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面子认输才会赢故事
10月20日,2011(第四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出席颁奖礼并发表主题演讲。施振荣表示,要以“先利他后利己”的王道思想管理企业,敢于认输才会赢得企业的发展与成功。
施振荣表示,企业的存在就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因为用王道思想来管理企业,关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他的平衡,企业自然会赢得长远发展。
同时,施振荣又表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很多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考虑到面子问题,失去了王道的管理思想,从而造成满盘皆输的结局。因此,他表示,只有彻底跌掉面子,认输才能赢。
在施振荣看来,苹果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就是因为他有王道的管理,以王道行天下并以王道得天下,所以值得学习。
以下是施振荣演讲实录摘选。
施振荣:“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今天我的题目是“以王道思维来谈变革管理”。变革就是所谓转型,两年前我跟国际管理学会,一个有2万个教授协会的**陈明哲教授谈到,如何为华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里作为跨过企业经营者提供一个怎样的传承机会。到最后我们成立了一个王道薪传的,薪火王道宣传班。
王道者就是要关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他的平衡,这里面很重要的是要“先利他后利己”,“利己”可以赢得一时,但是“利他”可以争千秋。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思考持续发展,永续发展,对我个人来讲我一直认为“利他”是最好的“利己”,因为从“利他”才可以保证最好的“利己”。
企业的存在,从创立开始该要考虑是为了社会贡献才会存活,是为了社会的需要而存在,只要你提供社会的需要自然就能够赚钱,所以整个市场就是客户的需求,要服务。对于我们所用员工的成就感是很重要的,对于投资股东的报酬率也是需要考量的,同时所有上下游合作伙伴全面的思考。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及环保的保护都要充分的考虑,我们在谈整个企业王国的时候,世界上有很多的企业,可大可小,可以自己定义自己的一个企业王国,但是他有相对的上述利益相关者,一定要多赢才能够永续,可以发展。
王道的思维就是利益相关者,最大利益及它动态的平衡,不断的与时俱进,随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相关者的最大利益及其间的平衡,这是王道的思维。
接下来我现身说法谈谈我自己的座右铭“挑战困难,突破瓶颈,创造价值”,我想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要创造价值有很多种,我个人挑社会上、产业上哪里有瓶颈,我来进行突破。要突破这些瓶颈一定要困难,否则轮不到你,早就已经突破了,所以一定要挑战那些困难,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成功,不会成仁。
我一开始就一直在想这些道理,我的经营理念就是第一个,好像跟王道的思维有一致的思考,人性本善,因为我们要发展,要对社会有贡献。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瓶颈,如果能够有效突破,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能够对社会做进一步的贡献,不是一个人的贡献,而所有人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客观环境要谈人性本善,只有在善的环境里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我们要塑造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仅仅只有钱,也包含着成长,所有人的成就感等等。为了有效的让人的潜能得到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产业里面,机会那么多,如果用*集权的方法这是传统的文化,不能很有效的发展。我们要进行分散式的管理,经过授权,使每个人都能有有效的空间,掌握发展的机会。
传统的文化总要留一手,我们不能留一手,要分享你的经验,要教会别人成长,甚至要替员工教学费,要授权。
最后是“传学不传子”,有“家天下”的思想,我们的文化是一个企业家族,我们要有企业家族的思维,不是要“传学不传子”。另外一个是认输才会赢,每个人自己的利益里面保护自己的面子也是很重要的利己表现。但由于要保护自己的面子常常就不王道了,因为面子的关系,实际上会变成全盘皆输,所以有时候认输才会赢。
很多企业要成长,要不断的挑战未来,一定要像柳董事长那样,在并购IBM的远大的目标里,要把筹码不断的累计,这样才能不断的成长。
学习苹果以王道得天下
我现在在检讨,整个外界环境变了,苹果因为有王道,以王道行天下,现在因王道得天下。宏基在那段时间里面,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王国最重要的需求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整个通路、整个供应商之间还用旧的模式给它压力,这样讲起来都是不王道的结果。西方过去在七八十年代都由意大利的CEO主导,所以比较有霸道的思维。霸道是可以某一个时间做到,但是只有王道才能够做久。
我对转型的变革管理有一个检讨,外部的竞争环境不断铺路,但是解决之道要从自己内部开始,要塑造自己新的愿景,要有一个新的策略,要定策略,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共识,这样整个策略就应该简化,需要专著。初步的思路,看你“多S曲线”,要往下饱和,往下走的时候,在做变革管理初期的时候,不一定能够马上有改善,但是如果你找到正道,就要去坚持,不能松懈。在这个过程中要丢开一些历史的包袱,像我在每次变革的时候,呼吁“换脑袋”,如果不能换脑袋最后就要换人,不要面子的话就要变脑袋。
我用过去的方法讲得头头是道,但是现在要改变需要丢掉面子,只有换了脑袋才能往前进展。
拓展阅读
1、王朔的故事:女儿是我的一面镜子
人物简介
王朔,男,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王朔于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引发广泛关注,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分别参演了1991年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和1993年电视剧《海马歌舞厅》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
王朔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感叹过: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到这世上来的,在亲子关系当中,如果一定要说谁欠谁,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来到这个世上就开始给予,我的女儿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的,与之相比,为了养育她而所花的金钱根本微不足道。
他更提出:许多父母拼命要求孩子,说什么要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老了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能有个靠山,说白了就是自私,为着自己的未来能有保障,而去骂孩子打孩子逼孩子考好成绩,无情地剥夺孩子的快乐。
也是因为这样吧,王朔在自己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快乐度过一生,他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是: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个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是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王朔自己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暴力中度过的,他说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是父亲打他打到筋疲力尽,抽支烟,休息一会儿,缓过来继续打。当时年少的他跪在那里,看着香烟的雾气里父亲那张让自己感到心悸的脸,心想:要是和这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多好。同时也暗暗发誓:*不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有这样的想法。他真的做到了,在女儿的成长历程里,他没对女儿动过一次手。
对于女儿的学习,王朔的观点是:小孩子有兴趣的东西,你不用去逼他,他自然会去学,如果他不喜欢的东西,你逼他去学,也没用,很快就会忘掉,等于白花功夫,而且还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女儿王咪面临中考的时候,王朔送她去了美国读书。有意思的是,在国内不爱学习的女儿,到了美国变成了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艺术史专业。对此王朔非常得意: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学习的,因为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国内的那种教育,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幸亏我有远见卓识,及时保护了我女儿对学习的兴趣,她到美国以后,被美国那种宽松、趣味的教育氛围一激发,学习的欲望马上就出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 王咪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国内找工作,拒绝老爸的“好意”,最终,她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艺术财经》杂志的一名编辑。 女儿的独立,让王朔非常骄傲,他说:“我从未对女儿要求过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她一路走来,真的成为了我最希望她成为的.那种女性: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2、真才子袁枚名人故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在清代乾隆时期的诗坛上被赞誉为“奇才”“真才子”,并被公认为诗坛领袖。
袁枚幼年时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又嗜书如命,勤奋好学,因此进步很快。少年袁枚买不起书读,就借书看,或者到书店去站着看书。他往往是一手翻书,一手执笔,不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地摘录,摘录好后,他就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这样积累一多,写诗、作文、议论就可以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了。
9岁以前,袁枚除了读“四书”、“五经”外,对唐诗宋词还一无所知,弄不清什么叫诗。9岁那年,他偶然从别人家里借了几本《古诗选》,这本书引发了他对诗歌的极大兴趣,他吟咏、抄写、背诵,很快就熟悉了历代诗歌的发展与特点,天天摹仿着写诗,居然写得清新流畅。
一天,袁枚随着大人们游览杭州吴山,拾级而上,站在山顶鸟瞰。杭州城里千家万户尽在脚下,山腰云雾缭绕,云蒸霞蔚。大人们有的捋髭,有的赞叹,有的感喟“眼前有景道不得”,有的只能连声赞美“好景好景!”这美景触发了袁枚心中的灵感,他当即吟了一首五言诗,其中两句说道:“眼前两三级,足下万千家。”大人们都非常惊异于袁枚的诗才,说这首诗想象力丰富、亲切自然。晚年,已是老态龙钟的袁枚重游吴山,回忆9岁时写的这首诗,仍很感慨地说道:“童语终是真语啊!”
袁枚12岁那年考中秀才,在家乡一带被誉为“神童”,但他出身贫微,影响了他的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托人带袁枚到广西桂林袁鸿处继续深造。有一天,广西巡抚金?共看见袁枚相貌不凡,想试试他的才学,让他以“铜鼓”为题写一篇赋,“铜鼓”是广西边境的一个地名,当时正值越南大肆入侵,才华横溢的袁枚略加思索,挥笔立就。金?一看满纸金玉,文采飞扬,极为赞赏,力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这次考试,生员一共193人,只录取15名。袁枚虽然名落孙山,但是由于他年纪最小,所以顿时名满京城。3年后,他考取了进士。
袁枚曾任过几年县令,中年以后辞官,专心从事诗文创作。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同代诗人赵翼读了袁枚诗集后写诗称赞道:
八扇天门迭荡开,行间字字走风雷。
才子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斗来。
3、不认真听讲的小兔子的故事
开学第一天,兔妈妈对小兔叮嘱道:“孩子,你一定要认真学习啊,不要总是迷迷糊糊的!”
“知道了知道了,我上学去了。”小兔子听也没听完就说。
迷糊小兔子第一节课上卫生知识课,由么长颈鹿老师来上课,长颈鹿老师亲切地说:“同学们,我们上饮食问题。”上课时,小兔子总是东张西望,爱听不听。老师说:“彩色的东西都是有毒的,不能吃。比如彩蘑菇……”老师又说:“我们吃东西前一定要看保质期。”别的同学都拿出笔记本记下老师说的重点,只有小兔子呆呆地看着窗外。
放学了。小兔子又累又饿,看到路边有几个彩蘑菇,想:老师说彩色的东西没有毒,于是摘了几个彩蘑菇吃起来,小兔子刚吃完第二个,忽然肚子痛起来,他一下子跑了好几趟厕所,小松鼠见了,奇怪地问:“小兔子,你为什么上这么多次厕所呀?”“我只是吃了两个彩蘑菇。”小兔子难受地说:“幸好你只吃了两个啊!”小松大声地说,“你再吃几个就会被毒死的啊!”
“啊,老师不是说彩蘑菇没毒吗?”小兔子挠挠头奇怪地说。
小松鼠严肃地说:“老师是说彩色的东西都是有毒的。小兔子,你以后上课要好好听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