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优秀教案设计
1.联系学校实际,观察图画和观察学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创设情境演练,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2.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图片
2.线团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展茅中心小学学习。从今天开始,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将和我一起度过充实而又快乐的小学学习生活。
2.自我介绍。
板书自己的姓,让学生认一认,表扬认识的同学。
(二)树立班级的概念。
1.游戏“蜘蛛织网”,学生间自我介绍。
线团从老师手里传到第一个学生手中,第一个学生介绍完了后,线的另一头拉向第二个学生,以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结成了一个网,告诉学生:这个网是我们大家共同编织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份功劳,每一个同学都是我们这个班的成员。从今天开始,我们32个同学和我,你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一年级(1)班。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和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为班级增光。
(三)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各种设施和功能,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和校园环境。
(四)布置作业。
1.把今天了解到的学校的情况讲给家长听。
2.向家长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怎样上语文课。
1.上好语文课的意义。
语文课就是教大家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听,学会说,还要学会读,学会写,为将来学习其他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地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
2.上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1)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走动,有问题举手发言。
(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发言时声音要洪亮。
3.课后要求。
(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进行复习,不懂就问。
(3)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预习。
(二)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1.养成正确读写姿势的意义。
小朋友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避免近视眼、驼背等问题的发生。
2.读书的姿势。
(1)讲解:身体坐直,双手握书,眼睛不要离书太远,也不要太近。
(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教师检查纠正。
3.写字的姿势。
(1)讲解:身体坐直,胸离桌沿一拳左右,眼睛与本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手握笔下断,离笔尖大约一寸。
(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在语文书第一页填上自己的姓名。教师检查纠正。
拓展阅读
1、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设计参考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美。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能力目标
培养学习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识字能力。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组学习,以读为主,读议画结合,联系学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录音机及磁带,课件(放大插图)。
一、出示课件,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2、提问
(1)你都看到什么?
(2)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同学们,你在路上、小河边、田野里行走时,看到过那些美丽的景色,听到那些美丽的声音?(生说)
师:是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美的回答。
揭示课题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美的回答》
这美的回答靠什么的得来的?请大家快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第一次读,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后画出生字词,在多读几遍,读正确。
2、用采蘑菇的形式检查字音。
3、合作交流,巧记生字。发现识字规律。
4、第二次读,同桌读,互评,纠错。(专心听,及时帮助他。)
5、指名读,跟课件朗读。
6、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读给好朋友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感悟课文
细心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大自然都让我们欣赏到了哪些美景,把你找到的句子勾画下来。学生在反复读文之后进行勾画。
生1:我勾画的是“山间田野长满绿树,城市乡村开遍鲜花。小燕子为我们跳舞,小青蛙说我们顶呱呱。”
师:他找的真好,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你的脑子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个学生读文。
生1:我看见可好多好多的绿树。
生2:我满眼看见的都是高高的、绿绿的树和好多的花。
生3:我看见的花是五颜六色的。
生4:我看见小燕子一边叫一边飞,我还听见小青蛙也在呱呱叫个不停。
师:先在谁愿意带着你眼前看到的美景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
要让大自然做出美的回答,我们能做什么呢?
生:我们植树 我们种花 我们爱护燕子我们保护青蛙
四、再次读课文,读出理解,试背诵
1、出示课文,“植树”、“种花”、“爱护”、“保护”“热爱”几个词空缺。学生试补充。
2、学生试背诵。
3、看黑板的板书再背诵。
五、联系生活扩展想象
地球村的小主人
我住地球村,当好小主人。种上草,草儿青嫩嫩;栽上花,花儿香喷喷;植上树,树木绿茵茵。小朋友,作为地球村的小主人,你都做了什么?
我们还能为大自然做哪些事情?大自然又会给我们哪些美的回答?
生1:我们不往水里扔东西,水就哗啦啦的流,为我们唱歌,水里的小鱼还为我们跳舞。
生2:我们不污染大海,大海就能当镜子给我们照。
生3:我们保护小蜜蜂,小蜜蜂就采蜜给我们吃。
生4:我们爱护草坪,风一吹,小草就对我们点头微笑.....(
生:我们不乱扔垃圾,让天空更蓝
我们不摘花朵,让花更香
我们节约用水,让水更清
我们爱护小动物 ,让我们和小动物成为一家人
师:你们说的真好,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自然。谁能试这用这些话语替换课文的内容变成一篇新的《美的回答》?
学生讨论整理如下
我们不乱扔垃圾, 我们不摘花朵,我们节约用水,我们爱护小动物。我们热爱大自然
大自然就给我们美的回答
天空更蓝 花更香 水更清 我们和小动物成为一家人
师:你们真棒,已经成为小诗人了。学习了一首诗,自己做了一首诗,回家可以把你们编的这首诗读给家长听。如果你有还的想法,还可以在试着编一首诗。
2、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设计参考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热爱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聊天交流,启发性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融进大自然。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热爱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美。
重难点分析:
1.会写六个生字,正确认读“植树、种花、保护、田野、城市”等词语。
2.诵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味大自然的美要靠人类保护是文章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以语感引*感,以情感带动语感,尝试声情一致的朗读能力达成与提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小燕子、绿色的小青蛙……让学生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二)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1.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大自然又会怎样对待我们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二)同桌互读文中的生词,先指读,后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词语
(三)读诗歌,听者给予评价。
三、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课件展示
(一)提问: “我们植树”,大自然给了我们怎样的回答?
找出句子来,自己读一读,然后男女生对读。
引导体会“回答”的内容。
(二)提问: “我们种花”,大自然给了我们怎样的回答?
找出来同桌读一读,然后男女生对读。
(三)学习体会“爱护燕子”、“保护青蛙”的句子,学习方式与上面的相同。
男女生交换对读。
(四)大自然的回答好不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大自然的回答,你说用什么词?
(五)“山间田野长满绿树” 、“城市乡村开遍鲜花”是什么景象?你能说一说吗?
四、读中理解,尝试背诵。
(一)学生读课文。
(二)提问:课文写了什么景象?
学生语言描述。
(三)课件展示课文, “植树”、“种花”、“爱护”、“保护”、“热爱”几个词空缺。
学生尝试补充课文空缺的几个词。
(四)学生试背诵。可配音乐《大自然的情诗》。
五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作业)。
我们还能为大自然做哪些事情?大自然又会给我们哪些美的回答?课件出示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可以写,可以画,还可以用实际行动做一做。
第二课时
一、作业展示,成果体验。
学生展示作业。
二、再认生字,复习巩固。
(一)课件展示会认、会写的生字,将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进行复现。
(二)课件展示用新生字连成新句子,将生字置于新的语境中以强化再认。
1.小青蛙长大了,我们要保护它。
2.城市中有一座小山,山顶上植了树,还满山都是野花,我爱这美丽的小山。
三、记忆生字字形与书写。
(一)课件展示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二)你怎么记住它?
(三)观察:怎样才能写正确?
美:上方是头顶所戴的东西,下方的“大”是正面站立的人形。
乡:像曲曲弯弯的乡村小路。
种:可用熟字合并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怎么写才美?
学生发言。
学生在书上写,写后小组评议、全班评议。
3、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设计参考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热爱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形声字的方法识字等。
2、通过情感朗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受到要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一、读课题,质疑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小诗《美的回答》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识记“答”:谁能很快记住它的样子?
齐读课题。
学习“美”的写法。(师示范,学生先书空练习,再描红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再读课题。
师:美的回答是什么?谁给了我们美的回答?为什么会给我们这样的回答?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熟悉课文,打开书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出示课文,生字用不同颜色标出)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生字用带颜色的字标出)
2、多种形式的读来识记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比赛读——打乱顺序读)
3、认读生字词卡片,以巩固认识生字。
4、(出示生字)多种形式的读来识记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
6、利用生字卡片,通过游戏来识记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思考:大自然给我们美的回答是什么?边读变勾画相关的句子。
2、全班共同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山间田野长满绿树,城市乡村开遍鲜花。小燕子为我们跳起舞,小青蛙说我们顶呱呱。”
(1)指读大自然美的回答。
(2)“山间田野长满绿树,城市乡村开遍鲜花”是什么景象?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怎样美丽的画面?你能说一说吗?
(3)生畅谈眼中的美丽画面。(山间田野到处是诱人的绿,放眼望去,都是高高的、绿绿的树,各种美丽的花满山遍野。城市乡村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红的、白的、粉的.......还有许多小蜜蜂来采蜜呢!)
(4)指导学生朗读。
大自然多么美好啊!我们热爱大自然,大自然就给我们美的回答。谁是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共同朗读这段话。
3、师:我们都是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出示填空,引导孩子找出植树、种花、爱护燕子、保护青蛙)
4、师:大自然的美要靠大家来保护,只有我们对大自然充满爱心,才能换来大自然美的回答。
(1)师生对读。我们植树,( )。
我们种花,( )。
我们爱护小燕子,( )。
我们保护小青蛙,( )。
(2)同桌相互练习对读。
(3)男生、女生交换对读。
5、美美的朗读全文。
五、联系生活,扩展想象。
师:我们还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大自然又会给我们哪些美的回答?
学生畅所欲言。
六、复习本节课所学生字词。
七、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演、画、唱)来表现我们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大自然又会给我们怎样美的回答?
4、《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一、导入 。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三、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1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