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清净之莲》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24 10:48:44

林清玄散文《清净之莲》阅读答案

《清净之莲》是林清玄的作品。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林清玄散文《清净之莲》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①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②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④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⑤偶尔……

⑥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池上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染着,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静之莲呢?

⑦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⑧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⑨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⑩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⑾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⑿我们的心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恒常的。

⒀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有删选)

小题1:作者以“清净之莲”为题有何好处?(4分)

小题2:第⑤段“偶尔”后面,省略了一段话,你能根据上下文把这段话补上去吗?(5分)

小题3:“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小题4:“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真正的大师,总是怀着一颗悲悯的心,以大智大慧*怀来怜悯同情苦海中的世人、甚至一花一木。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这种悲悯情怀的理解。(6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小题1:(4分)作者由清净之莲引起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同时清净之莲也比喻人的内心的纯净、柔软,以此为题,既点明了题旨,又引发读者的想象。

小题2:示例:偶尔在高架桥上站住,俯视着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

小题3:示例: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而应有一颗明朗清澈的心,去照见智慧(3分);要有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万物,超拔自我,感受纯真、美好,这样,我们才能像那莲花一样,做到真正的“清净”。(3分)

小题4:悲悯情怀绝不是“没出息”,而是对生命尊重的一种表现,不管这生命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与人类都是一样的,是平等的,人没有理由凌驾于一切生物之上。悲悯情怀就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看待一切生物,对他们遭遇的一切都感同身受地来体验。

拓展阅读

1、病梅馆记原及翻译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翻译

〕龚自珍

江宁龙蟠,苏州邓尉,杭州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殀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欹、疏、曲,又非蠢蠢求钱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人画士孤癖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梅皆病。人画士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三日,乃誓疗、纵、顺,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予本非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馆以贮。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病梅,穷予生光阴以疗梅也哉?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龚自珍全集》

南京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花。有人说:“梅的枝干以弯曲为美,直的就没有姿态;以横斜为美,正的就没有景观;以稀疏为美,密的就没有风致。”向来都是这样说的。对这个,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于公开宣布,大力号召,用以衡量天下的梅树;又不能叫天下的百姓去砍掉直的,削除密的,锄去正的,以使梅树早死、病残为职业来赚钱。梅枝的横斜、稀疏、弯曲,又不是那些愚昧无知而只想赚钱的人,能用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可有人将人画士这种特有的嗜好隐衷,明白地告诉卖梅人,他们就砍掉端正的树干,养育它旁斜的枝条,剪削密枝,使它的嫩枝早死,锄去它的直枝,压抑它的生机,用以求得高价,因而江苏、浙江的梅树都成病残。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然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啊!

我买了三百盆,都是病梅,没有一盆是完好的。我已为它们哭了三天,于是发誓加以*,放开束缚,顺应它们的本性,毁掉了栽种的盆,把它们都埋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准备以五年的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本性,完整地生长。我本来不是人画士,甘愿忍受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藏这些病梅。唉!怎样才能让我得到更多空闲的时间,又有更多空闲的土地,用来大量地贮藏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间来*梅啊?

2、书法赋原及翻译书法赋书法赋翻译

【作者介绍】

王继东,男,网名:凭栏望,1951年生,山东蓬莱人,高中化,做过翻砂工,木模工,略通音律,爱好丝竹,自制二胡,古筝等乐器。酷爱书法艺术,尤其喜欢张旭,怀素,*等人的书法艺术风格。其书法作品《沁园春.书法》,在2003年<北京翰墨缘书画研究院>举办的纪念***诞辰110周年“北国风光”中国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大赛活动中荣获银奖。

盛国洪先生,湖北人,辛卯年生,因公务,足迹遍神州,仙境相逢,深感恨晚,同庚,情如手足也。盛先生自幼习墨,取众家长,吸各派美,纵观其章法,布白巧妙,前呼后应,一气呵成,神气贯通。

细品一点一划,变化无穷,如壮士挥剑,似佳人起舞,如陈酿、似鼓瑟。听其音,品其味,观其形,如置身高山流水间,其乐无穷也,其书法造诣,未造极已登峰。常聚,磋笔翰,虽无兰亭场景,颇感兰亭遗风熏陶。

仰其笔峰,慕其飘逸潇洒,望尘莫及矣。拙词数句,欲畅幽情,学浅词疏,未尽初衷,聊以叙怀也。索其笔墨,师余笔技,足吾眼福,遂予所求也。幸甚至哉,赋诗歌,不亦乐乎。

耕砚习墨五十载,

二王遗风承胸怀,

八仙垂询居何方,

黄鹤楼上飞蓬莱.

琼墨绫罗铺玉台,

八仙邀其展风采,

蘸墨握笔凝神气,

若有所思巧布白,

突然笔从空中降,

地动山摇闪电狂,

臂运腕转笔行急,

瞬间收笔在空中,

观者惊魂还未定,

犹临两军鏖战中,

字如壮士千斤力,

庆功营中丝竹声,

出神入化变莫测,

字到此界谁能为,

忽然八仙大声吼,

颠张醉素又复来。

3、王安石待客翻译 《王安石待客》的及原翻译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

①子妇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家、思想家、学者、诗人、学家、*家,唐宋八大家一。北宋丞相、新*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风月三千首,吏部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决定它的含义。上“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 ②意为公必盛馔( )

③又久,方命坐( ) ④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2、翻译句子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

3、理解:上末了说“人取自食”,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4、这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

参***:

1、①第二天 ②食物 ③才 ④ 吃

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3、胡饼的四傍。

4、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以鼻。

5.解释:

(1)谒 (2)意 (3)具 (4)怪

(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启示

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4、集》有感700字

感谢和他的,他们告诉了我一个奇妙又美丽的字世界。

——题记

了解,是从他的《集》开始的。第一眼,封面上的映入我的眼帘,一朵开得烂漫,一朵含苞待放。周围是碧绿的叶,那叶间细腻的纹路,跃然纸上。那一片片渲染的绿,质朴,深沉。

中的许多道理,都运用了佛教的见解,那浓厚的禅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更深的境界。

其中,让我感悟较深的是《星落尼罗河》与《放生的麻雀》。

《星落尼罗河》讲述的是作者在尼罗河旅游,七个不同的地点,七个不同的感受。尼罗河中部的傍晚,静寂又涌动着生机;开罗的市郊,尼罗河脏黑、狭小;基沙的尼罗河,岸边的农作物茂盛生长;帝王谷依尼罗河而建,却贫苦不堪,沙漠一片荒芜……

那是尼罗河,埃及人无比敬重的母亲河,它多变,美丽而残酷。它正经历着许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在开罗,它肮脏,逼狭,为什么?因为开罗是一座城,而城市,是任何大自然的敌人。在城市,许多人的欲望是无法度量的,为了利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心动摇了,继而甚至消失殆尽。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它们滋养了我们,现在却受尽了被利益熏心的人的痛苦折磨。现在的人啊,又何时能回到最初那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呢?了这篇章,或许会有更多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

尼罗河上的星星起起落落,身影映刻在尼罗河水中,见证了一切。

《放生的麻雀》讲述的是作者与朋友在步,发现了许多被放生的麻雀的尸体,它们大多是被冻死的,或者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我们或许安于现状,在低谷的尘网中生活,但我们应该永远不要忘记、失去那颗想飞的心,冲破黑暗的执念,时刻为即将到来的光明准备着,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书页翻尽,茶已见底,感谢,他或许让我明白了更多……

5、《日喻说 苏轼》参考附翻译

下面的,完成16—20题。(19分)

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有目者,或告曰:“日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曰:“日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人也。

难见也甚于日,而人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钟自烛而籥转而相岂有既乎?故世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或莫见而意,皆求道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3],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故北方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

(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精品》)

注:[1]眇(miǎo):瞎一只眼睛,中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2]籥(yuè):古代的一种竹制管乐器。[3]没人:能潜水的人。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扪烛而得其形 扪:抚摸

B.道难见也甚于日,而人未达也 达:传达

C.莫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扣盘而得其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以其未尝见而求人也 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冰,水为而寒于水

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8、下列对原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主要在阐述治学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者正如眇者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作此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

[来源:学优高*]

19、用“∕”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达 者 告 虽 有 巧 譬 善 导 亦 无以 过 于 盘与 烛 也 自 盘 而 钟 自 烛 而 籥 转 而 相 岂 有 既 乎 ?

20、翻译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4分)

②夫没者,岂苟然哉!(3分)

16.B(知道、明白)

17.B(B项“其”代词,他们。前句指瞎子,后句指古圣人;A项“而”,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C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比”;D项“则”,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

18.C(“南方人”的说法错,应是“北方人”。)

19. 达者告/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钟/自烛而籥/转而相/岂有既乎?

20.①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肆”1分,“成其事”1分,“致”1分。)

②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岂”1分,“苟然”1分。)

点击查看更多林清玄散文《清净之莲》阅读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8964.html

热门阅读

  1. 运动会送给运动员的广播稿
  2. 科技公司宣传口号集锦
  3.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计划
  4. 父亲节写给父亲的祝福语
  5. 适合给女朋友当睡前故事的书
  6. 我喜欢下雨散文
  7. 关于哲理的好句好段摘抄
  8. 玳瑁的解释及造句
  9. 思乡的古诗推荐
  10. 2019猪年春节手抄报
  11. 喜欢读书手抄报内容
  12. 五年级庆祝元旦的作文500字
  13. 恭喜高考升学祝福语短信201
  14. 关于《春笋》的教学设计
  15. 还好你没有放弃散文
  16. 曲中人已散的心情随笔
  17. 认识身体部位的亲子小游戏拍拍踏踏教案
  18. 有趣的建军节200字作文
  19. 爱情离别伤感的诗句大全
  20. 教师节给班主任创意感恩祝福语
  21. 女孩与女人散文
  22. 光棍节爆笑祝福短信汇编
  23. 《垓下之围》读后感范文
  24.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论文
  25. 素心四月春字薄凉散文
  26. 关于新年对联摘抄
  27. 快乐中秋作文
  28. 最后的一天的童话故事
  29. 别再把我当小孩四年级作文
  30. 小灵通漫游未来读后感范文450字
  31. 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
  32. 我的心只为了你一个人开的句子
  33. 公司销售人员培训个人心得范文
  34. 女性朋友生日祝福语简短
  35.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多彩的世界
  36. 消防班组工作计划
  37. 中秋记事优秀随笔
  38. 德国海马经销合同范本
  39. 寓言故事《渔王的儿子》
  40. 2016关于光棍节的搞笑段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