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对景创作教学的探析论文
中国山水画写生自古已有,但山水画对景创作也是近些年才在艺术高校教学中出现,也是山水画教学中重要的课程。对景创作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能验证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探索山水画表现语言,加强山水画创作认识,提高山水画教学效率。广西艺术学院自着名画家黄独峰任教开始,就比较注重山水画写生教学,之后更是把写生教学提升为对景创作教学,提升了山水画教学理念。广西艺术学院山水画写生教学也作为重点建设课程来抓,重视对景创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山真水感悟、创作,并建设了以元宝山、兴坪、黄姚等写生基地,而写生课程申报获得了国家级山水写生精品课程。
李可染提出:“画是用有限的方法去表现无限的客观世界,任何客观事物都有无尽之处,我们不能全画下来,只能画极有限的东西。”他强调艺术应高于生活,写生不是忠实自然的全盘照抄,要有取舍,匠心经营画面意境。对景创作主要是用水墨在宣纸上进行山水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对观察到的景观进行判断和选择,在画面上通过剪裁、夸张、组织、笔墨等几个方面进行意匠经营,并运用所学过的绘画技能将自己想象到的景观描绘出来,这是一种在特定氛围下对作者自身情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艺术行为,这就是“对景创作”。对景创作是画家充分观察、体悟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自然美的规律,升华自然美的总结。例如中国美协副**黄格胜的《魂牵梦绕元宝山》长卷,是黄格胜现场实景创作的一幅水墨国画,作品中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对整个寨子全景式的表现,注重国画语言的运用和水墨的酣畅淋漓,把多余的、不适合画面出现的景物剔除,实现既真实表现实景又兼顾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表现。
二、青山寨的美学特点对山水画创作的启发
元宝山位于广西融水县境中部,主峰海拔二千多米,海拔一千多米山上有依山而建的苗族聚居地一青山寨,寨中有一沟渠贯穿,沟渠两旁巨石无数,吊脚楼就集中建于巨石之上。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巨石,造就了这些木楼的朝向、高低、大小的错落形式美,而其中的谷仓、晒台,楼房、风雨桥等形式各异的建筑另青山寨充满了生活趣味,散落于屋前房后的罗汉松和盆栽,为苗寨风情增加了情趣。杆栏式的楼房历经风吹日晒而呈灰褐色,与灰白、暗青、深褐色的巨石相互协调又富有变化。由木柱、木板、竹编、青瓦、基石建成的楼房与巨石形成了方与圆、繁与简、大与小、点与面的对比,这种自然装饰美产生了天然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而寨门后的几棵上百年的古松,形态各异,互为顾盼,正是这些小楼、古树、巨石、风雨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山寨风情的山水画卷。
三、元宝山写生对景创作意识培养
对景创作不是走马观花式的速写,也不是“打草稿”收材料,而是以写生创作为目的的对景创作。山水写生是一种绘画行为,对景创作是一种绘画态度,单单停留在正常的写生状态只是一个完成画面绘制的过程,图画没有质量及价值保证,只有拥有对景创作的意识,才能在写生中体现绘画的价值。故而,对景创作对于山水写生来说,具有能够体现其内涵,达到其目的意义,只有在写生中树立了对景创作的意识才能够改变为写生而写生的心理状态。要把元宝山画好首先要有创作意识,这种意识需要将目之所及的景观用心来体会,经过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得到此景中的体会,体会挖掘元宝山的独特之美,并于其中加入自身的情感和体悟,将之以笔墨描绘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情感是发白内心的,就像黄格胜所说的“无情莫作画,作画莫无情”,有情的作品才会生动。青山寨风景优美,民风纯朴,小桥流水,生气怏然,处处体现出原始的美,不禁让人对此流连忘返,心生爱意,“只有爱她才能画好她”,才能创造出可居、可游、可玩、可赏的美好画境。
(1)、对景创作教学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是对景创作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程安排要秉着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好每一阶段的内容,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对景创作教学课堂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技法学习。
中国关于山水画的画理画论比较多,如郭熙的《林泉高致集》,石涛的《石涛画语录》、李可染的《李可染论艺术》等,这些书籍都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山水画艺术的见解,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熟读这些理论知识有助于解决写生创作中遇到的难题。技法学习就是要在课堂解决传统的用笔用墨和造型,只有对传统笔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的写生创作效果,因此临摹是对景创作的不可缺少的关键课程。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传统笔墨研习临摹之外,研习与元宝山相关的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如1994年黄格胜主编的《黄格胜山水线描集》里就有部分元宝山的写生线描,可以从临摹其中的线描学习元宝山绘画元素的造型,而近年黄格胜画的《魂牵梦绕青山寨》水墨长卷和元宝山水墨写生小品系列,都属于对景创作的精品之作,其已经出版成集,可去图书馆借阅并临摹学习,研习其中的水墨运用和造型精髓,为实景写生创作做好准备。
(2)、对景创作教学实践方法。到青山寨写生创作不是旅游观光,要对整个青山寨有全面的了解,深入到当地苗族人的生活中去,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关爱他们,对青山寨投入感情,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置身于元宝山青山寨的一草一木中,稳扎稳打,调动全部情感和智慧,完成对景创作作业。青山寨对景创作有以下几个步骤: 1、对景创作的观察方法。元宝山青山寨是依山而建,在视觉空间和取景方面要多视角去把握观察,进入到青山寨不要急着就画,整个寨子都要走一遍,深入细致地了解寨中楼房结构、风雨桥、树石、晒台、谷仓等,从细微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把有感觉的、适合国画表现的、有生活气息的景观牢记于心。通过走动,选好点之后,选取比较理想的角度坐下,再次认真观察,面对青山寨这样的丰富多姿的老寨子,首先要充分解读眼前的一切,抓住要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自然对话,细心观察,重新认识,使眼前一切充满新鲜感,寻找最打动你的地方,木楼、石头、树木怎么摆放?主体是什么?在脑中多几个问号,正确处理山石、房树、云水之间的关系。在观察上做到远观其势,近观其质。
2、对景创作的取舍。黄宾虹谈到:“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取舍不由人,取舍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自然中有千树万树,画在画上只三株五株,有千峰万峰,画在画上只三峰两峰.这就有一个取舍的过程。虽说元宝山青山寨很美,但并不是说任何东西都可以入画,应当有所选择,根据画面需要,对眼前景物概括、取舍、使符合画面的整体感觉。正如黄格胜所说,“要在面前先做一番认真的观察思考再下笔,选择最美的、主要的、有特点的景物按最美的形式排列到本子上”,只有在充分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才能有选择、有取舍。而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构思和视角,作品的表现形式就会不一样,所产生的意境也是另一番味道了。
3、对景创作意境的营造。对景创作前,应该有一个构想,以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意念,准确表现景物的氛围,对理想的意境进行营造。元宝山青山寨地处边远山区,民居古拙,民风纯朴,至今还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方式,所以,如何表现这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和纯朴对画面意境的营造就比较重要。在对青山寨全面观察的过程中要深入发掘物象的本质,学会触情生情,缘物寄情,借题发挥,进行艺术联想,升华到艺术创作的高度。要发掘景之“画眼”,既景的精神所在,是打动画家心弦、也是对象最精萃、首先要画好的关键之处。再把景进行意化,意化为“有我”的主观意识进行“物化”,表现于画面,完成移情。只有把情、景、意统一于画面,情与境结合,意境便产生了。
4、对景创作的笔墨运用。元宝山青山寨最突出的特点是楼房建于巨石之上,下笔开画时,要求胸有成竹,大胆落笔,气韵流畅,不怕失败。可以先从石头开始,要画出石头的刚劲爽快,用强有力的或长、或短、或粗线条表现大石,浓淡、干湿、勾皴依势勾石头外形,没骨墨块石穿插其中,增加节奏和韵律。对小楼外形做适当夸张拉伸,打破平行四方形对称节奏,小楼可下大上小,用线勾画出楼房主体结构,注意对飞檐和吊脚的刻画,抓住这些特点后房子内部结构可湿画、可干画、可干湿结合,边画边皴擦,表现房子的沧桑和肌理,使之形成厚重、朴实,浑然一体的画面效果。寨前屋后的古松、古树,用苍劲沉雄之笔写出,一挥而就,这时要根据画面细心收拾、调整,尽最大努力完成画面。
5、对景创作的整体把握。对景创作过程要注意画面元素之间的和谐,分出主次,完美整体。注重艺术创作的原理,重点把握笔墨节奏的韵律、形象塑造、表现形式与意境、小开合与大开合的动势、细节的刻画与整体的概括等等之间的和谐关系。笔墨的统一要顺应大的营构,既顺其自然又要有意为之,适当保留笔墨的偶然性。落墨收拾之前需要充分审势、小心果断、远观近看,做到整体到位,画面统一。
直接到自然中与真山真水面对面的交流感悟并创作是目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是衔接临摹、写生、创作非常好的教学环节,且实践教学证明效果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践情况各步骤因人而异,但大体包括这些内容。教师也要因材施教,逐个和集中讲解相结合,现场示范,分解步骤,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组织好实践教学。
首先通过对景创作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学生课堂学习与实践写生是脱节的,有的学生课堂临摹、创作成绩都非常好,但面对真实情景时,却无从下笔,干脆对真实景物默写“古画”。通过对景创作教学,可以把课堂上所学传统技法与真山实水中地域风貌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有所用,避免培养出新“古人”。其次,通过对景创作教学发现新意境和创新表现手法。只有到生活中去发现新景象,面对真实情景,实现情感的升华,产生新的意境。在使用前人笔墨程式表现现代情景的过程中,传统故有的表现方法不可能能够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促使我们必须到现实生活中去感受自然,发掘新的视点,创新新的表现技巧。最后对景创作教学提高了教学成果,加快了广西美术的发展。广西艺术学院白着名画家黄独峰任教开始,就比较注重山水画写生教学,黄格胜之后更是把写生教学提升为对景创作教学,提升了山水画教学理念。以黄格胜主讲的《山水画写生》课程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广西艺术学院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而以对景创作为主要创作手段的漓江画派成功的探索出山水画表现的风格面貌,画派的主要成员、理事每年多次到生活中写生创作,致力于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多次亮相于中国美术馆举行专题展览,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和研究漓江画派,漓江画派也在当代画坛中崛起。正如南京艺术学院顾伟玺教授所说:“黄格胜先生及其‘漓江画派’以偏隅中国西部,‘远离主流文化’,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别条件下,完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崛起,使其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六、小结
对景创作教学是现代山水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写生教学的升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并把它作为课程设置的重要一环。对景创作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高超的山水画创作水平外,还需要有实践教学的丰富经验,才能够解决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培养学生对景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笔墨表现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符号。
拓展阅读
1、试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论文
[摘 要]在语文的学习中,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当学生有着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在写作时找到良好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水平,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反之亦能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初中生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愿意花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21-01
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作用与功能。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文章的写作手法与技巧;而写作则是学生自身情感的表达。读与写之间关系密切。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大量的信息,不但可以增加自身的见识,还能够丰富生活体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的自我表达更加顺畅。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呢?
写作水平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写作小练习来让学生完成,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课堂内容。
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用了大量的语句来描写春天景色的美好,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就使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写作手法,采用拟人的修辞来写出心中的美丽景象。在模仿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描写自己家乡的山:“在冬天,家乡的山就会戴上一顶雪白的帽子,阳光照耀下,就像是慈爱的老爷爷在向我们招手。”有的学生这样描写秋天:“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嘛,她告诉大家,冬天就要来啦。”……学生对拟人手法的学习进行了延伸,将来在写作中碰到类似的写作题材时就会得心应手。
二、在阅读中分析总结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不同的文体,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与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文体的写作手法,并对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分析,使学生在遇到相同题材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
例如,《背影》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刻画自己父亲的不同细节,来描写父爱的伟大。记叙文是初中作文中最常出现的`题材类型。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就像是在记流水账,写不清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突出主体的。从最初思念父亲,到看到父亲的背影,再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到最后的惜别与别后,都深刻地刻画了父亲的背影。通过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让父亲背影的细节在读者心中印象深刻,使读者感受到父亲对作者浓浓的父爱。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文章中对情感的刻画方法来提升自己写作中的情感表达。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用统一的教授方法,班级的整体水平无法提升。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写作水平,以及在写作上会遇到的难题,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制定解决方案。例如,有的学生写作时容易超出字数,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列好作文提纲,再根据提纲中规定的字数写作,这样就可以在规定的字数内写好一篇文章;有的学生的作文常常“头重脚轻”,教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优秀范文,为学生分析如何进行结构分层,明确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对作文完全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丰富自身感受,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生认为有东西可写,才会对作文充满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
写作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让学生通过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找到写作的灵感。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当学生看到美丽的桃花、涓流的溪水,耳边传来清脆的鸟叫声,会感到浑身惬意,自然想写点什么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此时教师布置一篇题为“我眼中的春天”的作文,学生就能够依照自身的感受,交上满意的答卷。
总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无从下笔”变为“下笔如有神”。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写作提升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国传统糖画作文600字
据说,山塘街上的民间高手极多。有唱民歌的、有弹琵琶的、有卖织布的、有卖糖葫芦的,当然,还有卖糖的。糖,大家都很熟悉吧。在山塘街上买的糖,那可不是一般的糖,是讲究做法及卖法的。
从山塘街入口进去,大概走两三分钟,你就会看见一大群人围在一辆小车旁,车上摆着许多做糖画的工具,那便是糖爷爷的店铺了。
这家店的生意怎么这么好?我挤进人群里,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糖爷爷,我要一个糖!”有个小朋友叫到。“好嘞!”爷爷笑着答应。那位小朋友在十二生肖的转盘上轻轻一拨,转盘便“呼呼呼”地转了起来。三、二、一,转盘停了,指针落在一只小兔子上,那位小朋友说:“好,我就要小兔子!”
只见糖爷爷利索地用勺子从烧糖的锅中舀了一勺深棕色的焦糖。接着他左笔画一下,右笔画一下,又在空中把融化的糖倒了下来,融化的糖像瀑布一样,从勺子里泄出来。他像写毛笔字一样趁着糖还没有落到板子上,拿着糖勺子在空中挥舞了几下,一丝一丝的糖从空中落下,仿佛下雨一般。很快这一丝一丝的糖组成了小兔子的身体,糖爷爷又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一根竹签,在兔子的头上点了一点。点完后,我才恍然,原来这是兔子的眼睛啊!
不得不说,老爷爷的做法和卖法,都称得上高手。这做出来的动物,也是像活了一般。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做出的糖甜而不腻,吃了不会让人口渴。刚刚新鲜出炉的糖画,还是热腾腾的呢!
山塘街有许许多多卖糖的铺子,唯独这一家生意兴旺。每次我去买糖,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龙,让我等了好久。那些买糖的人一个个叫道:“糖爷爷,来个糖!”“谢谢糖爷爷!”大家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知道叫他“糖爷爷”。
糖画,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吧。每次我去山塘街的时候,都会去糖爷爷的店铺买糖画。我想,我去买的不仅是糖爷爷做糖画的高超手艺,更多的是这种传承民间技艺的精神!
3、关于创新的作文:论创新教育650字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这次的演讲题目是——论创新教育。
现如今,望子成龙的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为了迎接众多的应试教育,而马不停蹄的为孩子寻找各类的文化课辅导班,有些也为了高考加分而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爱的兴趣班。渐渐地开始忽略了孩子自己的爱好,埋没了孩子自己的兴趣,使孩子的思想束缚于特定的框架之中,没有想象的空间,形成了众多孩子千篇一律的思想,导致了孩子的创新意识被磨灭,想象力被束缚的性质。
所以,我觉得,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不要让孩子一成不变的成长。善于启发孩子的逆向思维,给孩子以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其中,创新教育就是功不可没的了。
那么,如何做到对孩子实行创新教育就成了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了。要对孩子的爱好给予鼓励和发展,做到不强迫孩子去上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而培养孩子擅长的那一面,使孩子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敢于让孩子以不同的观点辨析问题,拥有强烈的逆向思维。敢于想象和实践,敢于挑战自己。
运用创新教育,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逆向思维。众所周知,现在社会科技发展迅速,靠的是什么?就是创新和敢于想象!培养孩子的这方面意识,可以使孩子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被淘汰,也能使孩子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拥有充足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所以创新教育的应用可以为孩子留有大量的发展空间,使孩子得以身心全面发展。
所以,我大力提倡创新教育,我希望这会给大家带来启发!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3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