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后感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欢迎参考文学网读后感范文。
【篇一】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话,在我看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看圆明园的时候,觉得圆明园的美丽是无法形容的,感觉走入了人间仙境一样,自己也好想去见识、去游览一下这座美丽的园林。她的美让人向往,也让人心醉。当看到毁灭的图片时候,有遗憾,也有悔恨,也有气愤,更多的是他的毁灭让人心碎。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视频讲解了从开建圆明园的康熙帝直至圆明园毁灭时的咸丰帝的坎坷经历和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事件。一个多世纪才建成的圆明园,凝结了一个民族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在加上超人的想象力,才造就了这颗矗立在东方的璀璨明珠,却被英法联军无情地毁坏掉。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在没有被英法联军烧毁以前,曾是那么辉煌灿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瑶台、武陵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景色,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正如法国文学家雨果所说圆明园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是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几乎是神奇的人民运用想像能力创造的一切,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其中在影片观看中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建筑,让我记忆深刻的场景就是那些喷泉,既有西方的浪漫也有中国的特色,感觉自己误闯入了仙境一般。在那个年代我国的建筑就已有如此高的造谣,不得不感叹我们先人的智慧。毋庸置疑,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宋元陶瓷、历史书画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记得影片中马格尔尼勋爵的一段话:“大清帝国好比一只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没有沉没,完全是因为它的重量与面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管理的话,它就会沉入大海。”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句话。1860年,英法两国狼狈为奸,一举入侵圆明园,虽说我们人多势众,但始终敌不过*的铁枪炮火。没有先进武器的我们,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中华建筑的瑰宝被侵略者毁于一旦。歹毒的侵略者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为毁灭证据,就下令将圆明园烧毁。大伙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似乎在疼苦的呻吟:“救命啊,我要被烧焦了”,我突然感到极为心痛,极为气愤。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愤愤不平。我在想他们这些侵略者怎么舍得在这仙境般的园林里做出如此残忍的事,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放火烧,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艺术瑰宝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不仅是建筑史上的一大损失,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一大损失。记得法国着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
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为什么这美好的一切不负存在?历史与现实双重证明,弱肉强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也是社会发张不可回避的问题。明主与和平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类最纯粹的善意追求,在国家经济利益、*权利面前显得异常苍白。否则,美国就不会以“世界警察”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东征西讨,就不会一一己之力**伊拉克。镇压南联盟、打击阿富汗等等强权国际*事件。当然,如果我国在强悍一点,也不会如今有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了。在一个半世纪以前我国的落后,导致的结果是圆明园被熊熊烈火锁焚烧,他留给中华名族的是血的教训。
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记录着一个名族荣耀与屈辱。假借文明的名义,强盗们点燃的野蛮大伙烧尽了一座举世无双的世界建筑瑰宝。然而,野蛮的大伙烧不尽他的华贵,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丹枫白露城里,我们依然可以体味到她散发的艺术气质。野蛮的大伙同时烧不尽一个名族对他的追思,因为她承载着一个名族的荣辱历史和文化血脉。现在的圆明园只剩“西洋楼的有一些断臂残骸”,我们要以此作为一个警惕,为例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学好各项本领,让我们的国家更见强大。
【篇二】
古话说得好!“落后就要*”,圆明园地下室的洋枪土炮没人去加工,显得落后,人们又过着那么糜烂的日子,就会*!现在全球都不和平,战争频发,我们中国应该觉醒,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发生战争,应该努力发展经济、科技,不让外国人瞧不起!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就应该记住圆明园的毁灭,记住当时清*的*无能,记住那场鸦片战争,记住中国的一切耻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了解圆明园内有弯弯的流水,高高低低的假山,湖如明镜,山似叠翠。院内的宫殿建筑,美妙奇特,变化无穷。那无数的名花奇木,数不尽的珠宝玉器,无论是建筑优美,还是五光十色的金珠玉物的珍奇,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都堪称世界上的杰作。
公元1860年6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看见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就像恶狼见到了猎物,疯狂抢夺起来,能拿走的尽量拿走,手里拿不了的,就用抢来的绸缎和刺绣品做包袱,背走成包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对那不走的楠木器具、铜器、瓷器等物品,则有枪托或棍棒砸碎。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烬。
想到这里,我不禁的想到:我们的祖国有光荣的历史,也有屈辱的过去,火烧圆明园便是祖国屈辱的一页。
因为清*的*无能,*王朝使我们的祖国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清*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还是人民的反抗,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惩罚。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如今我们的祖国就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名胜古迹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旅游观光,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在我们中国人面前也会点头微笑了。但他们就是再点头,再微笑,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得深重灾难!
拓展阅读
1、《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在语文书的115页上,有着这样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我们祖国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叫作“圆明园”。在当我翻开这一篇课文时,我的心中突然间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那种悲伤和仇恨一起交织在我的脑子里的感觉,不可言喻……
圆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由圆明园,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浓缩了我国各地最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颂,这一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才建造出。圆明园中有许多建筑,比如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样如此庞大、精致美丽的圆明园,怎么不能称得上我国的皇家园林呢?!
可是到了1860年时,让无数人愤怒的事情发生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圆,他们把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通通掳走,一件不剩,拿不走的,就把它们砸破,敲碎。同时,为了销毁罪证,在10月18日到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一直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天空,我国这一园林的珍贵宝物,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就这样被大火烧的灰飞烟灭。我对敌人有着无比仇恨!我国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就这样被侵略者们毁于一旦。
这些侵略者对我国圆明园的所作所为是如此残忍和灭绝人性,是我们应该铭记终生的事情!侵略者太可恶了!
如今的圆明园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我感到悲伤和惋惜,但是它还是我们祖国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永远无法改变!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为祖国奉献自己才能,为祖国付出,让祖国更加发达!
2、《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我读完这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圆明园原来是这么美丽,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之园,竟然被几个强盗给毁灭了。那些强盗就是英法联军,他们实在坏透了。把能抢的东西抢去,不能抢的还烧掉,毁灭罪证,我实在太痛恨他们了。
圆明园是一个聚集了许许多多风景名胜精华的一个大公园,在世界历史上称的上为万园之园。在圆明园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所有最珍贵的文物全都放在里面,给人们参观。有些物品还是工人们用了几个世纪辛辛苦苦的做出来的,做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被英法联军一抢而空,还把圆明园烧了,彻彻底底的被毁灭。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劳,才换来了这么美的大公园,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等于是把劳动人民的心烧了。圆明园是给人参观的,不是给人破坏的。圆明园已经被风景名胜的精华渗透了。但是我看到了今天的圆明园实在太伤心了,这就是英法联军惹的祸。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
3、读圆明园大毁灭有感作文850字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圆明园那昔日的光辉哪去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哪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哪去了?那热闹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哪去了?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那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好几代帝王的梦想和人民的心血呀!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思考再三,答案是:当时的清*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
1904年,在我国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在第三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是日本和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打仗。为什么日本和俄国敢在我国土地上打仗呢?因为我们中国太弱,太弱。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珍藏有中国的文物近百万件,流失在民间的就不计其数。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4、《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后,我感慨万千,不但对圆明园感到惋惜,更对英法联军贪婪野蛮的可耻行径感到了痛恨。这篇主要介绍了圆明园损失,布局、文物和毁灭。作者通过生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
圆明园是清朝康熙年间建造的,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周围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围绕着这三大园周围,所以圆明园又叫圆明三园。后来,几代皇帝又对它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圆明园更加辉煌了。圆明园的奇珍异宝也不查计数,园内还有许多无价之宝,它浓缩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伟人的各种奇思妙想,目前为止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然而今天,圆明园却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失去了昔日荣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可追溯到1860年。
那一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抢走了圆明园的宝物,其价值不可估量,他们抢走的东西装满了他们的口袋,大火车上也满载着宝物。可是圆明园里的宝物有的非常重,没法拿,这些人也丝毫不放过,想方设法地毁掉,一千五百多个宝物在受到火烧抢夺之后就所剩无几了。慈禧太后修建了圆明园,可后来它最终被八国联军毁掉了。
这篇使我想到了香港的拍卖会。中国花数千万高价才买回了原本就属于我们的宝物。那件文物原本就是放在圆明园里的,中国却用昂贵的代价才换回来,这些都是因为那群无恶不作的强盗!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掩卷沉思。是什么使圆明园被毁掉呢?其实弱肉强食正是这个世界的生存之道,是清*的无能把美丽的圆明园毁灭了。只要我们,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就没有任何人敢侵犯我们!我们不能忘记昨天受到的耻辱,今天更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长大后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增光添彩!
5、《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我的眼睛在流泪,心也在流泪,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以后,泪水弥漫了我的双眼,心里充满着愤怒和耻辱。
圆明园分别由万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组成的,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着圆明园,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和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不可估量的珍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利用清朝**的无能,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圆明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完以后放火烧毁了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每当读到这一段文字,我紧握双拳,咬紧牙关,多么可耻的强盗!多么可恨的侵略者!
这篇课文让我体会到了:为什么我们会失败?为什么不能保卫好我们自己的祖国呢?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被别人侵略呢?因为当时的清朝**的无能,因为清朝皇帝的贪生怕死,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已经落后于许多国家了。
我的耳畔回响起老师上这一课时,饱含深情的一句话:“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将寄希望于我们,让我们时时刻刻提醒中华儿女:“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