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15:02:30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教案设计

1.填空.

(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 )法,最后一步算( )法.

(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 )天完成任务.

(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 )个.

(6)甲数是乙数的52倍.

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 );

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 ).

(7)78与82的商,除585与265的差,商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 ).

(8)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 ).

(9)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分别是31℃、33℃、34℃、32℃、30℃、35℃、29℃.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相差( )℃,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平均是( )℃.

(10)把算式改编成文字题.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 )

(2)比200少2的数是198.( )

(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 )

(4)甲是乙的3倍,乙是丙的2倍,甲是丙的6倍.( )

(6)百分之一比十分之一大.( )

(7)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 )

(8)254254=1( )

(9)436-198=436-200-2( )

(10)a台织布机b小时织布c米,则每台布机每小时织布cab米( )

3.选择题.

(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 )乙数.

①> ②= ③<

(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 ).

①25442511 ②2544(2511)

③(44+25)(2511) ④(4425)(2511)

(3)下面第一步计算是正确的是( )

①2518-18+351=250+351

②2569-3400254=2569-3400100

③850-30310=850-1010

④1258-346+654=1000-1000

(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 ).

①96 ②48 ③69 ④条件不够

(5)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 ).

①5棵 ②4棵 ③9棵 ④6棵

(6)*数学前三单元的平均成绩是96分,第四单元考了100分,那么*数学前四单元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正确算式是( )

①(96+100)2 ②(963+100)3

③9632+1002 ④(963+100)4

(7)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 ).

①3063 ②363 ③366 ④3663

(8)每分放的影片长30米,第一部放映24分,第二部放映19分.第二部比第一部影片短多少米?错误列式是( )

①30(24-19) ②3024-3019 ③30(24-19)

(1)直接写出得数.

146= 8016= 62-56=

453= 5409= (15+8+22)3=

9018= 1804= 750(20-15)=

(2)计算下面各题.

1080-3500250+346 201015-1112

(487+288428)506 20073(543-178)

(3)文字题.

①304除以19的商.加上16的5倍,和是多少?

②870与840的差去除1530与840的和,商是多少?

5.应用题.

(1)三(一)班的男生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7人,女生有16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一个篮子里有25个鸡蛋,这个篮子和鸡蛋一共重1525克,篮子重400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克?

(3)王师傅每小时加工42个零件,小李每小时加工37个零件,两人同时加工6小时,王师傅比小李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4)5部插秧机6小时插秧24000平方米,平均1部插秧机1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5)一个修路除修一段公路,8小时修了720米.照这样计算,再修2小时,一共可以修多少米?

(6)一个工厂食堂每月计划烧煤8400千克,改进煤灶后每天可以节约用煤40千克,照这样计算,原计划每月的烧煤量可以烧几天?(一个月按30天计算)

参***

1.(1)乘,除;

(2)180(650-320)80

(3)804-(500125+404)

(4)16天

(5)4

(6)18928,7

(7)(585-265)(78+82)

(8)(28-14)(18213)

(9)6,32

(10)5乘3加上7的和,积是多少? 5乘3的积,加上7,是多少?

2.(1)(2)(3)(4)(5)(6)(7)(8)(9)(10)

3.(1)②(2)②(3)③(4)②(5)③(6)④(7)③(8)①

4.(1)略(2)1412;2;298540;40 (3)96,79

5.(1)41人 (2)45克 (3)30个 (4)800平方米 (5)900米 (6)5天

拓展阅读

1、苏版五下册的意义和性质完整

内容(课) 分的意义和性质 总课时 15课时 1.使生初步理解位“1”和分位的含义,进步理解分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表示位换算的结果,会求是另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认识真分和假分,知道带分 目标 是整和真分合成的,会把假分化成整或带分,会进行分的互化。 2.使生经历分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与除法的关系、假分化成整或带分、分互化的探索过程,进步发展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生初步了解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的信心。 重点: 理解分的意义,会把假分化成整或带分,会进行分重点的互化。 难点 难点:建立位“1”的概念,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本主要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等内容。在此之前,生曾经初步认识分,知道把个物体、个图形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用几分之或几分之几来表示。 材和 建议 内容是分的意义 、分与除法的关系、求是另个与的互化、练习九、分的基本性质、约分、练习十、通分、异分母分在此之后,生还将继续习分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习依据分的意义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通过这部分内容的,不仅可以扩展生对的认识,而且能够有效提升他们思维的抽象水平,促进对现实生活中量关系的进步理解和把握。 课时 安排 课时 分的意义 二课时 分与除法的关系 三课时 求是另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 分析得几分之几、练习八、真分与假分、假分化成整或带分、分的大比较、练习十、整理与练习、球的反弹高度。 课时 练习八 五课时 真分和假分 六课时 假分化成整或带分 七课时 分的互化 八课时 练习九 九课时 分的基本性质 十课时 约分 课时 练习十 十二课时 通分 十三课时 异分母分的大比较 课时 练习十 十五课时 整理与练习 十六课时 活动课:球的反弹高度

上课时间: 月 日, 累课时:30课时 课的意义 内容 本共16课时, 课时 本课1 课时 复 备 52页例1,“练练”,练习八1-4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的基础上,使生经历分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初步理解位“1”和分位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建构分的意义。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习的能力。 3.使生初步了解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习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抽象出位“1”的概念,概括分的意义并认识分位。 难点:能比较透彻的理解分的意义。 课前准备:课件。 流程: 、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同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让我们起先来研究两条目。 出示:真假让你辨。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手势表示。 2① 3 的分母是3,分子是2,中间条横线叫分线。( ) 3② 妈妈把块饼分成4份,这样的3份可以用4 表示。( ) 复习分的初步认识,重点讨论。 师随机出示“没有平均分的饼图”。 3师:把块饼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可以用分4 来表示。 再出示“平均分的饼图”提问:你能涂色来表示这块饼3的4 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步认识分。(板书:认识分) 二、感悟提炼,建构新知 1.理解分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1) (2)结 师: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多少份?用分表示的是这样的几份? (3)揭示位“1” ①同们,通过刚才的分分、说说。我们发现在表示分时,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是个物体、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个整体。 ②为了简明地表示这个被平均分的对象,我们就用自然1来表示。(板书:1)可是同们,你们说这个1跟我们平时讲的1样吗?比较3幅图与4幅图,让生自悟,给1加上引号。(板书:“1”) 师结:这儿的1可以表示个物体、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个整体。我们通常又把它叫做位“1”。(板书:位) ③举例说明,加深理解位“1”。 (4)概括分的意义。 讨论这个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根据生的发言相机板书分的意义。 2.认识分位。 由整位过渡到分位。 把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份的,叫3做分位。结合4 这个分,帮助生理解分位及含有分位的个。 3.完成“练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练习八1。 说说位“1”。 2.完成练习八的2。说说位“1”。 、全课总结质疑。 1.今天我们认识了“分的意义”,还认识了分位。你有些什么收获呢?(生畅谈收获) 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 板书: 分的意义 位“1” 分 (平均分) 分反思: 二课时 分与除法的关系

上课时间: 月 日, 累课时:31课时

共 16课分与除法的关系 课时 时,本课2 课时 53-54页例2-3,“”,“练练”, 复 备 内容 完成练习八的5-8目标: 1.能理解分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表示两个整相除的商,会用分表示有关位换算的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使生在探索分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步发展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习的乐趣。 3.通过情境的创型的,使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能列式解决求是另的几分之几的简实际问。 课前准备:课件。 流程: 、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出示情境图: 4块饼平均分给4个朋友。 师:从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师:怎样解答? 板书:4÷4=1(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例2: 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师:每人平均分得的饼满块嘛?你是怎样想的? 1÷4=1/4 2.例3 改变目:3块饼平均分给4个朋友。 师:你能提个问吗?如何列式?

2、最新人下册 观察物体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的兴趣,培养生的合作意识,感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过程 、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起看看。(出示图片)

2.师:同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进行观察:

1

你能想象下这三位同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刚从上面看的,丽从正面看的,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样。 (4)生活动,师**。

(5)汇报信息:(将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

(2)生任意将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师黑板上贴出生对应作品)

2

(3)师:请你先想象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3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

(1)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练

)提炼升华

1.师:同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首《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想今天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札记:

4

1、通过观察多组由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的兴趣,培养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重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备课时间:2015 月 日 上课时间:2015 月 日 过程 、复习引入

1.师:同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下。

2.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起观察了这个由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

出示图形:

5

2.活动建议:

(1)用4个正方体搭出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强调:只摆个立体图形观察) 3.生活动,师**调样。

4.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组展示:

(1)师:他们组摆了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样吗? (2)师:请大家观察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生: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相同。

(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

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二组展示:

(1)师:还有哪组愿意展示下你们的作品?

(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样吗? (3)师:比较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6

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5.同时出示三组图形

(1)师: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 (2)师: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怎样可以快速判断?

6.生分组讨论 7.交流信息

生:看三个物体的长、宽、高,对应两个据相等时,从对应角度观察才有可能相等。 8.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看。

(展示其他方,应用观察方法对比) (三)巩固练习

P14做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1)生独立解决问 2)集体交流结果:

生:这3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提炼升华

1.同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 生:要全面观察

2.师:是呀,观察要全面!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7

3.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札记:

8

3、人上册《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生初步建立感,初步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重、难点:

初步建立感,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准备:课件,生分成组。 过程:

、创情境,激发兴趣

师拿出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名真正的生了,在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书里都是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胡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的王国里,让你们,用好,到那时,你

定会成为名出色的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组讨论,了解情况 课件出示书中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组讨论,互相说,师深入到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规律,然后再请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周围的实物(可带领生走出室,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过渡: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练练点子表示。 2、开放性练习

猜,想想、说说,验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4、改版六上册及练习反思

4.1 比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使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引导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生分析解决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生分析解决问的能力。 重点:比与除法、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新|课 |标| || 网 具:课件 过程:

、 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是女工人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是男工人的几倍?

2、分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比的意义。---例:200310月15日,我国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15÷10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1、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2、比较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3、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结: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三、归纳比的意义。新 课 标 网 1、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 (师总结:两个相除,又叫做两个的比。) 2、练习:判断,下面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的比吗?

①甲是9,乙是7,甲和乙的比是9比7;乙和甲的比是7比9。 ②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③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3 ∶ 2=3÷2= 1

2

…………

前项比后号项…………比值 3.比与除法、分的关系。 两个的比表示两个相除。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比值相当于什么?(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除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c、比值通常用分表示,也可以用或整表示。

(2)比与分的关系。

根据分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有什么关系?(引导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的值。)

两个的比也可以写成分的形式。

15例如: 15:10,可写成,读作15比10。

10比与除法、分的联系与区别

比 前项 联 系 :比号 后项 比值 区别 种关系 种运算 分 除法 ÷(除被除 号) 分子 -(分 分母 线) 商 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做”。 2、练习十1、2、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3。补充:求出比值。

1320.375∶0.875 ∶ 0.75∶ 2.6∶3.9

845六、板书

4.1 比的意义

比-------表示两个相除(两个的比表示两个相除)

比的各部分名称。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与除法、分的联系与区别

七、课后反思

4.2 比的基本性质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类比,使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的整比。

过程与方法:通过习,培养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具 课件 过程:

、复习。w ww. xkb1.com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有什么关系?

比与除法、分的联系与区别

联 系 区别 种关系 除法 ÷(除被除 号) 分子 -(分 分母 线) 商 种运算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66÷2 3分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

88÷2 4二、新授

1、猜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也有“分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的关系,同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生猜,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3=(2×2)÷(3×2)=4÷6

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和除同时乘以(或除以),个相同的(0除外),商不变。

2×2 2 = = 4 3 6 3×2

的基本性质----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个相同的(0除外),分的大不变。

2、验证猜的性质能否成立:生以组为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 …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1:(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面长15cm,宽10cm,另面长180cm,宽120cm

15︰10 = (15÷5) ︰(10÷5) =3︰2 ↓

同时除以15和10的最大公约

180︰120 = (180÷60) ︰(120÷60) =3︰2 ↓

同时除以180和120的最大公约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的整比-----说说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是化成整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12 ∶ 0.75∶2 691212解: ∶ =(×18):(×18)=3:4

6969 ↓

同时乘6和9的最公倍

0.75∶2=(0.75×100):(2×100)=3:8

同时扩大100倍

课堂归纳:

比------——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最简比

比----——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整比→最简比。

——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公倍→整比→最简比。 三、练习

P46“做做”

练习十2(提醒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

的那条为“宽”)

、总结

今天我们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五、板书;

4.2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比------——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最简比

比----——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整比→最简比。

——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公倍→整比→最简比。 三、练习

P46“做做”

练习十2(提醒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

的那条为“宽”)

、总结

今天我们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五、板书;

4.2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3909.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