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用:4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
学生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达式是什么?体积V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楚,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1.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2.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
3.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出示一卷细铜丝或细铁丝,问:怎样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可适当地书写副板书.并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如是“测量”,还是“计算”等.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小结,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1)可以鉴别物质.如勘探人员鉴别矿石等.
(2)计算不便于宜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体会密度知识的应用.
【实验一】用托盘天平测定小铝勺的体积.
【实验二】用量筒测出质量为40克的酒精.要求学生边实验,边在笔记本上简要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进行指导。
让一两个实验组,汇报测定过程和结果.
【例1】测得体育课上用的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体积约为0.57分米3,此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题目中的已知量,并加注角标.注意书写的格式.
已知:铅球=4千克,V铅球=0.57分米3=0.57×100米3
铅=11.3×103千克/米3.
求: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解.
=7.0×103千克/米3.
铅球≠铅
答:铅球不是用铅制成的.
【例2】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的煤油?(煤油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教师用分析法,讲述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注意到题中的隐蔽条件V水=V煤油.
由学生表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明显的已知条件和隐蔽的已知条件.并加注角标.
已知:水=1千克,煤油=0.8×103千克/米3
水=1.0×103千克/米3V水=V煤油
求:煤油=?千克
所以煤油=煤油·V煤油
=0.8×103千克/米3×0.001米3,
=0.8千克.
答:这个瓶子能盛0.8千克的煤油.
解题完毕,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希望学生课下考虑,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87中的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书面作业:课本P83中,6、7、8、9、10.
【评析】
这个教案增加了两个小实验是很值得推广的做法,使同学对密度的应用感到更具体,印象更深刻.两个实验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但教案反映的不够.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两个实验的目的,实验及计算过程都应写清楚,并注意要向学生提醒些什么问题.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拓展阅读
1、小学生戏曲知识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2.让学生掌握有关的防火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如何防火和自救。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欣赏后讨论: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
2.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俗话说:水火无情。如果对火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消防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火灾的预防;二是如何灭火。对此,同学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二)讲授新课 预防火灾应该注意什么?
预防火灾的措施很多,同学们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l.不玩火。有的同学对火感到新奇,常常背着家长和老师做玩火的游戏,这是十分危险的。玩火时,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未熄灭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不吸烟。吸烟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容易诱发火灾,因此作为学生要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吸烟。 3.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在家中如何注意防火?
家庭中的火灾常由用火不慎和使用电器不当引起,同学们要注意: l.使用火炉取暖,火炉的安置应与易燃的木质家具等保持安全距离,在农村,则要远离柴草。
2.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 3.火炉旁不要存放易燃物品。
4.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等助燃物品,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
5.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煤渣要倒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引起别的物体燃烧起火。
6.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引发火灾。
7.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
8.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火灾。
9.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10.煤气罐应远离火源使用;要定期检查,确保煤气设施及用具完好。
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在学校里也有防火安全问题,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l.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人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采用火炉取暖的教室,要选派专人负责,管理好炉火。
4.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5.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池,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外出活动如何注意防火?
外出活动时,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在防火方面要做到:
1.要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规定。
2.一般不要组织野炊活动,确实需要组织的,要选择安全的地点和时间,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火,用火完毕,应及时熄灭火种。
3.不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和易燃易爆品进入林区、草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4.自觉保护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
5.自觉按照防火的要求去做,同时还要监督、劝阻他人可能造成火灾隐患的行为。
6.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报告。
(三)、练习
1.课件出示判断题,指名学生回答。
(1)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
) (2)、有一天,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到山林中去野炊。
( 3)报警时,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可以不说明。( ) (4)发生火灾时,不要盲目开窗开门,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尤其是口鼻部位。( )
(5)家用电器起火,应马上关掉电源开关,千万不要往电器上泼水.( )
2010年10月15日
2、小学生戏曲知识教案模板
物资:
笔 本 橡皮 书签 糖果 卡通卡贴
。联系感情 发糖果 (十分钟)
。课前热身小游戏
(老奶奶买菜)游戏规则略(三十分钟)
输的表演节目 一轮轮筛选 最后赢得发本,笔作为奖励
(智能交通视频放映)
。开火车(二十分钟)
分组
每组的组名选取智能交通代表城市(北上广苏杭锡等)
人数应该为三十人建议分为十组
反应慢者淘汰
最后三组到四组
发笔
。分组抢答问题环节(二十分钟)
分组
五六人一组
每组一份交通知识问卷
答案红色标出
主持人提问 小朋友回答(有答案好进行) 得分最高的发本子
。背靠背夹气球(二十分钟)
分为三或者四组 每组两个人后背夹气球 穿越障碍返回接力
赢着奖励笔本
最后 奖励性的礼品发放 书签 橡皮 卡贴等
主持人(阿红)
副主持人(其余女生)
我们补充(男的没有亲和力、··)
一、交通安全常识
过街要走人行道,接听工具暂关掉。 路口转向速度缓,看清示意再往前。 交通规则记心间,骑车骑车走路要看清,井盖丢失成陷阱。翻越护栏穿公路,违规容易把命送。乘车系好安全带,头手不出车窗外。铁轨冰冷又无情,不要玩耍和留影。乘船排队莫拥挤,打闹争抢易落水。
“十”不保安全。
3、教案模板一年级第一节课
年仅7岁的她,到了上学的年龄。迎接她的,却是一个残破不堪的瓦房。她推门走了进去,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破旧的木门被风吹得“吱呀吱呀”响。她对着站在摇摇欲坠的黑板前的男老师笑嘻嘻的敬了个礼,道:“老师好,我叫茵,7岁,第一天来上课。”老师也笑了笑,对着学生们拍了拍手,示意他们安静,他把茵带到讲台上,说:“这是茵,以后就是你们的同学了!”欢呼声响成一片……“茵,坐这儿”“才不,坐我这儿”“做我这儿嘛……”老师笑着说:“茵坐我旁边吧,好不好?”“啊?……”叹息声抗议声响成一片。
第一节课是音乐课,茵问老师:“什么是音乐呢?”老师想了想,答道:“唱歌和跳舞就是音乐吧,但这只是表面,你要自己体会。”茵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脸红扑扑的,大眼睛也扑闪着,煞是可爱。老师教了大家一首歌,同学们都跟着老师唱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唯独茵一人羡慕的望着老师和同学们一张一合的嘴,自己却不出声。一曲毕,老师问茵:“你怎么不唱呢?这首歌不好听吗?”“不。。不是的,这首歌很好听,只是……我不会唱歌。”茵忙答道,说最后一句时,脸都埋在胸前。老师板起面孔,严肃的说:“茵,抬起头,看着我。”茵缓缓抬起头,眼睛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敢直视老师。老师问:“你不是不会唱,而是不敢唱吧?!”茵委屈极了,哽咽这说:“老师我真的不会,原来没有唱过。”老师心一软,温柔的说:“茵,没有人不会做的事,只有不敢做的,你去尝试一下,就会成功。”茵看着老师说:“真…真的吗?”“恩”老师带着茵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茵越唱越自信,越唱越开心。银铃般的歌声飘荡在这残破的教室里……
12年后,老师收到了一封信,是茵的,她写道:老师,我考上了北京的XX音乐学院,谢谢您,您让我战胜了自己。”老师脸上泛起一个欣慰的笑容。
人,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有勇气、有信心,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就是成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2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