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眼裁缝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山东青州有一家天时裁缝铺,掌柜名叫李富贵。李富贵日子过得非常殷实,只有一件事不称心,那就是膝下无儿,只有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小娇。眼看祖传的手艺就要在自己这一代失传了,李富贵和夫人常常为这件事愁得整夜睡不着。
这年冬天,李富贵在买针线回家的路上,救了一位饿倒在路边的小伙子。小伙子叫田爽?熏父母双亡,因投亲无着,饿晕在路旁。李富贵见田爽长得眉清目秀,眉宇间透着一股灵气,就收他做了徒弟。从此,田爽就在李家住了下来。
田爽聪明过人,没多久就把李富贵的手艺全学会了,赶上李富贵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就独立支撑铺面。更让李富贵惊讶的是,田爽还有一双过人的眼睛,顾客一进门,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人喜欢穿什么布料、什么款式,甚至什么颜色的衣服。久而久之,田爽誉满青州,人们都称他为神眼小裁缝。
白捡了这么一个好徒弟,李富贵夫妇俩高兴得夜里都能笑出声来。两位老人一商量,就想把女儿小娇许配给他。李富贵把这个意思跟田爽一说,田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啊,小娇已经有心上人了!”
夫妇俩大吃一惊:女儿有了心上人,他们做父母的怎么没看出来?李夫人急切地问:“快告诉我,小娇的心上人是谁?”田爽回答:“小娇跟师母的娘家侄子刘二相好。”
一番话听得李富贵目瞪口呆,这刘二油嘴滑舌,除了会讨女孩子喜欢外,没有一点长处,小娇怎么能跟这种人过一辈子呢?李富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里团团转。
俗话说隔墙有耳,李富贵夫妇跟田爽的谈话被他们的宝贝女儿小娇听到了,小娇把这事告诉了刘二。刘二眉头一皱:“看来只有把田爽赶走,咱们俩才能顺利地结成百年之好。”
此时的小娇,已经被刘二迷住了,她焦急地说:“我爹爹非常喜欢田爽,要想赶走他,也不是容易的事。”
刘二狡黠地一笑:“要是田爽砸了你爹的饭碗就不同了,到时候姑父就会乖乖地把他赶走了!”
小娇瞪着两只大眼睛不解地问:“田爽手艺这么高,他怎么可能砸了爹爹的饭碗呢?”
刘二拍了拍小娇的肩头说:“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第二天,天时裁缝铺来了一个佝偻着腰,看上去瘦小枯干,脸上长着一块黑痣的男人。他拿着一块上等的苏州绸缎,要做一件长衫。
李富贵见此人手戴翡翠扳指,身穿金丝绣花长袍,知道不是一般的顾客,立刻拿出皮尺,要亲自给他量体裁衣。谁知来人摇摇头,一定要田爽给他做。田爽把来人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说:“好吧,既然这位爷这么看得起我田爽,那我就献丑了!”
黑痣人操着公鸭嗓说:“慢,我还有个条件!大爷我天生身材特殊,每次做衣服,都不合身。这次你们要是让我满意了,我就送你们一块匾,上刻‘青州第一裁缝’,要是做出来的衣服不合身……本大爷就砸了你们的店!”
这哪儿是来做衣服,分明就是来找茬儿!李富贵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田爽却不动声色地拿起皮尺,说:“您就放心吧,我做出来的衣服包您满意!”
量完尺寸后,黑痣人扔下一句话:“三天后,我来取衣服!”说完,扬长而去。
三天后,黑痣人果然准时来了,可他一进门,就把李富贵吓了个半死,三天前那个瘦小干枯的男人,怎么眨眼间就成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了呢?变化这么大,田爽做出来的衣服他能穿吗?就在李富贵战战兢兢不知所措时,田爽却非常沉着地把衣服拿出来说:“这位爷,请您试试吧。”
黑痣人穿上新衣服,长短肥瘦竟然都非常合身。他用挑剔的眼光看了半天,也没能挑出半点毛病,最后只得悻悻离去。李富贵擦着脸上的冷汗问:“田爽,快告诉师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拓展阅读
1、关于桂花的诗句和神话故事踢
1.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雾密前山桂.
3.山云漠漠桂花湿 .
4.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5.奠桂酒兮椒浆.
6. 沛吾乘兮桂舟.
7.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8.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9.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10.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1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2、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13、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14、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15、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16、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17、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18、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19、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20、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满意请采纳
2、关于桂花的诗句和神话故事踢
一、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二、鹊桥仙·碧梧初出 宋代:严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赏析 词的上阙,起笔自然,虽然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但有几分凄凉:偶尔轻坠而下的碧绿色梧桐叶,那吐着馥郁清香的桂花,还有水塘中微微凋谢的荷花。
楼上的姑娘们,都正忙着在穿针引线,默默地乞求着织女能给自己以智慧和心灵手巧。远望高挂的明月,它那洒下的清辉,正如水一般清澈。
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每逢这天的夜晚,相传是天上美丽善良的织女,要与勤劳勇敢的牛郎在鹊桥相会。
穿针人,指的既是天下女子,也包括了自己。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七夕的夜里,大凡世间的女子都会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词的下阙,句奇意新,那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却隐藏了一个普通女子最为缜密的心思:姑娘们小盒子里关着的蜘蛛,都已经开始在忙着结网了,唯独不见银河里的喜鹊忙着搭桥。
此时的牛郎不肯耕田,织女也没有心思纺织了。他们远隔银河,相互守望。
看来,今晚他俩要辜负几千年来人们心中向往的这么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了。每逢此际,人间是要经过一年的时间等待。
而天上的牛郎织女,人家也不过,仅仅只是才过了一夜的相思罢了。她清醒地意识到,无论自己怎么貌美才高,每天的强颜欢笑,逢场作戏,她就似一枝任人攀枝的柳。
再说女人美丽的青春和男人所喜好的姿色,迟早都会有那么一天,如荷花般凄然凋零。她也暗自说:只羡鸳鸯不羡仙。
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固然美好,可他们也有寂寞地守望在银河两端的时候。强颜欢笑,逢场作戏,这分明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只不过,想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既真实又简单的爱情。人间爱,天上恋,谁比谁更长久,谁又比谁更浪漫?二、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译文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离**》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四、声声慢·咏桂花 宋代:吴文英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赏析 “蓝云”三句。言清晨的大地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外的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的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人起”两句,以树拟人。“昭阳”,皇宫名,这里泛指皇宫。
言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外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
这里系反用此典。“浓香”两句。
言桂花的浓艳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她的花香了。但是如果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的香气犹存,桂花却要像雨雪般地纷纷落下。
“绣茵展”三句承上。言绿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铺着,仿佛害怕桂花误坠在台阶上,被人们践踏成泥,又怕她像萤火虫般地消失了她美丽的形象。
“三十六宫”五句,幻想也。“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多,这里借指月中广寒宫。
“锸”,即锹也,系插地起土的农具。此言词人因见地上桂树,即抬头仰望明月,想象中那住在广寒仙宫的嫦娥,孤单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
词人不禁大声地询问世人:“有什么人能拿来把‘金锸’,索兴将月中桂树连同月宫一起移来凡尘,把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厢边。这样嫦娥就会亲自用白玉般的双手把盏,并与我同饮美酒了。”
“秋来”两句,述现实中的自己。词人说:“进入秋天后,自己的头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头上的乌纱与白发衬映,更显得黑白分明。
我独饮闷酒,自然更加易醉。醉眼朦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树,似乎感到它矮了许多。”
“正摇落”两句,自叹。词人说:“当桂花凋零,满地铺金的时候,我这个淹留在外的羁客,却还是不能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五、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
3、关于桂花的诗句和神话故事踢
1、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出处】:唐 王维《鸟鸣涧》
【释义】: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2、桂子月中落 , 天香云外飘
【出处】:唐 宋之问《灵隐寺》
【释义】: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3、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出处】:宋 杨万里《咏桂》
【释义】:桂花馥郁的香气,不像是人间种的,倒像是传说中月亮上移过来的。广寒宫的桂花树落下的芳香,吹开了漫山遍野的花一样的香。
4、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处】:宋 李清照《鹧鸪天 桂花》
【释义】: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出处】: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扩展资料:
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中载有计倪答越王之话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桂就受人喜爱。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当时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南京为天朝古都,南朝齐武帝(公元483—493年)时,湖南湘州送桂树植芳林苑中。
《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583—589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把桂树用于园林栽培了。
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3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