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梅花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5-07-30 09:52:53

王安石写梅花的诗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相关阅读】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精彩诗句: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拓展阅读

1、的古词集139

1、《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5、《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6、《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影上栏杆。

7、《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8、《北陂杏

一陂春水绕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9、《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心。

10、《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11、《与薛肇明弈棋赌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12、《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13、《

墙角数枝,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谁零落为谁开?

15、《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16、《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17、《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8、《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9、《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20、《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21、《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2、《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

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

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23、《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影上栏杆。

24、《南乡子》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祗为从来认识神。

作麽有疏亲。我自降魔***。

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25、《甘露歌》

其一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

其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

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其三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26、《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7、《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28、《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

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

达如周召,究似丘轲,祗个山山。

29、《诉衷情·茫然不肯住林间》

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

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

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30、《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2、描的古86

关于的古(精选20首)

李商隐(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最堪恨,常作去年

十朋(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杜甫(唐)

蕊腊前破,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4、《山园小

林和靖(北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维(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未?

6、《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

李商隐(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陆游(南宋)

雪虐风号愈凛然,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居简(宋)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李公明(宋)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陆游(宋)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溪。

11、《咏早

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无雪不精神,有雪无俗了人。

日暮成天又雪,与并作十分春。

杜甫

蕊腊前破,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5、《江引忆江

向子堙

天涯除馆忆江。几枝开?使南来。

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

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

乱插繁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16、《杂咏》

维(唐)

已见寒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维(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未?

李商隐(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最堪恨,常作去年

十朋(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杜甫(唐)

蕊腊前破,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3、咏兰古102

1、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兰》唐·无可

2、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咏兰》元·余同麓

3、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琴。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兰》唐·李峤

4、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和赵季行用兰韵三首》之一宋·刘宰

5、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和赵季行用兰韵三首》之二宋·刘宰

6、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兰》唐·李白

7、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兰》唐·唐彦谦

8、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唐·唐彦谦

9、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兰》明·景翩翩

10、绿衣青葱傍栽,孤根不与众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兰》明·董其昌

11、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折枝兰》清·郑板桥

12、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着色兰》明·张羽

13、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兰》明·孙克弘

14、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明·薛网

15、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兰》明·董其昌

16、懊恨幽兰强主张,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画兰》明·李日华

17、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真色,欲补《离**》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题杨次公春兰》宋·苏轼

18、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兰》唐·李世民

19、千古幽贞是此,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郑板桥

20、幽兰,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之明窗间。幽兰,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兰》明·刘伯温

21、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

22、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题画兰》清·郑燮

23、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道远不可求,余怀为谁。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采兰吟》宋·释文珦

24、鶗鴃潜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风扬。洛阳姚魏空增价,愧死喦隈有国香。《和赵季行用兰韵三首》之三宋·刘宰

25、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咏同心兰四绝》清·钱谦益

26、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屡结**人佩,时飘郑国香。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兰》宋·丁谓

27、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楚玉画兰》明·陈继儒

28、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兰芳人未捋,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幽兰》宋·释文兆

29、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题兰》清·郑燮

30、言曾非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兰》宋·尧臣

31、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兰》宋·尧臣

32、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33、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幽兰》唐·崔涂

34、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水墨兰》明·徐渭

35、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兰二首》明·李日华

36、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道远不可求,余怀为谁。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采兰吟》

37、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韩愈《幽兰操》

3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汉·刘彻《秋风辞》

翻译:兰、菊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39、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明·张羽《着色兰》

翻译:绿色的叶子上沾染着露水,像是要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40、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元代·倪瓒《题郑所南兰》

翻译:秋风凛冽兰蕙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

41、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宋代·苏辙《种兰》

翻译:兰生在幽静的深谷没有人知道,客人种在东轩的兰送给我阵阵香气。

42、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元·余同麓《咏兰》

43、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幽兰操》韩愈

44、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题令狐家木兰》作者:白居易

45、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唐·唐彦谦

46、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

47、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兰》唐·唐彦谦

48、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琴。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兰》唐·李峤

49、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兰》明·陈汝言

50、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兰》唐·李白

4、南浦古133

南浦,是一组,一共两首,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这组主要人郊游的情景,下面是此的原文以及翻译,可供大家参考。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鸭绿】深绿色,代指春水

【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

这是晚年寓居金陵时所作,后两状物精妙,对仗工整。据说人常常高声吟哦这两,并说“此几凌轹(li车轮掩压)春物”(这几乎压倒了春天的景物),可见乃得意之作。

(1)第二中的“撩”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用“撩字”拟人化,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2)“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具体说明。

描摹景观物象,前人认为“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的“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就符合这一原则。他不说春水、垂杨,而以“鸭绿”、“鹅黄”代之,使用语增强了色彩感、描绘性和形象美。

碧绿清澈的溪水,微风吹拂荡起的道道波纹,沐浴着阳光、悬垂在半空、随风摇曳的返青的柳条在“闹”;“鸭绿”、“鹅黄”都是借代的手法。

【其二】我在南浦跟着香泛舟而去,回来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然迷了路,幽幽的香找不到是哪里传来的,天色渐晚,太阳已经落到画桥的西边了

[东冈]金陵城东的土冈。

[物华]美景。

[鸭绿]深绿色,代指春水。

[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

[袅袅]细长柔美貌。

(1〕随:随着

〔2〕画桥:有彩绘装饰的桥。

个人资料:

(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雱及吕惠卿等注释《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义钩沉》等。

5、古拼音81

【作者简介】,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家、文学家、*家。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棋,北宋创作七言绝以棋事,通过对棋的描表达出了棋中的人生哲理。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格调清新、兴味盎然的七绝小虽短,却在中国围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此中,我们可以管窥中国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维方式,进而透视通过围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

中不难看出:的一开头,作者就将围棋定位为“戏事”,在看来,弈棋,只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犯不着较真。他认为,所谓的“真情”才是最重要的。首中,对“戏事”与“真情”的取舍十分明朗,而一个“莫将”,更是强调了这种态度的坚决。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第二才自我陶醉似的说:“且可随缘道我赢”。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种胜负不萦于心的超脱境界,而事实上,却恰恰是他太在意胜负了。这和苏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对胜负,苏轼看得淡、看得开,只要沉浸在围棋的乐趣中,胜败输赢都可不必挂怀,但他对胜负的事实本身还是尊重的。则不然,对于他,胜负是可以随意地“判定”的。“道我赢”,一个“道”字,恰好说明事实上作者是输了。既然输了,还偏偏要说,可以算作是自己赢了。试想,若是真的淡泊胜负,何至于要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己输棋解嘲呢?由此可见,前面之所以将围棋目为游戏之事,也不过是他自己棋力差,心虚而已。

的结尾,是对围棋的理性认识,也是他为自己“淡泊胜负”所找的理由。既然一局棋罢,黑白棋子装入奁(即棋罐)中,空空如也的棋枰上便什么都没有了。是非成败,转头即空,哪还有什么分别?

从这首中,我们可以看出:围棋,在包括在内的许多文人那里,只是“小道”,只是一种玩物而已,只要自己高兴,胜负成败都可以亵渎。在这些文人看来,下棋,不过是自己显示逍遥闲适的手段罢了。文人尚且如此,轮到帝那里,像康猧乱局之类的事又何足为怪?从棋的境界上来看,这一点我们与日本实在是相差太远,那有如“悬崖白刃战”的十番棋,那殚精竭虑的呕血、耳赤之局,是中国围棋史上,尤其是文人围棋中从不曾有过的。

点击查看更多王安石写梅花的诗句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5968.html

热门阅读

  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范文
  2. 励志晚安问候祝福语201
  3. 席慕容美丽的句子
  4. 竞职演讲稿班主任范文
  5.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论文2500字
  6. 关于过年的作文:过年真好
  7. 小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广播稿
  8. 崔颢 《长干曲四首》全诗翻译赏析
  9. 写中秋团圆唯美的诗句
  10. 发改委扶贫日活动总结
  11. 201年3白色情人节送花祝福语
  12.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精选
  13.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4. 无言的念情感散文
  15. 快乐寒假主题手抄报内容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