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学设计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一、口算练习
1、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书本上的第一题并且校对;
2、有选择的说出计算的过程。
二、对比练习
1、学生分组完成这三组题,另外第四组同学完成:42÷3、42÷4;
2、每组请两位同学上来板演,校对;
3、引导学生比一比,说说上下两题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请学生把表格解读一下;
2、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说明,三句话:xx书买了x本,总价是xx元,它单价是?元。
3、学生自己完成,能口算的鼓励学生口算。
4、反馈:学生要知道求单价用:总价÷数量。
四、开放性问题
1、学生说清楚图上有什么?用很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最好能涵盖加减乘除。
五、全课总结
1、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
2、课堂作业:书p123计算并验算二次备课
拓展阅读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设计
作者/ 董 云
三年级(上册)第1~2页例1、“想想做做”。
1.经历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准备
谈话:在数学中有很多法宝,乘法口诀就是其中一个。小朋友,你还记得乘法口诀吗?你能根据乘法口诀说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交流,教师再出示算式,学生用口诀计算。(板书:4÷2=2 6÷2=3)
小结: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算出几除以几。(板书:几除以几)
【说明:由“乘法口诀是个法宝”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回顾根据乘法口诀说出除法算式,简洁高效地为新知学习作准备。】
二、新课
1.探索40÷2的口算方法。
(出示新学期开学画面)谈话:校园里真热闹,小朋友们要上学了,它们一起来到商店买文具。(出示主题图)
提问:每捆10枝,一共有多少枝?你是怎么想的?
两人一共买了40枝,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2。
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下面两种:
(1)每人分得2捆,是20枝。
(2)4÷2=2,40÷2=20
后面添一个0。(追问:为什么添一个0。)
提问:你能结合图说一说4÷2=2在图中表示什么吗?
明确:4捆铅笔,平均分给两人,每人2捆。(在主题图中圈出2个2。)
再问:离开了学生买铅笔的情景,只看40÷2这个算式,40表示什么?除以2得几个十?(板书: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并用彩色粉笔描出横式中的4,2,2)
同桌之间像这样说一说40÷2是怎么得来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组织观察,提问:每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明确:每组上面一个算式是几除以几,下面一个算式是几十除以(板书:几十除以几)
学生口答结果后交流口算方法。
小结:在算几十除以几的时候,只要用口诀先算出几除以几,再在得数后面添0。
再问:根据“6÷2=3”,除了可以算“60÷2”,还可以算什么?根据“8÷4”,你能编出相应的两道几十除以几的题目吗?你能像这样试着再编一组吗?
总结:几十除以几的算式有很多,计算的时候一直是乘法口诀在帮忙。
【说明:创设“新学期开学,学生买文具”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口算40÷2时,往往先算4÷2=2,然后类推出40÷2。至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借助情景图,让学生理解这样算的算例,并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剥离开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十除以几”的算理。紧接其后的练习,观察并寻找联系,并以编题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1.探索46÷2口算方法
谈话:商店的另一个角落有两个女生也在买铅笔。(呈现主题图)
提问:谁能说说两个女生一共买了多少枝并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46÷2(用小棒图,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
同桌交流怎么算46÷2。组织全班流。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下面两种:
(1)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
(2)40÷2=20,6÷2=3,20+3=23(结合学生回答贴出这3道算式的卡片)
提问:这里的每一步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一部分?(根据学生回答,在铅笔图中圈出相应的部分)
【说明:故事情节的向前推进,引出新的计算问题。借助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第2种算法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直观形象,为后继竖式计算的学习作铺垫。】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指出:46÷2,我们能口算得数。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用竖式计算。计算时,先从十位算起,为什么从十位算起,后面的学习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46÷2的竖式后边问边板书:2写在哪儿?这里的2,看上去是2,实际上表示多少?(2个十)这一步算的是哪个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并移卡片:40÷2=20)
再问:接下来算什么?3在哪一位?表示3个几?这一步算的是哪个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并移卡片:6÷2=3)
最后将这两个得数相加。(板书“23”,移卡片:20+3=23)
形成如下板书: 40÷2=20 6÷2=3 20+3=23
回顾:计算46÷2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几十几除以几)
小结:计算几十几除以几可以用竖式计算,但同样是乘法口诀在帮忙。
【说明:竖式的写法,不是形式的模仿。先是在“繁”写法的过程中理解计算过程,并借助卡片移动,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从学生中寻找不同写法的竖式,实现从复杂写法到简洁写法的自然过渡。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拨数的经验,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为什么2可以直接写在十位上,从而使化繁为简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
三、巩固
(出示画面)谈话:为了迎接新学期,学校打算种一些树木。
1.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4棵杨树苗48元 3棵松树苗63元
小朋友你们认为种哪种树苗比较便宜呢?
2.终于开学了,学校买来91把扫帚,要给每个班发3把,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说明:种树苗和分扫帚的情节,使故事的发展具有连贯性。两道问题的设计,都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既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结:乘法口诀不仅能算几十除以几,几十几除以几,在以后的学习中,它还有更大的用处。
说明:本课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创设新学期的情境串,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巧妙地衔接起来,如果说,这是本课表现形式的线索,那么,“几除以几”“几十除以几”“几十几除以几”则为全课学习内容之线索。两“线”并行,浑然一体,将新知与已知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练习设计与安排,层层递进,既有新学内容过程中巩固性的“边学边练”,又有发展性的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练习,学生不仅长知识,还长能力,更在思维经历挑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2、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但仍有少数学生粗心出错。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找规律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教师应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3、《拉德茨基进行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拉德斯基是奥德利的陆军元帅,老约翰?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拉德茨基进行曲》由管弦乐队演奏。这首曲子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乐曲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序奏,紧接着第一部分的A段,是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斯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第二部分B段的主题比较活泼,与A段形成对比,描写拉德斯基骑在马上漫步奔跑、检阅部队时的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
二、设计思想:
1、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学习渗透于音乐的鉴赏、表现与创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拉德茨基进行曲》有较深刻的感悟与体验。
2、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音乐欣赏的针对性,为重点的突破、难点的解决构建了平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3、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感受与见解,并以多样化的感受与体验方式实现学生音乐欣赏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是在小学时已涉及过的内容,但由于以前的知识点比较散乱,导致学生们对进行曲还不甚理解,本节课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并且很具典型的军队进行曲《中国人民*进行曲》为导入,明确进行曲的概念及现在的广泛应用,重点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聆听进行曲,简单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欣赏进行曲,让学生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2、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进行曲的相关知识;
(3)感受并领会音乐表现要素在乐曲中的作用;
(4)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体验法、模唱法、模仿体验法、比较法、律动体验法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其次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引导,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参与音乐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及突破重点的措施:
用不同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
1、熟悉两个主题旋律;
2、分析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教师的示范引导;
4、启发学生,让他们用肢体、线条或借助一定的道具,来表现音乐;
六、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在《拉德茨基进行曲》中的作用。
1、熟悉A、B两个主题;
2、对乐谱的分析;
3、对比演唱法
七、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中国人民*进行曲》:
(提问:)刚才大家进教室时老师播放的那首歌你们听过吗?知道他的歌名是什么吗?用于什么场合?
2、、欣赏:阅兵式
3、(提问:)《中国人民*进行曲》在阅兵式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中国人民*进行曲》一来振奋同学们的精神,让大家有节奏有秩序的进入教室,二来直切本节课进行曲主题。从同学们较为熟悉的阅兵式入手,让他们更能真切的感受到进行曲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自己总结进行曲的概念打好铺垫。
1、提问:(引入进行曲的概念)
2、教师总结归纳:
进行曲:由步伐节奏写成,多用于伴随队伍行进的(歌)乐曲。
(设计意图):由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性的说出进行曲的概念及特点,教师再加以总结归纳,学生印象较深,不易遗忘。
欣赏 :
1、简介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
2、欣赏全曲:
3、分段欣赏:主题A:
a、复听;
b、跟钢琴唱主题;
(1)弱:女生 “la”
(2)强:男生“bang”
(设计意图):通过复听,模唱,变换母音等方式来让学生熟悉A主题的旋律,并让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拉德斯基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c、能从音乐当中感受到拉德斯基及他的队伍的形象吗?(体会音乐表达的内容)
d、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提问:你能从曲谱当中捕捉到是哪些因素决定了拉德斯基高大威武的形象?
休止符――跳音――速度――节奏
e、感受节奏在这段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 ?颉痢? ×× ×○ ×× ?颉痢? ×○ ×○
创作表演:
你们能用肢体或一些线条甚至借助于一定的道具来表现音乐吗?可以表现音乐的情绪,也可表现音乐的特殊节奏等等。试试看吧。
教师可示范引导:
(设计意图):分析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这是本堂课的难点,教师可采用引导法,对比欣赏法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主题B:欣赏:体会音乐的情绪和所表达的内容。
1、唱主题:用“bang”模唱
2、创作表演:
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或线条来表现音乐吗?
再次完整欣赏:
1、全曲再次赏析,并在A、B主题处加入表演。
2、再次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对音乐的表现力,让学生的创作能力、表演能力得以提高。将刚才欣赏的音乐完整的串联起来,并加入表演,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作者简介:卢菲(1978-)女,陕西西安人,文学学士,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音乐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教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