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校园探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校园里的参观、考察活动,使学生了解校园一般设施的构成与分布,以及这些设施的功能,并知道爱护它们。
2.使学生了解学校大致的人员构成和他们的主要工作,知道学校离不开很多人的辛勤工作和劳动,学生应该尊重这些劳动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自己的学校,看一看学校里的环境怎样,有哪些教学设施,有哪些专用教室。它们分别有哪些用处?
二.揭示课题:《校园“探秘”》
三.参观校园
四.讨论参观校园后的结果
1.通过参观,你看到学校里有哪些专用教室?
2.有哪些教学设施?
3.它们分别有哪些用处?
五.小组讨论:
通过参观,你看到了许多漂亮的教室,教室里有很好的教学设施,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来使用它,又应该怎样来爱护它?
板书:尊重别人的劳动爱护公物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学生一起制作学校的平面图或学校模型,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自己学校的人员、设施的构成和分布。
2.让学生学会用地图或其他方式整理和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发展认识事物的空间感和方位感,以及简单的认图和制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出示学校平面图,教会学生怎样看平面图。
2.说说图中所标出的是什么设施?
二.说说学校里还有哪些设施?
三.添画
把老师出示的学校平面图中还没画出的设施,请同学添画上去。
注意;不苛求学生画得像不像,只要画出意思就行。可以用标志性的东西来表示某个设施名称。
四.讨论:到实验室、阅览室、教师办公室分别要注意哪些?
板书:实验室——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阅览室——安静,不大声喧哗
教师办公室——先敲门,再说“报告”。
师述:有些地方不能随意出入,如实验储藏室、食堂、宿舍。
五.布置作业:回家后,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我们的校园”。
拓展阅读
1、《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珍惜时间就是要学会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时间。要启发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这一主题设计了“时间的妙用”和“合理安排学与玩”这两个活动内容。
“时间的妙用”出示了四幅图,其中有浪费时间的现象,也有珍惜时间的现象。接着出示一个案例,合理安排五件事,学生通过讨论评议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安排学与玩”采用连环画形式,让学生评议画中人物的作息时间。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调查并了解他人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安排时间与玩耍。
3、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作息时间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玩耍。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间的妙用
一、问题导入
“时间最不偏心,给任何人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心,给每个人每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调查讨论
1、学生说说家人或朋友是怎样利用时间的,他们对时间是怎样看的'。
2、观察第7页图片。
3、学生讨论以上哪是珍惜时间,哪是浪费时间的现象。
活动二、“我”的时间我做主
1、学生观察第8页图片。
2、小组讨论,怎样安排五件事才能最节约时间。
3、比一比,评一评,哪个小组安排最合理。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而有些事情必须先后做,要学会统筹安排。
活动三、时间大比拼
1、看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四件事:收拾书包、带红领巾、听完一首儿歌、喝一杯热水。
2、请两位同学比赛。
3、获胜者说自己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三、学习小结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合理安排时间,你就会成为时间的主人。
第二课时合理安排学与玩
活动一、识图讨论
1、观察第9页图片。
2、说一说,哪些是合理安排时间,哪些是浪费时间的现象。
3、学生讨论如何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才能使节假日过得愉快而有意义。
活动二:小记者在行动
1、小记者采访同学,看他们是怎样安排节假日的。
2、辩析交流,看谁的节假日愉快而有意义。
活动三、“我”的双休日
1、教师发表格。
2、学生填写自己是如何安排双休日的作息时间的。
3、小组内交流,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改。
谈收获
1、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2、《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重点:
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
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自己遵守。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是怎样在马路上走的?怎样过马路的?学生交流。师:如果你不这样,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生交流师:我们通常把这些叫做“交通规则”。我们走在马路上经常会看到许多标志,这些叫什么?有什么作用?生交流。师:你认识多少交通标志呢?
二、学生认交通标志:学生连一连(见P34)再进行交流。师:交通标志有很多很多,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作业,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还有哪些,或者你看书或上网查一查,看谁认识的标志多。
三、活动学做小交警。讨论:怎样过马路
四、说说交通安全用语。师示范:过马路,一站,二看,三通过。宁等三分,不争一秒。红灯停,绿灯行。学生交流。
五、读读小资料。
六、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交通规则,认识了交通安全标志,明白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为了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大家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小朋友们回家后,也要向爸爸妈妈宣传。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2 花的学校》 部编版
《2
1.知识和能力: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上学歌》。
2.谈话:同学们,我们天天在学校里学习,谁能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3.揭题:同学们,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者。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教学生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袋
2.交流识记生字
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
角—触
汤—烫
换偏旁记忆的字: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将课文分为四个段落,分别请四名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指导。
3.说说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段(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8~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妈妈扬起了双臂。
五、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聆听并补充。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知
1.开火车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句段解析
1.学习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交流汇报这一段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3)学生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你能模仿着说一说吗?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交流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你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话吗?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指导学生理解、感悟。
“我”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在“我”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3)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想象。
5.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内容,再看一看图片,说出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总结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美而富有童趣。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的方法。
五、教后反思
4、《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让学生注意到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建立安全意识,明确意外事故的产生往往因为我们的不注意或安全意识的淡薄,学会一般事故产生的应对和急救方法。
重点:
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般事故的应对和急救。
难点:
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简单的应对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听到很多不幸的消息,许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遇到许多危险,结果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每年都有许多人不幸离开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确实,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危险,如果我们一不小心,悲剧就可能发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身边有哪些可能大危险吗?
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交流。
三、师指导学生说说P40页情境图中存在的危险,并说说避免的措施。1、不独自到危险的河、湖、水塘中游泳。要在大人的陪同下到游泳池。2、不用湿手接触带点的东西。3、不在电线下放风筝。4、不在有易燃物品的地方放鞭炮。
四、辩论“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学生分两组充分发表意见。师总结:不管是会还是不会,如果你不注意,没有安全措施,都会有危险的。
五、师简要介绍几种多发的以外事故种类:(1)溺水;(2)烧伤;(3)中毒;(4)摔伤;(5)窒息。
六师:为什么会有意外事故发生,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自学P42后开展讨论。)
一、师:当我们遇到有意外发生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自学P43后开展讨论。)
二、小故事(煤气爆炸发生时)学生听外故事后说说各种消防设备、工具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