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及寓意简短

发布时间: 2025-07-28 13:53:43

寓言故事及寓意简短

寓言故事,大家学习了哪些?下面是有关简短的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大家阅读!

从前,鲁国有个宝贝,叫作岑鼎。这只岑鼎形体巨大,气势宏伟雄壮,鼎身上还由能工巧匠铸上了精致美丽的花纹,让人看了有种震慑心魄的感觉,不由得赞叹不已。鲁国的国君非常看重和珍爱岑鼎,把它看作镇国之宝。

鲁国的邻国齐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国力很是强盛。为了争夺霸权,齐国向鲁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鲁国较弱,勉强抵挡了一阵就全线溃败了。鲁国国君只得派出使者,去向齐国求和,齐国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要求鲁国献上岑鼎以表诚意。

鲁国的国君很是着急,不献吧,齐国不愿讲和;献吧,又实在舍不得这个宝贝,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鲁国有个大臣出了个主意:“大王,齐人从未见过岑鼎,我们何不另献一只鼎去,量他们也不会看得出来。这样既能签订和约,又能保住宝贝,难道不是个两全之策吗?”“妙啊!”鲁国国君拍手称是,大喜道,“就照你说的这么办!”

于是,鲁国悄悄地换了一只鼎,假说是岑鼎,献给了齐国的国君。

齐国国君得了鼎,左看右看,总觉得这只鼎虽也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但似乎还是不如传说中那样好,再加上鲁国答应得这样爽快,自己又没亲眼见过岑鼎,这只鼎会不会是假的呢?又能用什么方法才能验证它的真伪呢?要是弄得不好,到手的是一只假鼎,不仅自己受了愚弄,齐国的国威也会大大受损。

他思前想后没有法子,只得召集左右一块儿商量。一位聪明又熟悉鲁国的大臣出点子说:“臣听说鲁国有个叫柳季的人,非常诚实,是鲁国最讲信用的人,毕生没有说过半句谎话。我们让鲁国把柳季找来,如果他也说这只鼎是真的,那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接受鼎了。”齐王同意了这个建议,派人把这个意思传达给了鲁国国君。

鲁国国君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得把柳季请来,对他把情况讲明,然后央求他说:“就请先生破一回例,说一次假话,以保全宝物。”柳季沉思了半晌,严肃地回答道:“您把岑鼎当作最重要的东西,而我则把信用看得最为重要,它是我立身处世的根本,是我用一辈子的努力保持的东西。现在大王想要微臣破坏自己做人的根本,来换取您的宝物,恕臣不可能办到。”

鲁国国君听了这一番义正辞严的话,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有用了,就将真的岑鼎献给了齐国,签订了停战和约。

柳季如此守信用,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好品质。

寓意:诚实信用是无价的,任何宝贝都不能与之相比。无论何种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放弃做人的根本。

有个小偷,想去偷点东西来换些吃食。一天夜里,他找来找去,那些大户人家的门上都上着大锁,结实极了,他怎么也弄不开。

转来转去,这小偷终于找到一户人家,两扇门板破破烂烂的,不费多大工夫,小偷就打开门进到屋里了。他东翻翻、西看看,到处寻找值钱的东西。可是这一家实在是一贫如洗,除了些破桌椅烂抹布,简直找不出一样可以换钱的东西。小偷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暗自叫苦:唉,我的天!我怎么倒霉成这样,这家人简直太穷了,根本没什么可偷的,叫我白费了这么多工夫和力气!

要空手回去,小偷实在是不甘心,他继续四下里仔细搜寻,一双贼眼滴溜溜乱转。过了一会儿,他果然有所发现——床头放着一坛米。小偷思忖道:没法子,就把这米拿回去煮饭吃吧。可是连坛子抱回去太重了,既不方便又可能拿不动,还容易让人起疑心……哎,对了,不如这样……

小偷一*,计上心来。他**外衣铺在地上,然后回过身子去取米,想把米倒在衣服上包走。小偷闹腾了这许久,将床上睡着的丈夫吵醒了。

借着照进屋里的月光,丈夫瞧见了企图偷米的小偷,生气极了:这个坏蛋,我家里这么穷,他竟然连唯一的一坛米都不放过。本想大声叫抓贼,又怕贼一时急了伤人,怎么办呢?丈夫悄悄一伸手,把小偷铺在地上的衣服拿起来,藏进被子里面。小偷取了米回头,却发现衣服不见了,又急又恼。这时,妻子也醒了,惊慌万分地问丈夫:“房里窸窣(xisu)作响,是不是有贼呀?”丈夫回答说:“我醒了半天了,哪里会有贼呢?”小偷听见这夫妻俩的对话后,忙高声喊道:“我的衣服,才放在地上,就被贼偷了,怎么还说没有贼呢?”这时邻居们全被吵醒了,听到这家喊“贼”的声音,纷纷跑过来抓,小偷来不及逃跑,只得束手就擒。

小偷竟然忘了自己的身份,贼喊捉贼,暴露了目标,终于被擒。

寓意:凡是丧尽良心算计别人的人,到头来只会算计了自己。

有个南方人,从来不吃鸡蛋。一次,他出远门到北方。在路上走得累了,肚子也咕咕直叫,就进了一家小店坐下,吃些东西。

店里的伙计一看有客来了,忙过来招呼,殷勤地边擦桌子边问:“客官,您想吃些什么?”这个南方人第一次来北方,对北方的菜很不熟悉,就随便地说道:“有什么好菜就上吧。”

伙计应道:“本店的木樨肉做得可拿手了,您可以尝一尝。”不一会儿,菜端上来了,南方人一看,原来里面有自己不吃的鸡蛋,可他又怕如果说出来,别人会嘲笑自己无知,就不愿明说,只是问道:“还有别的什么好菜吗?”伙计说:“还有摊黄菜,也是本店的拿手名菜。”南方人心里嘀咕:摊黄菜是什么玩艺?不管它,先要了再说吧。

菩萨保佑,可千万别再有鸡蛋呀!便说道:“太好了,就这个吧!”等到菜送来一看,仍然还是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不好再推了,他只好说:“菜是不错,可惜我肚子挺饱的,不想吃东西。”他的仆人饿得实在不行,便劝他说:“前边的路还很远,不吃的话,待会儿恐怕要挨饿了。”

他于是借梯子下台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吃些点心吧。伙计,有好点心吗?”伙计答道:“有窝果子。”他说:“那就多拿几个来吧。”等到“窝果子”被端上来,他一看不禁傻了眼,竟然又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他心中又羞惭又恼火,再也找不出什么理由了,只得饿着肚子赶路,直走得疲劳不堪。

寓意:天下的事情很多,人们哪能样样知道。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不承认,还硬要假装知道。这样做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

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作瑟,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赵国有很多人都精通弹瑟,使得别的国家的人羡慕不已。

有一个齐国人也非常欣赏赵国人弹瑟的技艺,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领,于是就决心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

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始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专心听讲,平时也总不愿意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心里想: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如果什么都没学到,就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想虽这样想,可他还是不抓紧时间认真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

他注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奇怪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的覆辙。

拓展阅读

1、善用别人的智慧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新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县太爷说:各自整修一座庙宇,所需的器材工具,官家全数供应。工程必须在最的时日完成,整修成绩要加以评比,最后得胜者将给以重赏。

此时的工匠团队,迫不待地请领了大批的工具,以五颜六色的油漆彩笔,经过全体员工不眠不休的整修与粉刷之后,整座庙宇顿时恢复雕龙画栋、金壁辉煌的面貌。

另一方面,却见和尚们只请领了水桶、抹布与肥皂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把原有的庙宇玻璃擦拭明亮而已。

到了工程结束的时候,已到了日落时分,正是评比揭晓的关键时刻。这时从天空中所照射下来的落日余晖,把工匠寺庙上的五颜六色、恰好辉映在和尚的庙上。

这时候,和尚所整修的庙宇,呈现出柔和而不刺眼、宁静而不嘈杂、含蓄而不外显、自然而不做作的高贵气质来,与工匠所整修的眼花缭乱的颜色,呈现非常强烈的对比。

实上,庙的功能为一个心灵的乡,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场域,太过于华丽铺陈,相反的将失去其真正的功能。就庙的角度而,和尚与工匠对修庙的境界,其高低就不而喻了。

和尚与工匠整修庙宇的理念迥然不同。和尚利用最单的法则来驾驭最复杂的环境,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成效,用最无形的观念超越有形的物质。换句话说,他是充分的借用、活用善用别人的无形智能与资源罢了!

未来时代的竞争优势,已经慢慢的从有形的资源移转到无形的智能上。因此,谁能够充分的运用与开发自己与别人的智能,谁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赢家。

我们必须时时用心在身旁左右所发生的物,能从中萃取知识获得智能。我们更要虚心把自己放空,才能接受周遭的物,容纳不同的看法。

唯有不断的创造知识与智能,才有永续的竞争力。

2、仁智的孙叔敖经典

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两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双头蛇,并把它深深地埋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他母亲看到这孩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莫不是生病了?”

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啊,哭得这么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呢?”

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它也会死去,就把它打死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着孙叔敖的头说:“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孙叔敖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还能为别人着想,所以老百姓信赖他。这说明:能为群众着想的人,群众也会拥护和信任他。

3、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经典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心理点评】

这个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实的扭曲。什么实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去面对这个负性件。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哪怕我们对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李凌说,99%的*者有过痛苦的遭遇。他们之所以*,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人的生命财富。

切记: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点击查看更多寓言故事及寓意简短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4969.html

热门阅读

  1. 平安夜给朋友的祝福语大全
  2. 公司人事部长竞职的演讲稿
  3. 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4. 旅游厕所建设改造现场会发言稿
  5. 银行职员工作总结
  6. 心灵偏方优秀美文
  7.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
  8. 关于春天的古诗句子
  9. 大学生电子专业实践报告
  10. 理工类管理专业自我鉴定范文
  11. 2016年关于平安夜的祝福语
  12. 沙漠中的硕大沙漠地黄美文
  13. 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美文
  14. 我的职业价值观征文
  15. 我们之间的友谊1500字作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