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景的古诗

发布时间: 2025-08-06 09:38:42

关于写景的古诗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拓展阅读

1、重阳节的大全 有重阳节的大全

1.秋登兰山寄张五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3.秋登兰山寄张五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卜算子·风急雁声高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风急雁声高,露冷蛩吟切。

枕剩衾寒不耐烦,长是伤离别。

望得眼儿穿,巴得心头热。

且喜重阳节又来,*花先发。

5.偈颂一百零九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可湘

篱菊新开剪剪金,霜柑微露团团月。

元亮攒眉回去见境生情,闽王特地缄来弄巧成拙。

处处登高看不彻。

6.偈颂八十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妙伦

九日重阳节,渊明采菊时。

黄花到处有,何止在东篱。

7.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不向东篱赏菊花,只点茱萸茶一啜。

苦涩难尝舌如{上绝下力},更吞栗棘蓬肝肠裂。

且道陶渊明,还曾知此味麽。

莫说莫说。

8.偈颂七十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

九日重阳节,东篱赏菊花。

歌欢公子事,淡薄野僧家。

9.偈颂七十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

昨日九月九,过了重阳节。

今日忆重阳,陞堂何可说。

拟欲问黄花,黄花虽有在东篱。

拟欲问白醪,白醪虽有非我知。

不如一时放下衲被幪头,从教门外飕飕,

雨飕飕,幽州江品,

采石渡头,三三两两钓渔舟。

10.偈颂七十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

去年不在家,虚过重阳节。

今年既在家,须要强施设。

淡水煮冬瓜,真个滋味别。

不知滋味者,却似嚼生铁。

11.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12.重阳节玉津园锡宴

年代: 宋 作者: 宋庠

纪节符阳序,承恩出上兰,

厨均尧脯膳,优集汉觞欢。

紫菊吹花酎,丹萸辟恶丸。

秋光浮翠帟,杂蘤珥华冠。

宫树遥分柞,林苕且辨兰。

神池翻瑞鹄,帝竹隐歌鸾。

烟阙云中见,严城斗外看。

欲知人意悦。霏雾满归鞍。

重阳节的词,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一起看看重阳节的词,重阳节的句,重阳节的句有哪些吧! 3 重阳节的句有哪些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醉花阴/醉花阴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6.满江红·喜遇重阳

作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17.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作者: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18.九日龙山饮

作者: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2、描雪的的

1、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辛弃疾《念奴娇·梅》

2、造化可能偏有意。——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3、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韦庄《稻田》

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7、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8、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9、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0、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13、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4、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唐寅《画鸡》

15、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6、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础镀腥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17、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张炎《疏影·咏荷叶》

18、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9、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

20、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李白《豫章行》

21、自是浮生无可说。——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22、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23、蛾儿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4、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25、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26、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27、背窗雪落炉烟直。——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28、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29、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30、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31、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32、一朵江梅春带雪。——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33、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王庭筠《谒金门·双喜鹊》

34、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遇雪》

35、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张炎《八声甘州·记玉踏雪事清游》

36、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37、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3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示侄孙湘》

39、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40、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41、非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42、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43、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

44、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45、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46、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47、记玉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张炎《八声甘州·记玉踏雪事清游》

48、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汪遵《咏东海》

4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50、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51、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52、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53、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54、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55、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56、***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7、老来旧事无人说。——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5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5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60、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3、梨花的词 描梨花的词总结

梨花开在春季,花色洁白如雪,有淡淡清香。它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馥郁的芳香,以素淡清雅著称。它一般生长在庭院之中,开时似白雪压枝,落时如大雪纷飞,它的一生都是默默无闻的。词中的梨花多与闺怨、伤春、风雨连在一起,表现的是对青春逝去的惋惜,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多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梨花与飞絮

柳絮、梨花都是春天的意象,春天总是容易令人生愁,你看那和煦的春风将漫天飞舞的柳絮轻轻吹起,像是飘了满天的小雪,细细的如油的春雨洒在那一枝枝修长的梨枝梨花上,水珠闪闪发亮,十分可爱。可是这等美好的春在闺中思妇的眼里,并非那么美好。柳絮东飞西舞缭乱了她的愁思,美好的细雨梨花却勾起了她美好的往昔,更加令她幽怨。柳絮春风、梨花细雨都成了她绵绵离恨的反衬,她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是,宋朝谢逸的《踏莎行?柳絮风轻》说:“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这是美,却很伤情。同样是柳絮、梨花,相思惆怅,晏殊笔下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唯美夜。那时,满院的梨花开得正好,一树树皆是雪白之,如冰雕玉砌而成,在月光之下,多么梦幻。那时,月华如水,温润如玉,倾泻在梨花上,铺洒在你我的身上。那时,柳絮如轻烟,一抹抹粘在人身上,一缕缕飘浮在空中,漂浮在池塘上。那时,好风如水,轻拂人面,轻吹柳絮,轻点池塘。这两句互文见义,音韵优美,意象轻柔,营造一种清幽朦胧的境界,给人一种缠绵悱恻之感。王实甫的《西厢记》借用这两句,创设出同样迷离的意境,“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虽好,然人不见,作者只有“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何等落寞消沉。

当然,暮春虽然人容易伤感,但风终究是美的,也不乏身世不幸的人,出生机盎然的句。“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之。树梢已是绿肥红瘦,蜜蜂乱舞,在残红间飞来飞去,它似乎不愿花儿凋谢,就抱着花须,谁知就随花须一起飘落了。池塘里的鱼儿吐着泡沫,像是在吹水面上飘浮的柳絮。落红、柳絮是暮春的常见物,本是万物凋零的伤感画面,作者拈出蜜蜂、池鱼等,就为画面平添了不少乐趣与生机,因此中没有伤春的落寞。“柳絮形”是指柳絮飘飞,而“形”字的主观意识很浓,仿佛柳絮是自由自在的,而不是随风乱舞的。柳絮即杨花,“似花还似非花”,它轻飘胜雪,只能随风飘摇,居无定所。落红还能“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杨花却只能飘来飘去,或附着在他物上,或落流水中。柳絮还似一缕缕轻雾,“濛濛乱扑人面”,若是心情不好之人,见柳絮便增惆怅。人韩偓是在回忆故国之,在他眼中,那段回忆是十分美好的,因为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正因为这样,在人笔下,即使是落红凋残、柳絮飘飞的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风雨中的梨花是寂寞可怜的。花开本来就易落,还要遭受风吹雨打,这真是美丽事物的一种悲哀。

史达祖有一首《绮罗香?咏春雨》,没有“雨”字,却句句不离春雨。张炎认为此词好在“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词的结句是:“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有些词句可以不用美丽的字眼,读者只消一读便知好,这两句就是一个典型。最后两句以回想从前甜蜜之事作结,依然不离雨。“记当日门掩梨花”,化用李重元《忆王孙》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或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但作者表达的情感却迥异前人。李重元和刘方平营造出的是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借以烘托女主人公内心的悲凉与孤独之感;而本词呈现的是一幅美丽春图,因有情人得以厮守,便无心欣赏春色,因此“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句,脱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句。李商隐所的是美好想象,而史达祖则是对往昔的回忆。春日,梨花盛开,春雨淅淅沥沥,洒在梨花上,作者与心爱的女子欢聚在一起,剪着灯花促膝夜语,共诉衷情。这情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因此显得尤为真切动人。如今,作者孤身一人,再面对潇潇春雨,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悲叹而已。

唐寅有词曰:“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雨是春雨,绵绵不休,无边无际,像极了一缕缕的春愁;梨花是洁白清新的,在春雨的浸淫下更显明丽之姿,梨花带雨纵然是美的,却给人一种哀情,白居易有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想必这位女子也是寂寞的,那深闭的闺门将春天的芳华都阻隔在外,她只有一个人闷在屋子里,大好青春与年华就这样白白地度过了。“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她的青春是一抹忧伤,更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痛楚,春去秋来,往昔的赏心乐事,都成了一个个伤疤,这个青春已经被消耗殆尽,既被人遗忘,又被人耽搁。

“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意境是清美哀婉的,宋代的李重元有《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结句直接挪用唐寅句,却浑然天成。黄昏时,下起了春雨,一丝丝打在梨花上,重门紧闭,无人怜惜。梨花成了一个风雨中哭泣的美人,她的处境是凄凉冷清的,可无论如何,她尚有满园春色陪伴,似乎要好过门内之人。梨花满地,是破碎凋零的青春;凄风苦雨,是残酷无情的现实,对女主人公来说,这种情形是她一生的照,哪里还忍心看下去,因此,她只有深闭门户,不再见人,任窗外的姹紫嫣红付诸流年。

与之类似的也有唐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梨花满地不开门”句,以收束全,言有尽而意无穷。暮春时节,梨花落了满地,似铺了一层的积雪。宫门紧闭,落花无人清扫,更显寂寥。是,这淡白的梨花不仅是宫人逝去的青春,还是她落寞破碎的心灵。屋内人独泣,屋外花满地,两两相映,真是泣人泪下。这句既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中之人的寂寞处境起陪了衬作用。从色彩的点染看,结句洁白耀眼的满地梨花为全暗淡的底色增添了一抹亮色,反衬之下,从而更加重伤春之情。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是辛弃疾所作词《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中的最后两句,的是词人难以排遣的愁绪。既然现实如此令人伤怀,不如在梦境中获取一丝慰藉。一梦醒来,愁绪似乎远去,谁知它躲在了梨花风雨之中。梨花是美丽高洁的花,却总是承受风雨的摧残,那一片片凋落的梨花分明承载了许多愁苦。这两句是说,作者的“许多愁”看似已经远去,当他看到风雨中的梨花时,又禁不住发愁;也可以说,那风雨中的梨花带着许多愁苦,正如词人自己一样处凄凉的环境中。人借梨花的处境,表达自己坚贞高洁*怀,同时也抒发了命途坎坷的感慨及壮志未酬的悲叹。

送别时本来就令人伤感,再逢上风雨中的梨花,更增加了离愁别绪。“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出自宋?吴大有的《点绛唇?送李琴泉》。这两句渲染了一种感伤、清冷的氛围,渲染出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无限愁思。“漠漠萧萧”形容低云密布、风雨呼啸的情,营造了一种十分压抑暗淡的氛围;“香冻”即香凝,梨花香因春寒而凝滞;“梨花雨”是梨花开时所下的春雨,点明了时令,给全词笼上了一层寒意。梨花初开,春寒料峭,雨漠漠,风萧萧,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词人送别好友李琴泉。李琴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资料无详细记载,但是从词人本人的身世可以略知一二。作者本为南宋末年的太学生,本来有机会报效国家,救国救民,可惜个人的满腔热血惨遭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词人是爱国人士,宋亡之后,再也未曾出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词人如此,其好友李琴泉必定也非俗人,两人志同道合,同为国事而奋斗,如今国家败亡,好友们也相互各奔天涯。

梨花是清雅洁白的,月光也是皎洁朦胧的,月下的梨花总是可爱迷人的,它往往参与了情人间的一段美好往事。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时间已经到了黄昏,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柳阴里传来阵阵鸦鹊的叫声,在这样的情下,作者忆起了一段美好的往事。“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人是“那人”,事是“折梨花”,十分简单的动作,却造就了一个绝美的境界。“那人”定是作者思念的人,她的外貌,作者只字不提,只一个“折梨花”的动作,便惹人浮想联翩。她一定是一个梨花般清丽脱俗的女子,她爱梨花,要折来一枝送给心上人。梨花是纯洁无暇的,是素净淡雅的,代表着她的那份最纯洁真挚的感情。那个场是在“花前月下”,朦胧的月色笼着清雅的梨花,梨花映着女子美丽的面容,虽不是“人面桃花”的美艳,却让人见之不忘,一生牵挂。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那是一个“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王实甫《西厢记》)的场,月色是溶溶淡淡的,充满柔情蜜意,倾泻在有情人的身上;梨花满树,月光下愈加洁白耀眼,花影在地上轻微地摇曳,时不时还有落花飞下,好似天上飞雪,这月下飘雪的情真让人难忘。更难忘的是你我在花边的廊庑下约会,共赏月色与梨花。只是,此时你我天涯阻隔,我只有借梦重回旧地,找到你,把春衫上的泪痕指与你看,那是我对你无时无刻不在的思念。这几句是全词的精绝之笔。作者以淡月、梨花、梦三个极为朦胧意而又轻柔缠绵的意象,创设出一个十分美妙的意境。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这是三更的月,而三更是人熟睡之时,只有深夜未眠之人才能看见。因此,仅“三更月”三字,就为全词奠定了悲愁的基调。三更月是极为静谧的,又是十分冷清的,它“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是洁白似雪的,而这种白有意无意中透露出一种清寒,对深夜未免之人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闺中少妇,见此情,简直要悲痛欲绝了。她是又想到了杜鹃啼血的传说,那是鲜红的杜鹃花,与眼前洁白的梨花相对,令人目眩,十分悲怆。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故乡的梨花淳朴可人,没有富贵之姿,但在饱经世事风霜的作者看来,却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想必此时,故乡的梨花开满了一树,与之相伴的还有满溪的月光,梨花与月相遇,多少美妙的情事都可以生发出来,多少温馨的回忆被召唤回来!作者言梨花只有“一树”,月光只有一“溪”,运笔极为空灵,使得意境十分清幽高雅,超凡脱俗。这句不仅具有绘画美,同时具有形式美。“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奏,具有一种回肠荡气之美,对情的表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修辞角度看,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出奇,它不但在月的同时带出溪水,而且把缥缈虚幻的月光得捧手可掬,非常生动形象。故乡的梨花、月光、溪水纵然很美,也只能存在人的想象中了。今夜的家乡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他的美不知属何人,反正已不属“我”。结句点出自己苦涩的心情,表达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就这样分离了,此时梨花落了满地,枝上已经没有了残留的花瓣,回望天边时,月亮正西沉。纳兰词中梨花是经常出现的意象,那种清冷、那种惊艳都可以通过梨花传达。结句以满地梨花和西沉之月营造出一种清寒的意境,为离情增添了几分惆怅。这一句似乎脱胎宋梅尧臣的“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之句,纳兰清丽疏淡之处,又增添了一种月色朦胧之感。月是迷离的,梨花是惨淡的,情感是凄迷的,或许这就是“满眼春风百事非”吧。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开篇便引出月与梨花这两个对象。月是在水晶帘外的,是娟娟可爱的,梨花是洁白耀眼的,像一层层枝上积雪。“水晶帘”给人的感觉是晶莹透亮的,月光更是明亮皎洁的,在加上雪一样的梨花,整个画面就显得十分明亮。这种情况下的梨花是不显眼的,它的亮色完全被月光融化了,以至“花月两模糊”,远远望去,一树的梨花好像是凝结起来的月光。这是月色明媚下的梨花,等到无月之夜,梨花就堪称“花容月貌”,独占春色了。

似雪非雪

词中的梨花总是和雪同时出现,不是说梨花迎着春雪绽放,而是因为梨花的白净像极了雪花,而雪又是严寒凄冷的象征,因此,梨花总是带有一种欲罢不能的伤感。更多有梨花的词名句请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出自王雱的《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作者拈出春日两种常见的花:海棠与梨花。海棠与梨花都不是开得早的花,然而当海棠花还未凋谢的时候,梨花便如雪一样纷纷下落了,由此可知,春天转眼间就过了一半。这里的“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海棠落时如点点红雨,梨花落时则如飘扬的雪花,因此用“雨”、“雪”形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海棠还未经过雨的滋润,而梨花已经开了满树,像雪一样。花落代表的是春天的消逝,是时间的流逝,目睹这种场,作者的愁绪更加浓重。那一段值得追怀的往事,无法重演,作者只能任相思游走,走在佳人的阁楼上,还有那丁香、豆蔻的枝头。

苏轼的《东栏梨花》直接称梨花为雪:“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作者当时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上受尽打击。当他看到素淡的梨花时,忍不住借以抒发人生感慨。梨花与雪有相同的神韵,作者称一树梨花为“一株雪”,突出梨花洁白无瑕的特点。在咏梨花时,人以满城飞絮来衬托梨花,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惆怅”是作者的情感,言作者惆怅地站在东栏旁,看着满树的梨花,一阵风来,落花纷纷,人也成了“一株雪”。因此,这句将咏物与自咏结合起来,以梨花的洁白衬托自身高风亮节,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之品行。“人生看得几清明”句借抒情,并从侧面烘托梨花的“清明”,充满悲凉之气。人生一世,倏忽而已,世俗纷繁,有多少人多少次能看得明朗,还能看得几回清明。这两句化用了唐代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句,杜牧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东坡则是抒发对人生短促的慨叹。

“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春雨过后,微风习习,绿树繁茂,已是暮春时节。女主人公独居春闺之中,敏锐地感受到春天已悄然离去,心中不禁有阵阵寒意。“夜来能有几多寒”,一个人的夜晚是难以捱过的,特别是在寒气侵人的春夜。这个“寒”字,既是外界环境给人感觉,又是人物心底由伤春而起的凄凉之情。“已瘦了、梨花一半”,梨花枝上,花朵渐渐稀少,已经落了一半。这句的是梨花凋谢的象,哀而不伤,非常清丽。词人用一“瘦”字来形容梨花渐稀的现象,十分贴切形象,和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梨花之“瘦”来暗闺中女子之憔悴,同时也表现出女子青春不再的感伤。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梨花在清明前后开放,晏殊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之句,说明梨花开得是比较晚的。如今开得较晚的梨花又谢了,那么久了,为何你归期还未定?这两句是闺中人的责问,表现了她的思归心切。从梅花到桃花再到梨花,这是物候的变化,是时光的流逝。女主人公从最初的期待到最后的失望,都从这组花的开落中表现出来。俗话说,等你等得花儿都谢了。而词中的女子,看到了三种花儿的零落,其中的感伤及嗔怪汇成了一句“何事归期无定准”,足见情之浓,爱之深。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这两句的是美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二人分别是应该是绿荫满地,榴花通红的夏季,那时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还下起了濛濛细雨。既然分别已是必然,就让我再为你唱一曲离歌吧。“柳叶随歌皱”,她的柳叶眉随着歌声而紧蹙,歌声有多悲伤,她的眉间就有多少悲伤;“梨花与泪倾”,她止不住留下两行清泪,颗颗晶莹的泪珠挂在她白净的面容上,真如雨中的梨花,那么哀伤,那么素洁美丽。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心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

元稹的悼亡,最为感人的不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及“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句,一句句如泣如诉,哀痛欲绝,其忠贞不渝之情,一读便可体会。“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以百花齐放起兴,并以梨花与之对比,表达作者对梨花有着特殊的感情。梨花洁白无瑕,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醉人的芳香,它不慕繁华,只静悄悄地绽放在枝头。在作者眼中,妻子就像那清雅的梨花,她皮肤洁白如玉,不仅端庄贤淑、通晓文,更重要的是她出身富贵,却不慕虚荣,甘愿与人共度贫苦的生活。因此,作者眼中的百花是“寻常”的,他中意的是质朴的梨花。人折梨花赠与妻子,不仅是对妻子的赞美,更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感动。

丘处机在历史上除了是一位有名的道者外,还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文学家。群芳之中,丘处机最喜爱梨花,并有很多梨花的词,《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便是丘处机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这几句是对梨花的描,引用了典故“姑射真人”。“姑射真人”,又称姑射神人,原指姑叶山的得道真人,后来泛指美丽的女子,《庄子?逍遥游》里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之句。丘处机本人就是一个得道的高人,在他看来,道法应该是他用一生所追求的至理,姑射真人又是他所极为崇敬的人,所以用姑射道人来形容梨花,说明了丘处机对梨花极为喜爱。“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是对梨花品质和气质的描,更是强烈的溢美之词。梨花这位“神人”,形象既美,连气度修养也已经达到神化难测的境界,作者高度赞扬了梨花的冰清玉洁与静若处子的仙姿,爱花之心,可见一斑。作者梨花,同时也暗自己,梨花清高绝俗、不与群芳同伍,世俗之人不能欣赏,就好像世人对作者的清高傲骨未能赏识一样,令人感到一种莫大的悲哀。更多有梨花的词名句请

梨花在代是不被重视的花,引起素淡之色,被人当作不吉利的象征。可人们多情善感,不拘泥世俗,对梨花有着特殊的感情。丘为认为梨花“冷艳全欺雪,*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以梨花的洁白象征自身清廉的品德,以梨花飞玉阶来表露了自己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情。仲殊则认为梨花是春的所在,“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这真是一个奇特而又富有哲理的发现。张炎认为梨花是冷酷的,“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它冷眼旁观,看尽了作者雨中的狼狈相。不仅如此,它似乎还在责怪作者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总之,梨花是美丽高洁的,在万紫千红的花儿中,它是一抹清雅的风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写景的古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9477.html

热门阅读

  1. 军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2. 赏雪杂感 李白
  3. 大班班级计划
  4. 英语教育专业自我鉴定
  5. 捉蝎子随笔
  6. 北京市食品成品代销合同模板
  7.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案设计范文
  8. 2019年春节祝福语50句
  9. 最美爱情诗句及赏析
  10. 春节心理情景剧剧本《兄弟》
  11. 推动学校发展的阶段性总结
  12. 期中考试考后反思及学习计划
  13. 国有商业银行的并购路径选择研讨的论文
  14. 201年鸡年本命年经典祝福语
  15. 鲁迅自传教学反思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