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7-28 13:53:43

李白《古风》诗歌鉴赏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公约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人”。《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靡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于是概括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公约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近。诗人反对绮丽侈靡,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这六句铺叙唐代的文运,诗人故弄狡狯,其实半是假话。唐代是近体律绝诗新兴的时代,何尝有所谓“复元古”?唐太宗以马上得天下,高宗、中、睿之间,历经武后、韦后之变,又何尝有所谓垂衣裳无为而治天下?王、杨、卢、骆、沈、宋的诗,虽各有胜处,但用“清真”两字,也只是李白个人的说法,而不足以代表初盛唐的风格。文才处休明之世,乘时运而飞跃,有如鲤鱼踊跃于龙门,繁星罗布于秋天。这里写唐代的进士科,比较真实,但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文胜于质,又何尝有所谓“文质相炳焕”?这些还是枝节的问题,如果唐朝统治者真能如李白这六句诗所写的那样,李白应该早就复兴“大雅”,重振“正声”,何至于“吾衰竟谁陈”呢?这六句与“吾衰竟谁陈”之间的矛盾,说明了诗人这六句是故布疑局,故意地正反相形的。所以下文从“众星”中跃出“吾”来,用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申说自己已无创作之意,只有把“废兴万变”之中的那些作品,象孔子删诗一般,把它整理一下,去芜存菁罢了,这样庶几还可以“垂辉映千春”。可是孔子毕竟不是仅仅删述而已,赞周易、删诗书、定礼乐之外,最后还是作了流传千载的《春秋》,直到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时才绝笔。诗人的抱负,亦正是如此。最后两句,从“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的较消沉的想法,又一跃而起,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斩截之辞,来反振全诗,表示愿意尽有生之年,努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诗人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自比孔子,正说明他对自己期许很高。这一“立”字又遥遥与起句的“作”字呼应,气足神完,于是乎“大雅”又“作”了。

由于这首诗的主意在复振大雅之声,所以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完全用中锋正笔。因此,即使在 “吾衰竟谁陈”的慨叹之中,对当代有所不满,而只能以“圣代复元古”等六句正面颂扬之辞,来微露矛盾之意,这并非诗人故作违心之论,而是写这首诗的立场使然。千古以来,对此诗都是顺口随便读过,未尝抉出其矛盾之处的用心所在,未免辜负了诗人当时以此诗冠全集卷首的苦心了。

拓展阅读

1、代爱国

金陵新亭

朝代:唐朝|作者:

金陵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金陵新亭》是唐代伟大的作品。此根据《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典故写成,表现了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在南京新亭,根据西晋末年的一个历史故事而作此。该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座而叹曰:“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是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有趣的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也遭遇类似情况:“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当时是多么希望唐军能从南边开辟第二战线,那样就可以迅速消灭安禄山的叛军。于是,永王来九江以后,从内心说是赞成的。可惜权利之争害了,也害了中原人民,以至安史之乱的余波竟然持续十几年,唐朝也因此走上衰败的道路。

无论此在安史之乱前的咏,还是在安史之乱后的感慨,从的角度看,主题鲜明,情节清晰,语言简练,气势雄壮,发人深思,把一个故事改写得有声有色。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朝代:唐朝|作者:

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八蛇予出陇西,弯弧拂箭猿啼。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鹊旗。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是的五言,由三首五言绝句组成,是《全唐》的第176卷第16首。第一首用奇异的联想,把郑灌获得从军的机会比喻为博得“好彩”头,勉励外甥树立起“丈夫”的雄心壮志,英男杀敌“斩胡头”,以报效祖国。第二首设想边境战斗的壮丽图景,流露出人对于正义之师的赞美,并特意叮咛郑灌要精通祖先传下的兵法,以瓦解敌军。第三首展望战斗的胜利,满怀信心。人以长辈的口吻,鼓励郑灌勇敢杀敌,克期凯旋。 中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外甥郑灌的爱国壮举和对他寄予殷切的希望。此把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于一体,语重心长,感情炽烈,起到强烈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朝代:唐朝|作者:

将军发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发马》是唐代创作的一首五言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全五言十六句,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英姿。

颂中原汉族**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2、经典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短短四句,写得清新朴素,明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这首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流潇洒的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意,少了份伤感。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3、经典

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2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出蜀时所作。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3赠汪伦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前两句描绘乘舟欲行时,汪伦踏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那份

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4、经典

1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2三五七言 / 秋

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存疑)

写在深秋的夜晚,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显的凄婉动人。

5、经典

1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

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来 一作:自;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之事。这首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在这首里,“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首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力。咏酒的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2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前四句写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古风》诗歌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4971.html

热门阅读

  1. 七夕节由来的作文
  2. 小学语数教研组活动总结
  3. 安徒生童话:玫瑰花精
  4. 给客户的大寒送的祝福短信精选
  5. 出色的老师教学反思范文
  6. 你都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故事
  7. 食品安全合同模板
  8. 幼儿园期末家长会发言稿范本
  9. 最美的爱情句子
  10. 寒假学生手抄报素材
  11. 岗位的聘任合同模板
  12. 企业员工的学习心得体会
  13. 毕业生简短的自我介绍范文
  14.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15. 我爱我校演讲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