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冠军的睡前故事
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如火如荼的举行了。
小鸭子和小乌龟参加的是游泳比赛。
“嘟嘟!”老虎大王吹响了开始的哨子,小鸭子和小乌龟就开始飞快的游了起来。
刚开始,它们势均力敌,差距不大,可是渐渐地,小乌龟开始加快了速度,将小鸭子远远的丢在了后头。
小乌龟游啊游,突然听见一阵救命声,它环顾四周,发现原来是一只小母鸡落水了,它赶紧游了回去,将小母鸡驮在了背上,把它送上了岸。
然后又赶紧下水,继续比赛。
可是当它游到终点的时候,却发现比赛已经结束了。
大家都围在小鸭子的身边,祝贺着它,小鸭子的手里,还捧着一座金光闪闪的奖杯呢!
小乌龟见了,心里很难过,为了这次比赛,它可是准备了很久的呀!不过它又想:“虽然没有赢得比赛,可是救了别人,也值啦!”
它刚要转身回家,突然听到小鸭子叫住了它。
“等等,小乌龟!”小鸭子走过来,说:“这个奖杯属于你!”
“什么?”小乌龟很诧异:“可是,我输了呀!”
“你没有输!”小乌龟笑着说:“你是因为救人才耽误了比赛,如果不是这样,你早就先一步到达终点了!”
说着,将沉甸甸的奖杯递到了小乌龟的手里。
人群中爆发出了阵阵掌声,大家都来祝贺小乌龟,小乌龟拿着奖杯,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拓展阅读
1、周勃夺军的故事睡前故事
汉惠帝没有儿子,吕太后从外面找了一个婴儿冒充是惠帝生的,立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一死,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吕太后就名正言顺地临朝执政。
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要立吕家的人为王,问问大臣们可不可以。
右丞相王陵是直筒子,说:“高皇帝宰白马立下盟约,不是姓刘的不应该封王。”
吕太后听了挺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陈平、周勃说:“高祖平定天下,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这当然是对的;现在太后临朝,封自己的子弟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吕太后才高兴地点点头。
散朝以后,王陵批评陈平和周勃说:“当初在先帝跟前宣誓的时候,你们不是都在场吗?现在你们违背了誓言,怎么对得起先帝?”
陈平和周勃说:“您别着急。当面在朝廷上和太后争论,我们比不上您;将来保全刘家天下,您可比不上我们了。”
打这以后,吕太后就陆续把她的内侄、侄孙,像吕台、吕产、吕禄、吕嘉、吕通等一个个都封了王,还让他们掌握了军权。整个朝廷大权几乎全落在吕家的手里了。
吕后一家夺了刘家的权,大臣中不服气的人不少,只是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说罢了。
汉高祖有个孙儿刘章,封号叫朱虚侯,他的妻子是吕禄的女儿。有一次,吕太后举行宴会,指定刘章进行监督。刘章对太后说:“我是将门的后代,请允许我按军法来监督酒宴。”吕太后答应了。
刘章瞧见大伙儿喝酒喝得热闹。他提出要给吕太后唱个《耕田歌》助助兴,吕太后说:“你就唱吧!”
刘章放开嗓子唱了起来:
深耕(音jì)种,立苗欲疏;
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这首歌的意思是:田要耕得深,苗要栽得疏;不是好种子,就把它锄掉。)
吕太后听了,很不痛快。
不一会,有个吕家子弟喝醉了酒,不告而别。刘章追了上去,借口他违犯宴会规矩,把他杀了。刘章回来向太后报告的时候,左右大臣吓得什么似的。吕太后因为已经允许他按军法办事,也拿他没有办法。
吕太后临朝的第八年,得了重病。临死前封赵王吕产为相国,统领北军;吕禄为上将军,率领南军,并且叮嘱他们说:“现在吕氏掌权,大臣们都不服。我*以后,你们一定要带领军队保卫宫廷,不要出去送殡,免得被人暗算。”
吕太后死后,兵权都在吕产、吕禄手里。他们想发动叛乱,但是一时不敢动手。
刘章从妻子那里知道了吕家的阴谋,就派人去告诉他哥哥齐王刘襄,约他从外面发兵打进长安来。
齐王刘襄向西进兵,吕产得到这个消息,立刻派将军灌婴带领兵马去对付。灌婴一到荥阳,就跟部将们商量说:“吕氏统率大军,想夺取刘家天下。如果我们向齐王进攻,岂不是帮助吕氏叛乱吗?”
大家商量下来,决定按兵不动,还暗地里通知齐王,要他联络诸侯,等待时机成熟,一起起兵讨伐吕氏。齐王接到通知,也就暂时按兵不动。
周勃、陈平知道吕氏要发动叛乱,他们想先发制人,但是兵权在吕氏手里,怎么办呢?
他们想到大臣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是好朋友,就派人要郦寄去劝说吕禄:“太后*,皇帝年纪又小,您身为赵王,却留在长安带兵,大臣诸侯都怀疑您,对您不利。如果您能把兵权交给太尉,回到自己封地,齐国的兵就会撤退,大臣们也心安了。”
吕禄相信了郦寄的话,把北军交给太尉周勃掌管。
周勃拿了将军的大印,迅速跑到北军军营中去。向将士下了一道命令:“现在吕氏想夺刘氏的权,你们看怎么办?谁帮助吕家的袒露右臂,帮助刘家的袒露左臂。”
北军中的将士本来都是向着刘家的。命令一传下去,一下子全**左衣袖,露出左臂来(文言叫“左袒”)。周勃顺利地接管了北军,把吕禄的兵权夺了过来。
吕产还不知道吕禄的北军已落在周勃手里,他跑到未央宫想要发动叛乱。周勃派朱虚侯刘章带了一千多个兵士赶来,把吕产杀了。接着,周勃带领北军,把吕氏的势力消灭了。
到这时候,大臣们胆子就大了。他们说:“从前吕太后所立皇上不是惠帝的孩子。现在我们灭了吕氏,让这种冒充的太子当皇帝,长大了不是吕氏一*吗?我们不如再在刘氏诸王中推一个最贤明的立为皇帝。”
大臣们商议的结果,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的几个儿子中,年龄最大,品格又好,就派人到代郡(治所在今河北蔚县)把刘恒迎到长安,立为皇帝,这就是汉文帝。
2、木炭与沉香睡前故事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惯的儿子,虽然他有庞大的财产,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他想,与其留财产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
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的考验才有今天,他的故事感动了这位从未出过远门的青年,激发了奋斗的勇气,于是他发誓:如果找不到宝物绝不还乡。
青年打造了一艘坚固的大船,在亲友的欢送中出海,他驾船渡过了险恶的风浪,经过无数的岛屿,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树木高达十余米,在一片大雨林中只有一两株,砍下这种树木经过一年时间让外皮朽烂,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会散发出一种无比的香气,放在水中不像别的树木浮在水面而会沉到水底去。青年心想:这真是无比珍贵的宝物呀!
青年把这香味无以比拟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没有人来买他的树木,他感到非常烦恼。偏偏在青年隔壁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那小贩的木炭总是很快就卖光了。刚开始的时候青年还不为所动,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信心终于动摇了,他想:“既然木炭这么好卖,为什么我不把香树变成木炭来卖呢?”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烧成木炭,挑到市场,一天就卖光了,青年非常高兴自己能改变心意,得意地回家告诉他的父亲,父亲听了,忍不住落下泪来。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这是佛经里的一个故事,他告诉我们两个智慧:一是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道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珍宝。二是许多人虽然一开始也有成为圣贤的气概,但看到做凡夫俗子最容易、最不费工夫,最后他就出卖自己尊贵的志愿,沦落成为凡夫俗子了。
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平庸;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原因,也使得大部分的人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的心灵原有的氤氲(yīn yūn)馨香。
因此,一个人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3、蘑菇树睡前故事
雨后的大森林里,长出了一片鲜嫩水灵的蘑菇。可爱的蘑菇一个个长得肉敦敦、胖乎乎、滑溜溜的,像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柔弱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世界。这其中呀,就有一棵长得特别特名叫壮壮的蘑菇,一生下来,个头就特别大。如果,你要问它的理想是什么,它就会嘟着小嘴儿毫不含糊地答道:"我要长成一棵又高大*壮的蘑菇树,而且还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呢!那多带劲儿啊!"
听了壮壮的"疯话",也许会有人马上反驳:哼!蘑菇长成树,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作为从事童话创作的作者来说,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事实上,世界不是有好多连人类想都不敢想的奇思怪想都变成现实了吗?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生物圈中,除了万物至尊的人类外,其他有生命无生命的东西,只要存于世上,不管存在时间多长,都有自己不同的理想(哪怕只是瞬间即逝),只不过彼此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再回过头来说说蘑菇壮壮。自从有了远大的理想之后,就跟旁边的一棵杨树较上了劲儿,它曾不止一次地在心里发誓要超过杨树的个头。因此,矮胖的蘑菇壮壮看着英俊的杨树,既羡慕又嫉妒。这天,它忍不住对杨树开了口:"树伯伯,您好!我想和你长得一样高大挺拔,请问有什么秘诀吗?"
杨树伸伸懒腰捋捋"胡子",笑得直岔气儿:"什么?什么?你叫我伯伯?我才刚过三岁,哪有三岁就当伯伯的?交个朋友吧!我叫俊俊,以后你就叫我俊哥吧?你的情况呢?"
蘑菇壮壮一下羞红了脸:"对不起,俊哥。我称呼错了。我叫壮壮,你叫我壮弟吧!以后多关照啊!只是我不明白,你怎么会长满脸的胡须呢?"
俊俊笑着说:"哈哈,这哪是什么胡须啊,分明是我身上长出的枝条嘛!它们可是我忠实的臂膀哦!至于长高的秘诀,我觉得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跟物种的遗传有关,一方面跟后天的营养管理有关,一方面跟寿命有关。具体而言,我们树家族的祖先原本就高大,而你们蘑菇家族的祖先相对就矮小。目前,这个现实尚无法改变。除非科学技术发达了,人类利用转基因、嫁接等方法培植出一种新的变种蘑菇。营养管理方面呢,是指物体吸收阳光和水分的多少以及生存土质的优劣,还有就是是否有人定期为你松土、捉虫、施肥、修枝剪叶等。至于寿命嘛,我们树类也比你们长。多则存活成千上万年,少则几年十几年,运气不好的只存活几天就夭折的现象也有,不过极少见。现在人类都在提倡绿色环保、退耕还林呢!以后树类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些。而蘑菇的寿命相对来说,就短多了。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唉,说到底,不管是树类的命运还是蘑菇的命运,最终都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关键还得看人类对我们的爱护程度了。"
听了俊俊的一番感慨,壮壮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搅了一通似的,很不是滋味。耷拉着脑袋想了好半天,壮壮终于横下一条心:"不管未来怎么样,我都豁出去了。人生在世,有点精神寄托总比混混噩噩碌碌无为强多了。"
壮壮正想得入神,突然觉得头顶被什么东西扫了一下似的。抬头一看,是杨树俊俊。只见俊俊冲它使个眼色,一脸严肃地低声说道:"情况紧急,你赶紧用力地低下头弯下腰,压得越低越好。我刚才看见有个采蘑菇的小姑娘正挎着篮子哼着歌儿朝这边走来呢!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赶紧隐蔽一下,躲过这一难再说。"
没见过世面的壮壮吓得赶紧缩起膀子弓起腰闭上眼,嘴里喃喃不停地祈祷着:"阿弥托佛,善战!善战!愿*保佑我勉此劫难吧!"
正念叨着,猛听的有个细声细气的女童音惊讶地叫道:"哇!好大的蘑菇呀!采回家妈妈一定会夸我的。"继而又感到一双小手用力地晃着自己的身子。眼看性命不保,壮壮终于沉不住气了,用哀求的语调说:"求求你,小姐姐,别采我,好吗?你不知道,我好想好想长成一棵又高又大的蘑菇树。如果今天跟你走,那么我短暂的一生就完了,我的理想也完了。我好不甘心呵!"
这时,一旁机灵的杨树俊俊也趁机插话:"蘑菇弟弟的肉现在太嫩了。毕竟,它才出生两天啊!吃起来水儿又多,没嚼头,不好吃。到集市上又卖不上好价钱。它确实是太小,还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也不懂得自我保护。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你们人类吞进肚里,对它来说,真的是不公平。好小妹,你就抬抬手,成全它这一次,让它再多长两天,好吗?"
小姑娘那颗仁慈的心终于*动了。只见她伸手把蘑菇壮壮根部周围的土往一起围拢了一下,并使劲拍了拍,就转身默默地走出了大森林。蘑菇壮壮激动地谢了谢采蘑菇的小姑娘,又谢了谢杨树俊俊,擦了擦涌出眼眶的热泪,然后憋足劲儿又接着往上蹿着长。
真心地祝福你,有志气的小蘑菇。愿奇迹早日在你的身上发生,愿你早日长成一棵挺拔英俊的蘑菇树。到那时,咱理直气壮地把俊哥给彻底比下去,让它也心悦诚服地当一回小弟,那才叫过瘾呢!
4、不喜欢夜晚的兔子睡前故事
兔子喜欢白天,不喜欢夜晚。天刚黑下来,兔子就嘟嘟囔囔地说:白天太短了,天一黑,什么也看不清,只好去睡觉。
一个声音怪声怪气地说:“白天够长的了。”
兔子抬头看了看,可是,天很暗,兔子看不清。“你是谁?”兔子问。
那声音回答说:“我是猫头鹰,白天已经够长了,我到晚上,才能出来玩,才能抓老鼠吃。白天太长,晚上就短了,我会吃不饱,玩不够的。”
猫头鹰说:“我就喜欢黑夜!”
兔子和猫头鹰你一言我一语,越吵越响。
他俩吵累了,一起去找别的动物来评评理。
他们找到野牛,野牛说:“兔子说得对,白天是不够。没有白天,我们就看不清哪儿有嫩嫩的青草,肚子就吃不饱了。”
兔子一听,可高兴啦。他神气地说:“你瞧!你瞧!”野牛也不喜欢黑夜!
小鸟在树上听见了,唧唧喳喳地喊起来:“不对,不对!白天已经够了。没有黑夜,我们就不敢睡觉了。因为天黑,敌人看不清,我们才敢放心地睡觉。”
猫头鹰神气起来。他说:“你瞧!你瞧!小鸟也喜欢黑夜。”
兔子和猫头鹰又去找别的动物来评理。可是,有的动物说:白天够了,黑夜可以让人好好睡一觉。有的动物说:“白天不够长,长长的白天可以做好多事儿呢。”
兔子和猫头鹰谁也不服谁,他俩又吵起来。
5、小老鼠的睡前故事
小老鼠要睡觉了,它想请妈妈讲个故事。
老鼠妈妈问:“好呀,你想听蛋糕的故事吗?还是想听鱼的故事?”
小老鼠缩进被子里,说:“我想听一个小孩的故事。”
老鼠妈妈有点吃惊:“啊,是人的小孩的故事吗?”
老鼠妈妈从书架取下一本书,书名叫做《小孩来了!》。它先读了一个胆小的女孩被老鼠吓哭的故事,又讲了一个粗心的男孩被老鼠搬走生日蛋糕的故事。
小老鼠听得哈哈大笑。
“太好玩了!”它叫起来,“我也想遇见一个小孩!”
老鼠妈妈说:“宝贝,你以后肯定会看见小孩。不过你要机灵点,不能被他们抓住!”
“好的,妈妈。”小老鼠问,“这会儿,人的小孩在干什么呢?”
“夜深了,他们也该睡觉了。也许,正在听他们的妈妈讲故事吧!”
小老鼠好奇的钻出被子。
“他们听什么故事呢?”它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他们也听《小孩来了!》这本故事书吗?”
“当然不是啦,这本书是老鼠写的。人的小孩听得故事都是人写的。他们听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些故事还提到我们老鼠呢!”
“妈妈,我真想听听人的小孩在听什么故事!”
老鼠妈妈拧了拧小老鼠的胡子。
“宝贝,你长大一些就可以去历险。不过,现在你该睡觉了!”
小老鼠只好躺下了,它请妈妈再读一个故事。于是老鼠妈妈又读了一个冒险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做《当小老鼠遇见尖叫的小孩》。
这个故事既惊险又刺激,小老鼠听得紧张极了。它紧紧地抱住妈妈,等妈妈读到故事里的小老鼠安全回家,跳进温暖的被窝,小老鼠才松了一口气。
小老鼠闭上了眼睛,它终于累了,想睡觉了。
老鼠妈妈笑眯眯的合上了书,它轻轻地关了灯,然后,它轻轻的关上门——“晚安,小老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6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