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全家团圆手抄报
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
1、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46]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2、年二八
年二八洗邋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新年。
3、除夕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万物苏萌,天下皆春。所以有了春节。
拓展阅读
1、关于春节的手抄报资料大全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春节在中国民间是非常热闹的,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是民间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把过春节叫“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春节很可能是起源于商代的“腊祭”。“腊”是古代一种祭祀的名称,这是劳动人民辛勤耕作,喜获丰收,到年底举行的一种对天神、地神和祖先的答谢祭。祭祀时,人们欢快起舞,气氛非常热烈。
中国古时候,没有“春节”这个名称,人们把农历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或“元日”。1911年辛亥**之后,中国采用了公历(阳历)纪年,称公历正月1日为元旦,这样,就把处在“立春”这个节气前后的农历新年改称春节了,民间俗称“大年初一”。
为了迎接这个节日,家家户户常在春节前的很多天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工作,如进行卫生大扫除,贴春联、年画和窗花,*和制作丰美的食品等等,人们都忙极了。在中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扫房日,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腊月二十七宰公鸡,腊月二十八白面发,腊月二十九贴门口(贴春联),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亲友。”这首歌谣形象地反映了民间过年的热闹情景。
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叫“除夕”,这是除旧布新的意思,在这一年的最后时刻,一家人要团聚在家中,吃一顿年夜饭,说说笑笑,尽情欢乐。很多人整夜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来,这种习俗叫“守岁”。守岁的传统说明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珍惜。除夕,孩子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孩子清晨醒来,自然是一阵狂喜。长辈越多,孩子得到的压岁钱就越多。除夕零点,也就是子时,人们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饺子,这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交子”就是旧的一年的子时与新的一年的子时相交的时刻。“饺子”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爆竹一声辞旧岁”。除夕夜最盛行的活动是放鞭炮,放鞭炮是为了驱散邪魔,祈求全年吉祥。到了子时时刻,全国的农村、城市鞭炮齐鸣,烟花腾飞,巨大的声浪震耳欲聋,景象十分壮观。近年来,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都要看电视播映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场晚会长达五六个小时,节目精彩纷呈,非常受人欢迎。现在,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除夕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的早晨,人们都穿上漂亮的新衣,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说些“过年好!”“恭喜发财”一类的吉利话。亲朋好友利用这个机会欢聚叙谈,加深感情和友谊。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集体拜年的活动,叫“团拜’”,团拜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所以很盛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打电话拜年,这就更省时间了。
春节的拜年和欢庆活动要持续半个月,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又形成一个欢庆的**,那就是欢度元宵节。
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相关内容分享:
2、国家安全日手抄报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国家安全”;
2.、向学生介绍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安全日;
3、向学生介绍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二.教学重点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正确。掌握正确应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
什么是国家安全,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掌握正确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危害国家安全不法行为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
2018年4月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三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也许您觉得这部法律很陌生,国家安全,这话题太大了,与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离得太远。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安全法第14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什么是国家安全?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2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3.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为了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从*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个领域对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
案例一:90后廖某因为受QQ好友的蛊惑,拍摄军港停泊的军舰舰号来获取报酬,触犯了法律。
案例二:李某受境外间谍“飞哥”指示,成为境外间谍情报*的窃密工具,长期为其订购和提供境内内部军事刊物,并对重要军事基地进行长期定点定时观察,大量军事基地动态情况和军事装备的照片通过他的手流向境外,对国家军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国家安全法》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以下五个方面:①阴谋***、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②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③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④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⑤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5.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1)一些可疑人员未经批准到内部作调查,进行科技、经济、企业等情况搜集。发现这种情况不能随意提供,并向当地**或国家安全*报告。
(2)警惕境外电台、电视、网络等传媒的煽动、造谣。
(3)一些境外组织和人员经常出现在我军事、*单位周边,乘机盗取秘密情报和信息。如遇有可疑人员要立即报告。
(4)拾获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送交有关*、单位部门。
(5)发现有人买卖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报告部门或者国家安全*、**处理。
(6)发现有人盗窃、抢夺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有权制止,并应当立即报告。
(7)发现泄露或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举报。
3、国家安全日手抄报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按照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人人讲安全的浓厚氛围,让广大群众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能力,现将相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部署周密,组织得力。
今年的“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镇*、*高度重视,特召开了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镇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制定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
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
为扩大此次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镇社会治理办、食药办、派出所等部门在“4.15”这一天在南北街摆摊设点联合开展以五反(反暴恐、反*、反渗透、反**、反分裂)为重点的*安全和以扫黑除恶、**防艾、治安防控、纠纷化解、交通秩序、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为重点的社会安全宣传教育,同时利用横幅、宣传车、广播、专栏、LED显示屏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安全、**、防邪、扫黑除恶等知识。此次活动,共计派发法律宣传手册200余份、扫黑除恶宣传单300余份、**宣传小礼品200余份、**举报奖励办法200余份、交通安全宣传单200余份、安全宣传手册200余份、纠纷化解多元条例200余份,大力营造全民参与国家安全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此次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了全民对国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形成全方位覆盖的宣传态势,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真正做到使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通过镇相关部门的努力,我镇此次宣传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全镇人民对国家安全教育日意识,充分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安全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长抓不懈,警钟长鸣的思想意识,继续发扬严、勤、细、实的工作作风,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促进全镇各行业安全形势的稳定,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稳定的环境。
4、小学生欢乐春节手抄报资料整理
一、春节的 作文内容:过春节
春节到了,到处都是灯光闪闪,人来人往的。
大年三十的夜幕降临了,气氛越来越热闹,你听:“噼噼啪啪、嘻嘻哈哈”,我们住的小区被鞭炮声和小孩子的欢笑声裹住了,再也听不到不远处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轰鸣声,从这些小孩的笑声中,我听到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天越来越黑,但是鞭炮声却越来越大。我们自己也开始放礼花,看着一个个的礼花在空中光芒四射、五彩缤纷的,我心里也感到无比幸福。
但是,我们现在是很快乐,可老师讲的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现在也在放礼花吗?和我们一样的快乐吗?我真想去看看他们。
二、春节的简介与万年历法说内容: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万年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紫燕黄莺布谷
红梅绿柳迎春
祖国繁荣昌盛
人民福寿安康
祖国风光绚丽
人民福寿安宁
祖国河山竞秀
人民天下长春
祖国河山似锦
神州大地皆春
祖国江山如画
人民事业同春
祖国前程无量
人民奋发有为
祖国山河壮美
神州春意盎然
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祖国山青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祖国与天齐寿
人民同地永宁
最喜年春并至
堪欣福寿同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