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校园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
教学目的:(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个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一、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二、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三、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教师示范)。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四、欣赏学生作业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拓展阅读
1、人教版电子课本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魔幻的颜色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一、组织教学,导入 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色图。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 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
2、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明了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铸造出庄严的青铜器。这些精美的器物,既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超,装饰精美多变,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气度。
二、知识点解析
1、彩陶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欣赏彩陶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提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
(2)、学习活动
仔细观察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区别,并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1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1)、欣赏青铜器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后母戎方鼎》、《四羊方尊》等器皿,提问:这两件青铜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2)、学习活动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青铜器图例,简要的说一说商代、西周、春秋和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在形状和纹饰上有什么不同。
3、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1)、欣赏瓷器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青瓷莲花尊》、《钧窑三足洗》、等瓷器,提问:这些瓷器有什么差异?(种类、造型、作用……)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青瓷莲花尊》——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钧窑三足洗》——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敞口,浅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装饰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通体内外施釉,内施天蓝色釉,青中泛白;外为玫瑰紫色釉,蓝中泛紫,绚丽夺目。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2 鼓钉洗是钧窑瓷器中常见的造型品种,这种富于装饰性的器物配以如意头形足活泼轻巧,匠心独具。此为宋代宫廷陈设用瓷。
(2)、学习活动
欣赏课本上元代和明代的青花瓷器,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釉色的差别。
元代青花瓷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明代青花瓷器具有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明代青花瓷器的胎体都较厚重。
三、小结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3、小学一年级上册《学校是乐园》原文及教案
我爱我的学校,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大家一起学习,亲亲热热。
我爱我的学校,学校里有教室,有操场,大家一起做游戏,快快乐乐。
1.指导学生认识“学、校、爱、有、老、师、习、亲、热、快”十个生字,会写“习、乐、有、同”4个字。学习新笔画“提”
2.辅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自然段。体会学校是个乐园。引导学生感受学校是乐园,老师、同学之间亲亲热热,大家一起做游戏快快乐乐,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
【重点难点】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体会学校是乐园。
【教具准备】反映学校学习、活动两方面内容的课件、有田字格的小黑板等。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学校,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亲亲热热地学习、画画、唱歌。在课间又可以和同学们一道做游戏、讲故事。你们觉得在学校里过得愉快吗?
2.播放校园环境,及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上课、游戏的课件。
看到了美丽的校园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游戏的场面,你有什么感想?
是呀,学校是个快乐的地方,所以我们说,学校是乐园。(板书课题)
3.读题,释题:“乐园”指什么?(快乐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不会读的字先读上面的拼音,或用笔画出来,问问老师或同学。
2.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注意听清楚不会读的字。
3.投影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
4.小组合作读课文,每人读一遍,看谁读得又对又通顺。
5.个别读,示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知道的。
2.认识自然段。
(1)告诉学生:课文有两句话,但这两句话不是连在一起的。每一句话的开头都空出两个字的位置,这样一句话也就是一个自然段。
指导看书,认识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铅笔标出“1、2”自然段。
3.选择一个自然段,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直到你认为把这个自然段读通顺了为止。
4.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选择读的自然段读给对方听,互相评一评,然后再说说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体会第一个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想想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我爱我们的学校;大家在一起学习,亲亲热热。)
(3)怎样学习才是亲亲热热?应该怎样读这个词?(亲亲/热热,读得轻柔些。)
(4)我们该怎样读这段?(注意读好“爱”“一起”“亲亲热热”这几个词,读出对学校爱和喜爱学校生活的感情。)
a.自由练习读。
b.指名读。
c.评议。
d.范读。
e.齐读。
6.指导朗读体会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插图课件。
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在操场踢足球、做游戏,他们玩得多么快乐呀!)
(2)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3)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些什么?(了解“快快乐乐”是指十分高兴;愉快开心。)
(4)我们读这段时要读出怎样的心情?(快乐)
(5)指导朗读第二段,注意读出快乐的语气。
(6)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学校里有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7)小结,过渡:是啊,我们的学校也是处处充满着快乐,是个开心的乐园,我们也要爱自己的学校。同学们,我们十九小学是个大家庭,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后我们要在这十九小努力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8)我们作为十九小学的小主人,平时应该怎么做?才是爱自己的学校呢?
指名说。
(可从纪律、学习和保护环境卫生、美化校园等方面说。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小组代表说。说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
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举手之牢我也能做。”希望你们在任何地方都能这样做,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
四、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认读生字,并用新学习的生字口头组词。认识新笔画“提”。
2.自学生字,观察“习、乐、有、同”这几个生字各有几笔,在田字格中占据什么位置,再按笔顺书空,然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习”这个字有一笔画“提”)
3.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4.完成课后的3题、4题。
请看书: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示范——学生描红——独立书
6.把你喜欢的词语采摘在词语花篮里。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朗读全文。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带拼音各写四个。
2.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妈听,并让他们给予合理的评价。
3.背诵课文。
1、注意随机识字,如在出示题目后随即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两个字。
2、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对照拼音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找拼音朋友帮帮你,把它读准。找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用圆圈圈出来,边圈边读。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
3、创设游戏情景,让生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求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疲劳点穿插音乐,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中不知不觉地识字,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把识字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欢声笑语中学,从而充分体味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在这节课上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己读、悟,以读代讲。
4、让学生说代替教师教。在这篇这么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通过第一课时基础学习后,我特意在第二课时空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说说他们感受到、接触到的学校生活,并让学生们感受爱和温暖,喜欢自己的学校。
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课后很多学生见到我时,还意犹未尽地和我讲他的“乐园”。
4、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三、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用具:
六、教学安排: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1.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⑵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⑶《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⑷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⑴提问:
*人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 ⑶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⑴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⑵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片,同学们相互交流,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八、课堂练习:
1.新中国的国庆日定于l0月1日,这是因为l949年的当天 (
)
A.通过《共同纲领》B.举行开国大典
C.国家领导人就职D.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知识点三
西藏和平解放
2.1 95 1年,西藏和平解放。在和平解放前,西藏地方*和**谈判的地点是 (
)
A.拉萨
B.昌都C.成都
D.北京 基础巩固
3.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 ①《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九、课后反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