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黑天鹅》
一群美丽的天鹅飞过,蛤蟆盯着领头的白天鹅目不转睛,只看得心驰神往。 一旁的青蛙叽笑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父辈都没能实现,你就别痴心妄想了。” 蛤蟆目光坚毅地说道:“一切皆有可能!我能!” 青蛙大牙都快笑掉了,鄙视道:“快回去照照,一身疙瘩加上一副丑陋无比的脸,天鹅姐姐能看上你吗?” 蛤蟆反驳道:“井底的青蛙,只见过巴掌大的一片天,能有什么高见 ?天下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都说蛙类爬不上树,就有倔犟的、有志气的蛙类不相信,现在看看,它们不也真爬上了树了!就你没志向,光会呆在井里数星星!” 青蛙说道:“那可不一样!还是呆在井里安全!我看你和乌鸦倒挺般配,你长得难看,她叫得难听,到了一块谁也不嫌谁!” 蛤蟆生气了,不再理睬青蛙,转身离去。
蛤蟆天天守侯在天鹅飞过的地方,每次白天鹅飞过,蛤蟆都看得如痴如醉,天鹅那优美的身姿、高贵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它!怎样才能和天鹅在一块哪?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主意,忽然想到了在森林的深处,那里住着一群精灵,它们无所不能!何不求他们帮帮忙。
蛤蟆来到了森林深处,见到精灵,说道:“精灵哥哥,帮帮我吧。” 精灵问道:“你有什么事让我帮忙呀?求我帮忙是要付出代价的。”蛤蟆答道:“我愿意拿出我全部的金币给你,只要你帮我得到白天鹅。”精灵答道:“这还不够,还要给我当一年奴隶,如果你愿意,我就帮助你。” 蛤蟆忙答道:“只要能得到天鹅,我愿意做任何事。” 精灵说道:“在黑云山,有一片天鹅湖,天鹅们世代住在那里,不久前来了一群魔鬼,霸占了天鹅湖,只要你帮天鹅们夺回家园,你的愿望就会实现。我给你三片七彩叶,每一片叶子都拥有法力,你带上会帮你战胜魔鬼的!”
蛤蟆带上七彩叶子,无所畏惧地向黑云山爬去,由于行动缓慢,足足爬了整整将近一年,来到天鹅湖,只见湖水碧绿 ,周围芳草萋萋,整齐的草毯上散布着一块块蓝色、白色、黄色、红色和粉色的山花图案 ,各色野花相映成辉,将天鹅湖点缀得美伦美奂。蓝天、白云 、湖水、芦苇、青草、野花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美中不足的是这片净土少了灵魂。对!缺少了天鹅,整个天鹅湖就失去了灵动,失去了神韵。 想到这里蛤蟆气愤地吼道:“这群可恨的魔鬼,沾污了这块仙境,我要杀死你们!” 这时只见两个面目狰狞的恶魔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几只天鹅,天鹅身上正滴着鲜血。 其中一个恶魔说道:“老大,这几只天鹅不自量力,想和我们争地盘,今天烤了它们下酒!”另一魔鬼啮着獠牙笑道:“天鹅肉真好吃,它们来多少我们都不害怕!这块宝地从今以后属于我们的了。” 蛤蟆气冲斗牛,拦住了两个魔鬼的去路,高声喝道:“你们这群垃圾,快把圣洁的天鹅放下,滚回*去!” 魔鬼一看原来是个丑八怪,哈哈大笑道:“凭你也敢拦我们的去路,小心我一脚踩死你!”说罢飞起一脚把蛤蟆踢了出去,蛤蟆重重地摔在了一块石头上,眼冒金星,头破血流。
蛤蟆从身上拿出一片七彩叶,瞬间蛤蟆变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武士,手握重剑,杀气腾腾地向两个魔鬼扑来,重剑挟着呼啸的寒气砍向它们,一个魔鬼来不及反抗就被斩为两段,另一魔鬼见势不妙,丢下手中的天鹅拔腿就跑,武士抛出佩剑,一道寒光过后,魔鬼大叫一声,中剑身亡!武士救下了几只天鹅,一一为它们洗去血污,包扎好伤口问道:“你们怎会落入了魔鬼手中,其他的天鹅到哪里去了,天鹅湖还有多少恶魔?” 其中一只天鹅说道:“谢谢大侠的救命之恩,自从这群恶魔夺取了我们的领地,杀我兄弟姐妹,不知*多少只天鹅,我们和恶魔仇深似诲,不共戴天,我们和这群魔鬼发生了十几次战争,每次都惨败而归。其他的天鹅都暂居在云梦山,在天鹅湖的南部,有一个魔窟,那里有还有上百条魔鬼,你刚才杀死的不过是小喽罗!” 武士道:“我先送你们回云梦山,回头再收拾这群恶魔!”几只天鹅说道:“不用麻烦壮士,我们休养几天就会恢复,我们的兄弟姐妹约定在七天后,与魔头决一死战,现在他们都去搬救兵了。”
七天之后,只见天空中飞来成群的天鹅,还有许多别的鸟类,它们越聚越多,为首的正是蛤蟆朝思暮想的白天鹅。武士带着几只天鹅与白天鹅们汇兵一处,朝魔窟走去。大群的水鸟,在天鹅湖的上空盘旋鸣叫,武士手中紧握着剑冲到魔窟前,只见一群狰狞的怪物在狂叫着,手中拿着各种兵器,武士天鹅和各种水鸟们率先发起冲锋,敌人太强大了,挥舞着利刃向天鹅和水鸟砍去,鲜血染红了湖水,美丽的天鹅湖变成了血腥的战场。武士奋勇杀敌,手执利剑,砍*一个又一个魔鬼,用敌人的鲜血染红了战袍,染红了利剑。
大战在激烈进行着,魔窟前倒下了成百成千的天鹅和水鸟,武士流下了眼泪,不能再让敌人猖狂下去了,武士从怀中又取出一片七彩叶,瞬间天昏地暗,从乌云中飞来一群烈鸟,向魔鬼扑去,从烈鸟的口叶喷出一团愤怒的火焰,魔鬼们被烧得鬼哭狼嚎,一条条火舌吞噬了它们罪恶的灵魂,带着仇恨的诅咒送它们下了*!武士杀红了眼,怒吼着把最后一个魔鬼砍成碎片。 武士身中数刀,一个个伤口汩汩地流着鲜血,慢慢地倒了下去,白天鹅飞了过来,看到伤痕累累的武士,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武士看着心爱的天鹅,用尽了最后的力气说道:“我终于帮助你们夺回了天鹅湖,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奋不顾身吗?” 白天鹅问道:“为什么呀?” 武士气若游丝,慢慢地变成蛤蟆说道:“因为爱,当我第一次看到你,我就深深地爱上你,为了你宁愿付出所有,那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都说你我不可能,可我不在乎,不管你怎样对我,我都心甘情愿为你付出!”
真情的言语打动了天鹅姐姐的芳心,没想到丑陋的外表下有一颗诚挚的心!蛤蟆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无力地闭上了眼睛,胸前放着一片七彩叶,小叶子正闪耀夺目的光辉,托着蛤蟆升到天空,化成了一只乌黑闪亮的黑天鹅,朝着东方飞去。 白天鹅破涕为笑,振翅高飞,紧紧地跟随着黑天鹅向远方飞去!
拓展阅读
1、民间故事《天河之旅》
很久以前,传说有一条河流,名叫天河,这条河不仅是天空中的交通要道,而且也是人世间通往天国的必经之路。它与地球上海洋的某处相连接,在其中,有很多浮在水面上的圆木,人类利用这些圆木便可通往天国。
很多人都想看看天河的神妙,但始终没有人能找到那海与天相连处,因此要想看到天河,只好到梦中去追寻了。直到汉武帝时,他才积极地派了许多人,沿着海边去寻找那相通的地方。
经过好几年,这个地方终于被一个名叫张骞的人发现了。他欣喜若狂,四处观察了一下,只见海水湛蓝,清澈得有如一面镜子,令人心神为之一爽;水面上漂浮着大而圆的木头,像是无数个木筏,正等待着搭乘的人呢!
张骞随即站在圆木上,那圆木有如磐石一般稳,好像有种力量在操纵它,不但可以在水上行走,并且还可以在天空中飞行,速度的快慢可由自己来控制。
张骞心想:“趁此机会溜达一下,也不枉来此一趟!”主意打定,摇了一下身子,圆木便驶往天河去了。
经过一些时候,似乎海已到了尽头,他便抓住圆木前端,向空中飞去。不多时,便远远地看到一条银色的河流,往东飞去,又看到一间用玻璃做的房子,里面坐着一位美貌女子,正埋头织布,张骞不敢贸然进去,便想往西飞去看看。
飞了好久,又看到一间类似河东的玻璃屋。正在四处张望时,他看到一个强壮高大的青年,牵着一头牛,来到河边喝水。张骞上前很有礼貌地问道:“请问先生,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东西那么远的距离,才有两户人家呢?”
“有几户人家不干你的事!你怎么会闯到这里来的?”青年不客气地说。
“我是无意中来到这里的,绝没有侵犯你的意思。”张骞小心地说着。
“你赶快回去,问蜀国的严君平,你便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
张骞还想再问时,青年露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转了一个身,就不见人影了。
张骞眼见河水一望无际,置身其中,犹如一粒米那么渺小,心里寻思道:“这里没有食物,怎么生存下去呢?带来的干粮,就快要吃完了,与其耗在这里等死,还不如趁现在还有东西吃、精力充沛时赶紧回去,报告皇帝,我也算是交了差了。”
他又想道:“奇怪?河东河西住着的人,是怎么样来维持他们的生命呢?莫非他们都是*?”一面这样想着,一面驾着圆木,往来时的路飞回去。
张骞坐在圆木上,不知经过多久,终于回到了海边。只见岸上挤满了人群,欢呼声响彻云霄。
张骞在欢呼的气氛中,拜见武帝,并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向武帝报告;武帝听得津津有味,问道:“你到的地方大概就是天河吧?”张骞答道:“我在那地方遇见的牧牛青年说,回去问蜀国的严君平,就知道是什么地方了。”
于是,武帝便派人到蜀国去找严君平。原来严君平是一个星象家,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他听完后说:“恭喜啦!张骞遇到的那两个人,女的就是织女,男的就是牛郎,他实际上已完成了一趟天河之旅呢!”
2、有关民间传说五代传说太湖长老故事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之乱,中国遍地刀兵,在藩镇割据、**更迭、相互混战当中,民生十分困苦。而军队的活动地区没有一定,但富庶鱼米之乡,必为饱受掠夺摧残之所。
当时,刘知远(后称帝,为后汉高祖)的部属,有个指挥使叫司徒威,本是吴(江苏省一带)人,领军在中原。一次,他因军务,移师赣(江西)皖(安徽)边境,时值兵乱,流民满途,阻塞于道,司徒威让部属婉言驱散,觅路前進。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因腿伤难以行走而伏于路旁,司徒威偶然动了惻隐之心,随后关心询问,并命随从给予协助。
男孩亦吴人,因战乱而四处流寓,与母同为乱兵所俘。后来,乱兵在途中散去,俘虏尽皆逃出,而男孩却与母亲失散了。司徒威询其姓名,孩子自称司徒敏德,父名司徒光。
姓名的通报使得司徒威大惊,连忙下马,抱起孩子,凝视流泪。原来,司徒光为司徒威胞弟。威少年离乡,与弟分散十余年未有音讯。于是,他详问姪子家乡的情况。敏德细诉流离的辛苦、失所的惨状:父为乱兵所杀;母子相偕逃亡,如今又失散。言下对兵乱之祸不胜痛恨。
司徒威官拜指挥使,随着军队的移师驻防,所到之处,劫掠随之,个人所获亦不少,听了侄儿的话愧疚极深,沉思良久,乃抱侄上马,只带了两个从卒,另觅他途而去。
这奇迹似的相逢与遭遇,这陡然间的愧疚与思索,让司徒威悄悄的离开他自己的部队,于偶然中,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两个月后,司徒威与侄儿回到太湖边上的故乡。那时,江南李氏建国号南唐,为时不久,根基未稳,太湖以西地区,尚未开发。
司徒威在当地吴兴郡所属的义山集,召集了三十来名逃兵,加以组织;随后又抚恤流亡百姓,一方面伐木造船,一方面开垦土地,为流亡者维持生活。当时,太湖西区处于无*状态中,有人出来领导,而且又有周全的谋生方式,因此,不少无家可归的人,奔相走告,纷纷到此依附司徒威。
起初,司徒威只有百数十人,半年之后,除了单身壮丁之外,有七十余户附从他,建立了村庄。一年之后,司徒威因捕鱼之故,影响力量**太湖内若干岛屿,又有近百的渔家依附他了。而在义山集中心,流亡者结聚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他们已建立了四个村子。义山集中心,还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堡砦,壮丁们轮流守望,以防乱兵过境抢掠。这是义山、兴安、和家三个市镇的最初雏型。
司徒威孜孜不倦的经营着招抚流亡,使之安居工作。他为许多青年男女主持婚礼,但是,他本身却孤独着。司徒敏德曾经询问伯父,何以不婚?他不回答这一个问题,他向众人宣布以敏德为子。
五年之后,他所经营的善业版图不断扩展:太湖中主要的大岛,东洞庭山的居民,也列入他的管辖区;属于他这一个集团的渔舟,有三百余艘;耕户五百;辖区的总人口在四千以上了;区内,并有了学校。
于是司徒威为敏德完婚。他至此时才告诉姪儿,自己所以不婚的原因:
后晋出帝(石重贵942-947)末年,司徒威的防地在随县,战事发生,他所统率的部队吃了败仗,节节撤退,家人尽陷。十日后再反攻,终于克复随县。他快步回家,却发现两子一女及妻子均被杀害。
当时,他悲痛欲死,伤心欲绝。此后,凡他率军所过之处,烧杀劫掠随之,以为家人之死的报复。直到与敏德相遇,才幡然醒悟,悔恨莫及。从此脱离军籍,淡于名利,又因家庭惨遭变故,誓不再婚。
司徒威虽然悄悄脱离军籍,但在太湖区内,他俨然是这一带之主。属下壮丁都受军训,轮流派在水陆担任巡逻之责。时间,使南唐在江南的统治安定下来;时间,也使司徒威的故事为人所知。南唐*,终于注意他了。
那时南唐已传第二代,李璟为帝,攻灭闽王,统一江南,乃派人召司徒威。他根本无意鐘鼎,于是命司徒敏德代表前往。此时,司徒威辖区属下的人口,已有一万余人,他辛苦经营的善业,也已经历了十五春秋了。
敏德的金陵之行,获得朝廷的谅解。回太湖不久,南唐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入太湖,抚慰司徒威。因其不愿出仕,乃赠以大夫职衔,使典领乡里。南唐后主嗣位,以司徒敏德为千牛备身(官名。后魏有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因以名职;唐时称为左右千牛卫。),征入都城,任职秘书郎。那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在理论上,不算独立国家了。
不久,宋太祖遣兵攻江南,南唐后主李煜乞降。宋兵渡江接收南唐领土,争战不休。绝意军旅多年的司徒威,忽然召集太湖区内壮丁,出击吴江宋兵,大捷!及至闻知后主投降北上,才收兵入东洞庭山,并向宋军曹彬部将霍念请降。
霍念以吴江兵败一事,耿耿于怀,记恨于心,对他仇视异常。当司徒威自动请降时,立即将其引至吴江,并设计把他毒杀。听说司徒威自东洞庭山出降时,太湖百姓,哭而送之,及闻死讯,悲其遭遇,又群起哀嚎为之招魂,尊曰:太湖长老。
司徒威在太湖区,前后历三十年,虽然形同割据,但是,从无苛虐之事。自己除食用外,亦别无财产。由他经营开发的村镇,有七十余个;投降之时,辖区有水陆户口三万余人。想想,原来官居指挥使的他,偶然感触,觉今是而昨非,一念之仁,解甲而去,在那战乱的岁月裡,招收流亡,开发生产,救生灵于涂炭,因此,太湖流域的人,全都感念他的恩德。
宋太宗时,江南叛乱,司徒敏德奉派返抵太湖,参加宣威抚慰,兼任吴兴郡守。太湖户民,原已参加叛乱,后因感念太湖长老的旧德,向敏德输诚归顺。被称为难治的太湖区,就此赖以安定。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完这则传说,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不管生命长河中,你我扮演何种角色,也不管曾否激起千层浪花,或只是些许瞬间破灭的泡沫。但在当时,肯定演绎得精彩绝伦、发光发热!虽然没能事事都登入正史,最起码,代代口耳相传的传奇、轶闻、传说里,有可能搜寻到你那一世的浮光掠影和几许的蛛丝马跡吧!
(注:太湖,湖名。古称“震泽”、“笠泽”。跨江苏、浙江两省,湖中小山甚多,约90座,以“东”、“西”洞庭及“马蹟” 三山为最有名。水清山秀,世称“洞天福地”。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周长约400公里,西有“苕溪”、“荆溪”,东有“娄江”、“吴淞江”、“黄浦江 ”。)
3、民间故事《蚩尤战黄帝》
蚩尤是与黄帝、炎帝并列的“中华三祖”。首先,他是一个怪神,有的书上说,他有七十二个兄弟,个个都狞狰异常,铜头铁额。蚩尤就更怪,有人的身体,牛蹄一样的脚;四只眼睛,六只手;头上长着两只尖锐的角,能刺破任何坚硬的盔甲,就连他耳朵边的毛发也是一根根竖着的,就像剑戟一样锋利。蚩尤不仅长得似牛非人,更奇怪的是,他不像常人吃谷物和肉。他吃沙子、石头,有时候更是拿铁来当饭。
蚩尤很懂战事,也很好打仗。他善于制造各种兵器,因为他比黄帝先懂得冶炼铁的技术,所以他的武器是很先进的,包括锋锐的长矛、尖利的戈戟、巨大的砍斧、坚硬的盾牌、强劲的弓箭等等,都比黄帝的要好。在黄帝还没有跟蚩尤发生大战之前,黄帝就在西秦大会天下的**。蚩尤也去参加了,他表面上表示对黄帝的顺服,内心却并不肯臣服于黄帝,他之所以参加这次会战,是来打探黄帝的虚实,他想知道,黄帝是不是有别人说的这样强大和不可战胜。因为在此之前,黄帝跟蚩尤的祖父炎帝之间发生过战争,结果炎帝打败了,就臣服了黄帝。蚩尤因为有那么多凶猛善战的兄弟,自己也是力大无比的战神,心里很不服气。
他有时候甚至还怪自己的祖父软弱无能。等到他参加完这次会战,他发现,黄帝并不是十分强大,只是排场不小,真正打起仗来,他自信不一定会输给黄帝。他很想打败黄帝,把*天帝的宝座夺过来。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炎帝说了。但是这个时候的炎帝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他看到黄帝很能以德治理天下,就完全臣服于黄帝,不想再跟黄帝开战。原本,炎帝与黄帝是同母兄弟,但是,处在南方的炎帝属火,处在北方的黄帝属水,兄弟俩因为水火不相容,才打起来的。战争的结果是炎帝被黄帝赶到了南方一角,成为偏处一方的天帝。
蚩尤看到炎帝懦弱无能,也不再听炎帝的劝告。于是召集自己的七十二位兄弟,发动南方的苗民,假借“炎帝”的名号,决定跟黄帝大战一常他统率着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阪泉而来。这时候的黄帝正在昆仑宫里悠然自乐,过着太平日子,忽然听到有人打着“炎帝”的名号,朝北方杀来,他感到非常惶恐,同时也非常愤怒,他当然不能容许自己*之帝的帝位被别人抢去。
在这样的时候,黄帝还想通过仁义道德来感化蚩尤,以避免生灵涂炭。但是蚩尤冥顽不化,十分固执,根本就不听黄帝的劝阻,黄帝的仁义不能感动他,最后,战争终究没有避免。
战争一开始,蚩尤这边有他的七十二个兄弟、有苗民、有魑魅魍魉、有山精、有水怪等等的帮助。黄帝除了四方的**之外,还有罴、熊、貅、虎、豹等。蚩尤首先表现出他军队的强悍、勇猛。黄帝虽然也有一大群猛兽为他冲锋陷阵,也有四方的**和他的臣民助战,但是蚩尤凭借武器的先进,加上他的七十二个不怕死的兄弟横冲直撞,还有苗民等的帮助,因而所向披靡,黄帝接连吃了败仗,情形相当狼狈。
最激烈的一次是在涿鹿展开的,这是黄帝曾经战胜炎帝的地方。双方都倾出所有的兵力,战场上十分混乱。战斗正酣时,忽然,蚩尤不知道从那里弄来了一种魔法,造起了漫天盖地的大雾,把黄帝的军队团团围在垓心。黄帝的军队在这浓浓的大雾里辨不清方向,互相*,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只觉得自己隐隐约约在一片片的白雾里,一个一个铜头铁额的怪人铺天盖地而来,逢人便杀,时隐时现,把黄帝的军队杀得晕头转向。
黄帝奋力左右冲突,组织了好几次的突围,结果杀了大半天,转来转去,总是走不出这片白茫茫的包围。仿佛这并不是雾,而是漫天的白布幔子,把整个的天地都包裹住了一样。
黄帝无法了,一筹莫展,情况相当危机。
最后借助风后发明的指南车,黄帝才走出了这一片茫茫大雾。后来,黄帝因为有神龙应龙的帮助,他的女儿旱魃也来帮忙,最终还是把蚩尤打败了。
4、《奇怪的名册》的民间故事
京城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奇怪的是,这家富户半夜被洗劫一空,地上却多了一本名册。
第二天清晨,那家富户捡起来翻阅,发现上面开列着一大串富家子弟名字,附有关于他们的二十条隐私:饮酒聚会议事、合众赌博、狎妓宿娼等等。
这人家如获至宝,忙急急匆匆将它送到官府。
官府按名册——拘拿这批浪荡青年。青年家长都知道自家孩子的劣迹,也怀疑是他们作的案。众青年也承认干了册中所记的事儿。
一阵严刑拷打,这批平素娇生惯养的青年哪受得了,一个个乖乖认罪。*追问:“赃物在哪里?”
众青年信口胡说:“黑松林。”
第二天早晨,当衙役赶到座落在郊外的黑松林时,果然挖掘到一批赃物。
这批浪荡青年听说这消息,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仰天痛哭:“命!命啊!看样子,是老天爷安排的命啊!”
参加审讯的一位*心里一沉:“这批浪荡青年如此真心痛哭,案件肯定有错。可线索呢?”
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一个可疑之处:自己手下有个长着大胡子的马夫,每当审这个案件时老在场旁听,这为了什么?要试一试真假!
于是他又反复审了几次,发现马夫仍是每回都在场旁听。*突然问马夫:“你为啥特别关心这起案件?”
马夫忙解释:“没别的,我好奇。”
*突然沉下脸:“左右役吏,给我用刑,让他讲讲真话!”
马夫忙叩头,连连求饶:“大人,您打发掉身边的役吏,我从实讲来!”
众役吏退下后,马夫颤抖着陈述:“起先,我压根儿不知道这回事,后来有人找上门。让我旁听审讯这个案子时,记牢您跟犯人的话,马上转告他们,答应每回酬谢我50 两银子。大人,小人罪该万死。小人愿引兵前往贼窝擒拿,立功赎罪!”
700 名精壮士兵悄悄走出官府,他们在马夫带领下,一举端掉贼窝,抓获那伙强盗。
原来,强盗们为了嫁祸别人,预先造了一份富家子弟的名册,并记下了他们的劣迹,转移官府视线。接着,又贿赂马夫,作为内线。当他们得知青年们信口说出的“埋赃”地点时,便连夜赶到那里,埋下一些赃物,让浪荡青年们有苦说不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5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