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贝不走样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7 16:16:56

拷贝不走样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会用观察,表述,倾听等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

2、体验和同伴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会用观察,表述,倾听等方式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作品。

【活动难点】能仔细观察并清楚地描述。

【活动过程】

(价值分析: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提问:“你们玩过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吗?怎么玩?”

小结:我做一个动作,后面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最后一个人做的动作和我一样,这就是拷贝不走样。

二、你来说,我来做

(价值分析:能仔细观察并清楚准确地描述作品)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作品,现在你们是看不到的,等会儿你们要完成一个一模一样的作品。什么叫做一模一样?

2、游戏规则

(1)两人一组,一人负责说,一人负责做,负责说的要说清楚。

(2)负责说的可以不断观察,然后清楚地告诉同伴。

(3)负责做的小朋友要仔细听,负责做。

(4)听到开始后,负责说的可以去观察了,倒计时结束后,游戏结束。

3、第一次游戏

(1)交流:“大家都完成了吗?和我的作品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你们是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作品的?

小结:原来完成这个作品是离不开两个好朋友的合作,负责说的小朋友要先看清楚颜色,粗细和位置,然后准确的告诉操作的孩子。

4、第二次游戏

(1)这次我们玩法、规则不变,两个朋友要换一下。

(2)交流:看看这次我们完成的怎么样?你们怎么成功的?

小结:原来要成功,要学会用观察,表述,倾听等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

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模版进行两人一组的“拷贝不走样”的游戏。

拓展阅读

1、认识同的汽车课文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认识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对同车辆的兴趣,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搜集各种汽车的图片和玩具,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随音乐学汽车司机开汽车进室。(播放欢快的音乐《去郊游》)小朋友们喜欢汽车吗?你知道哪些车?幼儿自由说。光头强的汽车让熊大熊二弄坏了,他想买一辆弄坏的新车,就来到城里买车。今天我们就和光头强一起去看车。(出示光头强的图片)出示搜集的各种汽车玩具,幼儿一一辨认。这些汽车子都,那我们就和光头强一块去比赛,认识同的汽车。

二、认识同汽车的外形及特殊作用

1、看录像:"马路上的车",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看,什么车来了?光头强会坐什么车?(公共汽车)它长得什么子?怎么乘?幼儿自由说。

2、观看课件《特殊作用的汽车》,交流汽车的特征。

幼儿观看课件中的几种汽车,进行比较,发现汽车的同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邮政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为人们带来的`好处。

你喜欢什么车?哪里会用到它?

3、光头强参观汽车厂,和小朋友们玩"看图说车名"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的车。现在光头强要考考你们,认真看,看它们是什么车?

(出示课件)请问这是什么车?它长得什么?哪里也要请它帮忙?(出示挖掘机、消防车、垃圾车、警车、救护车、卡车、洒水车、火车、出租车、*、邮政车、面包车、吊车等图片。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并模仿一两种车。)幼儿自由说。

4、听声音,辨车子。

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光头强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来了?

(放录音)(警车)模仿警车的声音--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放录音)(救护车)模仿救护车的声音。

--生了急病的时候需要它帮忙。

5.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的车子,长得各相同,它们的本领也,这些汽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三、结束:

老师:现在,光头强买了新车,我们也来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一辆汽车,好吗?听音乐和光头强一起开汽车,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各种汽车的子,可以模仿汽车的声音。

我说"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请你就变成你喜欢的车子,可以模仿汽车的声音,现在我们和光头强跟着音乐一起开动汽车回家了!(播放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随音乐模仿汽车的子开汽车,最后将汽车开出室。

2、壳席慕蓉

1、进席慕蓉,体会作者是如何保持一颗固执又简单的心?

学生介绍:《我眼中的席慕蓉》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忧,亦惧。”

这是席慕蓉写的诗,《莲的心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个朴实无华的诗人,她言语没有多少华丽,却透露出的是自己对于美好的向往。她是一名诗人,被誉为“台湾诗坛女旋风”。她说“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优美的文字却只是她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她是一位画家。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等。席慕蓉性子爱莲,她的画展中多画的是莲,她喜欢描绘在同时刻、同光线下莲花的出尘染的美。

这就是席慕蓉,如痴如醉的沉浸在如诗如画的世界里。她跟壳相比,有着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空间,所以她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将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每一幅画作完成的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苟。

2、席慕蓉靠自己的劳作和耕耘,用实际行动去扩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应该怎去学习席慕蓉,学习壳,去竭尽自己所能,将所做之事做到更精致、仔细、一丝苟呢?

以下周书声琅琅为例,

以每一次的背诵、听写为例,

以每一节课堂的表现为例,

从每一次和父母的耐心交谈开始。

3、《一步再一步》七年级语文

学目标

1、了解记叙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2、学习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行动、心理描写的内容及作用。

2、难点: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第一部分组织

一、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难作到。

就这,他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一件事吗

二、研读课文

一、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承前)明确: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他当时在受奖会上讲了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一段故事,请大家代替他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明确:要素齐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悬崖,在悬崖上下下来,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下,“一步,再一步”爬下了悬崖,并且得到了珍贵的人生启示。

二、研读课文,了解“怎么写的”。

1、如果是像刚才我们有的同学那讲,行行,能能感动人,给人以深刻启示呢?尽管说清楚了,与课文比一比,看看少了点什么?

明确:对,在写到爬上爬下悬崖,肯定少了写一些具体的动作,并且谈谈自己的心理活动。为了更清楚了解,我们还是读一读莫顿亨特先生自己的文章,看看他是怎将这个故事的。为了方便,我们分成爬上和爬下两个部分,先研究爬上的部分。

2、布置:默读课文,找出攀爬悬崖过程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和动作描写的词。注意,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用一个动词来表示。(投影)

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卜卜乱跳

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

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能动弹

讨论明确: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该冒险的悔意。

(投影,以“失去信心”导入)

4、布置:研读一下在岩石上的部分,听师范读。

问题:我们开始接触文章的`核心部分,看看小主人公怎开始“一步”的,也按照刚才的方式划出有关的心理描写的词语来。

毫无信心:害怕会摔死—啼哭

萌发信心:似乎能办到——移、探

信心大增:是能办到的——啜泣

问题:刚才两次都写到“哭”,大家看看,这种哭法是一的吗?

明确:“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三、研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这写”。

1、问题:时隔57年后,一位65岁的老人,仅仅是为了写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吗?

讨论明确:这种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对待它,我们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就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2、讨论详略:我曾经听过有的同学讲这个故事,对小伙伴和爸爸的情况感兴趣,你认为呢?(或者:让我们回到将故事的现场,看看,怎讲的?)

2、问题:那座悬崖并很陡,如果是中国的爸爸,会怎么?文中的爸爸又是怎的表现呢?谈谈为什么会这。(说出文中的爸爸具体的语言和动作,换了中国爸爸,又可能怎么?描写手电筒的细节和爸爸的语言等都是值得讨论分析的。)大家讨论一下。

讨论明确:关于中国爸爸的问题,可以各抒已见。文中的爸爸,是为了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积累人生的经验。确实也给了“我”以巨大的益。爸爸一直用鼓励的语气来培养“我”的信心,用手电筒给我以指引,给我方法。可以从以上两点来加以指导。

四、整理迁移

l、总结全文

布置:我们生活中有关这的事情吗,同学们谈一谈,回去后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

小悬崖

着眼岩石——一步再一步——成功的感受

大人生

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胜利

4、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老》

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院屋图片,创设情境:

问:“你觉得这是一座怎的小院子?”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师深情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读读这段话。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配乐,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小院,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大声读,第二遍默读):

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的奇迹。

2、字词检查:

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 网、霜冻。

⑴读:指名读,齐读。

⑵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

3、解意:有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师出示句子:

这是一个怎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室大约50平方米,一个家庭大约100平方米,下沙总面积约3400万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室那么大?多少个家?几个下沙米?(5万个,2万5千个,十四分之一个)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最好是录像,没有的话就用图片和文字,师解说。)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

在这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网,怪 得作者这 赞叹:这是多么了 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 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已经很大了?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 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 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 起的奇迹。

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句话: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懈的毅力。)

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会老的。”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会老的”?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五、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进了一座晋西北的小院子,跟着记者梁衡访问了一位山野老农。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畅谈感受)

六、作业(机动)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___年树,绿化了____,造了____,3700亩林 网,这是____。老人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___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_。

2、“青山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你可以简单地说说,就像我们前几天背的格言那。请一生背环保格言,师出示这句话。

⑴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⑵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⑶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学生写话,师**指导。

4、全班交流。(写在一张小纸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七、 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老,绿水长流!

5、数学等式的解集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学的重点是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难点为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1.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意义的异同点

相同点:定义方式相同(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的表示方法也相同.

同点:解的个数同,一般地,一个等式有无数多个解,而一个方程只有一个或几个解,例如, 能使等式 成立,那么 是等式的一个解,类似地 等也能使等式 成立,它们都是等式 的解,事实上,当 取大于 的数时,等式 都成立,所以等式 有无数多个解.

等式的解与等式的解集是两个同的概念,等式的解是指满足这个等式的未知数的某个值,而等式的解集,是指满足这个等式的未知数的所有的值,等式的所有解组成了解集,解集中包括了每一个解.

注意:等式的解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等式成立.

一般地,一个含未知数的等式有无数多个解,其解集是某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一个最简单的等式表示出来,例如,等式 的解集是 .

(2)用数轴表示

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因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点上画实心圆.

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因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点上画实心圈.

注意: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所以在数轴上表示等式的解集时应牢记: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一、素质育目标

(一)知识学点

1.使学生了解等式的解集、解等式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出等式的解集.

2.知道等式的“解集”与方程“解”的同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出等式的解集,并且能把数轴上的某部分数集用相应的等式表示.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讲解等式的“解集”与方程“解”的关系,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等式的解集可利用图形来表达,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学方法:类比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法.

2.学生学法:明确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熟练地用数轴表示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等式的解集时,要特别注意: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二)难点

(三)疑点

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的区别、联系.

(四)解决办法

弄清楚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直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重点学习等式的解集,解等式的概念并会用数轴表示等式的解集.

(二)整体感知

通过枚举法来形象直观地推出等式的解集,再给出等式解集的概念,从而更准确地让学生掌握该概念.再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用数轴表示等式的解集,从而为今后求等式组的解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等式化成 或 的形式.

① ②

(2)当 取下列数值时,等式 是否成立?

l,0,2,-2.5,-4,3.5,4,4.5,3.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说出答:(1)① ② .(2)当 取1,0,2,-2.5,-4时,等式 成立;当 取3.5,4,4.5,3时,等式 成立.

大家知道,当 取1,2,0,-2.5,-4时,等式 成立.同方程类似,我们就说1,2,0,-2.5,-4是等式的解,而3.5,4,4.5,3这些使等式 成立的数就等式 的解.

对于等式 ,除了上述解外,还有没有解?解的个数是多少?将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观察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得出答,指名板演如下:

法说明】启发学生用试验方法,结合数轴直观研究,把已说出的等式 的解2,0,1,-2.5,-4用“实心圆点”表示,把是 的解的数值3.5,4,4.5,3用“空心圆圈”表示,好像是“挖去了”.

师生归纳:观察数轴可知,用“实心圆点”表示的数都落在3的左侧,3和3右侧的数都用空心圆圈表示,从而我们推断,小于3的每一个数都是等式 的解,而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一个数都是 的解.可以看出,等式 有无限多个解,这无限多个解既包括小于3的正整数、正小数、又包括0、负整数、负小数;把等式 的无限多个解集中起来,就得到 的解的集会,简称等式 的解集.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等式的解集.

①以方程 为例,说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情况.

等式 的解的个数是多少?能一一说出吗?

解方程 求出的是方程的解,而解等式 求出的则是等式的解集,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指名回答.

师归纳:正是因为一元一次方程只有惟一解,所以可以直接求出.例如 的解就是 ,而等式 的解有无限多个,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因而只能用等式 或 揭示这些解的共同属性,也就是求出等式的解集.实际上,求某个等式的解集就是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原等式变形为 或 的形式, 或 就是原式的解集,例如 的解集是 ,同理, 的解集是 .

法说明】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印象较深,而等式与方程的相同点较多,因而易将“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混为一谈,这里设置上述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弄清“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的关系.

分析:因为未知数的取值小于3,而数轴上小于3的数都在3的左边,所以就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来表示解集 .注意未知数 的取值能为3,所以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包括3这一点,表示如下: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板演并说出分析过程.

分析:因为未知数的取值可以为-2或大于-2的数,而数轴上大于-2的数都在-2右边,所以就用数钢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注意问题: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的位置上,应画实心圆心,表示包括这一点.

法说明】利用数轴表示等式解的解集,增强了解集的直观性,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等式的解有无限多个,这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学时,要特别讲清“实心圆点”与“空心圆圈”的同用法,还要反复提醒学生弄清到底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这也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1)等式的解集 与 有什么同?在数轴上表示它们时怎区别?分别在数轴上把这两个解集表示出来.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等式的解集.

① ② ③ ④

(3)指出等式 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师生活动:首先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师抽查,最后与出示投影的正确答进行对比.

法说明】学时,应强调2.(4)题的正确表示为:

我们已经能够在数轴上准确地表示出等式的解集,反之若给出数轴上的某部分数集,还要会写出与之对应的等式的解集来.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用等式表示图中所示的解集.

法说明】强调“· ”“ °”在使用、表示上的区别.

(2)单项选择:

A. B. C. D.

A.1,2 B.1,2,3 C.1 D.2

③用等式表示图中的解集,正确的是( )

A. B. C. D.

④用数轴表示等式的解集 正确的是( )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说出答.(师给予纠正或肯定)

法说明】此题以抢答形式茁现,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四)总结、扩展

学生小结,师完善:

1. 本节重点:

2.注意事项:

弄清“ · ”还是“ °”,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P65 A组 3.(1)(2)(3)(4)

八、板书设计

一、1.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等式的解集.

1. 2.

三、注意:(1)“ · ”与“ °”;(2)“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

点击查看更多拷贝不走样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31474.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鸡年元宵佳节祝福语短信
  2. 元宵节的美好祝福短信
  3. 大班班级计划
  4. 英语教育专业自我鉴定
  5. 捉蝎子随笔
  6. 北京市食品成品代销合同模板
  7.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案设计范文
  8. 2019年春节祝福语50句
  9. 推动学校发展的阶段性总结
  10. 期中考试考后反思及学习计划
  11. 201年鸡年本命年经典祝福语
  12. 鲁迅自传教学反思范文
  13. 自荐书范本精选
  14.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15. 初中必背古诗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