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09 23:00:56

《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课间休息(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 教学整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3、 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教师出示有许多钟表的课件,让学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钟表——电子表。接着出示钟表和电子表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再提问:电子表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试用这种方法表示3时吗?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4、结合生活认读整时

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小东一天的生活图,并让学生注意看图下方的钟面,继续巩固看整时的方法,并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思考、了解到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6时、8时……。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你平常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并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比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在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下方出示的时间是否是钟面上所指时间。这四个钟面里有两个钟面时间是整时差一点和过一点点,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突破只有当分钟指向12时,表示的才是整时。

2、说一说,评一评。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边看课件边互相说一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他们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由于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所以小朋友的意见并不一定会统一,只要他们的解释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张表示时间的卡片,是用钟面或者电子表示法表示的时刻,让拿着相同时间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下课以后一起去做游戏,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也是课堂知识的延伸。

拓展阅读

1、五下册课件:乘整

以下是微点阅读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下册课件:乘整的文章,供大家习参考!
过程

、 复习辅垫

()读题列式,并说说各算式所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 18个20是多少?

结:整乘法示求几个相同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乘整?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乘整?引入

二、指导探索

()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13.5×5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乘整的意义与整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三)师提问:乘整该怎样算呢?

师提示:

1.能不能把乘法转化成整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

(四)演示动画:乘整?例1

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75缩10倍呢?

(五)请生看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四、质疑

()今天我们都会了哪些知?请同概括下.

(二)提问:乘整时为什么可以转化成整乘法进行算?依据是什么?

(三)你对今天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五、反馈调节
()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0.9×4 63×6 8.4×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4个9.76的和是多少?

5个2.05的和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三)根据 填结果.

( ) ( )

( ) ( )

( )×( )

六、课后作业

()

0.86×7 2.14×62 0.375×12

1.8×395 0.45×108 1.056×25

(二)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七、板书

乘整的意义与整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

用乘法算:13.5×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乘整是在整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使生能够顺利的利用知的迁移,掌握乘证书的意义和方法,在复习中了两个动画,帮助生回忆旧知,为习新知做了铺垫。

新课中,大胆让生尝试、讨论,把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

练习的由易到难,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生的算能力。

关于乘以整的探究活动

1.现在每度电0.4元,请你调查统下你们组家庭月有用电度,并算出各个家庭每月应交的电费,能够格。

2、沪

1、经历探索整十加、减整十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方法。

2、在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感受与生活的联系。

、创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结: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可能会提: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算?怎么列式?

生回答,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具摆摆,可以结合以前过的知来想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听。

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算式的得

(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习了整十加整十,(板书课题)同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30,在两个十,是40,50。

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样,在以后的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算?你会列式算吗?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结:同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合作,会了些整十加、减整十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列式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组、第二组题让生按组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生自己出组这样的题并进行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连,连好后同桌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生在方框里填后,人报得,全班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们积极思考,并与伙伴讨论,到了很多知,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后记:以游戏来激发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3、左右案范文集合

1、激发生的习兴趣。

2、能运用“左右”的解决问题。

3、“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二、重点:

“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三、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四、准备:

算机课件笔 橡皮尺子 文具盒

五、过程:

()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习用品。

(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刀五样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点着具来好后请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橡皮是第--------个

从左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顺序也不同。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具?

(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

1、说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有谁?

师:每转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生讨论,也可以让生试着走走,体会下)

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朋友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老师说,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点击查看更多《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41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