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过桥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半圆添加组合画小鸭。
2、大胆想象并添加图像,感受一个跟着一个大胆过桥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半圆形,认识鸭子的外形特征。
材料准备:幼儿操作的底板,彩色水笔,不同形态游泳的鸭子和走路的鸭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小鸭游泳。
1、(出示底板画面)小河里有谁?它们在于什么?
2、了解:鸭妈妈和小鸭住在河中间的一个小岛上,他们经常在河里游来游去好快乐。
3、(**游泳的小鸭)听,小鸭快乐地说着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听小鸭是怎么说的:“扁嘴巴、嘎嘎嘎,好像小船水上划。”
4、学一学小鸭唱的歌。
5、小鸭的哪里像小船?像小船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平平的背,弯弯的肚子,就是半圆形。(老师边描述边用手指比划出“平平平,弯弯弯”)
二、操作尝试:小鸭要过桥。
1、观察桥。
师:河上架起了一座桥,小鸭们在桥下看着,谁也不敢上桥去,妈妈鼓励他们说:“宝贝们,只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就一定能过桥。”
2、试画小鸭身体。
由一位幼儿尝试画小鸭半圆形的身体,大家提示:平平平、弯弯弯,小鸭的身体像小船。
师:谁做勇敢的小鸭来上桥?
3、教师完整添画。
教师按幼儿的提示,添加小鸭的其他部分。(教师快速补充完整小鸭的造型:伸长脖子抬起头,嘎嘎嘎向前走)
师:两只、三只小鸭跟着上了桥:观察分辨他们不同的特点。(发挥提供图片的示范作用)
三、幼儿创作:大家都来当小鸭,一起来过桥。
1、平平平、弯弯弯,好像小船水上划,画个半圆当小鸭的身体。
2、伸长脖子抬起头,嘎嘎嘎向前走。
3、一只跟着一只走,一起来过桥。
4、大家都来看小鸭过桥了。(天上小鸟飞来了,河里小鱼游来了)(只作为对个别较快幼儿的引导)
四、分享交流:快乐的小鸭。
1、把幼儿作品三幅一组进行展示,小鸭一只跟着一只上了桥。
2、把三幅图上的小鸭连起来,一起数一数几只小鸭在过桥?
3、我们也来学小鸭,一个跟着一个走,一二一二挥挥手(告别)。
【活动解析】
“春江水暖鸭先知”,池塘中小鸭游泳最能够让小班孩子直接感受到春天来了。“学本领”又是小班的主题之一,该主题开展中有“动物过桥”的教学活动,其中“小鸭过桥摇摇摇”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欢!由此选择小鸭形象作为本次活动的创作主角,既是季节与“学本领”主题的相互融合,又是建立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
一、“小鸭过桥”前:为幼儿的创作搭建桥梁
活动目标之一“尝试用半圆添加表现小鸭的形象”,这就暗示我们“画半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画半圆,这是我们在活动前需要重点思考的。很刻板地示范半圆形的画法势必不能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因此选择神态各异的绘本(罗伯特·麦格罗斯基:《让路给小鸭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鸭图片作为幼儿欣赏观察的对象,颜色单一、造型简易,有利于幼儿观察。再配上简单的儿歌,强化幼儿对半圆形特征的把握,也能够激发幼儿大胆创作添加的信心。“平平平、弯弯弯,伸长脖子抬起头,嘎嘎嘎向前走”这样一首形象生动的儿歌,就把整个小鸭的外形创作全部包含。有儿歌陪伴的创作是快乐的!
二、“小鸭过桥”进行中:情景中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活动开展中始终围绕“小鸭过桥”的情景加以引导,色括集体观察讨论、生生互动示范、个别指导以及分享交流各环节。因为鸭妈妈的鼓励,有了第一只勇敢的小鸭上了桥,紧接着更多的小鸭都来过桥,大家面前池塘中的小鸭们也都想过桥,幼儿做小鸭,先自己上了桥,还叫来了很多朋友一起来过桥。这样的情景过程让幼儿带着高涨的热情进行创作。
个别指导不能脱离创设好的情景。有幼儿创作出半圆形的图像就停了下来,等待老师的帮忙指导。此时老师用鸭妈妈的口吻说:“它太害怕了,连脖子脑袋都不敢伸出来,还是不能来过桥,要请你回家啦!”用这样盼隋景语言鼓励幼儿、暗示幼儿,才能让他们享受创作的过程。
分享交流要让情景延续。分享交流中把大桥拼成大桥,大家一起点数大桥上勇敢的小鸭,孩子们兴奋而激动着,迟迟没有丢弃“小鸭过桥”的情景。活动结束,孩子们还是小鸭,跟着“鸭妈妈”(老师的角色)一个跟着一个、嘎嘎嘎地往回走。
这样的情景既是幼儿创作的动力,又是丰富幼儿画面的指挥棒。
三、“小鸭过桥”之后:我的几点思考
1、充分发挥欣赏图像的作用,才会有让人惊喜的创作
各种神态各异的鸭形象,不只是拿来“过场”,让教师的大画面完整美观。通过观察第二只鸭的“身体像不像小船”、观察第三只鸭“为什么要转头”、第四只鸭“是怎么上桥的”等,幼儿们关注到了鸭子的形态各异。因而,在之后幼儿的创作中就有抬头的、半抬头的、侧转头的等不同造型,这是充分发挥欣赏图像的价值带来的效应。
2、变幼儿的单独示范为集体互动的过程
这种互动的方式既凋动全场幼儿的兴趣,又强化其对儿歌的掌握,并能够感知“什么叫跟着儿歌创作”的真正意思。另外,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创作时的随恚性,同时他们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意味着即使有了儿歌,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操作,因为语言的描述还是比较抽象的。只有通过目视看到演示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平平平、弯弯弯”到半圆形的具体过程。活动设计中让一名幼儿在前面演示,同时其余的幼儿集体说儿歌,这样每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有了这一个环节设置,幼儿在自主创作阶段就能够较自信地进行了。
3、分享交流选用的方式要提早告知幼儿,切勿临时变动
连成大桥后是比较哪座大桥上勇敢的小鸭多呢,还是只要点数感知创作的成就感,这需要在分享前统一。此次指导教师临时对三座大桥上的小鸭数量进行比较,这就让部分幼儿产生一种失落感,无法让创作时的情绪得到延续。若要选择比较,需在分享前交代清楚规则,幼儿有了心理准备也就不会感到很突然。
拓展阅读
1、丑小鸭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个新词。
2、能说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顺序,说出哪几句是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写的。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课文的最后两段。
4、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况,不要灰心;别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训练点,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准备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画像、磁带、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训练找反义词。
2、读通课文,了解大致意思。
3、学习第1、2段,朗读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二、揭题,读题
三、初读课文,思考
1、丑小鸭的丑什么意思?
2、丑小鸭长大以后成了什么?
四、学习第1段
1、自学该段生字
2、自读课文
A、说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B、划出说明丑小鸭长得难看的句子
3、朗读指导
4、填空
嘴(大大的) 腿( 的) 样子( 的)
五、学习第2段
1、自读,思考:你觉得丑小鸭怎么样?
3、朗读指导:孤独、可怜
六、作业
1、齐读1、2段
2、给多音字注音
等待() 待()会儿
模()样 模()糊
3、课作2、3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学习3—6段,能按问题找到对应的课文段落。
2、能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3、能区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3—4段
1、自读3—6,思考:哪几段是写丑小鸭离家后的不幸遭遇。
2、自读3、4段,先自学生字,再填表
来到哪里遇到什么不幸
水草地野鸭()
()里小鸟()猎狗()
()丛中天气()
3、再读课文3、4段,继续填表(接上表右边)
离开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芦苇丛中
4、朗读指导
4、丑小鸭离开家之后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学习5、6段
1、哪几段是写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很快乐?
2、自读,学习生字
3、学习第5段,巩固单元学习提示
A、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回顾按事情发展写的段,应该怎样读?
C、自读,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几句说同一方面的内容?这段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4、学习第6段
A、默读,用~~~划出说明丑小鸭快乐的句子。
B、训练有表情地朗读。
5、丑小鸭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天鹅,为什么那么快乐?
四、作业
1、课作5
2、齐读3—6段。
第三课时
1、背诵、默写5、6段
2、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
一、复习
课作1、2、3
五、理解、学用“极了”
2、《小鸭子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逐幅按顺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象声词。
2、能借助生活经验及图文线索图,辨认一组汉字,并能描述出“鸭子”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玩具小鸭一只;鸡、青蛙、白鹅、黄狗、老鼠、燕子、鸭子、猪的贴绒一张;相对应的字卡一张。
2、《东方娃娃》二十本。
活动过程:
1、游戏:谁的声音。
——教师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叫声,让幼儿猜测是谁的声音。
2、出示“小鸭”,引入阅读活动。
——春天到了,一只小鸭从蛋壳里钻出来,它呀,要去找妈妈。
——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
——介绍故事的名字,并指认“小鸭找妈妈”。
3、幼儿自由翻阅。
——按着页码逐页、逐幅的自由翻阅讲述。
4、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它都碰到了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动物小图片)
——小鸭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动物妈妈们对小鸭说了什么小鸭才找到自己妈妈的呢?
5、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按序翻阅倾听。
——教师按故事内容,逐一提问:小鸭碰见了谁?说了什么?妈妈们是怎么说的?(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和图示)
6、幼儿集体阅读。
——能按页码边指边阅读。
7、幼儿按图文线索图,讲述故事。
8、鸭妈妈是啥样?
——引导幼儿利用图文线索来描述出鸭子的特征。
3、中班主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动物过河》
1.在听听、看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讲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语言。
2.激发幼儿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1.背景图
2.活动图片:小鸟、乌龟、刺猬、小鸭和木桥各一
3.头饰:蝴蝶6个、青蛙6个、小兔6个、小鸭6个
4.立体小房子一座、猫阿姨图片
一、 引题:
今天,老师又要给小朋友讲小动物的故事了,喜欢吗?看看,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呀?(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
二、 分段讲述,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1、 "、、、、、、雨越下越大,猫阿姨热情地留他们吃了晚饭,但是,雨还在哗哗地下。猫阿姨说:'今晚你们就睡在我家,等到明天再回家吧!'"
提问:
(1)你们觉得小动物们会留下来吗,为什么?
(2)宝宝没回家,妈妈肯定会担心,会着急,想什么办法让妈妈知道呢?
师:你们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猫阿姨说:"我家正好有电话,那你们就打个电话回家吧!"
(3)小刺猬首先给妈妈打了电话,他会在电话里怎么说呢?谁愿意学做小刺猬给妈妈打电话。
(小乌龟、小鸟依次。幼儿按自己的意思请示妈妈)
2、 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刺猬刺猬别着急,请到我的背上来。"
提问:你觉得小动物需要小鸭帮忙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分析)
过渡:(故事讲到这里停住,留下悬念)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小动物到底是怎么过河的?
三、 演示图片教具,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并讲讲演演。
在故事中提问:
1.小鸭对小鸟说:"小鸟小鸟别着急,请到我的背上来。"小鸟会怎么回答?(集体练习对话)
2.小鸭看到乌龟会怎么说? 乌龟会对小鸭怎么说呢?
3.小鸭会对刺猬说什么,刺猬又会对小鸭说什么呢?
四、 师操作立体教具,幼儿完整欣赏。
师: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我把它们请出来跟你们见见面好吗?网大家欢迎!(师从图片上请下小动物,贴在小积木上,变成立体桌面教具。)
五、 延伸活动:
1.提问:你们喜欢小鸭子吗?为什么?
2.师: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要过河(出示蝴蝶、青蛙、小兔的头饰)让我们成立一个小鸭船队来帮助他们,好吗?
(幼儿表演,根据角色不同的本领,创造性地表述对话)
中班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能把词恰当的组合起来,还能把话说得有声有色,突出重点。不但能陈述事件,还能用语言来表达感觉。除此之外,四岁的幼儿变得非常爱说话,也许是想象力较以前丰富了。为了满足孩子的这种特定阶段的需要,使孩子的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设计了这次的语言续编活动让孩子的活动中去说、去想象、再去说。
4、赵州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
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xx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
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
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