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理故事
子孔的故事 子孔专权
春秋时期,有一位郑国国君即位时,年龄很小,不能处理国家大事,权力都把持在卿大夫手里,这些人常常为了自己的私利,互相争斗个没完没了。
后来,国家发生了大乱,国家实权落在了一个叫子孔的人手里。他喜欢专权弄势,自以为既然自己把持了国家的大权,大家就该一切都得听他的。于是他与各位大夫订立了一份盟约,盟约说,一切都要听子孔的,旁人不得干预朝政。
这些大夫看见子孔这样的专横独断,大家都感到愤怒,并不心甘情愿地顺从子孔。子孔知道后,就想要来诛伐那些不满不顺者。
子产得知这样的情况后,急忙出来制止,他说:“不能冒犯众人的愤怒啊,专横独断的欲望是不可能得逞的,如果把既要冒犯众人的愤怒,又要让专横独断的欲望得逞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来使国家得到安宁稳定,这种办法是非常危险的。
“不如把书烧掉,来安抚众人,这样您获得了一直想要的专横独断的欲望,众人也得到了安宁,难道这样不可以吗?专横独断的欲望是不可能得逞的,冒犯了众人就会导致祸患,您一定要听从我的劝告。”
子孔听说了子产的话后,仔细想了想,认为子产说得对,就接受了子产的建议,为了能让远近的人都能看到,子孔就在仓库的门外把那个盟约烧掉了,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消除众人的愤怒了。
哲理点拨:众怒难犯,专欲难成,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古今中外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经验教训。
王烈的故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王烈的人,当时正值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很多人推荐他去*,王烈都没有答应。
后来,他跑到了辽东这个偏远的地方去避难,自己制造农业器具,还把周围的老百姓组织起来,穿着布衣,吃着粗糙的饭食,生活十分俭朴,当许多人不能忍受的时候,他却乐在其中。
有一天,在王烈居住的村子里,一个偷牛的贼被牛的主人抓住了,这个偷牛的贼赶紧说:“是我一时糊涂,才干了这样的事,我在这里向你赔罪,希望你放过我,我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
主人听了他的话后,认为他说得很诚恳,就把他放了,对他说:“今天的事我就不再追究了,你可不能再做这样偷偷摸摸的勾当了。”
偷牛的贼非常感激主人能够宽恕他,说:“承蒙你的宽宏大量,我还有一个请求,你能不能别把这件事情告诉王烈呢?”主人答应了。
但是,后来还是有人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王烈,但王烈不但没有责怪这个偷牛贼,反而送给他一段布。
别人看了很不理解,就问王烈:“这个偷牛贼,害怕你知道他偷牛这件事,你反而还送布给他,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烈说:“这个偷牛贼已经知道悔过了,他怕我知道这件事,表明他知道了羞耻,凡是知道羞耻的人,善良之心就会产生。我送给他布就是劝他为善。”
王烈果然没有说错,后来,这个偷牛贼确实做了不少的善事。
哲理点拨: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允许人犯错误,也应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才是治病救人的有效办法。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吴良,刚开始的时候在地方上当一个很小的官吏。
有一年,过春节时,他和他的一些同僚一起去给太守拜年,其中有个叫王望的人,对太守极尽谄媚之言,说:“在我们这儿,多年来一直受到盗贼的**扰,长期听不到鸡鸣犬吠的声音。但自从你来到这个地方上任以后。五年以来,开辟了很多的土地,盗贼也都绝迹了,百姓每年都五谷丰登,这些都是您治理有方的结果,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来给你拜年。”听了他的话,同去的很多官吏都应声附和。
只有吴良例外。他突然站起来对太守说:“王望是个奸佞小人,他说的全是谄媚之言,没有一点根据,我们这个地方现在仍有不少的盗贼,老百姓生活贫困疲惫,完全不是王望所说的那样!”
本来听了王望的话,太守很高兴,现在经吴良这么一说,就立即收敛起笑容,觉得吴良说得有道理,赐给他礼物,后来又升了吴良的官。
有个叫王苍的人,很敬重吴良的为人,就向当朝皇帝推荐他,说:“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治国之才,臣子最重要的也就是向国君推荐人才,吴良这个人敦厚固执,工作正直,为人廉洁,谨慎而恭敬,做什么事都事必亲躬,节俭而又安于贫穷,不贪财,不求利。正是国家所需要的啊!”
果然,直到晚年,吴良仍然坚持着一贯到底的气节。
哲理点拨:做人要有气节,吴良就是这样一个有气节的人,并且直到晚年仍然坚持不渝。平时,人们痛恨那些逢迎拍马、谄媚弄权之人,所以,对于那些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就有了很大的敬意。
拓展阅读
1、2020初中哲理故事作文素材
有一位农夫,经营着一家农场,每年年终岁末,农夫都会对有贡献的驴进行奖赏,表现最好的驴每天可以吃到15个玉米棒子。但随着农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数十头驴在农场劳作,一下子还真难说清楚谁表现好、谁表现差。究竟该奖励谁?农夫越来越犯难了。
于是他带着疑问去询问村长。村长曾在南方的工厂打过工,见过点世面,他告诉农夫说:“这么多驴,要想评定哪个好哪个差,需要引入驴效评价体系。”农夫一听马上来了精神,问道:“那究竟要怎样做呢?”“其实很简单,你让这些驴都相互打打分评议一下,然后再根据你的判断,结果自然就出来了。”村长得意地说。
农夫听了,如获至宝,马上回到农场把众驴发动起来相互打分。面对农场历史上的第一次相互打分,好多驴都觉得既新鲜又忐忑不安,因为这毕竟关系着自己下一年的口粮啊。负责拉车的十几头驴中有两头是从外边的`农场跳槽过来的,有过打分的经验,于是悄悄地互相通气:大家彼此都打分高一些,多说好话:负责犁地的十几头驴活是没少干,很辛苦,但好像脾气都不大好,经常尥蹶子,一头犁地最多的五岁驴还曾踢过农夫;负责拉磨的几头驴平时默默无闻,和其他驴来往很少,关系说不上好,也很难找到毛病;其他驴只能凭印象给他们打了分;农夫的坐骑“果老驴”任务很单一,就是载着老板出行,但由于直接服务老板的原因,平时众驴都很敬畏他。
经统计,打分结果出来了,“果老驴”分数最高,两头跳槽过来的拉车驴次之,再次是众拉磨驴,排在后面的是众犁地驴。农夫当即宣布了奖罚决定:排在前面的“果老驴”、“跳槽驴”,每天的玉米棒子增加到15个:排在最后面的几头犁地驴被减了数量不等的玉米棒子,五岁驴被减得最多,竟有5个;排在中间的不增不减。
听到这样的结果,五岁驴等犁地的驴不干了,找到农夫理论:“为什么我们一年犁地风里来雨里去的,干的活最多,可结果却是这样?”农夫回答道:“我也知道你们辛苦,但这个结果是大家评出来的,我也不好轻易改啊,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只能尊重大家的意见。”听了这话,众犁地驴怒火中烧,尥着蹶子,踢开了围栏,离开了农场。
“果老驴”得到奖赏非常高兴,载着农夫更加趾高气扬了:“跳槽驴”等拉车驴暗自窃喜:拉磨驴倒还平静,毕竟玉米棒子没增没减。
由于绝大多数的犁地驴都逃离了农场,没办法,农夫只好把得分高的“跳槽驴”等部分拉车驴调整去犁地。他们很不情愿地听从了农夫的安排。
事情似乎得到了解决,再也没有驴尥蹶子了,也没有了拉车驴的窃窃私语,拉磨驴一如既往迈着缓慢的步子默默拉磨。但很快,农夫就发现地犁得深浅不一,大不如前了。农夫陷入了沉思,难道村长介绍的互相评价的办法错了吗?
2、2020初中哲理故事作文素材
别人的错
少林寺里,一个小和尚常被师兄弟欺负。一次,他与师兄弟们大闹了一场,被师父赶出少林寺。
小和尚无法理解师兄弟们为什么老是欺负他,更无法理解师父为什么总是偏袒师兄弟。离开少林寺后,他万念俱灰,什么事也不想做,成天在野外游荡,就这样过了整整一年。
一天,小和尚来到一条小河边,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正坐在河边的枯草堆上发呆。
小和尚走过去问:“您为什么坐在这里?”
老者说:“我无法过河。”
小和尚说:“这条河不深,应该很容易过去啊!”
老者说:“河虽然不深,但是水里的石头做错事情了。”
小和尚不解地问:“石头也会做事?它们做错了什么事情?”
老者说:“石头上长满青苔,我一踩上去就会滑倒,所以我过不了河!它们不应该长出那么多青苔的!”
小和尚走到水边看了看,那些石头果然如老者所说,青青的,非常滑,人根本就无法从上面走。他看了看老者身旁的枯草,说:“老人家何必怪石头做错了事?只要我们在脚板上捆一些枯草,踩在石头上就不会滑了!”
老者闻言大悦,连忙与小和尚一起拔了许多枯草捆在脚板上。在小和尚的搀扶下,两人轻松过了河。
老者轻叹了一口气说:“我已经在这里坐了三个时辰。我一直怨恨那些石头做错了事,让我过不了河,看来我这种只是责怪石头,自己却不想办法过河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啊!”
小和尚听后,若有所思。从那以后,他打开了心结,调整心态,致力于练武修学。几十年后,他开创了名垂千古的武当派。那个小和尚就是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
3、2020初中哲理故事作文素材
处处设防的芦花鸡
发现了一堆丰盛的食物,鸡群扑过去,一个个疯狂啄食,紧张的连头都顾不得抬一下。芦花鸡得到一片菜叶,迅速钻出鸡群,向远处惶惶奔去。虽然并没有谁来追逐抢夺,它还是低头撅腚,摆出一副夸张的防御动作,直至跑到僻静的墙角,才将菜叶吞进肚里。
看到同伴们仍在美餐,芦花鸡又连忙往回跑,刚刚到达,食物已被瓜分净尽,同伴们惬意地四处散去。
看着芦花鸡失落的神情,鸡妈妈心中很不是滋味。芦花鸡是它最疼爱的孩子,每次发现了食物,芦花鸡都最活跃,可就是得到的食物最少,长得也最瘦弱。
鸡妈妈将芦花鸡唤到身边,爱怜地问道:“孩子,每次吃食物时,你总要衔着食物乱跑,这是为什么呢?”
芦花鸡脸色发红,不好意思地回答:“妈妈,不知怎么回事,我害怕别人和我争抢。”
鸡妈妈不忍心责怪芦花鸡,就说道:“通过我的观察,其他同伴都在埋头争取占有尽可能多的份额,并无意抢夺属于你的那份。倒是你虚构的假想敌,造成了自己的损失呢。”
芦花鸡的脸更红了。
常山孺子曰: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败于对手的竞争,而是败在自己的狭隘。
4、2020初中哲理故事作文素材
王教授研究了一辈子的化学,以传道授业、培养人才有“质量”而闻名学界。
这一天,几个刚考到王教授门下的研究生来到了他的研究室。“欢迎各位优秀的青年才俊,感谢你们选择了我,这是我的荣幸,希望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合作愉快。”王教授先发表了讲话,“我们现在就开始今天的课程,我要先考考大家。”考试?几个年轻人相互看了看,都考到博士了,怕别的也不能怕考试,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给导师留下好印象。
王教授随手拉开一个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根烟点着,并示意学生们谁想抽烟不要客气。没人去,大家都准备听题。“问题是这样的,”王教授扬了扬手中的打火机,“在不打开抽屉的前提下怎么样能把这个打火机放进抽屉里?”这个问题似乎过于离谱了,学生们都有点儿发蒙。王教授悠闲地喝起茶水,半个小时后,没人发言,又过去了20多分钟,学生们放弃了,一致请求王教授给出答案,因为他们认为这极有可能与王教授的某项新课题有关,这次考试也许就是为他们指定研究方向,而这个方向一定是充满前途的。
看了看大家,王教授有点儿失望,他说道:“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这是不可能的。”学生们一片哗然。“没有想到?以为老头儿我在利用宝贵的时间和你们开玩笑吗?”王教授严肃起来,“不错,你们是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也能解决一些高难度的问题,但是,你们忘记了一种能力,一种敢于否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个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说完,他离开了研究室。研究室内一片安静。
读者感悟:对待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问题,不要被自己的学识与思维复杂化了。其实越简单的问题越易被困惑。
5、2020初中哲理故事作文素材
一个男人乘一艘旧木帆船去旅行。一天,他走到甲板上,看到一名船员正沿着绳子往上面的乌鸦巢爬去。当他爬到一半的时候,船突然倾向一边,他被甩到了船外。
落水后,他开始一边尖叫着呼救,一边疯狂地用力拍打着胳膊,拼命想求生。
就在那时,旅行者看到一名水手走到船舷边上,平静地观察在水里拼命挣扎的船员。
船员挣扎了一会儿,累了,开始往下沉。
这时候,一直站在船舷边上密切注视落水船员的水手立即跳出船外,去救正在下沉的船员。等两人都平安地回到船上后,旅行者走到水手身边,问道:“你为什么要等那么久才跳入水中救他?”
水手平静地回答:“做了多年的水手,我早就发现,当落水的人在水中拼命挣扎的时候,我如果立刻跳入水中去救他,那他把我们两人都拖入水中溺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还知道最好让他挣扎一会儿,把自己的力气都消耗完,那时候才是我跳下水去救他的最佳时机。”
把握住好时机,不仅能让成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也会事半功倍。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