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望西山,始指异之。_______
(2)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_______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_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 。
3、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9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
A . 皆在衽席之下 虽席地不容闲也
B .而莫得其涯 学海无涯苦作舟
C .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 .而不知其所穷 穷山之高而上
10 .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 .文段的 “ 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 ” 三组画面,生动、准确的描绘出西山的 “ 怪异 ” 之景。
B .文段中的 “ 过、缘、斫、焚 ” 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 .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 “ 从对面着笔 ” 的描写手法(即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 .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11 .翻译下列文句。
①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有一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 表现出西山超凡脱俗的神韵 , 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坐法华西亭 因使唐雎使于秦
B.若垤若穴 若为佣耕,何富贵邪?
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下列加线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在衽席之下 虽席地不容闲也
B.而莫得其涯 学海无涯苦作舟
C.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而不知其所穷 穷山之高而上
3、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始指异之 皆指目陈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 而不知其所穷
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
D.其高下之势 安陵君其许寡人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中的“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三组画面,生动、准确地描绘出西山的“怪异”之景。
B.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5、对下列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西山,始指异之:看到了西山,才指点着认为它奇异。
B、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悠悠然与天地之气一道,而不知它的边际;巍峨无边啊与造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这以后才知道我以前并未真正地游览过。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云,萦回壕绕,山里山外,水天一色,向四周一望,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6、对选文的有关内容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隐含了作者不与世俗之徒为伍的气节。
C.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句中的“游于是乎始”可以看出,该文不仅是柳宗元《永州八记》这组游记之开宗明义之作,而且它贯领全组文章,使其构成一个首尾呼应,脉络一贯的整体。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本段文字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的心境。
7、文中有一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西山超凡脱俗的神韵,这一句话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不能增、减、错字。)
(1)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池一样低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2)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
拓展阅读
1、《山雨》“来得突然…雨的余韵”阅读训练附答案
赵丽宏
①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采了……
②先是听见客观存在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③沙啦啦,沙啦啦……
④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并且逐渐清晰地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⑤雨声里,想起了李商隐的诗:“潇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仿佛就是写着我此时的感觉。雨,使这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寻措,弹奏出一阕又一阕优雅的,带着幻想色彩的小曲……“此曲只应天上有”呵!
⑥雨使山林改变了颜色。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草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⑦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迸我的心胸……
⑧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记忆宛如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⑨去得也突然——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下;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近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远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球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叮——咚——叮——咚……
⑩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问题】
1.对景物的描写要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作者在第⑤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雨声进行描绘。请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2分)
联想:
想象:
2.根据你的理解,概括文章雨中、雨停山林景色变化的特点。(2分)
3.“记忆宛如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请你谈谈作者在这~句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3分)
4.文章的结尾写道:“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余韵”一词在本文中实写什么?虚写什么?(3分)
【参***三】
1.联想:想到李商隐的诗描写下雨的过程。想象:把雨中的岩石、树叶、绿草想象为琴键,雨丝为手指、雨声为小曲。
2.雨中,所有色彩都融
……请点此查看完整答案【山雨课内阅读答案集】(仅供会员使用)……
啭,远处雨球下滴的音响。虚写:山雨在作者心中难以消失的情感。
阅读答案栏目(MEiwEn.Com.Cn)为大家免费提供各种课文课后阅读答案,试卷阅读题答案,如果你觉得我们的阅读答案栏目不错,就推荐给你的小伙伴们吧。
2、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散文】
【题解】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县(今山西运城县)人。贞元初年进士,官*御史里行。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历十余年病卒。
柳宗元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散文风格遒劲雄浑,笔锋犀利,战斗性强。诗歌风格,疏淡、明快,《江雪》、《渔翁》等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其山水游记成就最高,文笔洗炼,幽邃清澄,有“精裁密致,璨若珠贝”之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历千年而传诵不息。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自余为戮人[1],居是州,恒惴栗[2]。其隙也[3],则施施[4]而行,漫漫[5]而游。日与其徒[6]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7]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8]。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9]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10]。遂命仆人过湘江,缘[11]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12],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13],若垤[14]若穴。尺寸千里,攒蹙[15]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16]为类。悠悠乎与灏气[17]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18]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
[1]戮人:罪人。
[2]惴栗:忧惧貌。
[3]隙:闲暇之时。
[4]施施:缓行貌。
[5]漫漫:随意、无目的地。
[6]徒:同事。
[7]披:用手拨开。
[8]意有二句:心中所想到的地方,梦中也同样能到那里。趣,同趋。
[9]皆我有:都为我所领略、欣赏。
[10]指异:指点而称奇异。
[11]缘:沿着。
[12]箕踞而遨:随意而坐,举目远望。
[13]岈然洼然:岈然是山峰高耸貌;洼然是山谷凹陷貌。
[14]垤:蚁穴外隆起的土堆。
[15]攒蹙:景物收拢聚集在一起。
[16]培塿:小土丘。
[17]灏气:天地自然之气。
[18]向:从前。
柳宗元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人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文章一开始便交代“自余为戮人”的身份和惴惴不安的忧愁心绪。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毫无目的地“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他“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无拘无束地“觉而起,起而归”。一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极言平日游览之胜,反衬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接着正面描写西山。作者采取先远后近、步步紧逼法,先写坐法华西亭获得远望西山的初步印象——青异怪特。然后写“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登上西山最高点。西山顶上,作者居高临下,骋目远眺,将“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怪异景象尽收眼底,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浩然之气。并以生动的比喻、鲜明的色彩,勾勒出群山、天际、高远阔大的境界。写出了西山的独特和游玩的无穷趣味,以及物我合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举杯畅饮“颓然就醉”的放任自由的情态。全文由抑到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被贬永州后的真实心态,寄托深远。
3、《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4分)
5.(1分)柳宗元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4、西游记阅读题答案
(甲)八戒在旁掬着挺嘴叫道:“太师,你去上复国王: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快些儿倒换关文,打发他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赘,如何?”太师闻说,胆战心惊,不敢回话。驿丞道:“你虽是个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变,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行者道:“呆子,勿得胡谈,任师父尊意,可行则行,可止则止,莫要担阁了媒妁工夫。”三藏道:“悟空,凭你怎么说好!”行者道:“依老孙说,你在这里也好。自古道,千里姻缘似线牵哩,那里再有这般相应处?”三藏道:“徒弟,我们在这里贪图富贵,谁却去西天取经?那不望坏了我大唐之帝主也?”太师道:“御弟在上,微臣不敢隐言。我王旨意,原只教求御弟为亲,教你三位徒弟赴了会亲筵宴,发付领给,倒换关文,往西天取经去哩。”行者道:“太师说得有理,我等不必作难,情愿留下师父,与你主为夫,快换关文,打发我们西去,待取经回来,好到此拜爷娘,讨盘缠,回大唐也。”那太师与驿丞对行者作礼道:“多谢老师玉成之恩!”八戒道:“太师,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既然我们许诺,且教你主先安排一席,与我们吃钟肯酒,如何?”太师道:“有,有,有,就教摆设筵宴来也。”那驿丞与太师欢天喜地回奏女主不题
(乙)星官按下云头,同行者至石屏前山坡之下。沙僧见了道:“二哥起来,大哥请得星官来了。”那呆子还侮着嘴道:“恕罪,恕罪!*在身,不能行礼。”星官道:“你是修行之人,何病之有?”八戒道:“早间与那妖精交战,被他着我唇上扎了一下,至今还疼呀。”星官道:“你上来,我与你医治医治。”呆子才放了手,口里哼哼道:“千万治治!待好了谢你。”那星官用手把嘴唇上摸了一摸,吹一口气,就不疼了。呆子欢喜下拜道:“妙啊,妙啊!”行者笑道:“烦星官也把我头上摸摸。”星官道:“你未遭毒,摸他何为?”行者道:“昨日也曾遭过,只是过了夜,才不疼,如今还有些麻痒,只恐发天阴,也烦治治。”星官真个也把头上摸了一摸,吹口气,也就解了余毒,不麻不痒了。八戒发狠道:“哥哥,去打那泼贱去!”星官道:“正是,正是,你两个叫他出来,等我好降他。”
行者与八戒跳上山坡,又至石屏之后。呆子口里乱骂,手似捞钩,一顿钉钯,把那洞门外垒迭的石块爬开,闯至一层门,又一钉钯,将二门筑得粉碎。慌得那门里小妖飞报:“奶奶!那两个丑男人,又把二层门也打破了!”那怪正教解放唐僧,讨素茶饭与他吃哩,听见打破二门,即便跳出花亭子,轮叉来刺八戒。八戒使钉钯迎架,行者在旁,又使铁棒来打。那怪赶至身边,要下毒手,他两个识得方法,回头就走。那怪赶过石屏之后,行者叫声:“昴宿何在?”只见那星官立于山坡上,现出本相,原来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昂起头来,约有六七尺高,对着妖精叫一声,那怪即时就现了本象,是个琵琶来大小的蝎子精。星官再叫一声,那怪浑身**,死在坡前。有诗为证,诗曰:
花冠绣颈若团缨,爪硬距长目怒睛。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
18、文段选自《 》,作者是 ,两文段情节分别为: 、 。4分
19、你觉得甲文中的八戒是一个怎样的人?全书中唐僧有什么性格特征?3分
20、请写出本书中的另一个*变化的招亲情节?结果如何?3分
21、请至少写出该书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二个女妖精?2分
参***:
18、西游记 吴承恩 智过女儿国 大战蝎子精
19、略
20、四圣试禅心 猪八戒被观音悬吊于树上。
21、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