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鹅》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42:06

《白公鹅》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④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②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①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①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②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③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②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课后小节: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

拓展阅读

1、小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过程与

(1)联系上下文,习生字词。

(2)引导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引导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难点 :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生可能说不

出来。在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 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

2、交流与指导。

三、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习。

四、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2、小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与父亲钓鱼的启示中受到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小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

1.认识20个生字,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重难点

重点: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习新课

1.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习)

五、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1.引导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生的语感。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法。

具准备:电脑课件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习第4──9自然段。

1.请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们用自己喜欢的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的地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第二课时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课文。这个问题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校、在家庭、在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们还有疑问吗?

父亲 我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育 道德实践 有道德的

4、《小牙刷》

活动一、我的牙齿

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牙齿的作用。

2、习正确的刷牙法。

准备:牙齿模型、牙刷

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我们张开嘴巴,里面有什么?(牙齿、舌头)

师:“能告诉我,我们用什么把食物嚼烂?”(牙齿)

(二)感受活动:

①、给幼儿吃一块镜子饼干,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把饼干嚼烂的?”让幼儿讨论牙齿的作用。

②、请有蛀牙幼儿谈谈吃东西时的感受,启发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牙齿?知道饭后漱口,早起刷牙。

(三)操作活动:

①、师出示牙齿模型,师:“你们会刷牙吗?”。

②、幼儿自由为牙齿模型刷牙,师观察幼儿能否用正确法刷牙。

③、与幼儿讨论刷牙齿的正确法。

(四)幼儿习正确刷牙的

师鼓励幼儿天天坚持刷牙,保护自已的牙齿。

延伸活动:看录相《牙护五步曲》

活动二、要刷牙

目标:理解《要刷牙》故事的意义,丰富词汇:细*、光滑、牙龈。

准备:贴绒具一套,录音机及磁带。

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提问:“你每天刷牙吗?什么时候刷牙?为什么要刷牙?”引出故事名称。

(二)师讲故事《要刷牙》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细*为什么害怕?牙刷的毛为什么要有长有短?小朋友如果不刷牙会怎么样?

(三) 幼儿习、理解故事:

师边演示贴绒玩具,边讲故事,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习词汇:细*、光滑、牙龈。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录音,总结。

育幼儿每天认真刷牙。

活动三、刷牙、洗脸、梳头

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律动乐曲,初步习跟着音乐节拍一拍一下地做动作。

2、启发幼儿创编梳头、刷牙、洗脸等不同的日常生活动作,帮助幼儿积累简单的模仿动作。

准备:牙刷1把、毛巾、梳子、小木偶。

过程:1、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分别出示牙刷、毛巾、梳子,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2、习模仿动作

①、 师操纵小木偶,随着音乐做刷牙、洗脸、梳头的动作。

提问:小木偶是怎样刷牙、洗脸、梳头的?

②、 师带领幼儿一拍一下听音乐做刷牙动作。

3、创编动作

①、 启发幼儿编出洗脸、梳头等不同的日常生活动作。

提问:早晨起床后除了刷牙,还要做什么事情呢?

②、 听音乐合拍做创编动作。

活动四、我喜欢的牙刷(美术活动)

目标:1、引导幼儿习表现牙刷的长形结构。

2、习用短线画出牙刷的毛。

3、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准备:纸、笔、牙刷。

过程:1、师引导幼儿观察牙刷。

提问:牙刷的头部和手柄各有什么?

2、重复看牙刷的毛,习用短线画。

幼儿空手练习画。

3、幼儿作画。

师:你们想什么样的牙刷,请画在纸上。

师**辅导幼儿作画。

4、展览作品

请幼儿谈一谈自已画的牙刷,并选出你最喜欢的画。

5、《平均分》

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习什么是平均分。

2.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法。

3.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了解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

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法。

过程:

一、情景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探索什么是平均分

1.例:有8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请同们拿出8根小棒代替8个苹果,把它分成2堆,把你们能想到的分法,都分一分来看。

3.生动手操作,师**。

4.生交流展示分法:( 1个和7个 2个和6个 3个和5个 4个和4个)

5.引导生观察这4种分法,有一种分法很特别,和其它三种不同,。

6.引出分成4个和4个的`这种分法与前面两种分法不同。像这种特别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7.孩子们,带着这个知识,来当一当小法官。

出示(课件):请生说是不是平均分,并说说理由。

8.小法官当的不错,下面我们来完成这个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把8根小棒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1)生自由分。

(2)请生展示,找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二)习平均分的

1.小明和小芳在平均分苹果时,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每份有( )个苹果。

2.拿出12根棒来代替苹果,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 )根小棒。

3.生动手操作。

分好了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你分得结果每份分了( )根小棒,

4.生汇报分的法和分的结果。

生:1次每盒分1支,每份分了(4)根小棒。

生:1次每盒分2支,每份分了(4)根小棒。

……

5.得出:把12支苹果平均分成3份,平均每份有(4)支苹果。

6.小结平均分的法。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生完成,交流汇报。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我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白公鹅》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12424.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2. 爱莲说教学设计案例
  3. 证书的挂靠协议书
  4. 阎崇年的语录
  5. 2016年感恩节给老师的祝福语
  6. 春节全家团圆手抄报
  7. 201年鸡年愚人节搞笑祝福语
  8. 我的中国梦3000字范文
  9. 请善待我们的老师散文
  10. 有关冬天的祝福语
  11. 2016年重阳节祝福短信最温馨的话
  12. 乡土情结教案设计
  13. 周邦彦琐窗寒全词翻译及诗词赏析
  14. 《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5. 大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