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1 15:02:30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范文

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的2、3等片断,借助音乐来感受黄河的强烈的气势,激起心灵的共鸣,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 北麓lù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枢纽shū 气势磅礴pángbó 沟壑hè 步履lǚ 积淀diàn 清澈chè 繁衍yǎn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课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拓展阅读

1、六年级语册《牛郎织女》优秀

一、内容介绍

1、《牛郎织女》(二)是九年义务育六年制小第十一册新选入的一篇略读课,它是接《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娘娘无情地抓回宫等情节。通过这段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的精神鞭挞了*娘娘代表*、残暴的*统治。

二、观念

2、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指导生改写剧本,促使生琢磨课,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生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习。再通过生参与演这个实践活动,激发生的创作意识,培养生想像、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语的目的。

3、本课力争打破民间传说的情节分析加人物特点的模式,通过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去体现创造的读写结合,培养生的探究精神,发展生的个性特长。

三、(编写剧本)

(一)结合例,习写法

1、读过了这个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几个情节?

2、这个故事你想怎样改写成剧本,谈谈看法。

3、下面是老师事先改写的《牛郎织女》(二)中第一段吃苦耐劳,幸福美满的剧本,同们有什么建议,说说看。可以小组讨论。(师将根据课编写的课本剧发给每一个生)

4、小组代表汇报编写剧本的方法(师根据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结合剧本例,课件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从场景的、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去指导)

(二)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1、以小组为单位,以课为素材,根据刚才研究所得,小组自选情节,展开合理丰富的想像,分工编写剧本。

师相机提要求:同们是否可以在大体情节不变的基础,根据你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就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大胆,合理的创新。

如:七七相会,我们都知道是喜鹊们架七彩桥,帮牛郎织女相见,你们是否可以给喜鹊们也加些动作、语言

2、编好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

3、根据剧本情形,各组长布置小组成员课外任务:

(1)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2)给演员并准备服装。

(3)准备道具。

(4)课后排练,准备表演。

2、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知识与技能:引导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生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一、自主

(一)出示自提纲

1、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自过程中,师巡回指导,并告诉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标记)

(二)生自

(三)自检测

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345 8(125+11) 2289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1)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算时应注意什么?

(2)你会用简便方法算下列各题吗?

4512 12516 25064

三、达标训练

1、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009=9100 218=218 a+b=b+a

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

(6+4)5 64+45

(8+12)4 84+124

8(7+3) 87+83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资源!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3、在下列方框中填适当的数。

3067=30(□□)

125840=(□□)□

4、用简便方法算。

691258 25434 13504 25166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习,你都会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疑问吗?

四、堂清检测

1、判断。

(1)4(253)=(425) 3 ( )

(2)7(1840)=7(4018) ( )

(3)(78)12515=7(8125)15 ( )

(1)13504

(2)251664

(3)8512540

(4)125325

3、解决问题。

每袋有5个乒乓球,每排有4袋,放了2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ab=ba (ab)c=a(bc)

3、人版五年级册数

一、材分析:

这一册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数广角和数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材的重点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是在前面习整数、小数有关算的基础,培养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生应具备的基本数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活动,让生经历初步的数化的过程,理解并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方面材是安排扇形统图。进一步体会统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观念。

在数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的魅力,发展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安排了两个数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的愉悦,培养生的数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算方法,比较熟练地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的数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习数的乐趣,提高习数的兴趣,建立好数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原有生37人,现转入1人,共38人。2班38人从去年一年的情况看2班的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的自习习惯,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生的关心和思想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生对数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习数的能力。在课堂大部分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生基础知识差,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期重点还是抓好有困难的,在中,面向全体生,创愉快情境,激发他们的习动机,进入最佳习的动态。

四、措施:

1、创愉悦的情境,激发习的兴趣。

2、提倡法的多样性,关注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使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生能预习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以生自主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习方法,培养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习方式,使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习数的快乐。

8、培养习数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生的主体作用,让生爱、会生掌握习方法。

10、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每一堂课内容的都根据目标和生的基础,创建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生认知规律的过程。

一单元:位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单元:统

1、扇形统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七单元:数广角………2课时

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4、人版五年级册数

一、情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生对数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习数的能力。本班共有生43人,部分的习态度端正,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习。有相当一部分的生基础知识差, 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与能性,数广角和数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材的重点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进行,继续培养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阶段集中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活动,让生获得探究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间的关系,及图形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思想方法,促进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与概率方面,本册材让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

操作与实验,让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中位数,使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围;进一步体会统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解决问题方面,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用所的乘除法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广角”的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便利,感受数的魅力。培养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美的意识。

本册材根据生所习的数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的愉悦,培养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目标

这一册材的目标是,使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习数的乐趣,提高习数的兴趣,建立好数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重难点 1、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材的重点内容。 2、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创愉悦的情境,激发习的兴趣。 (2)提倡法的多样性,关注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使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生能预习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以生自主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习方法,培养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习方式,使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习数的快乐。

(8)培养习数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生的主体作用,让生爱、会生掌握习方法。 (10)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每一堂课内容的都根据目标和生的基础,创建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生认知规律的过程。

四、进度安排

5、四年级语册《呼吸亲情感恩父母》

一、说背景: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滴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然而现在的小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特殊,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还有不少的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我们身边,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一点儿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等等,不知感恩父母。为了把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唤回生回报爱心的良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生爱的情感。所以,我了《呼吸亲情,会感恩》这节课。

二、说目标:

(一)本节课的理念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改进方法,全面提升生的道德修养。我将活动目标定位为:

认知目标:引导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能力训练目标:引导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情感育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激发生情感升华,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父母。

(二)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生懂得父母在生活中对我们做出的虽然平凡但却体现了伟大的爱。

难点:将感恩付诸于今后的行动,不是停留在浅层的认识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校是儿童活动的另一片地,是对其进行启蒙育的场所。我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平高、成长环境优越,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一代,但就是这种幸福的生活使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缺少一种可贵的东西,就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德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调动他们感恩的情愫,使他们对时代赋予他们的一切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这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小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具体的内容,我采用

点击查看更多《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3913.html

← 返回首页