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5 22:14:11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全诗翻译赏析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注释:

王汉阳:其人姓王,官职汉阳县令。生平不详。

走傍:走近。

武阳:此指江夏。

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陌头:街头。

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汉阳。

预拂:预先拂拭。

壶觞(shāng):酒器。壶:盛液体的容器。觞:古代酒器;欢饮,进酒。晋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唐白居易《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诗:“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箇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金马定国《送图南》诗:“壶觞送客柳亭东,回首三齐落照中。”清顾炎武《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觞永日酣。”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先生辨舟中几人,服某某色;杯斝壶觞之属,历历可数。”

参考译文:

听说春天已经回还我还未识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访寻消息。

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路边陌上的杨柳冒出嫩芽一片金黄。

碧水浩浩云雾茫茫,王汉阳您啊不来令我空白断肠。

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

此诗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在江夏时所作。诗中表现思念友人的一片真情厚意。《李诗辨疑》谓此诗是王汉阳寄李白诗,是答李白《望汉阳柳色等王宰》诗。

《早春寄王汉阳》是诗人李白的七言古诗,此诗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见焕然春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五六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七八句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却以超脱的想象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

此诗之妙,即在于写阳春之气不落俗套,诗词通俗易懂,新鲜活泼,全似从心里流出,饶有情致。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诗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邀请友人前来探春畅饮而已,但写得活泼自然,不落俗套。细细吟味,作者那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心,能给人以强烈的*。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写春天是怎样悄然回归的,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那种喜悦之情。“闻道春还未相识”,是说只听到春天回来了,还没有见到她。一开始就流露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其实当寒凝大地的时候,春天的气息才刚刚萌动,哪里能亲眼见到她呢!所以“闻到”二字表明春归的消息最先是从人们交谈中听到的。如此生活细节,一经诗人捕入诗句便增加了诗的韵味。既然是闻春未见春,就自然要去寻春、问春,于是引起了下面的诗句。“走傍寒梅访消息”,梅是无生命的,怎么能够拜访、叩问呢?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昨夜东风入武昌”一句是写春归。人们常说:一夜暖风就染绿了柳梢头。这里“东风”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归的春风,一夜之间就迅速而又静悄悄地来了。然而这还仅仅是表现时节骤然暗换的特点,并没有写出春归的气势来,所以“东风”之后再缀一“入”字,表明春风的到来是排挞而入的。这样就把春归的特点表现得维妙维肖了。可见诗人炼字炼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是写早春的动人景象。全诗至此几经婉转方才暗暗点明诗人终于看到了“春还”这一层意思。“黄金色”是一种嫩嫩的鸭黄之色。春上柳梢,最初并不是绿色,那是因为细嫩的柳尖刚刚钻出,还没有饱受春光的沐浴,因而显得很幼稚,从远处看去便是一种朦胧的悦目的灿然金色。近人刘永济说:“景物之接于人无私也,而慧眼词人独能得其灵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当其由目入心之际,殆已加以拣择而遗其粗迹;及乎由心出手之时,不过自写吾心之照耳。”(《词论》)可见诗人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等字,完全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自己喜悦之情所得。总观如上四句,诗人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才写所见到的焕然春景,这全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细如抽丝地再现了早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儿声。

诗的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五六两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碧水浩浩云茫茫”是比兴用法,没有更多的意思,不过是用景语虚引而已。从而自然贯通到“美人不来空断肠”一句上来。既然春已回归,而美人未至,岂不辜负了一片融融春光!为此诗人才说他有“断肠”之恨。称友人为“美人”,亦不过是言思念之切,用这样戏谑俏皮的诗句寄给友人更见友情的亲密。“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是说自己已经预先将青山中一片石拂拭干净,只等友人来此痛饮一番。这两句写得尤为精采。诗人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了一个动人的细节,便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了,同时还含有共赏春光之意,这样便与前四句所婉转写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沟通了。古人作诗,结句大体不出景结、情结两法。本诗当属予情结。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拓展阅读

1、《梦·浮云终日行》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前言】

《梦二首》是唐代伟大人杜甫的组作品。这两首记梦是杜甫听到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体现了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注释】

⑼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

⑽这两句说: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⑾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⑿这两句是述告归时所说的话。

⒀这两句写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⒁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

⒂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⒃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你说江湖上风波多么险恶,总是担心船只失事会毁。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发,好像辜负了平生凌云壮志。京都中达官贵人冠盖相续,高洁如你却落得这样憔悴。谁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何你到老反被牵连受罪?你的声名将千秋万代流传,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这两首记梦,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人的长久思念,写出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人忽又觉得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人初次梦见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家比兴常例,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出门搔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的幻影,给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托着对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2、送少府贬峡中少府贬长沙唐 高适文注释及原著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衡: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意思要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4、青枫江:在长沙。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

少府到衡,多雁书是我所望。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

往巴东的可想象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

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这首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暗示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少府。下句写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3、“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这两句是说,泛舟湖上,扑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秋景——湖岸边一带枫树,红叶纷纷飘落,秋意已浓;碧澄的洞庭湖面,波浪滔滔,横无边际,景色幽深迷人。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景象。

出自贾至《初至巴陵与十二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乘兴轻舟无近远,云明月吊湘娥。

秋水:秋天的江湖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湘娥:指湘妃,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相传二人投湘水而死,遂为湘水之神。《文选·张衡〈西京赋〉》:“感河冯,怀湘娥。”善注引逸曰:“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及,堕湘水中,因为湘夫人。”

参考

洞庭湖岸枫叶连绵,秋风过处,片片枫叶落入湖中;晚风吹起,湖面荡起缕缕波纹。我与两位友人泛舟湖上,饮酒赋,兴甚舟轻,也不管小舟驶向哪里;抬头望月,明月在天,云缭绕,于是有感而凭吊湘娥。

《初至巴陵与十二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是唐代人贾至的组作品,共三首七绝写贾至谪守巴陵(今湖南岳),与相遇,在一个深秋的晚上,他和、裴九驾轻舟同游洞庭湖。这组歌咏洞庭湖,写作者与友人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托深而寓意长,俊逸清畅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托兴幽微,音律纯熟,语言清婉,声情并茂,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具体描写洞庭湖秋景。扑入作者眼帘的还是一片萧瑟景象:“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位于洞庭湖岸边的一枫树,红叶纷纷飘落。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开头两句,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景象;秋风萧飒,红叶纷飞,波浪滚滚,一望无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洒脱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云明月,寰宇清朗,不由浮想联翩。浩瀚的洞庭湖和碧绿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婉动人的传说: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心耿耿而横遭贬谪,君门路断,这与湘娥的悲剧命运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人把湘娥引为同调。“云明月吊湘娥”,人遥望满天的云,皎洁的明月,怀着一腔幽思凭吊湘娥。“云明月”,象征着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怀。整首的精华就凝聚在这末一句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月下凭吊的意境静谧幽远,情致含蓄蕴藉,弥漫着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使多了一层韵味和情致。

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托深而寓意长。形象明朗,色彩鲜亮,章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

4、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晚成连理。

注释

(1)团圆:指月圆,此指团圆。

(2)不堪:承受不了,不忍。

(3)桃穰:即桃核,又叫桃仁。

(4)人:与“仁”谐音,桃仁在桃核里,意中人在心里,两句双关谐音。

(5)晚:迟。连理:指异本草木的枝干连生为一体。古人以「连理枝」比喻夫妇恩爱不离。

新月恰似秀眉/不见有团圆佳意/不忍看粒粒红豆/相思人泪眼迷离/整天劈着桃核/意中的人儿在我心里/隔墙而生的两朵小花/迟会结成连理。

从新月想到未能团圆,从红豆感到相思之苦,用的都是比兴的方法。此词所咏新月、红豆、桃穰,既切于情事,又别有生发。写法上用下句进而解释上句,表达女子对爱情的热切追求,保持着乐府民歌的本色。词中用语亦雅俗并行,且兼用六朝乐府的谐音双关。

这首词写少年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上片以新月起兴,描绘少年迫切期待与心上人团圆的心情。「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把弯弯的新月比作心上人的弯眉,看见月儿就想到恋人。「未有团圆意」,明说初月还未到圆满时,暗写心上人欢聚团圆也有阻隔。「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写尽少年相思之苦,相思之深,也流露出对爱情不能圆满的无限悲伤。下片以「劈桃瓤」的比兴,表达少年深藏内心的情思。「终日」突出了对心上人永无休止的思念。结尾用连理枝这一形象比喻,倾*与心上人永远相爱,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词语言质朴生动,情感纯朴真挚,带有浓厚民歌情调。

5、韦应物《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是唐代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情浓郁的小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潮: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1、带韵文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2、通俗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这是山水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游滁州西涧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这是山水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游滁州西涧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人恬淡*怀。后二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中有画,景中寓景。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中有无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全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4977.html

热门阅读

  1. 201小学生新年新计划作文
  2. 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3. 八一建军节的祝福语推荐201
  4. 201年端午节送男朋友的祝福语
  5. 见微知著怎么造句
  6. 我的家乡写景日记
  7. 《梅格时空大冒险》读后感范文
  8. 201年给高三学子的高考祝福语
  9. 关于电气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10. 三字经的历史典故
  11. 年终尾牙领导发言稿例文
  12. 法学专业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13. 书边事全诗翻译赏析
  14. 装饰施工合同范本
  15. 关于《雷锋事迹》读后感
  16.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
  17. 居委红十字会工作计划
  18. 见习期工作自我鉴定总结
  19. 不计成本地活一次美文
  20. 南京市上岗的劳务合同
  21. 做好近期评议工作的通知
  22.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小河
  23. 庆祝七月一香港回归的祝福语短信
  24. 科室医德医风自查报告
  25. 201年新一周开始祝福语
  26. 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标语
  27. 四十八岁随想录与牙齿磕绊的人生散文
  28. 秋季开学第一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29.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30. 格林童话故事第:蓝灯The blue light
  31. 历史哲理故事
  32. 小鸭过桥教案
  33. 2016猴年辞旧迎新祝福语
  34. 会计年终总结范文
  35. 经典励志的小故事
  36. 学校运动会的拉拉队口号有哪些
  37. 201年立夏时节祝福短信
  38. 你是否竭尽全力了美文
  39. 电力系统经营部部长竞聘演讲稿
  40. 关于感叹时光的优美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