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 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 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②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③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④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令人爱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此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⑤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②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③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④山薮:深山密林。⑤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计欲倾之倾:排挤
B.嘉未就,亲至山中 就:成功
C.上因含容之 含容:包容
D.不觉洒然而醒洒然:轻松的样子
5.B(就:上任,就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不为身计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D.①嘉以布衣遇天子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6.A(A副词,一定,增强语气。B副词,才;副词,竟然。C介词,替;介词,因为。D、介词,凭借……的身份;副词,才。)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武艺、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叶嘉被征召之后曾掌管机要事务,担任尚书职务。告老回乡后,皇上为示恩宠,封赐爵位给叶嘉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个人之利不必汲汲以求。
7.B(“从小重视武艺”错)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8.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每对2处记1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4分)
(1)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
(被动句式和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然”1分,句意通顺1分)
(2)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3分)
(2)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在当时流传。
(“奇”字1分,“行录”1分,句意通顺1分)
(3)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3分)
(3)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就有好处。
(“甘辞利口”1分,“苦”1分,句意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茂先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到了叶嘉这一代,他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成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提供驿站的车马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人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任职,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用来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情绪高昂地*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您选用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吩咐人把他作为有声望的人物来安排他,又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不久,皇上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 *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为此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脸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并设宴款待他。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起初我看到叶嘉时并没有多少好感,久久体味他的话,却特别让人珍爱,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吧。”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
拓展阅读
1、《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阅读答案及赏析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②笑。
明月太虚③同一照,浮家泛宅④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⑤,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①玄真子:指唐代诗人张志和。②渔童和樵青:指玄真子的两个奴婢。③太虚:天空。④浮家泛宅:指舟居。⑤烟波老:指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
1.词的上阕作者通过描述玄真子图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作者笔下的“玄真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参***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远山浮云环绕、细雨迷濛、斜风中白鸟飞翔、渔翁春江垂钓的优美和乐的画面,(1分)由景入情,(1分)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渔翁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能写出对渔翁自在生活的向往即可得分)
2.这首词中玄真子是个不求荣华(或清高),闲逸旷达(或超然物外)的渔翁形象。(1分)“浮家泛宅忘昏晓”一句写渔翁能安居舟上,怡然自得;(1分)“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这三句,直抒渔翁不慕荣华,流连山水,不为世俗烦恼所困的超然物外的情怀。(1分)
二:
注:玄真子图:即玄真子(唐代诗人张志和)像。②渔童和樵青:指玄真子灼两
个奴婢。③浮家泛宅:指舟居。
1.“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2.结合下片内容,请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分)
参***
1.(5分)描绘了一幅在远山环绕,烟雨迷茫的春江上,玄真子独钓的画面。
2.(6分)表达了作者不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安于舟居漂泊的旷达情怀。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词作。此词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全词自辟蹊径,描绘了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
黄庭坚在《鹧鸪天》词序中说:“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诗歌上之。”不过,黄庭坚的词作采用张志和《渔父》成句添补,没有新的意趣。张元干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开头一句,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绿蓑”一作“橛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张仲宗有《渔家傲》词,余往岁在钱塘,与仲宗从游甚久,仲宗手写此词相示,云旧所作也……余谓仲宗日,橛头虽是船名,今以雨衬之,语晦而病,因为改作‘绿蓑细雨’,仲宗笑以为然”。“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在蒙蒙细雨中,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细雨顺着风飘进船里,而稳坐小船上的渔翁,慢慢地把钓杆上的丝线收拢,猛地用力一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被钓上来,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拍手欢笑。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作者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张元干这首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蒙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碑铭》中说:“肃宗尝赐奴婢各一,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童,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下片“明月”二句,承上写渔翁以舟为家的生涯。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小船,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心情。“浮家泛宅”,指舟居。《新唐书·张志和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间。’”这里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安于居舟飘泊的傲、清高的性格。“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这里用来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作者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作者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2、《悯农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3、济南的冬天原文及句子赏析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赏析】“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使文中的描写显得亲切而真实。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赏析】“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呼啸的寒风,准确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里风的轻柔。如果说成是“没有风”,与实际情况不符。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晒”“睡”“醒”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烘托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理想”境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给写活了。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赏析】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5.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赏析】“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6.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赏析】“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 “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7.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赏析】“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8.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赏析】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暗”字准确地绘出了山上的枯草冬天里失去光泽的枯黄颜色。
9.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赏析】“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10.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赏析】“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憧憬,引人遐想。(补充:这—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
11.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赏析】“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娇美情态。
1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赏析】两个“卧”字用得准确、传神,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村庄,写雪,写出了状样、情态,一幅安适、恬静的美好境界,抒发了作者对下雪下济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1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赏析】“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14.赏析“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
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略去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
4、济南的冬天原文及句子赏析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是非常优美的一篇散文。
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6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