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4 00:23:55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范文

《愚公移山》选自修《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本文,首先应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其次应引导学生思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辩论法

3.品读法

4.理读法 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3)一词多义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曾不若孀妻弱子

方其远出海门 且焉置土石 曾益其所不能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吾义固不*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

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

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拓展阅读

1、四年级下册语开课

《画杨桃》

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育。

2、体会课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诲”造句。

4、朗读课。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具准备:多媒体

学时间:二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思考:课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2、四年级下册语开课

《女娲补天》

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具准备:课件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感知课(自读课)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思考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

2.找出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已经基本理解了课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3、四年级下册语开课

《麻雀》

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课主要内容及课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具准备:课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分段、归纳段意。

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课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读课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抄词。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课主要内容及课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嘶哑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课件出示8)

3.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

二、讲读课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课件出示9)(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师示)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课件出示10)默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11)

(读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12)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总结全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课件出示13)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4、四年级下册语开课

《走月亮》

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章的意境美,品味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具准备:课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在读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课件出示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具准备:课件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出示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课件出示13)

2.预: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课件出示14)(师板书: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课件出示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师板书:想到: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

(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师板书:看到:树草花星星闪烁)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师可随机进行指导。(师板书: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课件出示19)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点击查看更多《愚公移山》教案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13462.html

热门阅读

  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2. 201年最新年后上班第一天祝福语
  3. 人生哲理经典语句摘抄
  4. 2016优美圣诞祝福语
  5. 九寨沟导游词概况
  6. 学校安全协议书范本
  7. 中华美德崇尚礼仪主题演讲稿
  8. 圣诞节送给爸妈的祝福语精选
  9. 201年初中毕业赠言祝福语
  10. 社会实践报告实践总结
  11. 工作名言集锦
  12. 关于《弟子规》读后感300字
  13. 二十四节气白露养生祝福语
  14. 201年公司新春祝福语精选
  15. 元旦手抄报主题:各国元旦风情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