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承受一切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询问、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准备:投影、电脑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桑兰的整体形象。
教学重难点: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本文的题目极富内涵,引导学生从质疑题目入手,产生求知欲望,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情感基础。这一篇文章,学生读起来是比较轻松的,在老师引导学生几遍阅读中,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课文。学生学会了后面的生字,并不能说明孩子已经拥有了这种微笑,因为这篇文章没有完,因为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a、重点理解: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名回答。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桑兰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孩子读了会感动,老师读了也感动。所以,17岁的桑兰才有着这种微笑。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这课,千万不可丢失掉那美丽的感动。
三、小结
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注意:
选:注意笔顺。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
套:注意中间有三横。疗:最后一笔为竖钩。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找出能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细细品读。
一、复习导入
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是鲜活的,是感人的,让孩子走进事例,进而走进桑兰,当学生想到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就是对桑兰人生的关注,这样的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桑兰在比赛中不幸摔下,导致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桑兰并不气馁,而是用微笑承受着这一切,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回答这些疑问。
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桑兰的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读第2、3自然节,画出有关的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很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优秀 跨入 入选 多次 参加 赢得 荣誉
(4)、可当桑兰摔下后,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5)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读第4---7自然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再读第4---7小节,画出具体描写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
讨论交流
3、你认为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品味
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桑兰真是个坚强的小姑娘。
三、小结并且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桑兰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
桑兰的事迹是感人的,能不能让孩子与桑兰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将桑兰的精神品质记在心头内化为以后的行动是衡量这节课的主要标准,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表现桑兰坚强的几句话,让学生亲近母语,在与母语的亲密接触中走进文本,走进桑兰。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体会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想象作文。
一、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完成填空。
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的毅力,()的精神,()承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
(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
(1)指导朗读。
(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生想象作文,师**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
1、造句。
(1)康复
(2)意外
2、桑兰,我想对你说。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一是桑兰的这句话表现出了自己不向困难低头;二是这段话点出了文题微笑面对一切;三是这句话应该说学生要认识今天的桑兰怎么样了?四是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地欣赏运动员,因为运动员的吃苦精神是世界非常宝贵的财富;五是桑兰用微笑感谢世界。在教学中,我们最好引导学生搜索现在的桑兰,网上这方面的信息还是很多的。从今天的桑兰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
板书:
不幸坚强
教后反思:
当和孩子们离开桑兰,留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应该是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前进的动力。我想把这份思考带到课后,因此,在本课的作业中,我设计了桑兰,我想对你说这个读写结合的训练,从学生写出的文字上看,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体会。
其次,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不可能没有任何挫折,学生这种寻找式阅读,也可以说研究性阅读,他们就会感觉到如何面对挫折,才能转变自己的人生。三年级学生阅读这种真实的东西,一定就能够收获真实,这样才能让其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学生阅读信息足了,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本质也才能走进学生。
拓展阅读
1、一个数除以小数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关键在于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编写意图:由编“中国节”的情境引入,在计算方法上,教材用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的文字突出讨论的重点,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教材呈现了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既是前一节课的延伸,又是小数除法的重点,以及如何正确解决商“0”,在余数后面添“0”的问题。
本节课的核心功能是解决小数除法的根本问题,这节课学好了,本单元也就学好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有21人,学习优秀的非常少,中等偏多,后进生有5个。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学生作业、练习等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但从学生调查来看,9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对其内容了解甚少,因此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在于首先让学生熟悉商不变的性质。
另外就是本班学生粗心的比较多,忘了小数点的、不会正确试商的、不会商“0”,在余数后面添“0”的比较多,这些知识和不好的学习习惯,在本节课上也要重点予以加强。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被除数和除数一定要扩大相同的倍数,以及正确商0,补0.
2、黑羊优秀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分享了《黑羊》的教案设计,一起来阅读一下吧!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情节内容。
2、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诚实人到来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探究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精细的引导分析,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在比较阅读之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交流,以促进心智的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小国有条泉,大家都喝这条泉的水,后来泉被污染,喝的人都得了疯病,只有国君喝专门为他挖的井里的水,而没有疯。结果全国的人都因为国君和他们不一样,而认为国君是疯子,对他排斥、折磨,美其名曰治他的疯病。结果国君不堪忍受,也喝了那条泉的水,变成了疯子,这样,全国上下都很高兴。
教师点拨:聪明的同学能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吗?(学生说说)
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么?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共同拜读卡尔维诺的《黑羊》。?板书课题:黑羊?体会本文的寓意。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学生活动:出示预习积累卡,用实物投影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预习积累卡进行点评指导。
1、注音
妨碍()逻辑()携带()镌刻()
2、解词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3、简介作者:
《黑羊》作者( ),( )作家,黑羊,英文为“BLACKSHEEP”,有( )的意思,本文是一篇( )。他用知识、趣味和想象进行了一场文学实验,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文学世界,把小说变成了读者都可以自行参与的开放文本。
4、解题
“黑羊”,有害群之马之意,该短语的汉语意思:在任何一群白色的羊群里都有混杂其间的`黑羊。但是,人们为什么对黑羊如此感兴趣,以至于出现这样一条短语呢?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黑绵羊的毛不如白绵羊的毛珍贵。同时,黑羊混杂在白羊中间容易使白羊害怕。还有,人们认为黑色代表邪恶,这不仅在西方国家,在中国也是如此,比如人们常用“洁白晶莹”“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纯洁,用“黑心肠”表示罪恶!
本文的黑羊指谁?为什么称他为“黑羊”?
“黑羊”指来到贼国的“诚实人”,因为他的出现,扰乱了贼国的原有秩序,促使贫富有了悬殊,小说以此为题,运用了反讽的手法。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预习积累情况,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三、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并写在课本适当的位置。
教师活动:**学生,指导点拨,使学生的概括更加准确精准。
1、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学生展示:
开端?交代故事背景??贼的国度
发展?诚实人不去偷东西别人却偷诚实人的东西
**?诚实人为小偷提供便利
结局?有了贫富之别
2、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形容你对文中这个国家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呢?
学生展示:荒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研读内容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相关语句,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情,点拨指导。
1、文中的“荒唐”体现在哪些地方?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
?人人都偷,建立了以互相偷窃才能维持生存的秩序,而且人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诚实的人,正常的人,不偷的人,反而不正常。从正常逻辑看,这是毫无道理;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却变成一种歪理。
?富人的财富,是从穷人那里偷来的。
④富人停止偷窃,雇佣穷人偷窃,造成富者愈富,穷着愈穷,两极分化。
2、诚实人来到贼国之前,贼国是什么样的状态?
学生展示:
?以偷为生,不受任何法律和规则的限制,井然有序的过着幸福生活
?某个人的财富也是他人的财富,没有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
3、诚实人来到贼国以后,他的表现与其它人有何不同?
学生展示:
不适应那里的生活规则,还是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为了让别人能够偷到他家的东西,晚上出去躲避,自己不偷。
4、为什么诚实人的行为“使其他的人不安”?
学生展示:
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5、诚实人来到贼国后,贼国人的行为有何变化?
学生展示:
因为他们有人去偷诚实的人的东西,而诚实的人不偷,打破了循环偷盗的平衡,所以有了贫富分化。
变富的人既想获得财富,又想享受清闲于是雇用穷人去偷。
6、诚实人在贼国的行为对自己有何影响?
学生展示:
被偷的没有任何财产,一文不名。
(设计意图:找出诚实人出现后这个国家的变化,进行对比,揭示荒唐的逻辑。)
五、探究寓意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全班交流---纠正错误
老师活动: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情,点拨指导。
1、结合文章,说说你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2、其中哪一个寓意与《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所讨论的问题、现象一样但实质不同?
3、哪些寓意深刻?哪个寓意值得商榷?
学生展示:
1、(1)把贫富分化归罪于诚实人士是荒谬绝伦的。
(2)富人之富是他掠夺了别人的财富,而其财富却没被掠夺或少掠夺,穷人正相反。贫富进一步分化,是因为富人发展到可以雇穷人去掠夺他人财富,雇穷人保护其财富不被他人再掠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剥削穷人的事实。
(3)一些特别富的人已经忘记其财富原本是掠夺来的。
(4)人人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5)在人人都干坏事的环境里,你妨碍别人干坏事,反而是不正常的。
2、其中(2)《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所谈问题,现象一样实质不同。
3、(5)及(3)特别深刻,(1)值得商榷。
教师小结:
一篇仅有千余字的小说,却完美而犀利地展现出了一个荒诞、冷酷、*、掠夺的世界的属性,充满了悲怆和无奈的情绪。我们也许都是《黑羊》小说中的“贼”或者强盗。都会是小偷,目的只是为了生存。我们也许都是诚实人。我们时刻都要进入社会中的某个染缸里面,我们也会抗拒……有了抗拒,我们才会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
(设计意图:探讨寓意,深层理解文章。)
六、联系社会生活
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财富故事,同时认为,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是因为他们的不择手段,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你认为应如何创造并获得财富?
学生展示:
努力创造一个美好正义的社会环境。
通过诚实劳动获得财富,批判不择手段获取财富的行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设计意图:联系社会生活,使学生能过活的明白些。)
3、中班诗歌《梦》优秀教案设计
优秀的教案可以让课堂生动有趣。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中班诗歌《梦》优秀教案设计,供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丰富词语“亮晶晶”、“绿莹莹”、“香喷喷”、“甜滋滋”。
3、感受诗歌蕴含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诗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感受诗歌蕴含的意境美。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做过梦吗?你们的梦是什么样的.?”老师也会做梦,我在床上睡觉做的梦是甜蜜蜜的、如果我在草地上睡觉会做的梦是绿油油的。王老师还有很多朋友也会做梦,他们做的梦很美很美。我们来听听吧!你们在听时要认真听,听完告诉老师,他们做了那些梦。
2、出示课件
(1)播放课件,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提问: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听了诗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3)第二编朗诵――结合背景音乐和PPT展示。
提问:有谁在做梦?
3、解梦,帮助理解诗歌
(1)提问:“他们在哪里做梦,做着什么样的梦?
4、第三遍朗诵――结合背景音乐和PPT展示并加以适当的动作。
5、读梦,幼儿朗诵
引导幼儿用温暖甜蜜的感情去朗诵诗歌。
8、延伸活动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朋友,他们也都在做着美丽的梦,他们会在哪里做梦呢?做着什么样的梦?老师把这些图片放在区域角,大家可以自己去排一排,编一编,也编出好听的诗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