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教案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25:08

有关《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教案设计范文

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绿的春天,走出户外,看到小草在变绿,小花在打苞,小鸟欢快地飞来飞去,行人的衣着也单薄了,我不禁萌发了一个念头──带着学生寻觅春天的踪迹,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我班学生文化底蕴差,但能唱会画的却大有人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乐于参加活动,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让学生搜集谚语、俗语、诗歌、散文来赞颂春天,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歌的旋律唱写春的古诗,或者唱自己写的春天的赞歌,鼓励学生自己按要求写词;

实地观察并描绘,给古诗配画,描绘多姿多彩的春天;

歌春和绘春这两项活动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春天的内涵,体味人生春天的魅力。

【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谚语、俗语、诗歌、散文。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观察并实地描绘。

3、选择古诗名句配画。

4、唱一曲自己最拿手的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令人向往的季节,大家不禁会问:春天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共同寻觅春天的踪迹吧!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颂春

1、背诵: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留下过咏春、颂春的动人诗篇,有多少流传至今的俗语、谚语,下面就请拿出你们的美文佳句与大家共享吧!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雨贵如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2、欣赏:

除了古诗,很多现当代诗歌、散文也谱写着春天的赞歌。

出示现代诗歌《春天,你好》,指名诵读:

小草,

从松软的泥土里,

绽一串晶莹的笑;

兰花,

在早晨的宁静中,

献一个芬芳的舞蹈;

黄鹂,

在丁香林里,

唱一支绿色的歌谣──

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陈玉丹:“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小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何花:“诗中写出了小草、兰花、黄鹂对春天的欢迎。”

王力:“这首诗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欢迎之情。”

……

请欣赏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一些画面呢?

放《春》的朗诵录音。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三、歌春

春天是一个全新的季节,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也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画家喜欢描画春天,诗人喜欢歌咏春天,你能不能也张开艺术的翅膀,面对这美丽的世界,展现自己的风采呢?首先我们来唱一曲春天的赞歌,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唱写春的古诗,也可自编自唱。

学生起初不敢唱,老师用黄梅调范唱高鼎的《村居》。接着,学生们都抢着唱开了。

1、钟磊用《神话》的旋律唱杜牧的《江南春》。

2、钟文龙用《那一夜》的旋律唱杜甫的《春夜喜雨》。

3、段慧超用《中国功夫》的旋律唱孟浩然的《春晓》。

4、舒琼霞用黄梅调唱杜牧的《清明》。

5、林培用《众人划桨开大船》旋律唱贺知章的《咏柳》。

6、曾佩姿用《心语心愿》的旋律唱韩愈的《早春》。

7、杨汉能用《千年等一回》的旋律唱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8、钟文龙、徐炎聪用《希望》的旋律合唱杜甫的《春望》。

9、杨东用《笔记》的旋律唱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10、池阳庆用《兰花草》的旋律唱杜甫的《春望》。

11、陈道平用《奔跑》的旋律唱“春色迷人花草香,燕子回归添色彩,桃梨花香传千里,迷得游人心自醉。”

12、张盛君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唱“二月初来百花放,三月初鸟语花香,春回大地一片绿,农人种田开始忙。”

13、郭兰、陈露用《希望》的旋律合唱“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草偷偷的钻了出来,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小燕子也从南方飞了回来,天空蓝湛湛,大地复光彩,白云挂空中,小花打着苞,小草发着芽,欣欣向荣。”

14、张盛君用《回来,我的爱》的旋律唱“春天,你那勃勃生机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春天,你这鸟语花香的季节,使人流连忘返。春天,春天,春天,欢迎来临;春天,春天,春天,欢迎来临。”

……

四、绘春

大家都把对春的热爱唱得淋漓尽致,那我们是否能换一种方式找到春天呢?

1、展示自己实地绘画的春天景物。

2、展示古诗配画的作品。

五、悟春

在颂春、歌春、绘春之后,大家或许对春天有了更深的感受,请把对春天的感受用一句话说出来,可采取如下句式:

春天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由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因为一年之际在于春。

春天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春天代表着一股坚忍不拔的干劲。

春天象征着美好的希望。

春天象征着新鲜的事物。

春天代表着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

六、结语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班级里,在我们的眼里,在我们的心里,处处都荡漾着春天的气息,处处都在讲述春天的故事。请欣赏董文华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

七、作业

以《我心目中的春天》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

1、要写具体;

2、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要注意条理;

4、文章尽量要写得生动。

【活动反思】

反思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固定的教学资源,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要仔细琢磨,大胆尝试,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所在。在本次活动中,我大胆带领学生唱写春的古诗,自编自唱春天的赞歌,就得到了其他老师的好评。

反思二:本次活动中,学生和老师间没了距离,成了同台演出的合作伙伴。活动的展开选取了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多学生抢着表现自己,这是以往想都不曾想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反思三:活动后,很多学生都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这节语文课太有意思了。”“我很后悔我语文课上什么也没做,但今后绝不会像这样了”之类的话语,说明此次活动的确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同时也说明此前我们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今后我一定会在这方面多花心思,取得更好的效果。

拓展阅读

1、《我会拼图》

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发现错误,能给予纠正

2、说一两句意思完整的话,愿意与他人进口语交际,态度大方,礼貌

3、创情境,体现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

学重点难点:

能清楚地向别人讲述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能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课前准备:挂图、贴画、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学过程】

一、《森林联欢会》故事引入。(训练目的:激发兴趣,引导观察)?

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所说的积极性

二、板书课题《我会拼图》

三、演示、述说拼大熊猫的过程。(训练目的:引导学生简洁、序地说话。)??

1、多媒体演示拼大熊猫的过程。老师指点观察顺序先观察头是怎么拼成的,再观察身子是怎么拼成的,最后观察腿是怎么拼成

2、学生用“我用()拼成了()。”的句式,互相说说拼大熊猫的过程

3、指名说

要求:说的同学声音洪亮,态度大方;听的同学要认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4、老师再演示、

老师点明要把话说简洁、清楚,就要用“先……又……最后……”等连词把句子连起来。

5、学生互相说说

6、再指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引导其他学生评论

7、大熊猫可爱吗?能用一两句话表达一下对它爱意吗??

小结:从学生的听说两方面进行小结

表示顺序的连接词,使学生顺序地把过程说清楚,老师的体现在能力训练的键处。)??

四、拼拼说说小兔和小猪。(训练目的:让学生动手实践,练习说话。)?

1、老师请组长上来领小猪或小兔

老师与组长对话、交流、渗透礼貌

例:师:请问,你们组喜欢小兔还是小猪??

生:我们组喜欢小兔

师:那就把小兔领回去吧!?

生:谢谢

师:不用谢

2、对学生提出要求:?

(1)两人合作拼,拼哪部分,用上“我用()拼成了()。”说说

(2)连起来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说说拼的过程

(3)介绍小兔或小猪

3、学生边拼边说拼小兔或小猪的过程,老师**指导

4、老师先请拼小兔的小组介绍,说的不全的地方可以邀请下面的同学补充

5、老师随机点评、指导

6、请学生邀请一组拼小猪的上来说

小结:这两个小组不光拼得好,说得也好

这部分内容的,强调了双向动,形式多样,志师与细长的对话;两伙伴小组内,小组与小组之中的口语交际,渗透了互相合作的交往意识,透了礼貌

五、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好朋友或贴到黑板图上。(训练目的:创情境,增大交际的围。)?

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地同别人交谈,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的朋友。

2、荒地优秀

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体会本课新词,学着积累和运用新词。能正确、流利地美读儿歌。

3、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美读儿歌,学习本课8个生字,会写4个字。

学难点

理解感悟儿歌所蕴含的道理。

学准备

1、生字卡片和课插图。

2、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做动物头饰。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质疑导入

1、书写课题,谁能说说荒地是什么意思?

2、想知道土地荒着的原因吗?那就赶快打开书读读《荒地》这首儿歌吧!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儿歌。

2、学生再次读儿歌,从儿歌中勾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生字字音。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生字字音。

4、学生自由选择读。

5、老师读。

6、采取多种形式读。

三、熟读课,理解感悟儿歌大意

1、出示围绕“商量”一词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自由读儿歌。

(1)小动物们商量什么?

(2)小动物们各自的意见是什么?

(3)小动物们商量的结果如何?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汇报: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还哪些你读不懂?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4、学了这首儿歌,你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板书: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

5、老师引读。(注意:一是读出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发表意见的语气,二是儿歌最后两行要读出遗憾的语气)

6、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正确、流利地美读儿歌。

7、讨论交流:你什么办法能让这块荒地不荒?小动物们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后,将如何处理这块荒地?

四、巩固识字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猜字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对着老师,师出示一张生字卡让他猜。如果猜错了,大家就说不是;如果猜对了,大家就边拍手边说:“对对对,请回位。”

3、选自己喜欢的生字口头组词或说话。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再在全班交流汇报。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生字中难记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5、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娃娃的?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如:“兔”可以这样记住它:(角字头)就好像兔子的头,“口”就好像兔子的身体,“儿”就好像兔子的双脚,“、”就好像兔子的尾巴。

五、描描写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观察要求会写的4个字,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美。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2、集体交流:要写好这些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根据课后的描描写写,边观察边书写,写好后先自评,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打上点;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或自由选择某个伙伴的字进行比较;师**指导,针对共性问题,利用展示平台,师生共同评议,以点带面地加以引导。

4、请把自己想写的字,自己认为还不够满意的字再写写。写完后,小组推荐,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及时肯定。

3、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

学习目标:

1、 积累 言词语,扩充言词汇量,提高阅读的能力

2、朗读全,借助注释,疏通意,把握论证思路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4、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1、2、3

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一、 导入

前些,我们学习了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了解了孟子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今,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孟子,进一步了解主张 “仁政”“王道”的孟子。

二|导学过程

(一)、初读,把握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字音和节奏)

1、读,要读出气势(可找名家 的朗读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 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大声),读准 字音和节奏

3、学生试读(可先齐读,后指名读,要找2-3名学生,重点 看字音和节奏)

(二)、译读全,读出内容(再读读出内容)

1、师指导分段译读全。(可根据内容把分段,降低的难度。可分为 第一句,三里之城……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深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结尾)

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并标出 疑难词句

2、学生质疑、解答,学生边读边翻译,师点拨

重点词语:

时:利于作战的气时令

地利:利于作战的 地理条件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山下团结

郭:外城 环:围 池:护城河 是:这 委:放弃 去:离开 域:限制

固:使……巩固 畔:通“叛”,背叛 亲戚;亲戚朋友,包括 父母兄弟

重点句子;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时不如地利也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不战,战必胜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下不以兵革之力

3、理思路

①、师点拨:本的中心论点是“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②、学生思考讨论:是如何 逐层展开论述的

学生 交流

师交流时边归纳:

论点: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一方——时不如地利

防御一方——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人和)

域民……

固国…… (治国需要人和)

下……

师归纳后,小结

③探究“人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学生探究,孟子认为,在战争和治国中都需要人和,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怎样看待人和?

学生讨论交流。

(三)、赏析读,体会语言特色(三读品语言)

孟子 逻辑严密而富采,读起来气势磅礴,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这与所用的句式和修辞

1、找出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和双重否定句,体会其作用

学生划出并交流其作用

2、学生感情的朗读,读出气势。演读

3、试背全

三、全课小结(略)

4、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具准备】

录像、投影片、歌曲《爱的奉献》。

一、激情导入新课

19xx年9月22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这一,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他的命运而跳动。今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品味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1、身患绝症的小钱是不幸的,让我们到杭州医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钱吧。自由读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段话中,用心去体会,你体会到什么?

⑵ 带着你的理解读。

3、过渡:

此时,只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大约在十几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看看那动人的一幕。小声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划下来,用心想一想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体会、朗读感悟。

⑴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⑶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5、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填空。

6、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

四、拓展延伸,感悟血脉亲情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同桌两位同学,一个作为小钱,另一个则是台湾青年,向对方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2、指名说。

3、播放录象,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的一座座生命桥啊!此刻,同学们一定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

4、学生贴亲情卡,播放《爱的奉献》。

5、总结:

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板书】

骨髓 爱心 血脉亲情

大陆 台湾

点击查看更多有关《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教案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7904.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