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的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 2025-09-09 10:09:22

有关清明的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习俗大全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起源于宋代,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

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戴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开始繁殖,人们在*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有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

1.《折桂令·客窗清明》

朝代:元代 作者: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2.《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朝代:明代 作者: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4.《郊行即事》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鹊踏枝·清明》

朝代:五代 作者: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拓展阅读

1、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是一种享受,我们可以在享受中得到体会;

读书是一种体会,我们可以在享受中得到乐趣;

读书是一种乐趣,我们可以在享受中得到知识;我读书,我快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进,更进一步。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走到那里仿佛都一种属于书的香伴随着我们,书香弥漫。文化底韵的人,都会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一种高贵的气质。书籍,它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问心无愧地迈向成功。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而读书则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培养文化修养;若果经常地去研究,去读,去思考,便能从*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识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把知识点都牢牢地记住,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书中自黄金屋,书中自颜如玉”,只多读健康益的书,努力地学习,才能为自己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读一本文学经典,诗情画意随即呈现眼前: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北方大草原的辽阔,牧草丰盛,牛羊成群的迷人风光;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表现了大自然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机;王维的《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词们都能让人陶冶情操,益人心智。

读一本史书,一幕幕动人心弦的场面历历在目:“秦王扫六合”、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汉武帝的大一统……它解开了紧锁历史的密码,打开尘封的史册,见证过往的兴盛和繁荣,发人深省。

读一本古典小说,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的情景在脑海中泛起狂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汗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与军事*;施耐庵的《水浒传》歌颂了农民的*精神;吴成恩的《西游记》赞颂了人民蔑视*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曹雪芹的《红楼梦》揭示了*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耐人寻味。

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让灵魂感到冲突。“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书,都能秒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

“书山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啊,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要勤奋刻苦地去学,就会让文化、知识充实我们的大脑,丰富我们的羽翼,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孔子的故事 孔子大全

孔子(公元前544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孔子而已。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已经十九岁了,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三、孔子典故————实验欹器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满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古时候的人没桌椅,只能坐地上,公元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铭。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欹器是对它的俗称,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

3、远离香烟 远离香烟素材

【**--演讲稿】

“吸烟害健康”,如今,很多吸烟人士纷纷选择戒烟,但许多稚气未脱的孩子却抵不住诱惑,抽起了烟。笔者近日在某中学门口看到,些孩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嘴里叼支烟在吞云吐雾。医学专家指出,吸烟对发育中的青少年的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一定程度的影响。据统计,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倍左右,而青少年吸烟者的患病率比成年人更高,我国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为了解这些学生何以会小小年纪就抽烟,笔者对某小学和某中学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五年级的学生小柯说,其实他也不想抽烟,常常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笔者问他为什么还要抽,“几个同学经常凑在一起,的把老爸的烟偷出来,下课就一人一支的发,抽烟就是个好奇心呗。”小柯回答说。笔者了解到,一些学生家境较好,父母给的零花钱多,一些九年级的学生,把抽烟当成身份的象征,把能够给同学发烟当成自己做“大哥”的一种优越感。按照他们的话说,经常给同学一些香烟抽抽,遇上同学之间冲突打架之类的矛盾,还人可以帮自己一把,这个理由可谓冠冕堂皇。笔者调查了解到,一些学校的“小烟民”为了抽烟,还出现了小偷小摸行为,偷家里的钱或偷商店里的香烟。

要禁绝青少年抽烟,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每天实行**制,在学生入校高峰期、课间休息时间、放学后校园周边以及回家的路上等处进行检查,发现抽烟现象立即制止,并要出台相应的思想教育制度。其次,发现孩子吸烟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管控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第三是家长要管好自己的钱物和摆放在家里的香烟,随时了解孩子零花钱的去向,从源头上堵住孩子获得香烟的渠道。第四,老师和家长要带头作表率,不在孩子面前抽烟;同时希望学校适时开展一些科普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了解吸烟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自觉远离香烟,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4、获奖节的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度时。节是人们缅怀英烈、祭奠逝者、祭扫陵墓、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下面给大家分享了节的,一起来看看吧!

节福建习俗

龙岩上杭

千人扫墓 文艺汇演 派钱礼俗

上杭大部分是客家人,一整村时就一个姓,源于同一个祖宗,这让客家人的节非常热闹。每逢农历三月三前后,乡里祠堂的管事就会组织全村人去扫祖坟,多的时候上千人,来回的路上都是敲锣打鼓,场面十分壮观。当天扫完墓后,乡里还会进行文艺汇演。扫墓也讲究,通常孕妇和年龄小的孩子不能去,压墓纸必须由男孩子做,家乡人称“跟龙”(音译)意味着龙的子孙,希望子孙满堂的意思。

泉州晋江

孩子扫墓埋纸钱

和各地吃的食物不一样,泉州地区节吃的是润菜饼(闽南语),面粉皮里裹着各种蔬菜,类似于福州的春卷。

上山扫墓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得带上锄头和铲子,方便理墓地的杂草。年幼的孩子别的事情也做不了,能做的只在墓地的四周埋上纸钱,纸钱的中间用泥土盖住,留出两边。

龙岩永定

墓地聚餐 家家门前挂桃枝

节每户人家都会在家门前挂上桃枝,长辈们说这是为了避邪。祭扫当天的'那顿午饭必须在墓地前吃。大人们都会辛辛苦苦地将煮好的饭菜从家里挑到山上的墓地前,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很开心。另外,祭扫的最后一件事是在老祖宗的墓前抽签,决定下一年的头家。头家要负责年的集资及祭扫准备等。

宁德福鼎

坟头上派“墓饼”讨“墓饼”

“在我的记忆里,节那一天孩子们都起得非常早,穿戴整齐后,邀几个小伙伴便往山头奔去,讨‘墓饼’。”福鼎的高小姐说,每一户上山扫墓的人家都会挑着两三个麻袋或者箩筐到墓地,里面装着满满的“墓饼”,的是光饼,的是芝麻饼,而钱人家就装好吃的糕点。新建的墓地还会发红鸡蛋。扫墓活动结束,也意味着派发“墓饼”的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奔跑着到各家墓地等着派发“墓饼”,每个孩子里都能拿到两三块“墓饼”。讨“墓饼”并没年龄上的限制,老人家说,谁家的墓地上人来得越多就越好,是个好兆头,代表兴旺和繁荣。

祭扫,从我做起

倡导勤俭节约

大力弘扬庄重、简朴过的良好传统,移风易俗,从俭祭祀。崇尚孝敬父母、尊重前辈之风、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献一束鲜花、书一段追忆、敬一杯水酒、在网上发表一篇祭文等文祭奠形式。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挥霍,抵制庸俗、愚昧的*迷信活动,使节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相融合的节日。

倡导绿色环保

从自我做起,自觉摒弃上坟烧纸钱等陋习,严格遵守烟花爆竹禁放规定,积极树立文、生态、环保的祭扫理念。倡导采用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新的祭祀方式。通过植一株小树、种一片青草等益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来寄托哀思,把缅怀先辈的传统习俗,用更加自然环保的方式进行表达,共同保护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

倡导平安祭扫

极树立安全和谐意识,倡导平安出行、文祭扫。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和路线,严格遵守治安、交通管理秩序,避免造成人流车流拥堵,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时节风干物燥,不要在林地、草地等易引起火灾的地方违规用火,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全体*员做表率

全区广大*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做“文祭扫”的先行者和带头人,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缔造一个全新的节。

5、消防安全知识

不可以随身携带火种:

(1)不能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

(2)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存放易燃物品处用火;

(3)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烟花等危险物品,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秩序地逃离。

一、如果避难层或疏散楼梯,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

二、如果楼层已经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

三、多层建筑火灾,如楼梯已经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物品逃生。

四、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闭门窗。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电,发出求救信号。

五、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它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

六、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七、要发扬互助精神,帮助老人、小孩、病人优先疏散。对行动不便者可用被子、毛毯等包扎好,用绳子布条等吊下。

及时灭火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当房间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及时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 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消防部门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警时,应说地址、被困人员等详细信息。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警。

火场逃生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可能引火入室。

(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5)在失火的楼房,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7)在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8)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同时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向外逃生。

火灾逃生自救十法

一、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二、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

三、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四、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五、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六、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七、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八、为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九、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箭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十、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序地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1.室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可燃材料。

2.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3.消火栓系公共安全,切勿损坏、圈占或埋压。

4.切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任何人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都可向*消防部门或值勤*人员举

6.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

7.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8.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9.生活用火要特别小心,火源附近不要放置可燃、易燃物品。

10.父母、师长要教育儿童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任何单位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

11.电器线路破旧老化要及时修理更换。

12.电路*丝(片)熔断,切勿用铜线铁线代替。

13.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14.发现火灾速打警电话 l19,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15.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灭火后防止复燃

2、拔下*销,对准火焰根部压下压把喷射;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摇动数次,使瓶干粉松散;

4、在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

逃生自救常识

1、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3、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4、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8、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6、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7、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8、若所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用打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灭火常识

1、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2、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3、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闭阀门。

4、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警时要讲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1、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2、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

3、火照时不离人,不要用火照寻找物品。

4、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5、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

6、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和使用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7、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8、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闭,火是否熄灭。

火灾逃生自救十法

一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二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

三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四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五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六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七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八为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九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十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序地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点击查看更多有关清明的手抄报内容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62480.html

热门阅读

  1. 201大暑节气祝福语
  2. 春节趣事手抄报内容
  3. 2015光棍节的搞笑句子
  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5. 《词典的故事》阅读答案
  6.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设计
  7. 2016除夕拜年祝福语精选集
  8. 开办特色班合伙协议书范文
  9. 受伤的小鸟看图写话作文
  10. 我愿冬天常驻人世散文
  11. 猪年春节的微信祝福语语
  12. 2016有关腊八的贺卡祝福语
  13. 描写思乡故乡的诗句是
  14. 清晨的句子精选
  15. 中秋节的祝福语有什么
  16. 竞聘船检所所长领导岗位演讲稿范文
  17. 201年新年第一天给客户的祝福语
  18. 父亲节温馨搞笑短信祝福语
  19. 暖心圣诞祝福语精选
  20. 一刻既是一生散文
  21. 国庆游庐山作文
  22.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全诗翻译赏析
  23.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
  24. 《海棠春》纳兰性德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25. 安徒生经典童话《海的女儿》
  26. 简短的小升初毕业感言句子
  27. 小微企业自检自查报告
  28.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29. 祝妈妈生日快乐的暖心说说
  30. 搞怪的结婚祝福语
  31. 高中励志班级口号大全
  32. 小学关于梅花的诗句
  33. 再别康桥朗诵教案
  34. 周末幽默祝福语
  35. 送给女性老师的三八妇女节祝福语
  36. 201年新年第一天简短的元旦祝福语
  37. 数学统计的教学反思范文
  38. 幼儿园托班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
  39. 论影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发展的非技术因的教育论文
  40. 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模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