,没有仇怨。小人的心里时常有鬼,永远惴惴不安。
看志向:《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看追求:《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家国大事,而小人则只知道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
诸葛亮《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切中了亲贤远佞的利弊,“尚”与“庸”,“衰”与“兴”自在其中。
2、帽子杂文随笔
过分迷恋的机会主义分子。
印象中爸爸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当我在看电视的时候,我爸就会说,以后大把时间看,没有必要现在一个劲地在看。
当时我的回答是,不会啊,以后就有以后要看的电视节目。
如果将一个电视节目比作一个机会,那么现代人算不算是机会主义分子?对于喜欢的节目,都得一一看上,不知道好不好看也要先试一下,但是过去的人们其实并不把节目当成生活的主要部分,而只是填补生活缝隙的碎片,只要是这个时间段播出,我就会收看,而不管内容是什么。当然并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判断好坏的能力,而是能填补这段空缺的时间的只有睡眠和电视节目,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电视节目能做得有趣一些,或者做得无聊之至,好至于让我们彻底放弃对它的迷恋。但是如无意外,观众又会在第二天的同一时段打开电视观看这个节目。
现代人遇到生活中所谓“机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自信这会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但是总会迷恋“试一试”这个错觉。手中的机会越抓越多,填补了生活的缝隙,但是却永远也填不满,因为总是有更多更多的机会需要抓住,在努力抓住已有的机会的同时我们又会为失去的机会感觉惋惜。于是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空虚。有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极端的肯定与否定之中摇摆不定。而说到底,也许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朋友将自己怕累怕苦不去工作视为“自爱”,是荒唐的借口,却让我思考了好几天。何谓“工作的意义”,何谓“个人的生活”,何谓“自爱”,这三个所谓的定义似乎无人不知,但是又似乎存在着一些误解。过去最喜欢周五晚上,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暂时放下校园生活,真正拥抱自己的生活了。而现在我却害怕周五的到来,因为这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工作,在校园的时候反而是光明正大地休息,而所谓的休息时间里面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杂乱。于此观之,何谓自爱呢,是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吗?过去我总以为我把所爱的人排在了工作之后,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我本身也一同排在了那些爱人之后,但是工作本身并不能弥补生活中的失落感,更何况获得完满的情况更是稀少。
今日将“自我”放下一些之后,忽然明白自己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尤其是在工作上,被训练成为的一颗棋子,就能被其他所训练出来的棋子所代替,所以我们要谋求的,反而是自身的独特。很多答案无需从别人那里获得答案,当我对生活抱有怀疑的时候,应该努力倾听自己的答案,并狠狠地抓住,前进还是后退,静止还是上前,明明自身都知道答案,只是不敢确定吧。
回到一开始的情景,“今天不必如此专注于看电视”是因为我的父亲认为学习是比看电视重要多的东西,但是我的反驳其实已经表达出,“电视在我的生活中是重要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因为电视我才获得了学习的动力,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拥有判断的能力。所以只是换成了“机会”这个词,自己怎么就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呢?要抓住的机会,也得是自己确认重要的机会才可以啊。如果注定要燃烧一次生命,就用在真正有必要的地方吧。但愿如此。
3、坐在阳光轻柔的院子里杂文随笔
我珍惜晨起的这片萦绕不停的啁啾鸟悦,它们清脆如同铃儿叮当,光亮如同水晶闪烁,一阵又一阵,摇曳着,叫着,细数着生命的自然韵律。
踩在柔长半黄半青的草地上,我联结着地球的脉搏,一呼一吸都有能量潺潺流动,永不止息。眼前还有金透轻盈的阳光,我乖巧安静地感受着,这光芒一寸一寸地将我的皮肤温热,于是我也成为金透的了。
我走进阳光照耀着的金透厨房,一阵袅袅烟雾将我迷幻。一切镜头都慢了下来,很慢很慢,我的心里很静很静,听着自己的心跳,我看着眼前的白雾,有一种虔诚的喜悦与感动。白雾在光中跳动着,像一群很小很小的精灵,在柔长地唱着美好生活的简单曲调,回旋着,回旋着。而我细腻地感受着,一片风轻轻地过来,柔软地触碰了我,印给我一个带些许温热的吻,抚了我的头发,再向前离去。
今晨听了友邻优课一节电影音频推送,很美,
我一边听着,一边感慨,这位父亲是神的化身,他知道。他的态度,很<老子>,很臣服,带有对生命有极大感恩与信任的人,会这样去细腻地体会日子,无论有多痛,无论有多欢乐,他都是一个美丽的体验者、创造者。这样平安的内心,无论生活让他遭遇什么,他都能在体悟中清脆地如同鸟鸣,金透地如同阳光。
所以成为一个陪伴者吧,无论对生活、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做一个清灵的陪伴者。不期待而相信,乐天安命,最好地去做自己能做的。温柔地陪伴自己的日子,无论日子给予你什么,相信只要时间够长一定能领悟它的意义。温柔地对待别人,无论别人做什么说什么,相信他有他自己的路径。温柔地对待自己,无论自己高兴了,悲伤了,陪伴着就是了。做一个温柔的陪伴者,不期待,而深深地信任、臣服于美丽的宇宙。这样的态度其实是因为站在最整体的全体,而不是局部去面对生命本身了。所以说在乐天安命的感恩心态中,去行动,去体验,去用心地自在地创造。
贰零壹捌。贰。壹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