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水火》教学设计范文
一、活动主题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活动背景
《日月水火》是一篇识字课文。指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进而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习汉字的乐趣,鼓励学生主动识字。
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讲话,了解他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养成认真、专注听他人讲话的习惯。
3.在老师指导下寻找身边的汉字,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4.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图画、语言等形式表达出自己活动所得,学习与人合作学习,锻炼与同伴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图片与象形字的关系。自己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小伙伴。
参考作品:
(2)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为小组进行分享、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前准备图片,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发现,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
2.说一说,写一写。
【学生活动】
(1)在和父母、好朋友外出活动的时候,仔细寻找哪些汉字和汉字物体本身的样子相像或相似。
(2)在寻找汉字后,把自己记住的汉字,告诉家人或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在和老师、同学交流后,试着和家人把这些汉字制成卡片。
【教师活动】
(1)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汉字;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来识字。
(2)初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把自己认识的字,记录下来。
3.画一画,展一展。
【学生活动】
(1)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物件。
(2)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师活动】
老师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上配上汉字,可在教室展示板展出学生绘画作品;组织学生来参观。
五、活动总结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寻找,把这些汉字记下来,才能去阅读更多、更美、更有趣的故事。
拓展阅读
1、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掌声》教学设计
29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上小学时,一位残疾同学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自卑、忧郁的心理,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开朗、自信,并借此告诉大家,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要热情地把掌声献给别人。
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美好的人性美教育,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背诵第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积累的好习惯。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掌声”的含义,培养学生从小尊重、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尤其要关爱残疾人。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难点:识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乐意为别人鼓掌吗?你听到过别人为你喝彩的掌声吗?
2小结:掌声来自于我们的心底,它代表着我们对别人的敬佩和感激、尊重和赞赏、支持和鼓励,它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喝彩。有时候,一阵热情的掌声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掌声》。
二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识字:(直接出示课后生字条。)这些都是课文中带拼音的字,现在没有拼音,我们还没有学习,你认识哪些呢?
2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你是怎么认识的?给他鼓掌好吗?
3利用拼音识字:加上拼音,你能全部正确读音吗?试一试。
4结合语言环境识字:让生字回到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同桌可以一起读。
5联系学过的字,学习巩固生字,辨析组词。
6出示生词卡,多种方式读词语,加强对生字读音的记忆。
7你还喜欢哪些词语,画出来,抄在词语花篮里。
三熟读课文
1指名通读课文,检查、纠正读音。
2标出自然段。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2课文为什么以“掌声”为题目,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8课《掌声》,板书课题。
2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过渡:是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小英。那么小英在演讲前,在班里是怎样的?
1指名读文,思考:小英在班里有什么表现?(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为什么这样?(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小英的性格怎样?她和别的同学一样吗?
学生回答,借此教育学生不要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3小结:小英因为残疾而非常自卑,性格忧郁。当不了解情况的新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时,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她有什么反应?
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词句。2理解:同学们的目光是什么意思?小英会怎么想?为什么“她把头低了下去”?
3“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说明了什么?
4过渡:在同学们的目光里,小英是那样尴尬、痛苦、孤独无助,她多么害怕她一摇一晃的样子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讥讽啊!那么,迎接小英的到底是什么呢?
四指名读第4自然段
1思考:小英上台后,同学们为什么给小英“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代表着什么?(因为同学们为小英战胜自卑,有勇气走上讲台而高兴„„掌声代表着同学们的关爱、支持、鼓励。)
2小英演讲结束后,掌声又经久不息,这掌声又代表着什么?(对小英演讲成功的祝贺、赞扬„„)
3小英是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画出表现小英动作、神态的语句,思考:为什么掌声使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什么她要“深深地”给同学们“鞠躬”呢?
4讨论交流。
5发散: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同学们的掌声,小英的演讲会怎样?
6小结:当一个人处在孤独无助、处在困境的时候,我们如果给一个鼓励的眼神,给一句温暖的话语,给一次真诚的掌声,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爱护,那么,我们的爱就会像春风一样暖人心田,就会给人力量和勇气。
五指导朗读、背诵这一段
1从刚才的阅读理解中,你知道本段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同学们和小英的心理活动?分别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2按“上台——鼓掌——演讲——鼓掌——鞠躬——下台”的顺序背诵课文。
六作业设置
同步阅读:课后阅读《挺直的小树》《小蝴蝶花》,你读懂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指名背诵第4自然段
二教学第5自然段1过渡:小英上台演讲的成功使她增加了自信,阅读第五自然段,想想小英有什么变化。
2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3过渡:小英后来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三教学第6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理解“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这句话的?
3理解了这句话,那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4总结全文:课文以“掌声”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逆境的时候。我们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感谢别人的关爱和鼓励;我们更要热情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给别人以帮助和支持。
四合作学习,处理课后第二题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得到了别人给你的掌声?
2把你的故事简要写下来。
五写字指导,完成课后第三题“我会写”
1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字中,有哪些结构?书写时分别注意什么?
2个左右结构的字:“况、摇”都是左窄右宽,“摇”右半部分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注意。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分得太开。
6个上下结构的字“英、室、晃、热、感、愿”要注意上下所占比例。
2学生书写,检查指导,尤其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掌声》教学设计
雨后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语言儿童化,插图富有情趣,读来顿觉童趣满纸,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两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雨后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
2他们在干什么?玩得怎样?
3谈话: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想不想读一读?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课件。(先出示本课14个生字,鼠标点到哪个字,哪个字就可以闪烁、变色,再去掉生字的拼音,最后出示打乱顺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
(2)这首诗中有不少的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音最难读,请指出来。
(3)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齐读。
(4) 分组开火车读生字;做游戏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并用序号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
2范读课文,想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诗歌写了哪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小妹妹玩水。)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小组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节。
着重理解以下几点: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孩子们快乐得像*一样,他们会怎样玩水呢?
重点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快乐。
二、三节。
a抓住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体会哥哥复杂的心理,感受哥哥玩水的乐趣。
b哥哥为什么嘴里说着糟糕, 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你觉得小哥哥是一个怎样的人?
c指导朗读。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
(3)学习第四节。
a抓住描写妹妹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 体会雨后玩水的乐趣。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妹妹的特点来。
五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出感情,再读给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听一听。
2有感情地赛读。
3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想象意境。
4请全体同学在配乐声中读全文,可以尽情地表演。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提出本课学习要求。
二朗读背诵,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课后第3题。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字。自由读,检查读,把这些字读准确。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字的方法。
4口头组词。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把结构相同的归为一类。
(2)重点指导“脚、哥”。
(3)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仿写,教师**,个别辅导。
(4)选择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展示,师生评议。
四积累词语
1朗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圈出来, 出示词语卡片齐读。
2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课文的小朋友在雨中玩得非常痛快。你喜欢小哥哥吗?你有没有像“小哥哥”这样痛快地玩过?是怎么玩的?互相说一说。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4.检查初读情况。
初读课文的环节应注意让学生充分地读,其目的是:(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正确;(3)大致知道课文讲了什么;(4)在反复的读书实践中,充分感知语言文字材料。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读第1节,读中感受雨后广场的美丽和热闹。读第2节,重点抓住小哥哥的动作和语言,有感情地朗读好小哥哥的话,体会小哥哥说话的意思和滑跤的情景,感受儿童的可爱和对妹妹的关心。
2.读第3节,着重讨论:小哥哥跌了一跤,为什么还那么兴奋?体会小哥哥喜悦的思想感情。指导读好小哥哥兴奋的语句。
3.读第4节,说说小妹妹小心的样子和渴望滑跤的心理。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1.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课文内容。
2.完成第2题。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3、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掌声》教学设计
激光的话
【内容简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激光的主要特点和它的多种用途,以及激光的由来,蕴含了人类要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利用科学造福人类的道理。
根据科学知识小品文的特点及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本设计力求运用“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字,体会“聚集、变化、装点、清晰、削铁如泥”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激光的特点和广泛用途。
3引导学生从小确立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造福人类的志向。
【重点难点】
1识字学词。
2了解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教具准备】
字词卡、激光笔、手电筒、投影机、有关激光的图片资料。
两课时。
一引疑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手电筒光:这是什么光?你们还知道哪些光?
2教师演示激光笔:谁知道这叫什么光?
3板书课题,齐读。从课题中,你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想一想:从激光的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识记生字,学习新词
1听课文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边听边标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正音,同桌互读、互评、互纠。
3小组合作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读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结合句子理解意思,暂时理解不了的用铅笔做上记号。
5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卡(个别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仔细观察“我会写”中的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怎样才能写得好?
4教师相机范写难写字,学生评。
5学生各自在田字格上先描后写,再在四人小组里互评。然后推荐最好的作业给老师投影展示。
五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激光的图片资料,与同学交流。
一复习生字词(多种形式认读)
二以疑引读,感悟课文
1激光有什么特点?课文介绍了它的哪些特殊本领(用途)?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拿出铅笔做上记号,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体会“聚集、变幻、清晰、削铁如泥”等词的意思,在小组里说说你是用哪些方法弄懂词义的。
3用“我叫激光,我会„„”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激光的用途,可以说课文里面介绍的内容,也可以是你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比一比谁说得清楚、简练。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你读明白了什么?
②你享受过激光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乐趣吗?和同学、老师说一说。
三自由朗读,加深体会
四总结,升华情感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练习。
2把本课中你喜欢的词语采集下来。
(一)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简介激光。
2.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3.提炼问题,定向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和要求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轮流读,相互正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知道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逐句练读课文,要读得通顺、连贯、流利。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四)默读理解,体悟神奇
1.读
1、2自然段,了解激光的特点。
2.以“激光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为题,学生自主默读第3至第7自然段,先整体概括,再找出具体语句,利用课文插图、抓重点词句、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加以理解,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第3自然段可用课文插图,抓重点句方法理解;第5自然段可用实景录像或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语言所描写的情景。第
6、7自然段用实物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让学生说说:你知道在生活中,激光还有什么用处?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指导学生用“彩色„„飞舞”造句
补充范例:
1.五颜六色的落叶在空中飞舞,就像一群群彩色的蝴蝶。
2.音乐喷泉的小水珠在彩色灯光照射下飞舞着、变幻着。
3.彩色的礼花飞舞着冲上天空。
4、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掌声》教学设计
家
【内容简析】
诗歌描绘了祖国是由各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抒发了团结合作、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获得个性体验的基础上,培养理解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认识偏旁“尸”。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其他民族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展示有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各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浓厚气氛,了解各民族的概况。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族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同桌互相拿着对方的课本听对方读,发现对方有读音不准的地方就帮他在课本上标出来,然后再纠正。
4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文,结合句子熟读生字词。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它。
(2)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全班交流,汇报自己是怎样学会这些生字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4)让小朋友当小老师,带读词语。
5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的时候哪些地方要注意。
(2)教师重点示范比较难写的字,并让学生临摹。
(3)学生独立练习书写,师生评议。
三通读课文
1.再读课文,提出要求:要读流利,不丢字、不添字。
2.指名逐节读课文,纠正读音。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生字卡片,复习认读生字词。
二导读了解
1.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介绍了几个少数民族,边读边画出来。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第2~5节。(边板书:蒙古族、维族、藏族、傣族)
①朗读课文,想想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怎样的。
②你们想当主持人吗?请以“主持人”的身份介绍一下几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朗读体会
过渡:蒙古族又香又甜的奶茶、维族的绿葡萄架、藏族的新袍、傣族姑娘动听的竹笛。这多令人向往呀!你们就像小诗人那样美美地读读这首小诗吧!(学生充满感情自由朗读。)
你有把握读好哪一节?
(以学定教,随机学习。)
(1)课件出示蒙古族的蒙古包、毛毡,蒙古族人民围坐一起,一边弹唱,一边喝奶茶。
(2)出示第2节课文,指导读好第2句。
(3)想象说话:如果你来到蒙古族,最想干什么?
(4)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1)课件播放新疆迷人的风景,维族的“土拱凉”和一大片一大片的葡萄。
(2)课件出示第3节,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3)交际表演:扮演维族姑娘邀请小伙伴品尝葡萄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各民族热情好客的风情。
(4)分男、女角色朗读第3节。
(1)出示第4节,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出示藏族的房子、新袍,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风俗的不相同。
(3)培养说话能力:你想对藏族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1)边播放傣族动听的竹笛声、边出示第5节。
(2)找朋友一起读。
(3)听中想象:边播放竹笛声,教师边声情并茂地范读,提示学生: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四积累语言
1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边读边配上动作(也可以不配动作)。
2朗诵表演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各族的民族风情都不相同。教师边讲述边用线把板书串起来,我们的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的家。(板书:家)我们各族人民就是一家人。
六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2.课后搜集各个民族风俗习惯的图片,展示交流。 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教师从“家”这一话题入手,引出课题。
2.围绕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2.指名轮流朗读。
3.再读,说说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民族?他们的住房有什么不同?
(三)细读感悟,理解内容
1.读第1节,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2.读第2—5节,你最喜欢哪一节,说说喜欢的原因。根据学生喜欢的情况,指导阅读或合作学习,再进行全班交流。
3.读最后1节,讨论:说说“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儿童是一家”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增长见识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生活习惯,说给同学听。
(五)写字指导及完成第3题
5、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掌声》教学设计
一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愿意、姿势”等10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通过想像和心理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两次掌声的意义。
四
领悟“犹豫”、“慢吞吞”等重点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五
感受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重点难点
一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这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1 多媒体课件。 2 英子的信装入信封。
一
课前游戏
激发兴趣
师生开展擂台赛,向胜利者掌声表示祝贺。 二
师生交流
自然导入
(一)谈话导入
刚才,同学们玩得非常高兴,当同学或老师赢了的时候,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再回忆一下,你们还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过掌声?
(二)揭示课题
是啊!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掌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就叫掌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读给大家听?
三
整体感知
重点识读
(一)接读故事
(二)识读重点字词
(出示词卡:小儿**症
镇定
歧视
犹豫
忧郁) 1 开火车读。
2 小儿**症“痹”怎么读?
3 比较“犹豫”和“忧郁”在读音上的不同。 4 齐读词卡 。
(三)在句中识读词语
出示句子:因为她得过小儿**症,腿脚落下了残疾。 1 指名读。
2 重点指导“落”的读音。(“落”变红,指名读) 3 齐读这句话。 4 了解小儿**症。 这句话中提到了小儿**症。这种病是由*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小儿**
症的人,他们的腿脚都细软无力,轻的走起路来一瘸一拐,重的肌肉瘫痪,无法行走,给病人的一生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课文中的女孩英子得的就是这种病。
四
交流印象
(一)默读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儿看出来的?
(二)交流印象
1 学生自由谈在文中看到的是怎样的英子。(教师板书词语:忧郁 自卑 孤独 活泼 自信等)
2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文中看到了那么多不同形象的英子,看来每位同学对这篇课文、对英子这个女孩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先请有这些感受的同学谈一谈,你是从哪儿体会出英子的自卑、忧郁的?(学生自由谈)
五
走进文本
体验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理解中想像感悟。
①学生抓重点句自由谈。
课件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②激发想像。
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大家想像一下,英子都是什么时候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学生想像,教师指导)
2 指导朗读。
①教师语言渲染:正像大家所说的,这些时候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一个多么孤独忧郁的女孩啊!(试读、指读、齐读)
②教师引读:(英子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就是她得过小儿**症,腿脚落下
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刚才,有的同学说他还看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英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能不能像刚才那样谈一谈。
1 抓重点句谈理解。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卑忧郁的英子,而现在呢一个活泼开朗的英子又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质疑: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板书问题) 过渡:是啊,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还是让我们再回到事情发生的那一天吧。(学生自读课文中的
二、三自然段。)
二、三自然段
过渡:那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学生齐读句子)
1 课件出示: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在情境中体会。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话,假如你就是那个坐在角落里的英子,当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你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②指导朗读,再现情景。(试读,生读,比较读,齐读。) 过渡: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这些情况。接下来,英子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学生读有关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
2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① 理解“犹豫” 。“犹豫”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学生:犹豫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英子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样子,所以不想站起来,可是老师叫到了,又不得不起来。是站还是不站?她拿不定主意,心里很犹豫。)
② 教师小结:英子虽然很犹豫,但她还是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3 创设情景,体会第一次掌声。
教师语言创设情景:同学们,此时,我就是那位不了解情况的老师,你们就是英子的同学,轮到英子讲故事的时候,我们看到那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正一摇一晃的向讲台走来了,近了,近了,她终于站在讲台上了!(鼓掌)
课件出示:这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这时,英子又想:
① 这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学生想像说)
教师可主动参与:老师的掌声也在告诉英子,英子,你能勇敢地走上来,真了不起!你看,大家都在鼓励你,支持你呢,大胆的讲吧!
②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这时,英子想——
教师引导: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在鼓励你、支持你呢,你会怎么想?
③ 组合朗读。全班同学一起读文中的句子,两名同学分别说掌声告诉英子的话;一名同学说英子心里想的。(先小声练读,教师指导,再放开声音,组合感情朗读,再现情境。)
4 再创情境,体会第二次掌声。
创设情景:这时,英子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听!(播放录音:我们家门口有一棵大杨树,秋天,树叶落了,我就和姐姐一起玩拔老根的游戏,如果赢过多次,我就把它收藏起来,我家的宝贝盒里有好几个变了色的老根呢。)
课件出示: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仿佛又在对英子说: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①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掌声响起)。
这掌声仿佛又在对英子说——(学生想像说,教师指导。) ②比较句子,体会英子的内心。
提问:同学们,看最后一句话,在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和这一句非常相似,你发现了吗?(学生读书找句子)
课件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比较: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啊?(学生:都有一摇一晃)对呀!一个是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一个是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同是“一摇一晃”,你看,第二个“一摇一晃”和第一个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自由说)
教师小结:同是一摇一晃,同学们却看到了内心完全不同的英子,一个是自卑忧郁的、一个是充满自信的。
③指导朗读。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读——(指名读)而在热烈的掌声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英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了。(指名读、齐读)。 ④回归问题。学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原因使一个自卑、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充满自信的女孩了吗?(学生:是热烈的掌声)好,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那感人的场面吧!(读第三自然段)
⑤感情朗读。(组合读:红字部分女生读,蓝字部分男生读,其他部分一齐读。)
引读:那天,老师让同学们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接下来呢?(组合读 )
过渡:尽管大家给英子的只是这两次掌声,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次掌声不仅改变了英子,而且还影响了她的整个人生。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读信。
分别多年以后,英子给作者写过一封信,看,这就是那封信,(出示“来信”)谁愿意把信的内容读给大家听?(指读)
自读来信。
这就是那封作者珍藏已久的信。同学们肯定都想读读这封信,(出示课件:信的内容即第五自然段)读了这封信,你肯定会有很多话想说。
2 谈看信后的感受。 六
文本拓展
升华情感
(一) 倾听作者的感受。
作者看了这封信以后,也有很深的感受,听!(课件画外音: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懂得应该学会给别人鼓掌,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同学。其实,人人都需要掌声,因为掌声是关爱、是呵护,更是尊重和理解,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啊!)
(二) 谈对“掌声”新的理解。 1 师生交流。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但那两次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对掌声又没有新的认识?掌声仅仅是鼓掌吗?掌声还是什么?(学生:掌声是赞扬、是激励、是信任、是关爱、是呵护,更是尊重和理解……)
2 教师渲染。
是啊!那掌声所想表达的无论是千言还是万语,此时都化作成了一个字,是什么?(学生:爱)板书“爱”
3总结全文。
同学们,只要我们都懂得去爱别人,懂得去珍惜别人的爱,相信,快乐和健康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
板书:
自信 忧郁
爱
开朗
孤独
活泼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