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1 21:14:42

三年级数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的“想想做做”第6-11题。

1、进一步掌握读、写非整千数的方法。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促进数感的发展,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教学具准备:大小计数器。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1)6428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2)7005里面有7个()和5个()。

(3)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1)完成前两组题。练习后可以进行对比,让学生领会每组3道题之间联系。

(2)练习第三组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8题。

(1)第8题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已给出的三个数,再思考每组数有什么规律,接着往下写。

(2)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1)独立写数。

(2)让学生写数后比较每组两个数在读写中的不同点。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同桌合作完成)

一人摆数,另一人读出这个数;也可以一人先说出一个数,另一人再摆出这个数。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第11题让学生完成后,交流从练习中得到的体会。进一步感受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7、你知道吗?

(1)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想。(2)要突出数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人们劳动和生活的需要。掌握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有两种摆法:纵式摆法和横式摆法。

拓展阅读

1、下《小的意义》

1.使生知道小的产生过程,理解分与小的联系.

2.使生明确小并理解小的意义.

3.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使生通过分与小的联系从而理解小的意义.

使生真正理解小的意义.

一、疑激趣.

1.我们都过那些?举例说明。(、分

2.你还见过那些?(小

3.你在那里见过?(生举例,师可以适当出示:如出租车的价牌、商场的价签等。)

4.你对小还有那些了解?你想知道有关小的那些知

师可以根据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小的意义,产生,与、分的关系等)

二、探究新知.

① 口算:10÷10= 1÷10=

100÷10= 1÷100=

1000÷10= 1÷1000=

师提问:你能说说两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生活动:分组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利用直尺)

师提问:从测量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在进行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

形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来表示,这就是小

(1)

① 根据图意,填出对应的分

()米 ()米 ()米 ()米

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分米,是( )米;

这样的3份是( )分米,是( )米.

师指出:1分米= 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 米,也可以写成0.3米.

师提问:你能将刚才填写的另外两个分改写成小吗?

( 米=0.5米; 米=0.9米)

师小结:你发现分与小的联系了吗?

(分母是10的分,可以写成一。一表示十分之几。)

师提问:0.2米表示什么?0.8米呢?你再说两个一,并说出他们的意义。

(2)

猜一猜:你能猜一猜两与什么样的分有关系吗?

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 )厘米,是( )米;这样的7份是( )厘米,是( )米.

② 引导生观察米尺,结合师出示的习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并板书:1厘米= 米=0.01米;7厘米= 米=0.07米.)

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可以写成两.两表示百分之几.

(3)

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师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的,并说明理由,

使生明确:1米是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

(板书:1毫米, 米,0.001米 )

师提问:8毫米是分之几米?写成小是多少呢?13毫米呢?

(板书:8毫米, 米,0.008米 13毫米, 米,0.013米)

师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可以写成几?(板书:

师说明:照这样分下去,还可得到 米写成0.0001米……

(板书: 米,0.0001米)

师提问:把1米看成一个体,如把一个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表示?

师讲解:①这些分的分是( 、 、 )

②把分写成小时,可以仿照的写法,写在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生讨论:什么叫小

师补充并概括:分母是10、100、1000、……的分可以仿照的写法,写在的右面

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之几……的叫做小

师出示:1角是 元,用小表示是()元.

2分是 元,用小表示是()元.

2角5分是 元,用小表示是()元.

牛奶每袋8角5分,用“元”作单是()元.

组织生讨论,并指名说一说每道题都是怎样想的?

师提问:你发现分与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分母是10的分可以写成一,分母是100的`分可以写成两,分母是1000的分可以写成……)

、巩固练习.

1、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0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0.009里面有()个分之一.

2、把下图中图色的部分用分和小表示出来.

3、用线段把相等的小和分连起来.

米 米 米

0.001米 0.0001米 0.01米

4、填表.

0.08

0.035

、课堂小结.

我们以前、分,今天又习了小,通过今天的联系我们知道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①当测量、算的结果不能用表示的时候,就可以用分或小表示.

②分母是10的分可以写成一,分母是100的分可以写成两,分母是1000的分可以写成……

③分分别是 、 、 ……,这也是小

、分、小每相邻两个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举例说明)

2、平行边形的

一、 目标

(一)知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平行边形,掌握平行边形的特征,平行边形的底和高。培养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边形的本质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生的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的价值。

二、重难点

准备

课件、角板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们,你们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组平行线,请同们仔细观察。

课件动态依次演示:

2.点明课题

意图】通过简单旧知复习,让生快速进入习情境,激发生的习兴趣,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自然由平行线过度到平行边形,让生直观感受到平行边形的本质,为后面平行边形意义的做好思维上的孕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生尝试举例。

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边形初步的,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在1号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这些平行边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

生小组合作,利用角板、直尺等具研究平行边形的特征。

③小组汇报交流:

量一量:发现平行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汇报的过程中,如果生说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师要及时总结: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让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3)抽象概括平行边形的定义。

生尝试概括平行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边形。

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生读,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边形叫做平行边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师:现在,请同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边形?

意图】本环节的比较开放,放手让生自己去探究平行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的引领,给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师适时的给予点拨,以便于生加以总结和概括。

(1)介绍平行边形的底和高。(可以用生探究平行边形边的特点时素材为例)

刚才同们证明平行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时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边形的高。说一说什么是平行边形的高?

师帮助生梳理语言:从平行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边形的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

(2)还以这条边为底,还能再画一条高吗?可以作多少条高?这些高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3)练习:(课件出示)

①这是平行边形的高吗?为什么?

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边形的高吗?

意图】通过生原有素材引入到平行边形底和高的.,沟通了新旧知之间的联系。平行边形对边平行,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平行对边间的距离就相当于是平行边形的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练帮助生在对比中更全面、深刻地概念。在习活动中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生不断加深对平行边形底和高的与理解。

)巩固练习,强化

1.第64页做一做

2.选择:(课件出示)

上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 )。

A.6和1 B.5和4 C.2和4 D.3和1

3.说一说下图平行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方格边长1厘米)

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平行边形的与理解,提升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练习,不仅使生进一步理解了底和高的意义,同时使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行边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习了哪些知?你有什么收获?

2.平行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习。

意图】通过问题帮助生梳理本课所的知,最后通过课外延伸让生感受与生活的联系,为下一节课的埋下伏笔。

3、二上册冀

一、班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期的,大部分生对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基础知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的能力。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部分生思维不够敏捷、接受能力有明显障碍的生,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注,在中,要想尽办法通过创愉快的情境,努力激发他们的习热情,并逐步引导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本册材分析

本册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的内容。在“与代”领域有:方程、公倍和公因、分的基本性质、分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确定置、圆。在“统与概率”领域有:复式折线统图。还有就是找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上述个领域的内容编排4次实践活动,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材考虑了高的知量比中大,生的习能力和自我意比中强。材适当调了编写体例,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理与练习等栏目与板块。例题重要的概念、方法和思想,“试一试”安排在各道例题之后,在简单的情境中再现或应用例题中的知,起消化知的作用。“理与练习”在回忆中突出基础知,在理中建立知结构,在练习中灵活应用知,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反思习过程与收获。

重点、难点:

1、使生正确理解一些知的形成,牢固掌握公式和方法。

2、能综合运用所的知解决实际问题。

3、中更好地培养生比较合理的、灵活的算能力,发展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目标

与技能方面: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算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两个的公倍与最小公倍、公因与最大公因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的最小公倍和100以内两个的最大公因

3、进一步理解分的意义,真分和假分,理解分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与分、分与小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

4、理解分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加减法。

5、探索和发现简单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6、知道“行”与“列”的含义,用对表示,能借助对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以及简单的图形变化过程。

7、圆及其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

8、经历用复式折线统图表示相关据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的全过程,让他们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使他们喜欢,乐

2、形成对的浓厚兴趣,树立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时注意引导生反思当天的习活动,适时生要积极参与习活动、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生良好的习态度。

4、创造让生运用所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以致用,体会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生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措施

(1)真钻研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 程导航”模式,培养生自主习。

(2) 激发习兴趣,放手让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切入口,培养生的多种能力。

(3)注重习习惯的培养,为生的终生习奠定基础。

(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生的自信心使每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5)中要注意知面的扩展,以拓宽生的视野,培养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6)注意和生家长联系,将育和家庭育结合起来。

(7)及时发现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缺陷。

(8)培养生合理运算的意,并注意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的开放性。

(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37474.html

热门阅读

  1. 秋季相思诗句
  2. 班主任陪优转差的工作总结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计划
  4. 元旦游艺晚会活动总结范文
  5. 《全神贯注》优秀教案
  6. 学校介绍信范文怎么写
  7. 祝福新婚夫妻的句子
  8. 中秋送客户的短信祝福语
  9. 令人黯然心动的唯美古风签名
  10. 关于大学的随笔谈
  11. 与雪有关的古诗句大全
  12. 邓稼先读后感范文
  13. 高职院校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14.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翻译赏析
  15. 倍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