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节的作文
春节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春节在老家一般是从除夕开始。
在年三十过除夕,在除夕的前一个星期,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办年货,除此之外这天还要做酒糟肉与腊肠。酒糟肉是由酒糟和米酒搅拌而成,接着把肉放入拌好的酒糟中,密封起来,为了春节的年夜饭用,到了大年三十,肉将会被泡得发红,还有一股酒香味,使人会忍不住多吃几块。腊肠也是必备的,它由粉肠和肉组成,人们把肉弄得零七八碎,在参上胡椒粉,最后塞入粉肠里,为了不让它那么快坏掉,所以需要常把它拿出来晒阳光,等到吃时候,将会有一股香喷喷的气息吸引这你多吃几条。
到了除夕,家家都会起得很早赶着做年菜,那时到处都是菜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贴对联与年画是必不可少的。除夕那天,我们不像别处要守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关灯睡觉除了个别的。在外边做事的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年夜饭,那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饭桌上十分丰富。晚饭过后全家一起都会坐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到了十二点鞭炮声接二连三,绵绵不断,一直会持续好几十分钟!接着就是拿红包了。
正月初一也将会很热闹,上午人们将会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下午寺庙里将会有庙会,庙会一般都在广场上,只要锣鼓声一响大家都会纷纷涌来看热闹,庙会上有杂技。有舞龙。也有舞狮……十分热闹。庙会上能买到许多玩意……傍晚,广场上将会有许多老人和小孩,以为这将会有几次电影和戏剧,因此广场成了人们的娱乐场所。
元宵也是春节的一个亮点,家家户户又开始忙活起来,大家都会包汤圆。天一黑,大家有聚会在广场上猜灯谜,玩灯笼等等。 家乡的春节包含了热闹,喜庆,团圆。
2018马上过去,我们马上迎来2019年的新春佳节。今天,爸爸带我参加了传媒小记者组织的迎新春活动。吃过午饭,爸爸就带我来到了长兴电视台。到现场一看,真的是热闹非凡,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都来参加这次活动。签完到,老师就安排我们排好队,说今天要教我们做龙。小朋友们一听,可来劲了。
我们分成三队,画龙的小朋友在黄色的丝绸上画龙鳞,然后安装在龙头上,练习舞动大龙。鼓乐队的小朋友在练习敲锣和打鼓,我和另一队小朋友在腰上绑上红色的丝绸,练习扭秧歌。
大约练习了半小时,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电视台门口的草坪上,要给大家表演。草坪边聚集了很多观看的人。老师一声令下,我们都开始了表演,鼓乐队的小朋友们敲起锣,打起鼓,我们秧歌队也舞动起来,只见舞龙的小朋友舞动着手里的大龙,跟随着老师手里的龙珠,有序地上下翻飞,威风凛凛。小朋友们都铆足了劲,要给在场的观众献上一场完美的表演。
在活动的最后,老师带领我们大家一起,给在场的观众们拜了一个早年。现场的观众也给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天气虽然很冷,但是大家都很热情,我的心里也是热血澎湃。
在中国,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象征着祥瑞。舞龙是我们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参加这次活动真的太有意义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的。有的人家包饺子,准备在除夕夜好好吃一顿;有的放鞭炮庆祝,不过是我最讨厌的---太吵了且不环保!
有的在做临海最有名的小吃——麦油脂;还有的……哦,可别忘了最重要的——贴春联,我和爸爸自告奋勇报了名。爸爸搬来梯子,拿来浆糊,我负责揭掉旧春联,然后再用小刀把墙壁刮干净。墙壁被我们清理得焕然一新,我们开始贴春联了。这时爷爷走过来说:“你们会贴春联吗?”我一脸疑惑反问爷爷:“我们怎么不会贴?左边贴一张,右边贴一张,门上面贴横批,然后在门的中间贴上“福”字不就行了么?”我边说边拿起这副春联仔细瞧了瞧。爷爷笑着说:“不不不,没那么简单,春联分上联和下联,而且必须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才行!然后贴福字也有讲究……”
我的好奇打断了爷爷的话:“那么,爷爷,怎么区分上下联呢?”爷爷把我手中的春联拿了过去,说:“这个很简单,只要看两张春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应是仄声,下联应为平声。看看咱们这副“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就用上这个方法了。‘艳’是仄声,‘新’是平声。你这回知道哪个是上联,那个为下联了吧!”我恍然大悟,爸爸也是一脸的惊讶,一看就知道他也是刚明白的。于是我们把这几张春联粘满了浆糊,把它们端端正正地贴在了墙上,就大功告成了。我望着春联,心想:原来贴春联也这么讲究啊,这次到爷爷家来真是不虚此行呀!回到学校我还可以教同学们怎么贴春联呢!
接着还得贴“福”字,爷爷又想说了,我抢先说:“爷爷,我知道了,这福要倒过来贴,那才是“福到了”。”爷爷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今天我觉得自己做了件大事,开心得要命呢!
拓展阅读
1、春节的来历作文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2、春节的来历作文
我与九年前的一个上午,伴随着响亮的啼哭声,顺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当全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高兴,给我起了一个最好听又意义丰富的名字,那么我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梅若溪,梅,是跟着老爸一个姓。看到这个姓,我便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大概爸爸妈妈也希望我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女生呢!若,就是希望我长大以后能够变得聪明,善良。溪呢,家人觉得小溪每天都快乐地流淌着,他们也希望我像小溪一样快乐的生活着。
我还有一个小名叫丫丫。一提到这个小名,我就想到我们班的同学总给我起外号:脚丫丫、树丫丫。每当听到他们叫我外号时,我总是很生气。有一次,我回家告诉我妈妈,妈妈说:“因为同学们想和你做朋友,所以才会变着法儿的想吸引你的'注意力。”听了妈妈的话,我又笑了。当同学们再叫我一次“丫丫”时,我开心地答应了。
哈哈,我的名字真不错吧!既有父母的梦想和对我的期望,也包含着我自己的奋斗目标呢!
3、春节的来历作文
春节又叫“过年”,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很久很久以前,年是一种猛兽,每到腊月三十就来到村庄里伤害人类和家畜,人们每次都逃到深山里。有一年,一个白胡子老人来到了村庄里,他说我能赶走“年兽”,可是人们都不太相信他的话,人们又逃到山里去了,可白胡子老人坚持留了下来。他把一大串炮竹放到了后院,还换了一身红色的衣服,还准备了很多蜡烛,就等“年兽”的出现。年兽来了,白胡子老人点燃了屋里所有的蜡烛,年兽见到亮光害怕极了。白胡子老人见状立刻又点燃了后院炮竹,“年兽”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吓的路都不敢走了。白胡子老人穿着红衣服在“年兽”面前哈哈大笑,“年兽”以为是一团火在笑,吓得赶忙跑掉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从那以后人们就有了贴对联,放炮竹的风俗习惯。我国有很多节日,我最喜欢春节了,因为他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所以我喜欢春节!
4、春节话题作文:欢欢喜喜过大年
“啊,过年了,过年了!”李想大吼着,我也跟着起哄:“过年了,今天可要高高兴兴地玩一天。”同时心里又想着:“嘻嘻嘻嘻,终于又要得压岁钱了,这次一定赚翻了,呵呵呵。”我在那里乐着,李想像老鼠一样,轻手轻脚的走到我身边,拍一下我的肩膀,“啊”的大吼一声,把我的魂都吓飞了,李想却说:“你乐什么,走,我们到楼下玩去。”
我们高高兴兴的玩了一上午,好容易等来了晚上,我和李想,姐姐不约而同的跑出家门,来到了小区的院子里。我和李想一见,立刻来了一个热烈的拥抱,可是,姐姐一见,却在旁边大吐舌头,惹得我俩怒目圆睁。经过了这戏剧性的场面之后,大家伙们都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或许一些人等不及了,还没到九点钟就开始放礼花,响声震耳欲聋。我们才不管呢,拿着手花在小区里乱舞,一个接一个,成了小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大家蹦呀、跳呀,玩得可开心了。李想还做了一件大坏事,那就是拿着手花吓唬我,我怕惹火烧身,急忙连连后退。可还是被石头一绊,全身弄得脏兮兮的,真是气死我了,她们却还笑翻了天,真是可恶!后来,我和李想捡来两根空礼花棒,变着戏法玩起来。李想突发奇想,向我提了一个建议:“我俩来‘开战’,用礼花棒作武器,但不能伤人……。”李想一说完,我俩便开始了“世纪之战”,我一棒打过去,李想一挡,我的棒子变成了双截棍。李想趁我不注意,灵机一动,从我后面打了我一下,然后跑到我前面,趁我往后面看时,又打了我一下,我立刻回击,打到了李想的头,我俩玩得兴起,忽视了姐姐,她气得跑上楼去。
我和李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把她拉下来,真够重量级的。我想:“如果她再长肥一点,应该有够资格去参加胖妞选美赛了。”终于,在我俩的软磨硬泡下,姐姐答应和我们一起下去,结果走到半路又一溜烟没影儿了。
天色已晚,我和李想告别,上楼和爸爸、妈妈一起等待虎年的到来。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天空即刻被焰火染成了美丽的画布,五彩缤纷,真是美丽极了。火树银花交织在一起,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4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